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優類志
關燈
小
中
大
戲院之闳麗,優伶之美備,征色選聲,多材善藝,莫如上海,他省悉弗及焉。
客有自汴州返者,述及汴中向有“兩天”之謠,一為酒館天景園,一為伶人天鳳也。
天景園烹饪得宜,頗具江浙間風味,人多樂就之。
天鳳隸福慶班,為豫省第一名旦,諸曲皆工,而色尤冶豔。
鳳年未及冠,貌如處女,當裝束登場,一種秀逸之态,媚之情,真足蕩魂攝魄。
曾在北帝廟演劇,有小家女見之,心大愛慕,垂注良殷,歸而眠食俱廢。
其母苦加研詢,則曰:“此生不嫁則已,嫁非某伶不可。
”其母不許,女涕泣求死。
不得已,遣人往詢天鳳,而鳳室固有妻在,還告女。
女曰:“得嫁某伶,雖居妾媵之列,亦所願也。
宵征抱,并無所悔。
”鳳聞而深感焉,亦遣冰人往求,許以納聘禮,竟嫁為小星,婉娩相依,極稱順淑。
鳳妻貌遠出女下,見女吐曰:“此禍水也,将傾我家矣!”妒女甚,百端虐待。
女順受無怨言,且屈意事婦,終不得其歡心。
未半年,鳳病遽逝,女竟吞阿芙蓉膏以殉。
鳳妻未釋服已從惡少去。
嗟乎!如意有珠,返生無藥,如生者,亦足悲矣!聞其班中人言,女貌亦與鳳相埒。
武清梁念庭久客大梁,習知近事,悉鳳事甚詳。
嚴君紫缦有記,餘故得稔其颠末。
小梅者,亦著名之優,旦中之傑出者也。
豫省梨園有三部:曰榮升,曰慶福,曰福喜。
其為優伶者,多本省子弟,裝服黯淡,音節侏,幾于索然厭聽,味同嚼蠟。
小梅隸榮升班,庸中佼佼,獨能冠其侪輩。
匡晴臯,豪士也,家本黃州。
生平足迹,已半天下,一日見小梅演《思凡》一出,心大嘉賞,自此聞小梅登場,必往觀之。
同幕諸君俱習見京中名優,鹹不以為然。
紫缦曰:“諸君何過泥也?夫乘舟于萬柄蓮香中,臨風映日,别樣鮮妍,見者或不以為異;至于齋院之間,一盆一盎,植藕其中,或開一二花焉,則珍而視之矣。
今小梅在此中,得無類是?”皆笑而颔之曰:“然。
”由是小梅名益噪,而于匡君頗有知己之感雲。
滬上昔日盛行昆曲,大章、大雅、鴻福、集秀尤為著名。
鴻福班中之榮桂,集秀班中之三多,俱稱領袖。
一登氍毹,神情态度,迥爾不同。
三多身材纖小,行步婀娜,其聲纡徐以取妍,清脆而合度,真可謂色藝并擅者也。
榮桂绮年玉貌,洵如尤物,足以移人。
每演《跳牆》、《着棋》、《絮閣》、《樓會》四出,觀者率皆傾耳注目,擊節歎賞不止。
榮桂容尤嬌豔,兩頰微紅,渾如初放桃紅,益增其媚。
時滬上蒯紫琴、陳子卿輩方以清客串戲,創名“集賢班”,會演于西園,一時來觀者,翠袖紅裙,樓頭幾滿。
王子根又招演于其家,餘忝首座,特呼榮桂隅坐,執壺殷懃相勸,于是滬城之妓前來侑觞者,幾空冀北之群,可謂極花月之大觀,盡笙歌之盛事。
今不複見此樂矣。
榮桂後蓄厚資,自為領班。
近日盛行京腔,弋陽腔徽班次之,至昆曲,則幾如廣陵散矣。
然吳人尚能為此調,餘所心賞者,得二人焉:一曰鳳林,一曰桂林。
鳳林字桐荪。
工書,尤善鐘鼎文字。
能作小詞,執贽申左夢畹生門下為詩弟子。
生平事母極孝,出入必告,以弦歌之資奉甘旨外,購田宅于吳門為退步計。
客有日暮途窮者,桐荪解囊助之,其人得不困。
慷慨好義,士大夫且難,況得之梨園中人哉?足以風矣。
夢畹着《粉墨叢談》,以桐荪冠一軍,良有以也。
甲申之秋,桐荪度曲于滿仙園,一時貴官畢集。
既夕登場,諸技曲呈,無不盡态極妍,座客鹹稱善。
翌日,金粟庵病腳僧與桐荪彈棋于汶水台茗園,桐荪出奇制勝,遠出其上,病腳僧自歎弗如。
是時桐荪之名噪甚,銘佩農尚衣招同徐畹荪令尹、潘東園郎中張宴于拙政園,桐荪所演諸劇,群蒙贊賞,龍門既上,聲價益高。
在滬相識多名流,詩詞贈答,幾盈卷軸,而其性情和平蘊藉,絕無時下優伶積習,洵有足多者。
意琴室主謂桐荪能詩而又任俠,較近日之自命為詩人、自負為俠客者,亦遠甚矣,賦二十八字贈之雲:一曲移情孰與俦,梧桐栖鳳幾生□。
仙心俠骨非凡品,信是梨園第一流。
桂林字蟾香。
以同時亦有桂林,故加小字以别之。
來滬僅數月,在三雅戲院,年止十九齡。
先以桐荪為師,意韻纏綿,情緻曲折,别有心授。
