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蹊女史小傳
關燈
小
中
大
創于明治八年,至今又八年矣。
館之側為三宜樓,女史擁臯比處也。
三宜者,以宜月、宜雪、宜花而名。
蒲生子嘗為之記曰:“所貴于斯樓,不獨雪月花也,女史門下,百千閨秀,他日熏陶有成,其智識瑩然如月,其節操皎然如雪,其藝文爛然如花,是則三宜之大觀矣。
乃子今日得躬逢其盛,豈非其言之克應哉?”論者謂女史目中無餘子,而獨心折于姚君,證文字于寰中,契苔岑于海外,斯亦奇矣。
子與女史故有戚誼,翰墨往來,殆無虛日。
曾廁女史于《偉人傳》中,表彰之甚力,以是四方都知其名。
天南遁叟于己卯春薄遊東瀛,道經長崎,詣餘元眉中翰署齋,見壁間懸有女史畫,心識之。
繼抵神戶,小飲廖樞仙廣文樓中,獲見女史書畫詩詞,堪稱三絕,知女史為日東之矯然特出者。
迨至東京,旅居最久。
聞女史主講東京女學,及門桃李之盛,殆無與比,時與使署人員往來唱和,而于何張二公使尤密,亟欲一見,贻書蒲生子曰:“聞傅粉何郎,畫眉張敞,時見女史;樞仙元眉,更乞得女史詩畫。
鄙人不敏,敬步後塵。
”子即為轉達,訂期相見,已有成約,适遁叟偕同人有晃山之行,客裝已具,不果,始信一見之緣,亦有數存乎其間也。
遁叟既至日光山麓,宿于峙青環碧之樓,壺酒獨酌,丸月穿棂,飲既薄醉,隐幾假寐。
忽見一女子珊珊來前,蟬畫衣,非時世妝束,手持名片一紙,上署“雲隐”。
詢:“何人?”答曰:“日光山神也。
特召君。
”遁叟為之肅然改容,出則駕車以待,須臾已抵一處,壯麗彷佛似王宮。
曆闼數重,至大文閣谒見雲隐君,則一十七八歲麗人也,起延遁叟入,行主賓禮。
女曰:“此山之神,南北東西主者凡四,餘忝居其一。
君為中原文士,幸履敝邦,特冒幽明之嫌,一見芝宇,敬慕風雅,願乞詩詞。
”出《虬髯公圖》求題。
遁叟亦不辭,慨然援筆書二十八字雲:一騎匆匆去海東,自憐無地着英雄。
窮管落魄誰相識,反出裙钗冷眼中。
女連稱佳作。
閣東有趨出同觀者,豐韻淡遠,不可一世。
女指謂遁叟曰:“此即君所欲見之迹見花蹊也。
”遁叟爰離座長揖,修士相見禮。
須臾,以玉■斟酒進遁叟,作琥珀色。
女曰:“此桃花也,乃以瑤池千歲桃花所釀,凡人不得飲;特嫌易醉耳。
”遁叟連舉數觥。
侍婢又進胡麻飯,甘香盈齒頰。
遁叟方欲起謝,蘧然而覺,則身固在旅樓也。
晃遊歸,遂内渡,僅見女史于夢中耳。
與花蹊同時而并負才名者,曰文鳳,曰晴湖。
文鳳,子已為立傳,可長不朽;晴湖姓奧原,性孤冷,罕與流俗人往還,故無所稱于時。
花蹊聲氣廣通,既常出入宮中,且當代貴介女公子無不羅緻門牆,車馬盈門,绮羅接席,聲華藉甚,職此之由,顧譽之者多,忌之者亦複不少。
東京日報忽錄有訃詞,傳其已死者,吊者■集,而花蹊固無恙也。
乃自登報告存。
不知何人為之惡作劇,此更異于東坡海外之訛傳矣。
善諷子曰:“天下之廣,四海之大,須眉男子畢生無聞者,亦複何限,而女史以一巾帼,名達天阍,華族貴人,鹹執弟子禮,西洋數萬裡外之人,亦知愛重其筆墨,令女就學焉,豈不盛哉!如女史者,可不謂曠世之奇女子乎哉!”
