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七回 變面貌魯薇園割須 逞機心柏養芝鑄鏡
關燈
小
中
大
且說張佐君查見梅史的衣箱,知道落了騙局。
呆了一會,瞥見他卧房的鑰匙在桌上,索性拿過來代他鎖了房門,然後到房裡去。
暗想他們騙了官家這筆巨款,卻拿我串在當中;此刻他們逃走了,卻又把我丢在這裡。
我如果不走,這件事便都栽在我一個人身上了。
想到這裡,又不禁自怨自艾,悔不該拐了閑士巨款,跑到這裡來受這種騙局。
閑士那裡發作起來,我還有個交情可講,這件事關系官款,如何擔當得起?在這裡又苦沒個人商量,方老辦雖是精明人,到底是個初交,這等事如何好叫他知道?思來想去,三十六着,走為上着。
但是走雖定了,這一回的事,不比閑士,一旦發作起來,是要行文通緝的。
前回不過改換姓名,這回還要改換面目才好。
想定了主意,便取出表一看,見入京火車将近開車時候了,便叫人挑了兩個衣箱,直到車站上去,所有帳被等件不敢帶了。
好在自己卧室就在樓下,樓上是洋人的寫字房,帳房卻設在三層樓。
這便是俞梅史等的用心,早就預備下的。
至于佐君也住在樓下的原故,梅史因他雖不是一黨,然而終日在外應酬的時候多,還不礙事,恰好樓下一個空房,所以由他住了。
此刻卻便宜了佐君,在外頭叫了挑夫來,等把箱子挑出了大門之外,才告訴他到車站上去,所以行裡的甚麼出店、茶房,都不知他是到那裡的。
到車站上了火車,到了北京。
佐君下車,又叫人挑了箱子,到一家京城土人開的小客店裡歇下。
洗了個臉,便取出兩張魯薇園的片子來,一張放在身邊;一張交給店家。
看官,他此刻又光複了魯薇園的姓名了,我這個做小說的,隻得又跟着稱他魯薇園了。
且說薇園當下交代店家道:“行李寄在你這裡,我此刻到會館出拜同鄉,倘使會館住得下,我打發長班來取,就拿這個片于做憑據。
你見了這麼一樣的片子,就交東西給他便了。
”店家答應了。
薇園記了客店招牌,便走到街上一家剃頭店裡夫剃頭。
剃過頭之後,便叫待诏(京諺稱剃發匠為待诏)把胡子剃了,待诏不肯。
原來各處的剃發匠都有這條規矩,隻代人家留胡子,若是留好的胡子叫他剃下來,他卻不肯的,若是一定要他剃去,他必要你自己先剃下一點來,方才肯代剃的。
且說魯薇園留得好好的胡子,又為甚忽然要剃了呢?隻因他在天津受了那個騙局,恐怕發作起來,自己雖然亦在受騙之列,然而官場一邊是斷不肯原諒的;既然不肯原諒,一定把自己作為同黨,那時如何得了?好在在天津時改了姓名,此刻隻要還了舊時姓名,便是兩個人了。
隻有面貌是生成的,無可改革;隻得把胡子剃了,掩人耳日。
好在從前捐官時年紀尚輕,填的年貌是身中、面白、無須,此時要捐過班,就是沒有胡子也不要緊。
所以定了主意,把它剃了。
然而無端剃了胡子,叫人家看見,未免詫異;所以他不在天津剃,不在客店裡剃,卻到剃頭店裡去剃。
他等剃了之後,再到别處去,叫人到客店去取行李,使得客店的人隻知道是有胡子的客人來取行李了。
他後到的地方,隻知道來了個沒胡子的客人。
就是京裡面相識的朋友,與及同鄉,都是多年闊别的,這番相見,也不過以為他沒留胡子罷了。
至于那待诏是個先不知姓名,後不知蹤迹的,絕不妨事。
他定了這個好主意,所以叫待诏剃了。
待诏道:“老爺好好的胡子,為甚麼要剃了?我們照例是不能代人家剃胡子的。
”薇園道:“我這胡子不過是留着玩的,此刻留了幾個月,覺得讨厭了。
” 待诏道:“老爺要剃,請先自己剃下點來,我們才好剃。
” 薇園無奈,左手拿了鏡子,右手拿了剃刀,要剃下去,隻是不敢,恐怕割傷了皮肉。