每演《折柳》《絮閣》兩出,意态逼真,聽者為之
客有自汴州返者,述及汴中向有“兩天”之謠,一為酒館天景園,一為伶人天鳳也。
天景園烹饪得宜,頗具江浙間風味,人多樂就之。
天鳳隸福慶班,為豫省第一名旦,諸曲皆工,而色尤冶豔。
鳳年未及冠,貌如處女,當裝束登場,一種秀逸之态,媚之情,真足蕩魂攝魄。
曾在北帝廟演劇,有小家女見之,心大愛慕,垂注良殷,歸而眠食俱廢。
其母苦加研詢,則曰:“此生不嫁則已,嫁非某伶不可。
”其母不許,女涕泣求死。
不得已,遣人往詢天鳳,而鳳室固有妻在,還告女。
女曰:“得嫁某伶,雖居妾媵之列,亦所願也。
宵征抱,并無所悔。
”鳳聞而深感焉,亦遣冰人往求,許以納聘禮,竟嫁為小星,婉娩相依,極稱順淑。
鳳妻貌遠出女下,見女吐曰:“此禍水也,将傾我家矣!”妒女甚,百端虐待。
女順受無怨言,且屈意事婦,終不得其歡心。
未半年,鳳病遽逝,女竟吞阿芙蓉膏以殉。
鳳妻未釋服已從惡少去。
嗟乎!如意有珠,返生無藥,如生者,亦足悲矣!聞其班中人言,女貌亦與鳳相埒。
武清梁念庭久客大梁,習知近事,悉鳳事甚詳。
嚴君紫缦有記,餘故得稔其颠末。
小梅者,亦著名之優,旦中之傑出者也。
豫省梨園有三部:曰榮升,曰慶福,曰福喜。
其為優伶者,多本省子弟,裝服黯淡,音節侏,幾于索然厭聽,味同嚼蠟。
小梅隸榮升班,庸中佼佼,獨能冠其侪輩。
匡晴臯,豪士也,家本黃州。
生平足迹,已半天下,一日見小梅演《思凡》一出,心大嘉賞,自此聞小梅登場,必往觀之。
同幕諸君俱習見京中名優,鹹不以為然。
紫缦曰:“諸君何過泥也?夫乘舟于萬柄蓮香中,臨風映日,别樣鮮妍,見者或不以為異;至于齋院之間,一盆一盎,植藕其中,或開一二花焉,則珍而視之矣。
今小梅在此中,得無類是?”皆笑而颔之曰:“然。
”由是小梅名益噪,而于匡君頗有知己之感雲。
滬上昔日盛行昆曲,大章、大雅、鴻福、集秀尤為著名。
鴻福班中之榮桂,集秀班中之三多,俱稱領袖。
一登氍毹,神情态度,迥爾不同。
三多身材纖小,行步婀娜,其聲纡徐以取妍,清脆而合度,真可謂色藝并擅者也。
榮桂绮年玉貌,洵如尤物,足以移人。
每演《跳牆》、《着棋》、《絮閣》、《樓會》四出,觀者率皆傾耳注目,擊節歎賞不止。
榮桂容尤嬌豔,兩頰微紅,渾如初放桃紅,益增其媚。
時滬上蒯紫琴、陳子卿輩方以清客串戲,創名“集賢班”,會演于西園,一時來觀者,翠袖紅裙,樓頭幾滿。
王子根又招演于其家,餘忝首座,特呼榮桂隅坐,執壺殷懃相勸,于是滬城之妓前來侑觞者,幾空冀北之群,可謂極花月之大觀,盡笙歌之盛事。
今不複見此樂矣。
榮桂後蓄厚資,自為領班。
近日盛行京腔,弋陽腔徽班次之,至昆曲,則幾如廣陵散矣。
然吳人尚能為此調,餘所心賞者,得二人焉:一曰鳳林,一曰桂林。
鳳林字桐荪。
工書,尤善鐘鼎文字。
能作小詞,執贽申左夢畹生門下為詩弟子。
生平事母極孝,出入必告,以弦歌之資奉甘旨外,購田宅于吳門為退步計。
客有日暮途窮者,桐荪解囊助之,其人得不困。
慷慨好義,士大夫且難,況得之梨園中人哉?足以風矣。
夢畹着《粉墨叢談》,以桐荪冠一軍,良有以也。
甲申之秋,桐荪度曲于滿仙園,一時貴官畢集。
既夕登場,諸技曲呈,無不盡态極妍,座客鹹稱善。
翌日,金粟庵病腳僧與桐荪彈棋于汶水台茗園,桐荪出奇制勝,遠出其上,病腳僧自歎弗如。
是時桐荪之名噪甚,銘佩農尚衣招同徐畹荪令尹、潘東園郎中張宴于拙政園,桐荪所演諸劇,群蒙贊賞,龍門既上,聲價益高。
在滬相識多名流,詩詞贈答,幾盈卷軸,而其性情和平蘊藉,絕無時下優伶積習,洵有足多者。
意琴室主謂桐荪能詩而又任俠,較近日之自命為詩人、自負為俠客者,亦遠甚矣,賦二十八字贈之雲:一曲移情孰與俦,梧桐栖鳳幾生□。
仙心俠骨非凡品,信是梨園第一流。
桂林字蟾香。
以同時亦有桂林,故加小字以别之。
來滬僅數月,在三雅戲院,年止十九齡。
先以桐荪為師,意韻纏綿,情緻曲折,别有心授。
每演《折柳》《絮閣》兩出,意态逼真,聽者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