館之側為三宜樓,女史擁臯比處也。
三宜者,以宜月、宜雪、宜花而名。
蒲生子嘗為之記曰:“所貴于斯樓,不獨雪月花也,女史門下,百千閨秀,他日熏陶有成,其智識瑩然如月,其節操皎然如雪,其藝文爛然如花,是則三宜之大觀矣。
乃子今日得躬逢其盛,豈非其言之克應哉?”論者謂女史目中無餘子,而獨心折于姚君,證文字于寰中,契苔岑于海外,斯亦奇矣。
子與女史故有戚誼,翰墨往來,殆無虛日。
曾廁女史于《偉人傳》中,表彰之甚力,以是四方都知其名。
天南遁叟于己卯春薄遊東瀛,道經長崎,詣餘元眉中翰署齋,見壁間懸有女史畫,心識之。
繼抵神戶,小飲廖樞仙廣文樓中,獲見女史書畫詩詞,堪稱三絕,知女史為日東之矯然特出者。
迨至東京,旅居最久。
聞女史主講東京女學,及門桃李之盛,殆無與比,時與使署人員往來唱和,而于何張二公使尤密,亟欲一見,贻書蒲生子曰:“聞傅粉何郎,畫眉張敞,時見女史;樞仙元眉,更乞得女史詩畫。
鄙人不敏,敬步後塵。
”子即為轉達,訂期相見,已有成約,适遁叟偕同人有晃山之行,客裝已具,不果,始信一見之緣,亦有數存乎其間也。
遁叟既至日光山麓,宿于峙青環碧之樓,壺酒獨酌,丸月穿棂,飲既薄醉,隐幾假寐。
忽見一女子珊珊來前,蟬畫衣,非時世妝束,手持名片一紙,上署“雲隐”。
詢:“何人?”答曰:“日光山神也。
特召君。
”遁叟為之肅然改容,出則駕車以待,須臾已抵一處,壯麗彷佛似王宮。
曆闼數重,至大文閣谒見雲隐君,則一十七八歲麗人也,起延遁叟入,行主賓禮。
女曰:“此山之神,南北東西主者凡四,餘忝居其一。
君為中原文士,幸履敝邦,特冒幽明之嫌,一見芝宇,敬慕風雅,願乞詩詞。
”出《虬髯公圖》求題。
遁叟亦不辭,慨然援筆書二十八字雲:一騎匆匆去海東,自憐無地着英雄。
窮管落魄誰相識,反出裙钗冷眼中。
女連稱佳作。
閣東有趨出同觀者,豐韻淡遠,不可一世。
女指謂遁叟曰:“此即君所欲見之迹見花蹊也。
”遁叟爰離座長揖,修士相見禮。
須臾,以玉■斟酒進遁叟,作琥珀色。
女曰:“此桃花也,乃以瑤池千歲桃花所釀,凡人不得飲;特嫌易醉耳。
”遁叟連舉數觥。
侍婢又進胡麻飯,甘香盈齒頰。
遁叟方欲起謝,蘧然而覺,則身固在旅樓也。
晃遊歸,遂内渡,僅見女史于夢中耳。
與花蹊同時而并負才名者,曰文鳳,曰晴湖。
文鳳,子已為立傳,可長不朽;晴湖姓奧原,性孤冷,罕與流俗人往還,故無所稱于時。
花蹊聲氣廣通,既常出入宮中,且當代貴介女公子無不羅緻門牆,車馬盈門,绮羅接席,聲華藉甚,職此之由,顧譽之者多,忌之者亦複不少。
東京日報忽錄有訃詞,傳其已死者,吊者■集,而花蹊固無恙也。
乃自登報告存。
不知何人為之惡作劇,此更異于東坡海外之訛傳矣。
善諷子曰:“天下之廣,四海之大,須眉男子畢生無聞者,亦複何限,而女史以一巾帼,名達天阍,華族貴人,鹹執弟子禮,西洋數萬裡外之人,亦知愛重其筆墨,令女就學焉,豈不盛哉!如女史者,可不謂曠世之奇女子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