◎ 第十四回 說法藏身有妹願偕婚好 冤家對面憨呆鳴鼓興詞
關燈
小
中
大
詞曰:
如簧巧語心歡樂,說不盡喜是眉梢。
路徑接桃源,此德非同小。
宿怨未釋今來到,這事兒重增懊惱。
呆性發咆哮,有訟須分曉。
調寄《海棠春》 話說許繡虎同着居公子在亭中叙談,必要問明掌珠是什麼人。
居公子笑了一笑道:“請問老世兄題壁二詩,端的為誰而發?”許繡虎道:“先前不知是世弟,今既知是世弟,題詩自然是為世弟而發。
此乃極易明之事,何勞又問?”公子道:“老世兄既鐘情于弟,又何必更問掌珠?今問掌珠是棄弟矣!何瞬息間而移情若此。
”許繡虎聽了攢眉半晌,方說道:“弟之苦衷實難告人,今在知已之面前,又不敢不以實告。
因思人生天地間,能享五倫之樂者,世不乏人。
如缺其一,終非全美。
但緣愚兄命薄,嚴慈早背,失一倫矣。
兄弟無有,又失一倫矣。
才疏學陋,未佐聖明,又失一倫矣。
愚兄已失三倫,不得不求其次。
欲求其次者,以為夫婦乃人生之敵體,若不與我許繡虎年相若,貌相當,閨閣中見月不能分題,懷春不能拈韻,效雎鳥而不能和鳴,如琴如瑟,苟無其人情願孑然以終其身,不作夫婦之想。
既不作此想,必得好友而與意氣相孚,道義相合,芝蘭同室,以消歲月。
此二者日夜存心,時無步懈,是以天涯求知己,四海鳳求凰。
誰知胼胝奔求,終無一遇。
不期路遇世弟,雖未訂交,而羨慕之心,隻覺镂心已入肺腑矣。
故題壁二詩,願與世弟訂交良友,以定生死之誼。
又不意和詩之掌珠,屬意大有不同,不與我言朋,競欲與我訂百年之好合。
及今細想,必非士子,有類香奁。
雖未睹妍媸,其才已見一斑。
今得世弟允合,佳朋無疑,得一倫矣。
又不得不尋佳偶之掌珠以為夫婦。
故近日以來,懷念之私,心搖搖也。
愛慕之情,苦如荼也。
竟不知何從所适,心不煩而煩,意不亂自亂,更且魂夢無依,飲食俱廢矣。
故此懇求世弟早賜指明。
即泥首階前,奚啻百拜也!” 許繡虎這一番說話,如泣如訴,如怨如慕,直聽得居公子如泣處以生憐,如慕處而知感。
又不得不正襟危坐,微微而笑道:“原來老世兄果情種也,怪不得移情于彼矣!然情之所鐘,正在我輩。
世兄既具此深情,小弟不敢不以情結情,願執柯斧,成全了老世兄罷!”許繡虎聽了,不勝措愕驚喜道:“這等說來,掌珠果是女矣!若得世弟為我撮合,則世弟又不獨良朋,而兼有骨肉之愛矣。
敢請直言,莫使愚兄腸急。
”公子道:“實不相瞞,掌珠是系妹名,和詩者即是舍妹。
”許繡虎聽了,不勝大驚大喜,遂又連忙謝罪,道:“姑念愚兄遠人,唐突之罪多矣!原來老年伯與老伯母育麟有鳳,萃于一堂,真可喜也,真可愛也!敢問令妹,青年幾何?怎有如是之才?又怎知我與世弟相逢羨慕?又怎得入寺和詩,這段情由,乞為細說?”居公子道:“當日小弟回家,兄妹之間說及世兄之俊美,世罕有俦,不期舍妹留心。
近因小弟遊學,家母與舍妹入寺燒香,見壁上有詩,因而停步,細玩詩意,知是小弟所遇之人,不勝技癢題和。
不意她心細如發,即于詩中微露以托終身,遂爾抄錄室中,以志不忘之意。
前日小弟初歸,舍妹即以世兄在室相告。
若以舍妹之才,别具一種。
小弟隻不過文字經心,詩詞疏略。
獨我舍妹為父母鐘愛,自幼訓以詩詞,做來無不精美。
所以兩大人欲為舍妹覓一佳婿,試思富貴貧乏之士,一時怎得有人。
是以蹉跎二八,尚然待字。
今弟如今入内即與兩大人言明,成就這一段良緣,豈非佳偶!”此時許繡虎直聽得渾身酥軟,心窩奇癢,無處抓撓,隻得深深拱揖,謝道:“書生涼薄,恐不足以望登天。
苟能如是,終身佩德别無他望。
”正欲再問,忽見小童走來傳說:“夫人有命,恐公子言過多,有損精神,立請入内。
”公子連忙起身作别而去。
正是: 從來巧計可瞞天,便是神仙難測焉。
如此行來如此去,風流的是錦團圓。
許繡虎回到書室,歡喜無限道:“再不想這掌珠是倩若的妹子!我前日看見樓上的人,就是掌珠。
今日若不說明,豈不使我在夢中!如今細想來,深得我二詩之力。
隻說尋友,誰知又是求凰,這般巧遇,必非人力,乃天作之合也,我許繡虎何幸而得良友才美之女,異日與她花燭之下一一說明,其樂
