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雲纖

關燈
姚錦,字雲纖,一字仙裳,平湖世家女。

    以姊妹行序齒居七,故皆呼曰七姑子。

    幼不喜操女紅,獨好弄弦缦,唱歌曲,一學便工。

    隔鄰蒯氏兄弟,皆遊冶子,延曲師教習,長夏無聊,辄曼聲度曲,按拍依腔,引商刻羽。

    女鑿壁偷聽,得其指授,無人時轉喉學唱,音韻抑揚,不爽累黍,諸善才聆之,悉以為弗及也,因是呼女為“曲聖”,更從事于絲竹,铿锵嘹亮,益複可聽。

    一日,有窮措大攜書求售。

    女父适他出,女問何書。

    曰:“此納書楹《綴白裘》也。

    ”女睹旁行斜上之字,知即所填工尺,欣喜如獲至寶,立拔頭上钗質錢易之。

    于是循音求字,漸能通曉。

    再讀詩詞,恍如夙習。

    女性既慧警,貌尤娉婷,鄰裡戚串中諸女子,自歎弗如。

    父母愛之不啻掌上珍。

    遠近聞名求字者,幾于戶限為穿,而選擇綦苛,低昂無所就。

     近鄰有瑞蓮庵主持尼碧■者,豐韻嫣然,莫知其所自來。

    見女若舊識,甚相契合。

    每聞女歌,心有所會,曰:“節奏諧矣,而音韻尚未流蕩。

    ”爰親為展撥自譜一曲,悠揚宛轉,蕩人心志;既歇,馀音猶繞梁也。

    女極口贊歎,請就弟子列。

    尼曰:“此即《霓裳羽衣曲》也。

    誠欲習之,亦佳。

    ”居三日,盡得其妙。

    尼私謂女曰:“觀子眉宇間有英爽氣,可授以劍術,然不可輕殺人。

    以後天下方多事,子即工此何用,不用以琵琶去擊賊也。

    ”女再拜願學。

    尼啟箧得紅白丸各一,令齋戒沐浴,然後吞之。

    十日後,自覺身輕捷如猿猱,力能舉重物。

    每晨于庭中舞雙劍,人但見萬道寒光,絕不睹其身;空中有鷹隼過,飛劍擲之,無不下堕。

    尼居半年别女去,曰:“子術成矣。

    此地不可居,恐罹其厄,宜早自為計。

    ”女以告父母。

    父母笑其妄。

     無何,賊竄杭郡,大營潰,蘇常相繼陷,阖境倉皇謀遠徙。

    甫出城,賊掩至,女全家盡為賊裹脅以去,獨女得脫。

    女易男子妝束,孑身出入賊中求父母,卒無音耗,憤甚,誓盡殺賊而後快。

    徑投金陵賊巢,夤緣為僞官,常至僞天王府,識其往來門徑甚悉。

    一夕,僞天王宴于寒香亭。

    亭四周多曠地,植梅花萬株,時正花開,香雪霏幾席。

    女效賊宮妝,靓玄炫服,抱琵琶混入衆女中俱進。

    導者令聯坐紅闌幹側,依次奏樂。

    及女,女彈琵琶,聲獨雄壯凄厲,感入心脾,僞天王亟稱善。

    僞王妃旁侍,訝宮中無此人,何得來此?轉诘導者,亦無以應。

    命左右搜女身。

    女知事不諧,碎琵琶出匕首,以遙擲僞天王,中帝立者,殪。

    時僞宮中紛亂,左右已以兵至,舉刃攢刺女。

    僞妃蒙氏,粵西大足婦也,膂力絕人,急出六門手槍拟女,刻間殺百人,女卒不可得。

    導者及奏樂女子皆置極刑。

    女以隐形法得脫,宿于逆旅。

    月光射窗棂,轉側不能成寐。

    忽聞檐際如飛鳥堕,門亦自啟,人影幢幢,立于牀畔。

    起身觇之,乃尼也。

    尼曰:“子舉事一何鹵莽乃爾!下民遭此大劫,乃天數也。

    子欲推刃于巨酋,毋乃逆天?此間亦非善地,宜速去。

    子父母皆無恙,必十年後乃相見也。

    ”袖中出符■二道,授女曰:“子後有急難,焚之,我立降。

    否則勿輕用也。

    ”言畢,一躍出窗,迅同隼逝。

    女亦袱被遽行,未十裡許,猝聞霹靂聲,火光燭霄漢,蓋相近有火藥局,以失慎緻兆焚如也。

     女以孤身獨行不便,易钗而弁,徑由漢走蜀中,解裝小憩成都。

    登山臨水,日出眺覽。

    偶遊浣花草堂,瞻仰杜子美遺像,見有一少年先在,着白袷衣,舉目娴雅,憑闌翹望,似有所思。

    見女至,趨與為禮。

    女亦答以長揖,顧盼之際,紅暈于頰。

    繼詢姓名,方知生亦浙人,孫姓,字鑄君,已登賢書,太守之猶子也。

    生因诘女居止。

    女曰:“兵燹之後,全家離散,飄泊一身,萍浮梗泛,言之可涕人也。

    ”生爰殷懃邀至其寓。

    女辭之甚力,然仍與生東西對坐,并不言去。

    生因談詩詞兼及家鄉風景。

    女舌底瀾翻,妙緒泉湧。

    生服其胸次淵博,恨相見晚,轉詢女之旅齋,答以在錦雞坊側。

    頃之,有長鬣奴控騎迓生,遂别。

     翌日,生果來訪。

    見女行李蕭然,琴劍書籍之外,了無所有。

    生曰:“範叔何一寒至此哉?敝署距此不遠,何不遷往同居?既忝鄉誼,兼又同屬吾輩中人,奚必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