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織成
關燈
小
中
大
行人泛湖,或以手指物,則疑為指己也;以手覆額,則疑其窺己也;風波辄起,舟多覆。
故初登舟,舟人必以此告戒之。
不則設牲牢祭享乃得渡。
許真君偶至湖,浪阻不得行。
真君怒,執毅付郡獄。
獄吏檢囚,恒多一人,莫測其故。
一夕毅示夢郡伯,哀求拔救。
伯以幽明異路,謝辭之。
毅雲:“真君于某日臨境,但為求懇,必合有濟。
”既而真君果至,因代求之,遂得釋。
嗣後湖禁稍平。
譯文 洞庭湖中,常常有水神借船遊湖。
有時,一隻空船系在那裡,纜繩會忽然自己解開,随水飄然行駛起來。
這時,隻聽到空中歌吹并作,樂聲渺渺。
船家蹲伏在船的一角,閉着眼凝神谛聽,不敢擡頭看上一眼,聽任空船自由行駛。
遊完,船會仍然回到原來的地方泊住。
有一個姓柳的書生,科考落第後返回家鄉,喝醉了酒卧在船上。
忽然空中傳來笙樂聲,船家急忙搖晃柳生,要他躲避。
柳生卻醉得醒不過來,船家隻好自己躲到船艙裡。
不一會兒,有人過來揪柳生,柳生醉得一塌糊塗,揪起來一放手,又癱在船闆上照舊大睡,那人便不再管他。
片刻,樂聲大作。
柳生迷迷糊糊地醒了過來,聞到一種濃濃的蘭麝香氣;斜眼偷看,隻見滿滿一船美麗女子,心裡知道是神人,又閉上眼睛,假裝睡着。
又一會兒,聽到傳叫“織成”,便有個侍女走過來,正好站在柳生臉旁。
柳生看侍女的腳,綠襪紫鞋,小腳又細又瘦,像手指一樣,心裡很喜歡,偷偷地用牙齒咬住了她的襪子,恰好侍女要走動,一下子被絆倒在船上。
上座坐着的一個人奇怪地詢問,侍女禀報了緣故。
那人大怒,命武士将柳生拉去殺了。
接着一個武士過來,将柳生按住捆綁起來,拖着便走。
柳生見上座朝南坐着一人,頭戴像王冠一樣的東西,便邊走邊說:“聽說洞庭君姓柳,我也姓柳;過去洞庭君考舉人落第,現在我也落第;洞庭君遇到仙女而成了神,現在我醉中調戲一個侍女卻要被處死,為什麼幸運和不幸之間相差竟如此懸殊呢?”那個像王者的人聽了,便命将柳生帶回來,問道:“你是落第的秀才嗎?”柳生答應。
大王便給他筆和紙,命他以“風鬟霧鬓”為題作一篇賦。
柳生本是襄陽名士,但得到題目後卻構思了很長時間,久久沒有下筆。
大王譏諷地說:“名士怎麼會這樣?”柳生放下筆,辯解道:“過去左思作《三都賦》,十年才完成。
可見文章可貴的是精妙,不是寫得快。
”大王笑着點了點頭。
又過了兩個時辰,柳生才脫稿。
大王閱覽畢,十分高興,稱贊道:“真不愧是名士!”于是命坐賜宴,片刻之間,珍馐美味,紛紛擺了上來。
柳生和大王正答對間,一個官員捧着個本子過來禀報:“溺死人的名冊已經造好。
”大王問:“多少人?”回答說:“共該溺死一百二十八人。
”又問:“差誰去辦了?”回答道;“派毛、南二尉去了。
”柳生起身告辭。
大王賜黃金十斤,又贈一根水晶界尺,說:“湖中将有場小劫難,拿這個可以保身。
”忽見人馬儀仗。
紛紛列在水面上,大王下船登車,便看不見了。
又過了很久,湖面上終于寂靜下來。
船家等神人都消失以後,才從船艙裡爬出來,駕船往北行駛。
正遇逆風,船行得十分吃力。
忽然有個鐵錨浮出水面,船家驚駭地喊道:“毛将軍出來了!”各船上的商人立刻全都伏在船裡。
又不長時間,湖中出現一根木頭,直立在水中,忽上忽下,搖動不已。
船家更加恐懼,大喊:“南将軍又出來了!”話音剛落,狂風大起。
湖中萬丈波濤,遮天蔽日,四周的船隻全部傾覆。
柳生見狀,急忙高舉起水晶界尺,正襟危坐在船上。
說也奇怪,滔天的波浪壓到柳生的船前便一下子沒了。
由此柳生的船得以保全。
柳生回來後,常向人們談起這件奇異的事。
