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補煙
關燈
小
中
大
既蒙君愛,今夕當為君成嘉禮。
”生辭以生平立志不娶,意将入山修道,不複居于塵世。
翁笑曰:“愚哉,君也。
神仙亦有眷屬:藍橋玉杵,台嶺胡麻,尚覓伴侶于人間;劉安拔宅飛升,雞犬亦鼎仙去;此外如王子晉、箫史、劉綱,皆夫歸同入清班,共參正果。
何君所見之不廣?況此女為君破瓜,已非完璧;始亂之而終棄之,君其謂之何?”生鞠躬再拜,曰:“古人雲:‘聞君一夕話,勝讀十年書。
’自聆雅訓,茅塞頓開,自後我知過矣。
一切惟君所命。
”老翁喜甚,即命灑掃廳室,收拾房栊,至晚成禮。
一時賓客之盛,筵宴之美,殆無其比。
生自此居翁家者匝月。
此間樂,亦不複思北上矣。
女字瓊仙,号繡雲。
頗識字,能作小詩。
閑時詢翁籍貫,始知翁為山西靈石人,姓胡,名浩然,字思孟。
曾筮仕京師,在部曹作七品小官。
年老休緻家居,優遊林下。
濟南則翁之婦家也。
翁有四女,俱适人,鹹作顯宦。
今成親者,為季女。
婿常居閨罕出,偶與生見,固翩翩美少年也。
隸浙籍,亦名家子。
已聯捷,登詞林,彌月後,即欲挈眷入京。
至日,翁為之餞于西園。
四女畢至,婿亦俱來,皆與生行僚婿禮。
蓋紫绡為翁之從侄女,自幼失怙恃,翁為之撫養。
長婿楊麟史,歙人,名孝廉也,以大挑官知縣,由部簽發江西南豐令,現将赴任;次婿為富家郎,入粟捐觀察,指省滇南;三婿以軍功起家,兩任西蜀太守,現以卓異保升入都引見。
與生細叙家世,縷話遊蹤,鹹以生博雅溫文,引與相親。
園中泉石清幽,花木绮麗,亭台樓閣,金碧相映。
設席凡五,翁與生居中,而四婿各專其一。
杯酒既斟,循環相勸。
紫绡以别離在即,情尤凄恻,起捧壺執■為翁壽。
翁欣然受之,一而盡。
謂之曰:“此去善事君子,謹小慎微。
毋以老人為念。
”女聞言,涕不可仰。
長婿起言曰:“今日吾翁作此咄嗟筵,為汝餞别,正當喜悅,初何悲為?”紫绡強笑謝之,彈筝作歌曰:分袂在今日,臨觞意不惬。
十年豢養恩,何以報君德? 郎心轉匪蓬,妾意堅如石。
明月當天高,千裡共相憶。
歌竟,淚簌簌堕弦上。
諸女皆為之不歡。
罷飲。
翌日,長婿先發赴豫,約生“若至南昌,當先飛書相聞,候君于浔陽江上。
”又明日,次婿赴雲南,謂生曰:“滇中多美玉,産精銅,今回亂已平,地方富庶,其地應官聽鼓者,絕少人才,補阙極易。
君若有志宦途,何不策馬西來,下榻衙齋,一覽金馬碧雞之勝?當為君入資求官,丞可立緻也,奚必戀戀于六橋三竺也哉?”生唯唯緻謝而已。
次女瓊華,字繡鳳,容華絕代,與女最相善。
臨别,出碧玉如意贈女,謂女曰:“睹此如見姊面,他日請念。
”生偕三四兩婿,同入京師,香繡,絡繹道上。
行近蘆溝橋畔,突遇某王邸出獵,持戟之上,前後馳騁者數百人,皆腰弓臂矢,鷹走犬。
王所蓄狗曰靈獒,猛而善搏。
時女車最先行,犬見之,直前奮撲,女亦從車中聳身飛出,聲而遁,衣服委地如蛻。
犬迅足逐之,倏忽已杳。
頃刻間,群犬吠聲若豹,各車所載婢媪,皆現狐形竄走;三四婿及女亦并逸去;獨生踟蹰車上,魂魄盡喪,有若木偶。
須臾,靈獒還,血殷然流齒吻,眈眈視生,繞車三匝,嗅生足。
王之侍從皆指生為妖人。
生為曆訴所遇颠末。
或曰:“君殆逢狐魅矣。
”王命人偕生詣山東原處,則惟荒園尚在,乃前明某相國之别墅也,蔓草寒煙,杳無蹤迹,惆怅而返。
