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内蒙風光(節選)
關燈
小
中
大
牛肥草香乳如泉啊!并非浮誇。
羊群裡既有原來的大尾羊,也添了新種的短尾細毛羊,前者肉美,後者毛好。
是的,人畜兩旺,就是草原上的新氣象之一。
漁場 這些漁場既不在東海,也不在太湖,而是在祖國的最北邊,離滿洲裡不遠。
我說的是達赉湖。
若是有人不信在邊疆的最北邊還能夠打魚,就請他自己去看看。
到了那裡,他就會認識到祖國有多麼偉大,而内蒙古也并不僅有風沙和駱駝,象前人所說的那樣。
内蒙古不是什麼塞外,而是資源豐富的寶地,建設祖國必不可缺少的寶地! 據說:這裡的水有多麼深,魚有多麼厚。
我們吃到湖中的魚,非常肥美。
水好,所以魚肥。
有三條河流入湖中,而三條河都經過草原,所以湖水一碧千頃——草原青未了,又到綠波前。
湖上飛翔着許多白鷗。
在碧岸、翠湖、青天,白鷗之間遊蕩着漁船,何等迷人的美景! 我們去遊湖。
開船的是一位廣東青年,長得十分英俊,肩闊腰圓,一身都是力氣。
他熱愛這座湖,不怕冬天的嚴寒,不管什麼天南地北,興高采烈地在這裡工作。
他喜愛文學,讀過不少的文學名著。
他不因喜愛文學而藏在溫暖的圖書館裡,他要碰碰北國冬季的堅冰,打出魚來,支援各地。
是的,内蒙古盡管有無窮的寶藏,若是沒有人肯動手采取,便連魚也會死在水裡。
可惜,我忘了這位好青年的姓名。
我相信他會原諒我,他不會是因求名求利而來到這裡的。
風景區 劄蘭屯真無愧是塞上的一顆珍珠。
多麼幽美呀!它不象蘇杭那麼明媚,也沒有天山萬古積雪的氣勢,可是它獨具風格,幽美得迷人。
它幾乎沒有什麼人工的雕飾,隻是純系自然的那麼一些山川草木。
誰也指不出哪裡是一“景”,可是誰也不能否認它處處美麗。
它沒有什麼石碑,刻着什麼什麼煙樹,或什麼什麼奇觀。
它隻是那麼純樸的,大方的,靜靜的,等待着遊人。
沒有遊人呢,也沒大關系。
它并不有意地裝飾起來,向遊人索要詩詞。
它自己便充滿了最純樸的詩情詞韻。
四面都有小山,既無奇峰,也沒有古寺,隻是那麼靜靜地在青天下繡成一個翠環。
環中間有一條河,河岸上這裡多些,那裡少些,随便地長着綠柳白楊。
幾頭黃牛,一小群白羊,在有陽光的地方低着頭吃草,并看不見牧童。
也許有,恐怕是藏在柳蔭下釣魚呢。
河岸是綠的。
高坡也是綠的。
綠色一直接上了遠遠的青山。
這種綠色使人在夢裡也忘不了,好象細緻地染在心靈裡。
綠草中有多少花呀。
石竹,桔梗,還有許多說不上名兒的,都那麼毫不矜持地開着各色的花,吐着各種香味,招來無數的風蝶,閑散而又忙碌地飛來飛去。
既不必找小亭,也不必找石礅,就随便坐在綠地上吧。
風兒多麼清涼,日光可又那麼和暖,使人在涼暖之間,想閉上眼睡去,所謂“陶醉”,也許就是這樣吧? 夕陽在山,該回去了。
路上到處還是那麼綠,還有那麼多的草木,可是總看不厭。
這裡有一片荞麥,開着密密的白花;那裡有一片高粱,在微風裡搖動着紅穗。
也必須立定看一看,平常的東西放在這裡仿佛就與衆不同。
正是因為有些荞麥與高粱,我們才越覺得全部風景的自自然然,幽美而親切。
看,那間小屋上的金黃的大瓜喲!也得看好大半天,仿佛向來也沒有看見過! 是不是因為劄蘭屯在内蒙古,所以才把五分美說成十分呢?一點也不是!我們不便拿它和蘇杭或桂林山水作比較,但是假若非比一比不可的話,最公平的說法便是各有千秋。
“天蒼蒼,野茫茫”在這裡就越發顯得不恰當了。
我并非在這裡單純地宣傳美景,我是要指出,并希望矯正以往對内蒙古的那種不正确的看法。
知道了一點實際情況,象劄蘭屯的美麗,或者就不至于再一聽到“口外”、“關外”等名詞,便想起八月飛雪,萬裡流沙,望而生畏了。
