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二回 簾控金鈎天女素妝微露影 閑齋寂靜書生憔悴染儒毫

關燈
詞曰: 青青無意桃紅柳,欲尋好句。

    動花樹影那人兒,驚避又還回顧。

     無可奈何難去,又添思慕。

    鎮日雙眉作鎖攢,援筆吐愁如訴。

     調寄《玉連環》 話說許繡虎在書室中,雖然書籍滿架,哪裡有心去看。

    終日癡癡迷迷看着抄錄和詩。

    一日夜間,有個小童送入燈來,不一時又送上一壺好茶。

    許繡虎見這小童生得清秀,因問道:“你家老爺隻生一位公子?如何舍得使他遊學在外,這是什麼緣故?”小童道:“我家公子年雖幼,生性卻與人不同,我嘗聽見他對人說道,‘讀書隻求明理,理有所得,不若曠觀以尋益友。

    ’故此公子自做秀才之後,隻借遊學為名,實是訪求益友。

    ”許繡虎聽了,驚驚喜喜,忙問道:“如今你家公子結識了多少朋友了?”小童道:“相公怎麼看得結識朋友這等容易?”許繡虎道:“出門相遇,無非朋友,有什不容易?”小童道:“原來相公是個濫交不擇的人。

    我家公子要結識的朋友,必是友直、友諒、友多聞的益友,再者要與他詩文堪敵,年貌相仿,方肯與他訂交,誓同生死。

    不然,不與他結識。

    ”許繡虎道:“若這般說來,真不容易。

    隻不知你公子可曾結識得幾個麼?難道不曾有人?”小童道:“實是沒有。

    ”許繡虎笑了一笑道:“我初到此,隻為愁腸充塞,筆花未吐。

    你今看我的年貌,可入得你公子的眼麼?”小童笑道:“若據我看來,雖不知相公文才深淺,若以年貌取之,隻怕公子見了,也還留意三分。

    ”許繡虎正要再問,不期裡面有人呼喚,小童連忙走入。

    正是: 曲曲彎彎無盡期,機關暗逗哪能知。

     聽來雖是糊塗語,引得人心平屬迷。

     原來這個小童,就是素琴假裝來誇說公子,好使許繡虎在此安心。

     許繡虎見他去了,隻得默坐了一會。

    小芳來催安寝。

    寝便寝了,一時那得睡着。

    因想道:“若據小童之言,我想這公子勿論有才無才,而胸懷磊落,超越過人,如此又難得。

    他父親以順其性,倒也難得。

    ”忽又想道:“他今比我尚小兩年,胸中怎得如此操守?行擇友的事。

    倘或一旦淪入匪類,不求益友,反交損友,方才說的益友;倘或是友便辟、友善谀、友佞的這一類的人,也不可知?畢竟還是他父母溺愛,莫知其苗之碩,得以外務。

    畢非君子之朋,是與小人之朋為朋也”想了半晌,遂假寝欲睡,不期再也睡不着。

    因又想道:“方才小童說他讀書隻求明理。

    若果能明理,則理無所不明。

    自然目無王侯,等閑世俗豈能入他之眼。

    我今想來,我為訪友費了無限苦心,終無一見。

    他去訪友,不知又作何狀?我今雖不敢自誇,大約還在益友之内,必非小人損友之列。

    怎得寄個信與他,使他早歸一見,以定生平。

    如若彼此意氣不投,我還去尋我的好友。

    我今有個主意,明日在年伯面前,想慕世弟如饑如渴,使人催回,有何不可!”想罷睡熟。

    到了次日,居行簡出來。

    許繡虎道:“小侄蒙老年伯收入樂籠,愧無參益,何不招緻世弟與小侄同班,得能定省,互相切磋,以圖上進,以盡子侄之儀,不識老年伯肯從否?”居行簡道:“昨日與老荊商量,遊子在外,為父母者心中無不牽挂。

    況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友賢事仁何須外求,正欲着人接回,使小兒與賢侄彼此切磋,鼓勵上達。

    今聆賢侄之言,不期而合也!”許繡虎聽了暗暗歡喜,隻得謙遜了幾句。

    自此在書室中,看書消遣,安心守候居公子來家。

    正是: 時來花信連朝發,不到時來花不開。

     若欲看花須耐性,好花應曆歲寒來。

     一日看書困倦,步入園亭,忽聽得風聲竹韻,好鳥鳴枝。

    遂步入竹林賞玩,看見一條幽徑,俱用小小白石鋪砌得成文錦,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