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九回 假書生妙論驚巡按 真才女奇文奪會魁
關燈
小
中
大
中聞得此事,遂走出來,笑曰:“爾乃熟讀聖經,深通道德,亦有如此之事耶。
”秀英亦笑曰:“昨者言辭唐突,實欲掩自己一時之醜耳,祈小姐見諒。
”夫人謂菊英曰:“爾獨忘卻張村耶,彼此皆宦家小姐,同一心病。
既難中來投,自應以禮相待。
當以姊妹稱呼,毋容相妒。
”菊英笑曰:“兒乃戲言也,何妒之有。
”秀英曰:“蒙夫人深恩,願拜為膝下。
”遂倒身下拜。
夫人甚喜。
使與菊英結為姊妹,秀英占長一月,菊英居次。
卻說巡撫,正在前堂納悶。
忽有仆聽得此事,就一一對巡撫說知。
巡撫聞言,轉笑曰:“此真千古佳話也。
”遂入内,夫人忙使秀英下拜。
巡撫扶起,囑之曰:“今張生既死,爾姊妹務要痛改前非,謹守閨門,毋再如此。
”二女低頭不語,遂唯唯退入房中。
自是秀英在此安身,與菊英十分相愛。
日則同食,夜則同榻,總以讀書為事。
菊英卻将吳江之詩與秀英看,秀英亦念花園之詩與菊英聽。
二女見了此詩,無不贊美。
秀英曰:“賢妹詩後題得是張庭瑞名字。
我花園中題得是張美玉名字,獄中死者美玉也。
這等看來,庭瑞不曾死。
”菊英曰:“此等才子,那有幾個。
想美玉就是庭瑞的别号,或者改了名字,亦未可知。
”秀英曰:“此亦不必稽考,凡事總有一定,人謀徒自取辱耳。
”遂不計較,按下不表。
再說庭瑞自省中中試後,在家等候湖南菊英小姐信息。
不料等了數月,不見動靜。
過了殘年,便打點進京。
蘭英亦要同往,何大姑亦不阻他,便令與庭瑞一同進京。
雇了船隻,帶了家丁,順水而下。
不下一日,到了南康。
便灣住了船,乃進城邀建章。
時方山老爺,早已催促建章進京。
建章因與庭瑞有約,便在家等候,其所需對象早己安排。
當日接着庭瑞、蘭英大喜,遂拜别父母一同下船,于路詠物留題,十分得意。
不上兩月,已到京師,租了寓所歇下。
時天下舉子紛紛齊到,及至考期,便各各接号、應點、進場。
是科大總裁是大學士孫建庭主考,十分精嚴,專取真才。
未及半月,三場早畢。
庭瑞等轉到寓所,各自言出詩文,爾愛我喜,好不得意。
過了幾日,場中榜出。
時乃半夜,四方士子各執火把,左沖右探,争看榜文。
時庭瑞正在睡夢,聞得外面喧嘩,始知榜出。
忽有數人前來打門,庭瑞開門問之,祇見數人手拿報條,報稱中了會元張蘭,又報二名武建章,三名張庭瑞。
時蘭英、建章都已起來了,見了報條,喜不自勝。
當下以銀子打發報子去訖,便到各衙門拜客。
京都官員無不稱贊。
末及半月,又進文華殿殿試,畢歸寓。
專候殿試榜出,以定次第。
是夕庭瑞等三人在同年處飲酒歸,将醉,各自就寝。
忽有二人叫門,庭瑞出問。
二人曰:“帝君升殿,立等爾去。
”庭瑞乃整衣,随二人來到一所宮殿,十分華麗。
到了前殿,見有公案,便立住了腳。
二人曰:“帝君在二殿。
”庭瑞遂入二殿,立于階下。
偷眼看見一帝端坐殿上,儀表驚人。
年約半百,手綽烏須,眼閱文卷。
兩班人各捧文集,公案上字積成堆。