說船上那個侍女,雖沒看見她的容貌,但隻裙子下那雙小腳,便是人間所沒有的。
故初登舟,舟人必以此告戒之。
不則設牲牢祭享乃得渡。
許真君偶至湖,浪阻不得行。
真君怒,執毅付郡獄。
獄吏檢囚,恒多一人,莫測其故。
一夕毅示夢郡伯,哀求拔救。
伯以幽明異路,謝辭之。
毅雲:“真君于某日臨境,但為求懇,必合有濟。
”既而真君果至,因代求之,遂得釋。
嗣後湖禁稍平。
有時,一隻空船系在那裡,纜繩會忽然自己解開,随水飄然行駛起來。
這時,隻聽到空中歌吹并作,樂聲渺渺。
船家蹲伏在船的一角,閉着眼凝神谛聽,不敢擡頭看上一眼,聽任空船自由行駛。
遊完,船會仍然回到原來的地方泊住。
有一個姓柳的書生,科考落第後返回家鄉,喝醉了酒卧在船上。
忽然空中傳來笙樂聲,船家急忙搖晃柳生,要他躲避。
柳生卻醉得醒不過來,船家隻好自己躲到船艙裡。
不一會兒,有人過來揪柳生,柳生醉得一塌糊塗,揪起來一放手,又癱在船闆上照舊大睡,那人便不再管他。
片刻,樂聲大作。
柳生迷迷糊糊地醒了過來,聞到一種濃濃的蘭麝香氣;斜眼偷看,隻見滿滿一船美麗女子,心裡知道是神人,又閉上眼睛,假裝睡着。
又一會兒,聽到傳叫“織成”,便有個侍女走過來,正好站在柳生臉旁。
柳生看侍女的腳,綠襪紫鞋,小腳又細又瘦,像手指一樣,心裡很喜歡,偷偷地用牙齒咬住了她的襪子,恰好侍女要走動,一下子被絆倒在船上。
上座坐着的一個人奇怪地詢問,侍女禀報了緣故。
那人大怒,命武士将柳生拉去殺了。
接着一個武士過來,将柳生按住捆綁起來,拖着便走。
柳生見上座朝南坐着一人,頭戴像王冠一樣的東西,便邊走邊說:“聽說洞庭君姓柳,我也姓柳;過去洞庭君考舉人落第,現在我也落第;洞庭君遇到仙女而成了神,現在我醉中調戲一個侍女卻要被處死,為什麼幸運和不幸之間相差竟如此懸殊呢?”那個像王者的人聽了,便命将柳生帶回來,問道:“你是落第的秀才嗎?”柳生答應。
大王便給他筆和紙,命他以“風鬟霧鬓”為題作一篇賦。
柳生本是襄陽名士,但得到題目後卻構思了很長時間,久久沒有下筆。
大王譏諷地說:“名士怎麼會這樣?”柳生放下筆,辯解道:“過去左思作《三都賦》,十年才完成。
可見文章可貴的是精妙,不是寫得快。
”大王笑着點了點頭。
又過了兩個時辰,柳生才脫稿。
大王閱覽畢,十分高興,稱贊道:“真不愧是名士!”于是命坐賜宴,片刻之間,珍馐美味,紛紛擺了上來。
柳生和大王正答對間,一個官員捧着個本子過來禀報:“溺死人的名冊已經造好。
”大王問:“多少人?”回答說:“共該溺死一百二十八人。
”又問:“差誰去辦了?”回答道;“派毛、南二尉去了。
”柳生起身告辭。
大王賜黃金十斤,又贈一根水晶界尺,說:“湖中将有場小劫難,拿這個可以保身。
”忽見人馬儀仗。
紛紛列在水面上,大王下船登車,便看不見了。
又過了很久,湖面上終于寂靜下來。
船家等神人都消失以後,才從船艙裡爬出來,駕船往北行駛。
正遇逆風,船行得十分吃力。
忽然有個鐵錨浮出水面,船家驚駭地喊道:“毛将軍出來了!”各船上的商人立刻全都伏在船裡。
又不長時間,湖中出現一根木頭,直立在水中,忽上忽下,搖動不已。
船家更加恐懼,大喊:“南将軍又出來了!”話音剛落,狂風大起。
湖中萬丈波濤,遮天蔽日,四周的船隻全部傾覆。
柳生見狀,急忙高舉起水晶界尺,正襟危坐在船上。
說也奇怪,滔天的波浪壓到柳生的船前便一下子沒了。
由此柳生的船得以保全。
柳生回來後,常向人們談起這件奇異的事。
說船上那個侍女,雖沒看見她的容貌,但隻裙子下那雙小腳,便是人間所沒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