生由是終身不娶,人因呼生為“狐婿”雲。
”生辭以生平立志不娶,意将入山修道,不複居于塵世。
翁笑曰:“愚哉,君也。
神仙亦有眷屬:藍橋玉杵,台嶺胡麻,尚覓伴侶于人間;劉安拔宅飛升,雞犬亦鼎仙去;此外如王子晉、箫史、劉綱,皆夫歸同入清班,共參正果。
何君所見之不廣?況此女為君破瓜,已非完璧;始亂之而終棄之,君其謂之何?”生鞠躬再拜,曰:“古人雲:‘聞君一夕話,勝讀十年書。
’自聆雅訓,茅塞頓開,自後我知過矣。
一切惟君所命。
”老翁喜甚,即命灑掃廳室,收拾房栊,至晚成禮。
一時賓客之盛,筵宴之美,殆無其比。
生自此居翁家者匝月。
此間樂,亦不複思北上矣。
女字瓊仙,号繡雲。
頗識字,能作小詩。
閑時詢翁籍貫,始知翁為山西靈石人,姓胡,名浩然,字思孟。
曾筮仕京師,在部曹作七品小官。
年老休緻家居,優遊林下。
濟南則翁之婦家也。
翁有四女,俱适人,鹹作顯宦。
今成親者,為季女。
婿常居閨罕出,偶與生見,固翩翩美少年也。
隸浙籍,亦名家子。
已聯捷,登詞林,彌月後,即欲挈眷入京。
至日,翁為之餞于西園。
四女畢至,婿亦俱來,皆與生行僚婿禮。
蓋紫绡為翁之從侄女,自幼失怙恃,翁為之撫養。
長婿楊麟史,歙人,名孝廉也,以大挑官知縣,由部簽發江西南豐令,現将赴任;次婿為富家郎,入粟捐觀察,指省滇南;三婿以軍功起家,兩任西蜀太守,現以卓異保升入都引見。
與生細叙家世,縷話遊蹤,鹹以生博雅溫文,引與相親。
園中泉石清幽,花木绮麗,亭台樓閣,金碧相映。
設席凡五,翁與生居中,而四婿各專其一。
杯酒既斟,循環相勸。
紫绡以别離在即,情尤凄恻,起捧壺執■為翁壽。
翁欣然受之,一而盡。
謂之曰:“此去善事君子,謹小慎微。
毋以老人為念。
”女聞言,涕不可仰。
長婿起言曰:“今日吾翁作此咄嗟筵,為汝餞别,正當喜悅,初何悲為?”紫绡強笑謝之,彈筝作歌曰:分袂在今日,臨觞意不惬。
十年豢養恩,何以報君德? 郎心轉匪蓬,妾意堅如石。
明月當天高,千裡共相憶。
歌竟,淚簌簌堕弦上。
諸女皆為之不歡。
罷飲。
翌日,長婿先發赴豫,約生“若至南昌,當先飛書相聞,候君于浔陽江上。
”又明日,次婿赴雲南,謂生曰:“滇中多美玉,産精銅,今回亂已平,地方富庶,其地應官聽鼓者,絕少人才,補阙極易。
君若有志宦途,何不策馬西來,下榻衙齋,一覽金馬碧雞之勝?當為君入資求官,丞可立緻也,奚必戀戀于六橋三竺也哉?”生唯唯緻謝而已。
次女瓊華,字繡鳳,容華絕代,與女最相善。
臨别,出碧玉如意贈女,謂女曰:“睹此如見姊面,他日請念。
”生偕三四兩婿,同入京師,香繡,絡繹道上。
行近蘆溝橋畔,突遇某王邸出獵,持戟之上,前後馳騁者數百人,皆腰弓臂矢,鷹走犬。
王所蓄狗曰靈獒,猛而善搏。
時女車最先行,犬見之,直前奮撲,女亦從車中聳身飛出,聲而遁,衣服委地如蛻。
犬迅足逐之,倏忽已杳。
頃刻間,群犬吠聲若豹,各車所載婢媪,皆現狐形竄走;三四婿及女亦并逸去;獨生踟蹰車上,魂魄盡喪,有若木偶。
須臾,靈獒還,血殷然流齒吻,眈眈視生,繞車三匝,嗅生足。
王之侍從皆指生為妖人。
生為曆訴所遇颠末。
或曰:“君殆逢狐魅矣。
”王命人偕生詣山東原處,則惟荒園尚在,乃前明某相國之别墅也,蔓草寒煙,杳無蹤迹,惆怅而返。
生由是終身不娶,人因呼生為“狐婿”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