那二人跪上禀曰:“庭瑞已到。
”帝命帶上。
二人乃将庭瑞喚上,俯伏案前。
帝曰:“爾年已二八,父雠尚不知報,何以為人。
今将去爾爵,令爾變犬。
” 庭瑞不解其故,正要争辯。
忽見一金盔金甲人,形容古怪。
左手拿一金鬥,右手拿一朱筆。
用筆在庭瑞頭上一點,左右武士,将庭瑞推入于黑暗洞中。
霎時醒來,乃是南柯一夢。
正驚疑問,又聽得上房蘭英大叫:“奇怪!奇怪!”乃急問之。
正是: 方覺南柯夢,又聞古怪聲。
未知何事古怪,且聽下回分解。
秀英既氣巡撫,又氣夫人,乃複氣小姐。
一家之人遭其取笑。
霎時現出女子,道出真情。
而巡撫、夫人均能以禮相待,真乃仁厚量宏矣。
今人交際,往往始親而終疏。
秀、菊二女則先睽而後合,初則爾我相譏,既則同病相憐。
閨中朋友,亦有千裡之交,真乃千古奇事。
秀英聞危雲之言,疑吳江之庭瑞是劉園之張生。
菊英聞危德之言,又以獄死之張生為吳江之庭瑞。
其實皆誤也。
秀英未嘗訂約,猶可再圖。
菊英既有盟誓,毋容他适。
為菊英者,不亦難乎? 秀英言庭瑞死于獄,是本心話,菊英猶未深信。
卻有危德一番老實相襯,錯亂成文,賓令菊英唬殺。
有牽連到有懮患,無牽連反得安閑。
美玉之死,秀英絕花園之想。
誤以為庭瑞,菊英又絕吳江之約。
心無牽連,得以泰然自安。
可見運酬世事,到處都是煩惱。
庭、建、蘭三子,入伴同時,登科同時,今登甲又同時。
參差于三名之内。
似此幼年聯捷,更使讀書者羨殺。
劉忠之夢與庭瑞之夢,遙遙相映。
劉忠則顯然明白,庭瑞則驚疑不定。
顯然明白應,驚疑不定亦應。
由是觀之,夢寐之事,無有不應者矣。
”秀英亦笑曰:“昨者言辭唐突,實欲掩自己一時之醜耳,祈小姐見諒。
”夫人謂菊英曰:“爾獨忘卻張村耶,彼此皆宦家小姐,同一心病。
既難中來投,自應以禮相待。
當以姊妹稱呼,毋容相妒。
”菊英笑曰:“兒乃戲言也,何妒之有。
”秀英曰:“蒙夫人深恩,願拜為膝下。
”遂倒身下拜。
夫人甚喜。
使與菊英結為姊妹,秀英占長一月,菊英居次。
卻說巡撫,正在前堂納悶。
忽有仆聽得此事,就一一對巡撫說知。
巡撫聞言,轉笑曰:“此真千古佳話也。
”遂入内,夫人忙使秀英下拜。
巡撫扶起,囑之曰:“今張生既死,爾姊妹務要痛改前非,謹守閨門,毋再如此。
”二女低頭不語,遂唯唯退入房中。
自是秀英在此安身,與菊英十分相愛。
日則同食,夜則同榻,總以讀書為事。
菊英卻将吳江之詩與秀英看,秀英亦念花園之詩與菊英聽。
二女見了此詩,無不贊美。
秀英曰:“賢妹詩後題得是張庭瑞名字。
我花園中題得是張美玉名字,獄中死者美玉也。
這等看來,庭瑞不曾死。
”菊英曰:“此等才子,那有幾個。
想美玉就是庭瑞的别号,或者改了名字,亦未可知。
”秀英曰:“此亦不必稽考,凡事總有一定,人謀徒自取辱耳。
”遂不計較,按下不表。
再說庭瑞自省中中試後,在家等候湖南菊英小姐信息。
不料等了數月,不見動靜。
過了殘年,便打點進京。
蘭英亦要同往,何大姑亦不阻他,便令與庭瑞一同進京。
雇了船隻,帶了家丁,順水而下。
不下一日,到了南康。
