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香
關燈
小
中
大
受,一枝白梨花猶未經風雨也。
” 蓋妙香年僅十五,平日不輕見客,今見吳生,獨不深匿,殆宿分也。
生視其室,帷帳鼎彜,無不雅澹,圖籍書畫,充左右,明窗幾,絕無纖塵,不覺胸鬲為之頓爽,妙香令生坐,呼小鬟瀹茗。
既進,盛以白磁,色綠而味醇。
妙香曰:“此碧蘿春也。
”另傾琉璃瓶中香露,授生曰:“可以解酲。
”生曰:“各房悉以老媪供役使,何卿獨以小鬟?”妙香曰:“此自吾家攜來者。
吾本姓陸,父亦名下士,不幸早逝,家中落。
繼母年少,不能守,嫁一武弁,将鬻餘入倡家作倚門生活,餘不願,故遁入空門耳。
不意誤投火坑,其命也夫!瑤光奪婿,天女散花,雖尼也而實妓焉。
幸住持者憐餘志,初不相逼。
不然,有死而已。
”言訖,淚堕如绠縻。
生為肅然改容,直如冷水澆背,一切淫情,盡已冰澌雪化。
因問妙香曰:“卿今日處此境界,意将何為?”妙香曰:“亦欲求渡慈航,誕登彼岸,惜未遇其人耳。
今觀君意氣慷慨,君子人也,亦豪傑士也,必能拯妾脫離此厄。
”生曰:“餘戚在泰安縣署,夙負文名,與當道多相識。
試與之商,當能為力。
”妙香詢生婚未。
生曰:“娶已四年,昨歲悼亡。
孤琴不彈,麼弦獨張,正坐無才容并擅如卿者耳。
”妙香曰:“苟不鄙陋姿,許侍巾栉,實三生之幸。
如蒙不棄,當以終身為托。
”生曰:“是所願也,不敢請耳。
”即于妙香所供白衣大士前炷香燃燭,行交拜禮,曰:“百年姻眷,實始于此。
他日當更遣媒妁,以堅此盟。
”妙香于此,自幸身有所托,頓覺萬斛閑愁,消釋何所。
時已街鼓如,吳生促睡曰:“夜深矣,盍即眠?且既為伉俪,何得終外人情?”妙香曰:“不然。
完此白璧之貴,以待青廬之夢。
苟少不自慎,與淫奔亦複何異耶?妾與君并枕談心,和衣達旦可也。
”生以其言正,遂不敢強。
妙香自言:“當父沒時,所有遺稿,手自檢點,親加封識,寄存舅氏所。
他日歸郎君,當取之來,若壽之梨棗,以傳不朽,則妾願畢矣,尚何憾哉!”生問妙香亦能詩文否。
曰:“所作有《香禅集》。
”因于枕上為生吟二三絕,韻細音嬌,真使人之意也消。
生屢情動,辄引手撫摩之,然漸至佳處,妙香辄拒不許。
俄而,雞鳴喔喔;又俄而,窗日已紅。
旋小鬟亦起,烹茶供餅餌。
妙香臨鏡理妝,略加盥洗,自取盒中白粉調水,供生曰:“常服可以卻疾延年。
”生遣小鬟探諸人起未,則諸人已至窗外。
見妙香晨妝已竟,鹹訝曰:“起何早也?此時一刻千金,奈何孤負香衾耶?”生與妙香但相視嫣然一笑,亦不複與之辨。
諸人乃辭衆尼登山,直詣日觀峰,宿焉。
翌日下山,竟回衙齋,與戚串商。
妙香曾作函與舅氏,述欲還俗裝,嫁一士人。
戚某見之,曰:“即此一書,可作左證。
”遂招其舅氏來,謂:“若朝進禀,縣批即夕出矣。
然後至鬥母宮偕君甥女歸,必無異說。
”執柯者一為戚串,一即舅氏之友。
一切婚事,舅為之主。
生即于縣署左近擇屋一廛,涓吉行親迎禮。
夫婦相得甚歡,不啻鸾鳳之和鳴雲路也。
宮觀中與妙香年相若者,為妙蓮,容華明麗,亦相伯仲,與妙香最為契合。
每見生客,不交一言,偶涉狎亵,潛自避匿,以此深藏固拒,十七歲猶處女也。
嘗與妙香私誓,将來同嫁一夫,必不甘以女冠子老。
故妙香、妙蓮皆未削發,裙下雙蓮鈎,尤為纖削,進香士女見之,多疑為閨閣名姝,而不知其為尼也。
妙香既得所,妙蓮日夕哭泣,誓欲相從俱去。
妙香登輿時附耳密語,乃如平日。
逮生南旋日,偵知宮觀中女尼皆他出,獨留妙蓮守門應客。
生遣魚軒逆之,待于東郭外,至則登車并發。
二女和婉無間言。
妙香謂生曰:“曩初見時,一釣得雙魚,其兆不已驗哉?”
