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卷 十八、報恩豬
關燈
小
中
大
何來白 沖儀仗 奇煞常州呂又新
生受深恩死殉節 羨他豬也勝于人
常州呂又新司馬,官吾杭東防同知時,一日出行,忽有兩豬俯伏輿前,作舉首乞哀狀。鞭之不動,驅之不去,大異之。駐輿令随役查察來自何家,旋帶一屠戶至,稱兩豬皆數日前買自田家者,今日将就屠,忽逸去〖逸逃也。〗,不虞其沖突儀仗也。豬見屠戶至,益俯伏哀鳴,觳觫萬狀〖觳觫,音斛速。(孟子注)觳觫,恐懼貌。〗。呂公顧而憫之,因謂屠者曰:“豬畀我,予若原值。”立命取錢,如其原價與之,而豢豬于署〖豢,音患,注詳前篇。〗。
常州有位司馬,名呂又新。在吾杭作東防同知時,有一天出去,忽然跑來兩隻豬,爬在官轎前的地上,擡着頭像是在哀求什麼,用鞭抽,不動,驅趕不走,呂同知十分驚奇,就下令停轎,讓随從去調查這兩隻豬來自誰家。不久帶來一名屠戶,說這兩隻豬都是幾天前從一家姓田的那裡買來,今天就要宰殺,忽然跑掉了,沒想到它們沖撞了大人的儀仗。兩豬見到屠戶來到,更是俯伏在地上不敢動,渾身顫抖,哀鳴不已。呂公見狀,發了憐憫之心,就對屠戶說:“這豬就給我吧,我照原價給你!”馬上命人拿錢,按原價付給屠戶,把豬帶回署衙,養在圈内。
次日公晨起至前院,二豬俯伏于前,作叩首狀。叱之去,行數武遙立,見公入内,乃還溷〖溷,音混,養豬之所。〗。自是每清晨必至前院,候公出則叩首如前狀。或逢公自外回,遙聞鑼聲,即歡躍似相迎者。
第二天呂公早上起床來到前院,兩豬俯伏在他面前,作叩頭的樣子。他大聲叱喝它們走開,它倆走了幾步,站在那裡,見呂公走進屋裡,才返回圈内。從這天起,每天清晨都要到前院來,等到呂公出房,就向他叩頭。要是呂公從外回府,聽到遠處的開道鑼聲,兩豬就歡喜跳躍,好像是等着迎接他。
公罷官後,呼語之曰:“我今歸去矣!養汝數年,不忍汝複就屠,當送汝至放生道院。”兩豬皆踯躅哀鳴〖踯躅音直竹,注詳十金篇。〗,似不願者。公知其意,複慰之曰:“汝不欲離我,仍攜汝歸去,何如?”豬即作叩首狀,遂帶回常,豢養十餘年。及公殁,兩豬日夜哀鳴,飼之食,不食。不數日竟餓死。
呂公下任時,對兩豬招呼說:“我今天要回去了!養了你們幾年,不忍心再讓你們遭屠宰,就送你們去放生道院吧!”兩豬猶豫不安,哀鳴不止,好像不願意。呂公懂得它們的意思,就安慰說:“你們不願離開我,那就還是帶你們一塊回鄉去,怎麼樣?”豬就作出叩頭狀。于是就帶回了常州老家。豢養了十多年,到呂公逝世,兩豬日夜哀鳴,喂飼料,不吃。不幾天,就絕食而死。
坐花主人觀于陳呂二事,而慨然曰:“義犬之事,見于紀載者甚衆。至豬于六畜中最蠢,乃一受活命恩,生則盡禮,殁則竟以身殉,彼俨然人也。而有愧于是豬者豈少哉?今人每詈人以狗彘之行〖詈,音利,罵也。彘,音滞,豬也。〗,若陳氏之狗,呂氏之彘,恐其正不屑與人伍爾!”
生受深恩死殉節 羨他豬也勝于人
常州呂又新司馬,官吾杭東防同知時,一日出行,忽有兩豬俯伏輿前,作舉首乞哀狀。鞭之不動,驅之不去,大異之。駐輿令随役查察來自何家,旋帶一屠戶至,稱兩豬皆數日前買自田家者,今日将就屠,忽逸去〖逸逃也。〗,不虞其沖突儀仗也。豬見屠戶至,益俯伏哀鳴,觳觫萬狀〖觳觫,音斛速。(孟子注)觳觫,恐懼貌。〗。呂公顧而憫之,因謂屠者曰:“豬畀我,予若原值。”立命取錢,如其原價與之,而豢豬于署〖豢,音患,注詳前篇。〗。
常州有位司馬,名呂又新。在吾杭作東防同知時,有一天出去,忽然跑來兩隻豬,爬在官轎前的地上,擡着頭像是在哀求什麼,用鞭抽,不動,驅趕不走,呂同知十分驚奇,就下令停轎,讓随從去調查這兩隻豬來自誰家。不久帶來一名屠戶,說這兩隻豬都是幾天前從一家姓田的那裡買來,今天就要宰殺,忽然跑掉了,沒想到它們沖撞了大人的儀仗。兩豬見到屠戶來到,更是俯伏在地上不敢動,渾身顫抖,哀鳴不已。呂公見狀,發了憐憫之心,就對屠戶說:“這豬就給我吧,我照原價給你!”馬上命人拿錢,按原價付給屠戶,把豬帶回署衙,養在圈内。
次日公晨起至前院,二豬俯伏于前,作叩首狀。叱之去,行數武遙立,見公入内,乃還溷〖溷,音混,養豬之所。〗。自是每清晨必至前院,候公出則叩首如前狀。或逢公自外回,遙聞鑼聲,即歡躍似相迎者。
第二天呂公早上起床來到前院,兩豬俯伏在他面前,作叩頭的樣子。他大聲叱喝它們走開,它倆走了幾步,站在那裡,見呂公走進屋裡,才返回圈内。從這天起,每天清晨都要到前院來,等到呂公出房,就向他叩頭。要是呂公從外回府,聽到遠處的開道鑼聲,兩豬就歡喜跳躍,好像是等着迎接他。
公罷官後,呼語之曰:“我今歸去矣!養汝數年,不忍汝複就屠,當送汝至放生道院。”兩豬皆踯躅哀鳴〖踯躅音直竹,注詳十金篇。〗,似不願者。公知其意,複慰之曰:“汝不欲離我,仍攜汝歸去,何如?”豬即作叩首狀,遂帶回常,豢養十餘年。及公殁,兩豬日夜哀鳴,飼之食,不食。不數日竟餓死。
呂公下任時,對兩豬招呼說:“我今天要回去了!養了你們幾年,不忍心再讓你們遭屠宰,就送你們去放生道院吧!”兩豬猶豫不安,哀鳴不止,好像不願意。呂公懂得它們的意思,就安慰說:“你們不願離開我,那就還是帶你們一塊回鄉去,怎麼樣?”豬就作出叩頭狀。于是就帶回了常州老家。豢養了十多年,到呂公逝世,兩豬日夜哀鳴,喂飼料,不吃。不幾天,就絕食而死。
坐花主人觀于陳呂二事,而慨然曰:“義犬之事,見于紀載者甚衆。至豬于六畜中最蠢,乃一受活命恩,生則盡禮,殁則竟以身殉,彼俨然人也。而有愧于是豬者豈少哉?今人每詈人以狗彘之行〖詈,音利,罵也。彘,音滞,豬也。〗,若陳氏之狗,呂氏之彘,恐其正不屑與人伍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