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卷 三九、口報
關燈
小
中
大
兩番不可互相持 隔未多年報亦奇
聽信内言家必索 牝雞安得把晨司
有巨族某君,赴都谒選。
自江右挈妻子,奉太夫人以往至揚州。
适族兄某司馬為南監掣同知,寄其孥于署〖孥,音奴,妻子也。
〗,而身自入都。
未及選,卒于京邸〖邸,音底,注詳湯封翁篇。
(按)邸,猶寓也。
〗。
時太夫人年已高,其妻将臨蓐〖蓐,音辱。
臨蓐,婦人臨産之謂。
〗,多病。
兇問至,司馬謀暫秘之,俟某妻娩身彌月後〖娩,音免;婦人生産曰娩身。
彌,滿也。
〗,再行以聞。
司馬之妾某氏,自司馬正室沒後,以房老專内政〖(拾遺記)石崇妾朔風,年三十,妙年者争嫉之雲:胡女不可為群。
石崇受谮之言,即退朔風為房老,使主群少。
〗。
聞是議,獨持不可,曰:“各分門戶,安可以兇喪久住人家?”遽往以實告,且促令賃屋另居〖賃,音吝,租也。
〗,以便設座成服。
司馬雖咎之,然業已言之,亦無如何矣! 越數年,司馬以薦擢大郡,隻身赴任,留眷屬于金阊,俟進止。
當是時,太守年才強仕〖(禮記)四十曰強而仕。
〗,循良之考〖循良,政治之美稱。
考,即(書經)三載考績之考。
〗,冠于三吳〖(指掌圖)以蘇常湖為三吳。
(按)此句,猶言為江蘇第一。
〗。
特達之知〖特達二字,本(禮記聘義)。
〗,受之九陛〖陛,音備,階也。
九陛,朝廷之制。
(按)此二句,謂受知于天子也。
〗;開藩陳臬〖開藩,謂藩司。
義本(詩經)價人維藩句。
陳臬謂作臬司,義本(書經)汝陳時臬事之句。
〗,指顧可期〖猶言容易也。
〗。
而某氏既攝内政〖攝,音社,總也。
〗,俨同敵體〖(春秋紀伯姬卒注)内女唯諸侯夫人卒葬皆書,思成于敵體。
(按)敵體,正配之謂。
〗。
是歲為某氏三十生辰,至期,方張燈設樂,遍受親戚賀儀,以自鳴得意。
而不知太守未及履任,行抵袁浦,遇疾暴卒。
先某氏生辰僅一日,而兇問至矣。
子侄輩鹹謂宜俟過某生辰,再行告衆舉哀。
而選君之子适在蘇,獨持不可,曰:“此何等大事,安有吊者在門,而猶張樂受賀者乎〖張,猶作也。
(戰國策)張樂設飲。
〗?”竟入内以兇信白某氏,而身自率衆,盡除燈彩,易服舉哀。
坐花主人曰:“是事口語相尋,不過三數年間事耳,至今猶傳為口實〖口實二字,本(書仲虺之诰)。
〗。
嗟乎!女子小人,不明大義,往往好假正論,以自便其私。
彼受之者,一時雖無可置辭,而銜心刺骨〖猶言懷恨也。
〗,亦已久矣!投種于地,待時而發〖二句成語,出處未詳。
〗,語雲:‘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悖,音倍。
(大學注)悖,逆也。
〗’信夫!” 四十、石大郎 牧牛人去谒龍王 争羨崇明石大郎 論到浏河無海患 理該兩地祀馨香 石大郎,崇明人。
性伉爽,有勇力,尤好放生。
少時為人牧牛海上,凡蝦螺蚌蛤之屬,辄拾而放之,一物不妄殺。
嘗有一大蚌,随潮而至,止于沙灘。
每一翕張〖翕,音吸,合也。
〗,光采耀目,入夜尤甚。
觀者皆謂中有夜光珠,獲之緻富不赀〖不赀,注詳梅樹篇。
〗。
争欲劈而取之,大郎不可,曰:“神物也,不宜加害。
”因辟衆舉蚌投諸海,随潮而去。
其後數年,邊海稻田,常為物所踐〖踐,音賤,踏也。
〗。
或伺之,見一牛。
驅之,向海灘而遁。
遂指為大郎所牧牛,告其主責之。
大郎默不辨,顧自念所牧牛未嘗縱逸〖縱逸,猶言放也。
〗,安得蹊人之田〖蹊,音奚。
(左傳宣公)牽牛以蹊人之田。
(按)蹊,猶踏也。
〗?會複有以牛食田禾告者,大郎忿極,暮夜往其處,隐身以俟之。
翌日黎明,果見一巨牛,毛角甚俊,頗似己牛。