便灣住了船,乃進城邀建章。
時方山老爺,早已催促建章進京。
建章因與庭瑞有約,便在家等候,其所需對象早己安排。
當日接着庭瑞、蘭英大喜,遂拜别父母一同下船,于路詠物留題,十分得意。
不上兩月,已到京師,租了寓所歇下。
時天下舉子紛紛齊到,及至考期,便各各接号、應點、進場。
是科大總裁是大學士孫建庭主考,十分精嚴,專取真才。
未及半月,三場早畢。
庭瑞等轉到寓所,各自言出詩文,爾愛我喜,好不得意。
過了幾日,場中榜出。
時乃半夜,四方士子各執火把,左沖右探,争看榜文。
時庭瑞正在睡夢,聞得外面喧嘩,始知榜出。
忽有數人前來打門,庭瑞開門問之,祇見數人手拿報條,報稱中了會元張蘭,又報二名武建章,三名張庭瑞。
時蘭英、建章都已起來了,見了報條,喜不自勝。
當下以銀子打發報子去訖,便到各衙門拜客。
京都官員無不稱贊。
末及半月,又進文華殿殿試,畢歸寓。
專候殿試榜出,以定次第。
是夕庭瑞等三人在同年處飲酒歸,将醉,各自就寝。
忽有二人叫門,庭瑞出問。
二人曰:“帝君升殿,立等爾去。
”庭瑞乃整衣,随二人來到一所宮殿,十分華麗。
到了前殿,見有公案,便立住了腳。
二人曰:“帝君在二殿。
”庭瑞遂入二殿,立于階下。
偷眼看見一帝端坐殿上,儀表驚人。
年約半百,手綽烏須,眼閱文卷。
兩班人各捧文集,公案上字積成堆。
那二人跪上禀曰:“庭瑞已到。
”帝命帶上。
二人乃将庭瑞喚上,俯伏案前。
帝曰:“爾年已二八,父雠尚不知報,何以為人。
今将去爾爵,令爾變犬。
” 庭瑞不解其故,正要争辯。
忽見一金盔金甲人,形容古怪。
左手拿一金鬥,右手拿一朱筆。
用筆在庭瑞頭上一點,左右武士,将庭瑞推入于黑暗洞中。
霎時醒來,乃是南柯一夢。
正驚疑問,又聽得上房蘭英大叫:“奇怪!奇怪!”乃急問之。
正是: 方覺南柯夢,又聞古怪聲。
未知何事古怪,且聽下回分解。
秀英既氣巡撫,又氣夫人,乃複氣小姐。
一家之人遭其取笑。
霎時現出女子,道出真情。
而巡撫、夫人均能以禮相待,真乃仁厚量宏矣。
今人交際,往往始親而終疏。
秀、菊二女則先睽而後合,初則爾我相譏,既則同病相憐。
閨中朋友,亦有千裡之交,真乃千古奇事。
秀英聞危雲之言,疑吳江之庭瑞是劉園之張生。
菊英聞危德之言,又以獄死之張生為吳江之庭瑞。
其實皆誤也。
秀英未嘗訂約,猶可再圖。
菊英既有盟誓,毋容他适。
為菊英者,不亦難乎? 秀英言庭瑞死于獄,是本心話,菊英猶未深信。
卻有危德一番老實相襯,錯亂成文,賓令菊英唬殺。
有牽連到有懮患,無牽連反得安閑。
美玉之死,秀英絕花園之想。
誤以為庭瑞,菊英又絕吳江之約。
心無牽連,得以泰然自安。
可見運酬世事,到處都是煩惱。
庭、建、蘭三子,入伴同時,登科同時,今登甲又同時。
參差于三名之内。
似此幼年聯捷,更使讀書者羨殺。
劉忠之夢與庭瑞之夢,遙遙相映。
劉忠則顯然明白,庭瑞則驚疑不定。
顯然明白應,驚疑不定亦應。
由是觀之,夢寐之事,無有不應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