為難了半晌,還
呆了一會,瞥見他卧房的鑰匙在桌上,索性拿過來代他鎖了房門,然後到房裡去。
暗想他們騙了官家這筆巨款,卻拿我串在當中;此刻他們逃走了,卻又把我丢在這裡。
我如果不走,這件事便都栽在我一個人身上了。
想到這裡,又不禁自怨自艾,悔不該拐了閑士巨款,跑到這裡來受這種騙局。
閑士那裡發作起來,我還有個交情可講,這件事關系官款,如何擔當得起?在這裡又苦沒個人商量,方老辦雖是精明人,到底是個初交,這等事如何好叫他知道?思來想去,三十六着,走為上着。
但是走雖定了,這一回的事,不比閑士,一旦發作起來,是要行文通緝的。
前回不過改換姓名,這回還要改換面目才好。
想定了主意,便取出表一看,見入京火車将近開車時候了,便叫人挑了兩個衣箱,直到車站上去,所有帳被等件不敢帶了。
好在自己卧室就在樓下,樓上是洋人的寫字房,帳房卻設在三層樓。
這便是俞梅史等的用心,早就預備下的。
至于佐君也住在樓下的原故,梅史因他雖不是一黨,然而終日在外應酬的時候多,還不礙事,恰好樓下一個空房,所以由他住了。
此刻卻便宜了佐君,在外頭叫了挑夫來,等把箱子挑出了大門之外,才告訴他到車站上去,所以行裡的甚麼出店、茶房,都不知他是到那裡的。
到車站上了火車,到了北京。
佐君下車,又叫人挑了箱子,到一家京城土人開的小客店裡歇下。
洗了個臉,便取出兩張魯薇園的片子來,一張放在身邊;一張交給店家。
看官,他此刻又光複了魯薇園的姓名了,我這個做小說的,隻得又跟着稱他魯薇園了。
且說薇園當下交代店家道:“行李寄在你這裡,我此刻到會館出拜同鄉,倘使會館住得下,我打發長班來取,就拿這個片于做憑據。
你見了這麼一樣的片子,就交東西給他便了。
”店家答應了。
薇園記了客店招牌,便走到街上一家剃頭店裡夫剃頭。
剃過頭之後,便叫待诏(京諺稱剃發匠為待诏)把胡子剃了,待诏不肯。
原來各處的剃發匠都有這條規矩,隻代人家留胡子,若是留好的胡子叫他剃下來,他卻不肯的,若是一定要他剃去,他必要你自己先剃下一點來,方才肯代剃的。
且說魯薇園留得好好的胡子,又為甚忽然要剃了呢?隻因他在天津受了那個騙局,恐怕發作起來,自己雖然亦在受騙之列,然而官場一邊是斷不肯原諒的;既然不肯原諒,一定把自己作為同黨,那時如何得了?好在在天津時改了姓名,此刻隻要還了舊時姓名,便是兩個人了。
隻有面貌是生成的,無可改革;隻得把胡子剃了,掩人耳日。
好在從前捐官時年紀尚輕,填的年貌是身中、面白、無須,此時要捐過班,就是沒有胡子也不要緊。
所以定了主意,把它剃了。
然而無端剃了胡子,叫人家看見,未免詫異;所以他不在天津剃,不在客店裡剃,卻到剃頭店裡去剃。
他等剃了之後,再到别處去,叫人到客店去取行李,使得客店的人隻知道是有胡子的客人來取行李了。
他後到的地方,隻知道來了個沒胡子的客人。
就是京裡面相識的朋友,與及同鄉,都是多年闊别的,這番相見,也不過以為他沒留胡子罷了。
至于那待诏是個先不知姓名,後不知蹤迹的,絕不妨事。
他定了這個好主意,所以叫待诏剃了。
待诏道:“老爺好好的胡子,為甚麼要剃了?我們照例是不能代人家剃胡子的。
”薇園道:“我這胡子不過是留着玩的,此刻留了幾個月,覺得讨厭了。
” 待诏道:“老爺要剃,請先自己剃下點來,我們才好剃。
” 薇園無奈,左手拿了鏡子,右手拿了剃刀,要剃下去,隻是不敢,恐怕割傷了皮肉。
為難了半晌,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