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碑
關燈
小
中
大
看,一塊麻石頭,是看了碑上的四個大字: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誰也會念,時常到他家來的一個癞頭尼姑見了他的母親總是念。
他又有一點稀奇—— “就是這麼‘阿彌陀佛’。
” 聽慣了而今天才知道是這麼寫。
石碑在他的心上,正如在這地方一樣,總算有了一個東西,兩手把着碑頭,看不起的字也盡盡的看。
到了擡頭,想到回去,他可怕了,對面坡上,剛才他望是很遠,現在離碑比他所從來的那一方近得多,走來一個和尚。
他頓時想起了昨夜的夢,怪不得做了那麼一個夢! 雖然是一天的近晚,究竟是白天,和尚的走來随着和尚的袍子的擴大填實了他,哪裡還用得着相信真的是一個人來了? 未開言,和尚望他知,他覺得他喜歡這個和尚。
最有趣的,和尚走近碑,正面而立,念一聲阿彌陀佛,合什,深深的鞠一個躬,道袍撒在路上,拖到草邊。
“小孩,你在這裡做什麼?” “師父,你對這石頭作揖做什麼呢?” 兩人的問差不多是同時。
“這石頭——” 和尚不往下說了。
這是所以鎮壓鬼的。
相傳此地白晝出鬼。
他又問: “這一齊叫做什麼地方呢?” “這地方嗎?——你是從哪裡來的?” “我從史家莊來。
” “那麼你怎不知道這地方呢?這叫做放馬場。
” 放馬場,小林放眼向這放馬場問了。
一聽這三個字,他喚起了一匹一匹的白馬。
馬到這裡來吃草倒實在好,然而很明白,這隻是一個地名,馬在縣裡同駱駝一樣少,很小很小的時候他們在衙門口的馬房裡見過幾匹。
他是怎樣的怅惘,真叫他念馬。
“小孩,你頭上盡是汗。
” 和尚拿他的袍袖替他扇。
“從前總一定放過的。
”他暗地裡說,以為從前這裡總一定放過馬的了。
著者因此也想翻一翻縣志,可惜手下無有,不知哪裡是否有一個說明? “你回去嗎?我們兩人一路走。
” “師父往哪裡去呢?” “我就在關帝廟,離史家莊不遠,——你知道嗎?” “不知道,——我找了一半天村廟沒有找到。
” 和尚好笑,這個孩子不會說話。
一句一句的談,和尚知道了底細。
村廟就在關帝廟之側,不錯,樹林過去,如琴子所說,小林卻也恰恰為樹林所誤了,另外一個樹林過去,到放馬場。
兩個人慢慢與碑相遠。
“師父,關公的刀後來又找着了,——我起初讀到關公殺了的時候,很著急,他的馬也不吃草死了,他的青龍偃月刀落到什麼人手上去了呢?” 突然來這麼一問,——問出來雖是突然,腦子裡卻不斷的糾纏了一過,我們也很容易找出他的線索,關帝廟,于是而關公,關公的刀,和尚又是關公廟裡的和尚。
和尚此刻的心事小林也猜不出呵,和尚曾經是一個戲子,會扮趙匡胤,會扮關雲長,最後流落這關帝廟做和尚,在廟裡便時常望着關公的通紅的臉發笑,至今“靠菩薩吃飯”已經是十幾年了。
“你倒把三國演義記得熟,——青龍偃月刀曾經落到我手上,你信嗎?”和尚笑。
這個反而叫他不肯再說話了。
和尚也不說下去。
他走在和尚前,和尚的道袍好比一陣雲,遮得放馬場一步一步的小,漸漸整個的擺在後面。
一到斜坡,他一口氣跑下去。
跑下了而又掉頭站住,和尚還正在下坡。
山是看得見的,太陽也依然在那塊,比來時自然更要低些。
他又有一點稀奇—— “就是這麼‘阿彌陀佛’。
” 聽慣了而今天才知道是這麼寫。
石碑在他的心上,正如在這地方一樣,總算有了一個東西,兩手把着碑頭,看不起的字也盡盡的看。
到了擡頭,想到回去,他可怕了,對面坡上,剛才他望是很遠,現在離碑比他所從來的那一方近得多,走來一個和尚。
他頓時想起了昨夜的夢,怪不得做了那麼一個夢! 雖然是一天的近晚,究竟是白天,和尚的走來随着和尚的袍子的擴大填實了他,哪裡還用得着相信真的是一個人來了? 未開言,和尚望他知,他覺得他喜歡這個和尚。
最有趣的,和尚走近碑,正面而立,念一聲阿彌陀佛,合什,深深的鞠一個躬,道袍撒在路上,拖到草邊。
“小孩,你在這裡做什麼?” “師父,你對這石頭作揖做什麼呢?” 兩人的問差不多是同時。
“這石頭——” 和尚不往下說了。
這是所以鎮壓鬼的。
相傳此地白晝出鬼。
他又問: “這一齊叫做什麼地方呢?” “這地方嗎?——你是從哪裡來的?” “我從史家莊來。
” “那麼你怎不知道這地方呢?這叫做放馬場。
” 放馬場,小林放眼向這放馬場問了。
一聽這三個字,他喚起了一匹一匹的白馬。
馬到這裡來吃草倒實在好,然而很明白,這隻是一個地名,馬在縣裡同駱駝一樣少,很小很小的時候他們在衙門口的馬房裡見過幾匹。
他是怎樣的怅惘,真叫他念馬。
“小孩,你頭上盡是汗。
” 和尚拿他的袍袖替他扇。
“從前總一定放過的。
”他暗地裡說,以為從前這裡總一定放過馬的了。
著者因此也想翻一翻縣志,可惜手下無有,不知哪裡是否有一個說明? “你回去嗎?我們兩人一路走。
” “師父往哪裡去呢?” “我就在關帝廟,離史家莊不遠,——你知道嗎?” “不知道,——我找了一半天村廟沒有找到。
” 和尚好笑,這個孩子不會說話。
一句一句的談,和尚知道了底細。
村廟就在關帝廟之側,不錯,樹林過去,如琴子所說,小林卻也恰恰為樹林所誤了,另外一個樹林過去,到放馬場。
兩個人慢慢與碑相遠。
“師父,關公的刀後來又找着了,——我起初讀到關公殺了的時候,很著急,他的馬也不吃草死了,他的青龍偃月刀落到什麼人手上去了呢?” 突然來這麼一問,——問出來雖是突然,腦子裡卻不斷的糾纏了一過,我們也很容易找出他的線索,關帝廟,于是而關公,關公的刀,和尚又是關公廟裡的和尚。
和尚此刻的心事小林也猜不出呵,和尚曾經是一個戲子,會扮趙匡胤,會扮關雲長,最後流落這關帝廟做和尚,在廟裡便時常望着關公的通紅的臉發笑,至今“靠菩薩吃飯”已經是十幾年了。
“你倒把三國演義記得熟,——青龍偃月刀曾經落到我手上,你信嗎?”和尚笑。
這個反而叫他不肯再說話了。
和尚也不說下去。
他走在和尚前,和尚的道袍好比一陣雲,遮得放馬場一步一步的小,漸漸整個的擺在後面。
一到斜坡,他一口氣跑下去。
跑下了而又掉頭站住,和尚還正在下坡。
山是看得見的,太陽也依然在那塊,比來時自然更要低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