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回 妙轉玄機故人念舊 喜出望外嗣子奔喪
關燈
小
中
大
這個事。
現在有個朋友,在這裡辦山東金礦的事,正要請一位朋友幫忙,不知閣下可肯屈就?”有聲道:“我這回出門,本來為的是謀事,既承推薦,感激不荊”紫旒道:“既如此,我回來就去通知敞友,再過來奉請。
”有聲聽了這幾句話,又是開口不得,坐了一會,隻得别去。
紫旒道:“我也不敢奉留,也要去看我敞友去了。
”說罷一同出門,彼此分路。
紫旒便去看他的朋友喬子遷去了。
原來這喬子遷是江蘇的一個世家,祖上都在外做官,他的父親是一個江西知府,早年已經亡故。
哥哥喬子守,是個一榜,服阕之後,遇了大挑,挑在一等,仍舊指了江西省候補去了。
子遷向來出繼與他伯父喬木。
這喬木,本是山東的一個候補老州縣,很署過兩回大缺,五十多歲上斷了弦,沒有兒子,因向兄弟商通,把侄兒子遷承繼過來,以後便打算不續弦、不納妾了。
子遷到得山東,便是少爺,終日在外胡鬧,甚麼鵲華橋、大明湖(濟南遊宴之地),沒有一天沒他的足迹。
喬木氣的了不得,便把他驅逐回南。
又過了十多年,喬木年紀過高,便鳴呼哀哉了。
濟南的同鄉官看見他身邊沒有親丁,一面代為買棺盛殓,一面将衣箱什物封存,一面打電報到南邊來,叫子遷趕緊去。
卻說子遷自從被逐回南,便終日在上海流離浪蕩,結識的朋友不少,卻沒有幾個是正經的。
幾年下來,鬧了個一貧如洗,告貸無門,親戚朋友都漸漸的厭惡他起來了。
隻有一個人,是他莫逆之交。
你道是誰?原來是北誠信鴉片煙館的堂倌李老三。
原來子遷吃上了鴉片,天天到北誠信開燈,久而久之,便與這堂倌李老三相熟了。
從子遷窮下來之後,人人見了他,都是遠而避之的,倒是老三有時候三角、有時候兩角的借給他。
那幾天正是山窮水盡的時候,忽然接了濟南電報,說是繼父死了,不覺喜出望外,連忙走到北誠信開了一隻燈,和老三商量說:“我這回到山東,偌大的一份家财都是我的,隻是此刻怎麼張羅幾個盤纏去呢?”老三躊躇了半晌道:“不知要多少洋錢才夠呢?”子遷道:“有五、六十元也夠了。
”老三道:“那裡要得許多?”子遷道:“别人或者不消,你知道我的一切鋪蓋行李都要置辦起來,豈不是要多費些麼?”老三又沉吟半晌道:“我這裡押櫃洋錢是有五十元,隻是起了出來,我的生意也就要歇了。
”子遷不等說完,便道:“不要緊,你便辭了此處,和我一起到山東去。
”老三道:“兩個人去,盤纏又要多了。
”子遷聽說,便頓住了口,搓手頓足。
老三道:“喬先生,你且在這裡等一等,我去找一個朋友商量。
”說罷,徑自去了。
子遷躺在煙鋪上,過足了瘾,又多吃了二錢煙,還不見老三回來;直等到天色黑将下來,各堂倌都吃過晚飯,老三方才來了。
說道:“喬先生,我依你跟你到山東去,不知要多少盤纏?”子遷想了一想道:“至少隻怕也要一百,就是不要一百,也要八、九十的了。
”老三道:“我已經去和幾個朋友商量過,統共湊了三十八元。
連這裡押櫃五十元,有了八十八元了,我們就準定這樣辦吧。
”子遷道:“如此好極了。
但不知這裡押櫃的,幾時可以取得出?”老三道:“這個容易,一兩天就有的。
我們先置辦東西去吧。
”于是托了别個堂倌代他照應,自己卻和子遷出來,到各處買了些鋪蓋行李等東西。