載一九六一年十月十三日《人民日報》
羊群裡既有原來的大尾羊,也添了新種的短尾細毛羊,前者肉美,後者毛好。
是的,人畜兩旺,就是草原上的新氣象之一。
漁場 這些漁場既不在東海,也不在太湖,而是在祖國的最北邊,離滿洲裡不遠。
我說的是達赉湖。
若是有人不信在邊疆的最北邊還能夠打魚,就請他自己去看看。
到了那裡,他就會認識到祖國有多麼偉大,而内蒙古也并不僅有風沙和駱駝,象前人所說的那樣。
内蒙古不是什麼塞外,而是資源豐富的寶地,建設祖國必不可缺少的寶地! 據說:這裡的水有多麼深,魚有多麼厚。
我們吃到湖中的魚,非常肥美。
水好,所以魚肥。
有三條河流入湖中,而三條河都經過草原,所以湖水一碧千頃——草原青未了,又到綠波前。
湖上飛翔着許多白鷗。
在碧岸、翠湖、青天,白鷗之間遊蕩着漁船,何等迷人的美景! 我們去遊湖。
開船的是一位廣東青年,長得十分英俊,肩闊腰圓,一身都是力氣。
他熱愛這座湖,不怕冬天的嚴寒,不管什麼天南地北,興高采烈地在這裡工作。
他喜愛文學,讀過不少的文學名著。
他不因喜愛文學而藏在溫暖的圖書館裡,他要碰碰北國冬季的堅冰,打出魚來,支援各地。
是的,内蒙古盡管有無窮的寶藏,若是沒有人肯動手采取,便連魚也會死在水裡。
可惜,我忘了這位好青年的姓名。
我相信他會原諒我,他不會是因求名求利而來到這裡的。
風景區 劄蘭屯真無愧是塞上的一顆珍珠。
多麼幽美呀!它不象蘇杭那麼明媚,也沒有天山萬古積雪的氣勢,可是它獨具風格,幽美得迷人。
它幾乎沒有什麼人工的雕飾,隻是純系自然的那麼一些山川草木。
誰也指不出哪裡是一“景”,可是誰也不能否認它處處美麗。
它沒有什麼石碑,刻着什麼什麼煙樹,或什麼什麼奇觀。
它隻是那麼純樸的,大方的,靜靜的,等待着遊人。
沒有遊人呢,也沒大關系。
它并不有意地裝飾起來,向遊人索要詩詞。
它自己便充滿了最純樸的詩情詞韻。
四面都有小山,既無奇峰,也沒有古寺,隻是那麼靜靜地在青天下繡成一個翠環。
環中間有一條河,河岸上這裡多些,那裡少些,随便地長着綠柳白楊。
幾頭黃牛,一小群白羊,在有陽光的地方低着頭吃草,并看不見牧童。
也許有,恐怕是藏在柳蔭下釣魚呢。
河岸是綠的。
高坡也是綠的。
綠色一直接上了遠遠的青山。
這種綠色使人在夢裡也忘不了,好象細緻地染在心靈裡。
綠草中有多少花呀。
石竹,桔梗,還有許多說不上名兒的,都那麼毫不矜持地開着各色的花,吐着各種香味,招來無數的風蝶,閑散而又忙碌地飛來飛去。
既不必找小亭,也不必找石礅,就随便坐在綠地上吧。
風兒多麼清涼,日光可又那麼和暖,使人在涼暖之間,想閉上眼睡去,所謂“陶醉”,也許就是這樣吧? 夕陽在山,該回去了。
路上到處還是那麼綠,還有那麼多的草木,可是總看不厭。
這裡有一片荞麥,開着密密的白花;那裡有一片高粱,在微風裡搖動着紅穗。
也必須立定看一看,平常的東西放在這裡仿佛就與衆不同。
正是因為有些荞麥與高粱,我們才越覺得全部風景的自自然然,幽美而親切。
看,那間小屋上的金黃的大瓜喲!也得看好大半天,仿佛向來也沒有看見過! 是不是因為劄蘭屯在内蒙古,所以才把五分美說成十分呢?一點也不是!我們不便拿它和蘇杭或桂林山水作比較,但是假若非比一比不可的話,最公平的說法便是各有千秋。
“天蒼蒼,野茫茫”在這裡就越發顯得不恰當了。
我并非在這裡單純地宣傳美景,我是要指出,并希望矯正以往對内蒙古的那種不正确的看法。
知道了一點實際情況,象劄蘭屯的美麗,或者就不至于再一聽到“口外”、“關外”等名詞,便想起八月飛雪,萬裡流沙,望而生畏了。
載一九六一年十月十三日《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