” 蓋妙香年僅十五,平日不輕見客,今見吳生,獨不深匿,殆宿分也。
生視其室,帷帳鼎彜,無不雅澹,圖籍書畫,充左右,明窗幾,絕無纖塵,不覺胸鬲為之頓爽,妙香令生坐,呼小鬟瀹茗。
既進,盛以白磁,色綠而味醇。
妙香曰:“此碧蘿春也。
”另傾琉璃瓶中香露,授生曰:“可以解酲。
”生曰:“各房悉以老媪供役使,何卿獨以小鬟?”妙香曰:“此自吾家攜來者。
吾本姓陸,父亦名下士,不幸早逝,家中落。
繼母年少,不能守,嫁一武弁,将鬻餘入倡家作倚門生活,餘不願,故遁入空門耳。
不意誤投火坑,其命也夫!瑤光奪婿,天女散花,雖尼也而實妓焉。
幸住持者憐餘志,初不相逼。
不然,有死而已。
”言訖,淚堕如绠縻。
生為肅然改容,直如冷水澆背,一切淫情,盡已冰澌雪化。
因問妙香曰:“卿今日處此境界,意将何為?”妙香曰:“亦欲求渡慈航,誕登彼岸,惜未遇其人耳。
今觀君意氣慷慨,君子人也,亦豪傑士也,必能拯妾脫離此厄。
”生曰:“餘戚在泰安縣署,夙負文名,與當道多相識。
試與之商,當能為力。
”妙香詢生婚未。
生曰:“娶已四年,昨歲悼亡。
孤琴不彈,麼弦獨張,正坐無才容并擅如卿者耳。
”妙香曰:“苟不鄙陋姿,許侍巾栉,實三生之幸。
如蒙不棄,當以終身為托。
”生曰:“是所願也,不敢請耳。
”即于妙香所供白衣大士前炷香燃燭,行交拜禮,曰:“百年姻眷,實始于此。
他日當更遣媒妁,以堅此盟。
”妙香于此,自幸身有所托,頓覺萬斛閑愁,消釋何所。
時已街鼓如,吳生促睡曰:“夜深矣,盍即眠?且既為伉俪,何得終外人情?”妙香曰:“不然。
完此白璧之貴,以待青廬之夢。
苟少不自慎,與淫奔亦複何異耶?妾與君并枕談心,和衣達旦可也。
”生以其言正,遂不敢強。
妙香自言:“當父沒時,所有遺稿,手自檢點,親加封識,寄存舅氏所。
他日歸郎君,當取之來,若壽之梨棗,以傳不朽,則妾願畢矣,尚何憾哉!”生問妙香亦能詩文否。
曰:“所作有《香禅集》。
”因于枕上為生吟二三絕,韻細音嬌,真使人之意也消。
生屢情動,辄引手撫摩之,然漸至佳處,妙香辄拒不許。
俄而,雞鳴喔喔;又俄而,窗日已紅。
旋小鬟亦起,烹茶供餅餌。
妙香臨鏡理妝,略加盥洗,自取盒中白粉調水,供生曰:“常服可以卻疾延年。
”生遣小鬟探諸人起未,則諸人已至窗外。
見妙香晨妝已竟,鹹訝曰:“起何早也?此時一刻千金,奈何孤負香衾耶?”生與妙香但相視嫣然一笑,亦不複與之辨。
諸人乃辭衆尼登山,直詣日觀峰,宿焉。
翌日下山,竟回衙齋,與戚串商。
妙香曾作函與舅氏,述欲還俗裝,嫁一士人。
戚某見之,曰:“即此一書,可作左證。
”遂招其舅氏來,謂:“若朝進禀,縣批即夕出矣。
然後至鬥母宮偕君甥女歸,必無異說。
”執柯者一為戚串,一即舅氏之友。
一切婚事,舅為之主。
生即于縣署左近擇屋一廛,涓吉行親迎禮。
夫婦相得甚歡,不啻鸾鳳之和鳴雲路也。
宮觀中與妙香年相若者,為妙蓮,容華明麗,亦相伯仲,與妙香最為契合。
每見生客,不交一言,偶涉狎亵,潛自避匿,以此深藏固拒,十七歲猶處女也。
嘗與妙香私誓,将來同嫁一夫,必不甘以女冠子老。
故妙香、妙蓮皆未削發,裙下雙蓮鈎,尤為纖削,進香士女見之,多疑為閨閣名姝,而不知其為尼也。
妙香既得所,妙蓮日夕哭泣,誓欲相從俱去。
妙香登輿時附耳密語,乃如平日。
逮生南旋日,偵知宮觀中女尼皆他出,獨留妙蓮守門應客。
生遣魚軒逆之,待于東郭外,至則登車并發。
二女和婉無間言。
妙香謂生曰:“曩初見時,一釣得雙魚,其兆不已驗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