當日老三便向東家辭工,取回了押櫃,當真的跟子遷到山東濟南府去了。
子遷到得濟南,入了繼父公館,不免對了靈柩假意的也要躃踴号叫了兩聲,然後對各同鄉老伯輩叩過孝頭,一面成服。
就在苫次開燈,仍舊叫老三代他燒煙,一同躺在苫次,在旁人看見,倒像有兩個孝子一般。
子遷停頓過半天,便有代理後事的同鄉,把封鎖的箱籠等件,一一點交。
子遷謝過了,便打開來逐件檢點。
大約喬老頭子剩下的産業及現錢,不下二、三萬金,便連公館房子也是自己買下的。
一場喪事辦過之後,子遷便留在山東,仍舊是闊天闊他的舉動,又和老三置了上等衣服,待如上賓,家人們都稱呼他李師爺。
兩個人一對兒出去,一對兒回家,鬧了兩年,把老人家遺産鬧了一半。
因為公館房子太大,自己住不了,便分租了幾間與别人。
那來租的,卻是一個廣東人,招了股分,去招遠一帶開金礦的,帶來的礦石樣子不少,一桶一桶的都堆在院子裡。
被老三看見了,便計上心來,到了夜靜時,便親自動手,偷了三四桶進來,子遷笑問道:“你要他這個做甚麼?”老三道:“我看你終年在這濟南府混不出甚麼道理來,我們不如仍回上海。
”說罷,又附耳說了如此如此。
子遷大喜,便即日将各種産業變了現銀,就是那公館房子也賣了,隻說運柩回籍安葬,向各同鄉處辭過行,帶了靈柩,雇船到了煙台,附着輪船仍回上海。
把棺材寄到蘇州會館,卻在大馬路鴻仁裡租了一所三摟三底房子,置備家夥住下。
在門口挂了一扇“奏辦山東金礦局”招牌,又挂一扇“山東金礦招股處”招牌。
把偷來的幾桶礦石擺在天井裡,又開桶取出幾塊,用玻璃匣安放在桌子上。
子遷便是總辦,老三便是師爺,放開手段,結交起來。
紫旒說薦有聲的館地,正是這個去處。
但不知有聲肯就與否,且聽下回分解。
現在有個朋友,在這裡辦山東金礦的事,正要請一位朋友幫忙,不知閣下可肯屈就?”有聲道:“我這回出門,本來為的是謀事,既承推薦,感激不荊”紫旒道:“既如此,我回來就去通知敞友,再過來奉請。
”有聲聽了這幾句話,又是開口不得,坐了一會,隻得别去。
紫旒道:“我也不敢奉留,也要去看我敞友去了。
”說罷一同出門,彼此分路。
紫旒便去看他的朋友喬子遷去了。
原來這喬子遷是江蘇的一個世家,祖上都在外做官,他的父親是一個江西知府,早年已經亡故。
哥哥喬子守,是個一榜,服阕之後,遇了大挑,挑在一等,仍舊指了江西省候補去了。
子遷向來出繼與他伯父喬木。
這喬木,本是山東的一個候補老州縣,很署過兩回大缺,五十多歲上斷了弦,沒有兒子,因向兄弟商通,把侄兒子遷承繼過來,以後便打算不續弦、不納妾了。
子遷到得山東,便是少爺,終日在外胡鬧,甚麼鵲華橋、大明湖(濟南遊宴之地),沒有一天沒他的足迹。
喬木氣的了不得,便把他驅逐回南。
又過了十多年,喬木年紀過高,便鳴呼哀哉了。
濟南的同鄉官看見他身邊沒有親丁,一面代為買棺盛殓,一面将衣箱什物封存,一面打電報到南邊來,叫子遷趕緊去。
卻說子遷自從被逐回南,便終日在上海流離浪蕩,結識的朋友不少,卻沒有幾個是正經的。
幾年下來,鬧了個一貧如洗,告貸無門,親戚朋友都漸漸的厭惡他起來了。
隻有一個人,是他莫逆之交。
你道是誰?原來是北誠信鴉片煙館的堂倌李老三。
原來子遷吃上了鴉片,天天到北誠信開燈,久而久之,便與這堂倌李老三相熟了。
從子遷窮下來之後,人人見了他,都是遠而避之的,倒是老三有時候三角、有時候兩角的借給他。
