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戰

關燈
東亞文化之母,這五千年和藹的古邦,沒有過鐵血的崇拜,

    沒有過侵略的瘋狂,

    就是從佛土摹得一點迷信,也不過要群生普渡,愛及牛羊。

    可是今天我們血流成海,整個的民族拿起刀槍:離棄了祖墳所在的田園村舍,任秋風秋雨打壞了豆蔓瓜秧;訣别了紅衫藍褲的小兒女,驅着轅馬耕牛走上戰場;黃風自荒沙大漠上吹起,血腥從北國蕩到珠江;靜美的農村,繁華的城市,斑斑的血迹,連天的火光;工農商軍齊在呐喊,

    炮火與殺聲撼動着禮樂之邦。

    為何呐喊?

    誰的主張?

    五千載的博衣大帶,

    怎麼一日改換武裝?

    啊,全民族的呐喊!

    全民族的主張!

    有口的誰肯沉默!

    有心的誰肯投降!

    不從血裡把和平建起,和平的古國今朝就滅亡!

    走,我們迎上前去,

    力壯的拖炮,力小的擔筐!

    再見,親愛的妻女,

    再見,年邁的爹娘!

    也許迎敵在黃河的渡口,也許殉難在沒有想到過的地方;今朝我們無淚可灑,

    舍身為國,先舍了故鄉!

    聽,機關槍在黑夜狂笑,看,東海的倭寇在燒掠村莊!

    迎上去,我們為這個而戰,為不做奴隸,為國家的興亡!

    在平日,我們汗滴禾下土;今天啊,用血洗淨被辱的故鄉!

    千百代的祖先埋在這裡,誰能不死,走,拼死去保住祖邦!

    炮聲壓不下我們的歌唱,草笠上的露珠閃着金光;青天作幕,守住我們每一寸國土,為國雪恥,管什麼冷暖風霜!

    我們高唱,歌聲悲壯,為自由,為自由,齊赴沙場;曆史的光榮,當仁不讓,要作今天的嶽武穆、文天祥!

    對着患難,我們把胸挺起,在禮教中長起,為正義而剛強;并非好武,

    不是瘋狂,

    對不許我們自由活着的,我們毫不遲疑的拿起刀槍!

    載一九三九年十月《抗戰文藝》第四卷第五、六期合刊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