自海岸而來,遊戲田塍〖塍,音乘。
〗,大遭蹂躏〖蹂躏,音柔吝,踏也。
〗
自江右挈妻子,奉太夫人以往至揚州。
适族兄某司馬為南監掣同知,寄其孥于署〖孥,音奴,妻子也。
〗,而身自入都。
未及選,卒于京邸〖邸,音底,注詳湯封翁篇。
(按)邸,猶寓也。
〗。
時太夫人年已高,其妻将臨蓐〖蓐,音辱。
臨蓐,婦人臨産之謂。
〗,多病。
兇問至,司馬謀暫秘之,俟某妻娩身彌月後〖娩,音免;婦人生産曰娩身。
彌,滿也。
〗,再行以聞。
司馬之妾某氏,自司馬正室沒後,以房老專内政〖(拾遺記)石崇妾朔風,年三十,妙年者争嫉之雲:胡女不可為群。
石崇受谮之言,即退朔風為房老,使主群少。
〗。
聞是議,獨持不可,曰:“各分門戶,安可以兇喪久住人家?”遽往以實告,且促令賃屋另居〖賃,音吝,租也。
〗,以便設座成服。
司馬雖咎之,然業已言之,亦無如何矣! 越數年,司馬以薦擢大郡,隻身赴任,留眷屬于金阊,俟進止。
當是時,太守年才強仕〖(禮記)四十曰強而仕。
〗,循良之考〖循良,政治之美稱。
考,即(書經)三載考績之考。
〗,冠于三吳〖(指掌圖)以蘇常湖為三吳。
(按)此句,猶言為江蘇第一。
〗。
特達之知〖特達二字,本(禮記聘義)。
〗,受之九陛〖陛,音備,階也。
九陛,朝廷之制。
(按)此二句,謂受知于天子也。
〗;開藩陳臬〖開藩,謂藩司。
義本(詩經)價人維藩句。
陳臬謂作臬司,義本(書經)汝陳時臬事之句。
〗,指顧可期〖猶言容易也。
〗。
而某氏既攝内政〖攝,音社,總也。
〗,俨同敵體〖(春秋紀伯姬卒注)内女唯諸侯夫人卒葬皆書,思成于敵體。
(按)敵體,正配之謂。
〗。
是歲為某氏三十生辰,至期,方張燈設樂,遍受親戚賀儀,以自鳴得意。
而不知太守未及履任,行抵袁浦,遇疾暴卒。
先某氏生辰僅一日,而兇問至矣。
子侄輩鹹謂宜俟過某生辰,再行告衆舉哀。
而選君之子适在蘇,獨持不可,曰:“此何等大事,安有吊者在門,而猶張樂受賀者乎〖張,猶作也。
(戰國策)張樂設飲。
〗?”竟入内以兇信白某氏,而身自率衆,盡除燈彩,易服舉哀。
坐花主人曰:“是事口語相尋,不過三數年間事耳,至今猶傳為口實〖口實二字,本(書仲虺之诰)。
〗。
嗟乎!女子小人,不明大義,往往好假正論,以自便其私。
彼受之者,一時雖無可置辭,而銜心刺骨〖猶言懷恨也。
〗,亦已久矣!投種于地,待時而發〖二句成語,出處未詳。
〗,語雲:‘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悖,音倍。
(大學注)悖,逆也。
〗’信夫!” 四十、石大郎 牧牛人去谒龍王 争羨崇明石大郎 論到浏河無海患 理該兩地祀馨香 石大郎,崇明人。
性伉爽,有勇力,尤好放生。
少時為人牧牛海上,凡蝦螺蚌蛤之屬,辄拾而放之,一物不妄殺。
嘗有一大蚌,随潮而至,止于沙灘。
每一翕張〖翕,音吸,合也。
〗,光采耀目,入夜尤甚。
觀者皆謂中有夜光珠,獲之緻富不赀〖不赀,注詳梅樹篇。
〗。
争欲劈而取之,大郎不可,曰:“神物也,不宜加害。
”因辟衆舉蚌投諸海,随潮而去。
其後數年,邊海稻田,常為物所踐〖踐,音賤,踏也。
〗。
或伺之,見一牛。
驅之,向海灘而遁。
遂指為大郎所牧牛,告其主責之。
大郎默不辨,顧自念所牧牛未嘗縱逸〖縱逸,猶言放也。
〗,安得蹊人之田〖蹊,音奚。
(左傳宣公)牽牛以蹊人之田。
(按)蹊,猶踏也。
〗?會複有以牛食田禾告者,大郎忿極,暮夜往其處,隐身以俟之。
翌日黎明,果見一巨牛,毛角甚俊,頗似己牛。
自海岸而來,遊戲田塍〖塍,音乘。
〗,大遭蹂躏〖蹂躏,音柔吝,踏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