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粉蝶

關燈
見。

    祖母泫然曰:“是汝姑也。

    ”初,老夫人有少女名十娘,生有仙姿,許字晏氏。

    婿十六歲入山不返,十娘待至二十餘,忽無疾自殂,葬已三十餘年。

    聞旦言,共疑其未死。

    出其裙,則猶在家所素着也。

    餅分啖之,一枚終日不饑,而精神倍生。

    老夫人命發冢驗視,則空棺存焉。

     旦初聘吳氏女未娶,旦數年不還,遂他适。

    共信十娘言,以俟粉蝶之至;既而年餘無音,始議他圖。

    臨邑錢秀才,有女名荷生,豔名遠播。

    年十六,未嫁而三喪其婿。

    遂媒定之,涓吉成禮。

    既入門,光豔絕代,旦視之則粉蝶也。

    驚問曩事,女茫乎不知。

    蓋被逐時,即降生之辰也。

    每為之鼓《天女谪降》之操,辄支頤凝想,若有所會。

     譯文  陽曰旦,是瓊州的文士。

    有一次,他偶然從外地回家,乘船在海上行駛,遭遇飓風。

    船眼看就要被浪打翻,忽然飄來一條空船,他急忙跳上去,回頭一看,同船的人都被淹沒了。

    風越來越狂,他閉着眼任風吹船行駛。

     過了一會兒,風停了,陽曰旦睜開眼,忽見一個島嶼,房舍成片。

    他劃着船靠近岸邊,直到村口。

    村中寂靜無聲,陽曰旦走一會坐一會,很長時間,連雞狗的叫聲都聽不到。

    陽曰旦看見一個朝北的大門,松竹掩映。

    這時已是初冬,牆内不知是什麼花,滿樹蓓蕾。

    他心中很喜歡這種花,就慢慢地走進去。

    遠遠地聽見彈琴聲,就稍稍停下步子。

    這時一個婢女從裡邊出來,大約十四五歲,長得十分豔麗,看見陽曰旦,反身又進了屋。

    接着,聽到琴聲歇止,一個少年走出來,驚訝的問陽曰旦從什麼地方來。

    陽曰旦詳細地告訴了他。

    又問陽曰旦的家事,陽曰旦又告訴了他,少年高興地說:“我們是姻親啊!”接着就客氣地請陽曰旦進院子裡來。

     院中房舍華麗,又傳來琴聲。

    走進房中,見一個少婦端坐着,正在調琴弦,年齡大約在十八九歲,光采照人。

    少婦看見客人進來,推開琴想避開,少年止住她說:“不用走,這個人是你家親戚。

    ”就替陽曰旦說了根由。

    少婦說:“原來是我侄子。

    ”問陽曰旦:“祖母還健在嗎?父母多大歲數了?”陽曰旦說:“父母四十多歲,都很安好。

    隻是祖母年已六旬,得了重病,久治不愈,連走路都要人扶。

    侄兒實在不知道姑姑是哪一房的?請明白告訴我,以便回去告訴家人。

    ”少婦說:“路途遙遠,和你家早就斷了音信了。

    你回去隻要告訴你父親十姑問候他,他自然就知道了。

    ”陽曰旦問:“姑丈是哪族?”少年說:“海嶼姓晏。

    這島叫神仙島,離瓊州三千裡路,我流寓這裡時間也不長。

    ”十娘進去,讓婢女備辦了酒食招待客人。

    新鮮的菜肴香美可口,也不知道叫什麼名字。

    吃完飯,晏生帶着陽曰旦四處遊覽。

    陽曰旦見園中桃花、杏花含苞待放,非常奇怪。

    晏生說:“這裡夏天無酷暑,冬天無大寒,四季花開不斷。

    ”陽曰旦高興地說:“真是仙鄉啊!回去告訴父母,搬家來和你們作鄰居。

    ”晏生隻是微笑。

     回到書齋,點起蠟燭,見琴橫放在桌案上,陽曰旦請求聆聽一下晏生演奏的琴曲。

    晏生就撫琴調弦,這時十娘從裡面出來,晏生說:“來,來!你為你的侄子彈一曲吧。

    ”十娘坐下,問侄子:“願意聽什麼曲子!”陽曰旦說:“侄兒從來沒讀過《琴操》,實在說不出願聽什麼曲子。

    ”十娘說:“隻要随意出個題目,都可以彈出曲調。

    ”陽曰旦笑着說:“海風引舟,也可以作一支曲子嗎?”十娘說:“可以。

    ”于是撥弦彈奏起來。

    像早有曲譜,意調激昂,奔騰入耳。

    陽曰旦靜靜地領會,好像自身仍在船上,被飓風吹得随波颠蕩。

    陽曰旦驚歎至極,說:“我可以學學嗎?”十娘把琴給他,讓他試着勾撥琴弦,說:“可以教你。

    想學什麼曲調?”陽曰旦說:“剛才彈奏的‘飓風操’,不知道幾天能學會?請先把曲寫下來。

    我讀熟它。

    ”十娘說:“這個曲子沒有文字,我是按自己的意想譜曲的。

    ”就另拿了一張琴,作勾剔的動作,讓陽曰旦照着做。

    陽曰旦練習到起更後。

    音節大略能合得上,晏生夫妻二人才告辭離去。

    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