那幾天正是山窮水盡的時候,忽然接了濟南電報,說是繼父死了,不覺喜出望外,連忙走到北誠信開了一隻燈,和老三商量說:“我這回到山東,偌大的一份家财都是我的,隻是此刻怎麼張羅幾個盤纏去呢?”老三躊躇了半晌道:“不知要多少洋錢才夠呢?”子遷道:“有五、六十元也夠了。
”老三道:“那裡要得許多?”子遷道:“别人或者不消,你知道我的一切鋪蓋行李都要置辦起來,豈不是要多費些麼?”老三又沉吟半晌道:“我這裡押櫃洋錢是有五十元,隻是起了出來,我的生意也就要歇了。
”子遷不等說完,便道:“不要緊,你便辭了此處,和我一起到山東去。
”老三道:“兩個人去,盤纏又要多了。
”子遷聽說,便頓住了口,搓手頓足。
老三道:“喬先生,你且在這裡等一等,我去找一個朋友商量。
”說罷,徑自去了。
子遷躺在煙鋪上,過足了瘾,又多吃了二錢煙,還不見老三回來;直等到天色黑将下來,各堂倌都吃過晚飯,老三方才來了。
說道:“喬先生,我依你跟你到山東去,不知要多少盤纏?”子遷想了一想道:“至少隻怕也要一百,就是不要一百,也要八、九十的了。
”老三道:“我已經去和幾個朋友商量過,統共湊了三十八元。
連這裡押櫃五十元,有了八十八元了,我們就準定這樣辦吧。
”子遷道:“如此好極了。
但不知這裡押櫃的,幾時可以取得出?”老三道:“這個容易,一兩天就有的。
我們先置辦東西去吧。
”于是托了别個堂倌代他照應,自己卻和子遷出來,到各處買了些鋪蓋行李等東西。
當日老三便向東家辭工,取回了押櫃,當真的跟子遷到山東濟南府去了。
子遷到得濟南,入了繼父公館,不免對了靈柩假意的也要躃踴号叫了兩聲,然後對各同鄉老伯輩叩過孝頭,一面成服。
就在苫次開燈,仍舊叫老三代他燒煙,一同躺在苫次,在旁人看見,倒像有兩個孝子一般。
子遷停頓過半天,便有代理後事的同鄉,把封鎖的箱籠等件,一一點交。
子遷謝過了,便打開來逐件檢點。
大約喬老頭子剩下的産業及現錢,不下二、三萬金,便連公館房子也是自己買下的。
一場喪事辦過之後,子遷便留在山東,仍舊是闊天闊他的舉動,又和老三置了上等衣服,待如上賓,家人們都稱呼他李師爺。
兩個人一對兒出去,一對兒回家,鬧了兩年,把老人家遺産鬧了一半。
因為公館房子太大,自己住不了,便分租了幾間與别人。
那來租的,卻是一個廣東人,招了股分,去招遠一帶開金礦的,帶來的礦石樣子不少,一桶一桶的都堆在院子裡。
被老三看見了,便計上心來,到了夜靜時,便親自動手,偷了三四桶進來,子遷笑問道:“你要他這個做甚麼?”老三道:“我看你終年在這濟南府混不出甚麼道理來,我們不如仍回上海。
”說罷,又附耳說了如此如此。
子遷大喜,便即日将各種産業變了現銀,就是那公館房子也賣了,隻說運柩回籍安葬,向各同鄉處辭過行,帶了靈柩,雇船到了煙台,附着輪船仍回上海。
把棺材寄到蘇州會館,卻在大馬路鴻仁裡租了一所三摟三底房子,置備家夥住下。
在門口挂了一扇“奏辦山東金礦局”招牌,又挂一扇“山東金礦招股處”招牌。
把偷來的幾桶礦石擺在天井裡,又開桶取出幾塊,用玻璃匣安放在桌子上。
子遷便是總辦,老三便是師爺,放開手段,結交起來。
紫旒說薦有聲的館地,正是這個去處。
但不知有聲肯就與否,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