路徑接桃源,此德非同小。
宿怨未釋今來到,這事兒重增懊惱。
呆性發咆哮,有訟須分曉。
調寄《海棠春》 話說許繡虎同着居公子在亭中叙談,必要問明掌珠是什麼人。
居公子笑了一笑道:“請問老世兄題壁二詩,端的為誰而發?”許繡虎道:“先前不知是世弟,今既知是世弟,題詩自然是為世弟而發。
此乃極易明之事,何勞又問?”公子道:“老世兄既鐘情于弟,又何必更問掌珠?今問掌珠是棄弟矣!何瞬息間而移情若此。
”許繡虎聽了攢眉半晌,方說道:“弟之苦衷實難告人,今在知已之面前,又不敢不以實告。
因思人生天地間,能享五倫之樂者,世不乏人。
如缺其一,終非全美。
但緣愚兄命薄,嚴慈早背,失一倫矣。
兄弟無有,又失一倫矣。
才疏學陋,未佐聖明,又失一倫矣。
愚兄已失三倫,不得不求其次。
欲求其次者,以為夫婦乃人生之敵體,若不與我許繡虎年相若,貌相當,閨閣中見月不能分題,懷春不能拈韻,效雎鳥而不能和鳴,如琴如瑟,苟無其人情願孑然以終其身,不作夫婦之想。
既不作此想,必得好友而與意氣相孚,道義相合,芝蘭同室,以消歲月。
此二者日夜存心,時無步懈,是以天涯求知己,四海鳳求凰。
誰知胼胝奔求,終無一遇。
不期路遇世弟,雖未訂交,而羨慕之心,隻覺镂心已入肺腑矣。
故題壁二詩,願與世弟訂交良友,以定生死之誼。
又不意和詩之掌珠,屬意大有不同,不與我言朋,競欲與我訂百年之好合。
及今細想,必非士子,有類香奁。
雖未睹妍媸,其才已見一斑。
今得世弟允合,佳朋無疑,得一倫矣。
又不得不尋佳偶之掌珠以為夫婦。
故近日以來,懷念之私,心搖搖也。
愛慕之情,苦如荼也。
竟不知何從所适,心不煩而煩,意不亂自亂,更且魂夢無依,飲食俱廢矣。
故此懇求世弟早賜指明。
即泥首階前,奚啻百拜也!” 許繡虎這一番說話,如泣如訴,如怨如慕,直聽得居公子如泣處以生憐,如慕處而知感。
又不得不正襟危坐,微微而笑道:“原來老世兄果情種也,怪不得移情于彼矣!然情之所鐘,正在我輩。
世兄既具此深情,小弟不敢不以情結情,願執柯斧,成全了老世兄罷!”許繡虎聽了,不勝措愕驚喜道:“這等說來,掌珠果是女矣!若得世弟為我撮合,則世弟又不獨良朋,而兼有骨肉之愛矣。
敢請直言,莫使愚兄腸急。
”公子道:“實不相瞞,掌珠是系妹名,和詩者即是舍妹。
”許繡虎聽了,不勝大驚大喜,遂又連忙謝罪,道:“姑念愚兄遠人,唐突之罪多矣!原來老年伯與老伯母育麟有鳳,萃于一堂,真可喜也,真可愛也!敢問令妹,青年幾何?怎有如是之才?又怎知我與世弟相逢羨慕?又怎得入寺和詩,這段情由,乞為細說?”居公子道:“當日小弟回家,兄妹之間說及世兄之俊美,世罕有俦,不期舍妹留心。
近因小弟遊學,家母與舍妹入寺燒香,見壁上有詩,因而停步,細玩詩意,知是小弟所遇之人,不勝技癢題和。
不意她心細如發,即于詩中微露以托終身,遂爾抄錄室中,以志不忘之意。
前日小弟初歸,舍妹即以世兄在室相告。
若以舍妹之才,别具一種。
小弟隻不過文字經心,詩詞疏略。
獨我舍妹為父母鐘愛,自幼訓以詩詞,做來無不精美。
所以兩大人欲為舍妹覓一佳婿,試思富貴貧乏之士,一時怎得有人。
是以蹉跎二八,尚然待字。
今弟如今入内即與兩大人言明,成就這一段良緣,豈非佳偶!”此時許繡虎直聽得渾身酥軟,心窩奇癢,無處抓撓,隻得深深拱揖,謝道:“書生涼薄,恐不足以望登天。
苟能如是,終身佩德别無他望。
”正欲再問,忽見小童走來傳說:“夫人有命,恐公子言過多,有損精神,立請入内。
”公子連忙起身作别而去。
正是: 從來巧計可瞞天,便是神仙難測焉。
如此行來如此去,風流的是錦團圓。
許繡虎回到書室,歡喜無限道:“再不想這掌珠是倩若的妹子!我前日看見樓上的人,就是掌珠。
今日若不說明,豈不使我在夢中!如今細想來,深得我二詩之力。
隻說尋友,誰知又是求凰,這般巧遇,必非人力,乃天作之合也,我許繡虎何幸而得良友才美之女,異日與她花燭之下一一說明,其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