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箫再世
關燈
小
中
大
十日,女竟歸少年。
嫁後方知少年姓梁,字鶴,新登賢書,乍浦世家子也。
惟中饋已自有人,亦名族女,結已三載矣,尚無所出。
女知之,亦願自居于小星之列。
生備述妻美而賢,必不相妒。
彌月後,偕女往嘉善,合葬其父母之■。
女夙慕西湖山水之勝,因與往遊,小駐福隐山莊,岸則乘軒,水則蕩槳,名勝之地,遊曆殆遍。
女随生歸家,侍威姑,事大婦,無不循禮,上下雍睦,鹹得歡心。
旋生公交車北上,射策不中。
既歸,忽患寒疾,藥石無靈,群醫束手。
女晨夕奉侍,衣不解帶,眼不交睫。
見生危笃,涕泣不食,焚香告天,願以身代,潛自臂肉,和湯以進。
顧病卒不瘳。
生當彌留時,執女手曰:“吾負汝矣!吾死,汝可仍歸故鄉。
房中所有,悉以付汝;當請于我母,再畀汝五百金。
汝其善事後人,勿以吾為念。
”女聞言,涕泣不可仰,但曰:“妾願相從地下耳!”顧已哽不成聲矣。
及夕,生竟氣絕。
生母生妻,搶地呼天,哀痛之情可知也。
擾攘中,衆亦不暇顧女。
夜半,生忽自蘇,呻吟有聲。
左右進以參苓,神氣略定。
歎曰:“吾今而後得重生矣。
”即詢女所在。
婢媪覓諸其房,則已懸梁自缢,作步虛仙子矣。
解下灌救,已不可及。
舉其袖,有血水滴出,褫視其臂,刀痕俨然,因知為割股療病。
衆共歎女賢且貞烈,近今所希。
然不敢驟告生,但曰痛倦已極,才入睡鄉耳。
生聞欷■,搖首弗信,曰:“此女吾知其已死矣。
适已至陰司,黑風砭肌,黃沙瞇目,方貿貿向前行,突有乘馬至者,曰:‘某生可釋還陽,已有貞姬代死,帝鑒其誠,延壽四紀,且賜生再續後緣,生其勿忘。
’其人言訖,以鞭笞予背,如夢初覺,今背際隐有餘痛也。
” 生後捷南宮,由進士出宰山東,屢任劇邑。
一日,獲盜得贓,中有玉桃一枚,乃女常時所玩弄,死後納于棺中者也。
生反複審視不謬,謂盜必發冢開棺所得。
盜堅不承,謂劫自吳江陸家第三女房中,箧得之,并有連理玉藕一片,已付長生質庫。
生命取至,則亦女殉葬物也。
疑不能明。
即令信任之家人赴吳訊訪陸氏蹤迹。
乃知陸翁亦浙籍而遷于吳者,年垂六十,始生第三女,生而能言,靈敏異常;臧獲往瘗胎衣,掘地得二玉器,女見之,把玩不忍釋手,稍長,恒佩于身。
常問翁:“瀕海之區可有地名乍浦否?”答以距此不遠。
則屢求翁挈之往遊。
自恨生閨閣中,不能遠出,常為憾事。
幼聞人歌,傾耳聆之,恍如夙習,一二遍後,即能辨其音聲,正其節奏。
群曰:“此女善才也。
”今其年始屆破瓜。
聞有問名者,辄嘤嘤啜泣,竟日不食。
詢其生之歲,即女死之年也,月日皆符。
家人返命。
生怃然有間,曰:“騎者之言,今将驗矣。
” 生新喪偶,正謀續弦,乃陸翁素識之友為冰上人。
生居官清正,頗為上遊所器重,阖邑口碑,俱曰好官。
陸翁固耳生名,微以年齒為嫌。
女聞有乍浦梁姓求婚者,即曰:“非鶴,我弗嫁也。
”翁奇之,曰:“此殆前緣也。
”竟許之,送女至任成婚。
卻扇之夕,女見生如舊相識。
惟女貌殊異于前,秋菊春蘭,并稱佳妙,環肥燕瘦,各擅風流。
生眷愛特甚。
案牍之暇,辄教以讀書識字,數月後即能吟詠,謝家詠絮才不足多也。
生官至監司,始緻仕裡居。
清明日攜女上冢,指石碣謂女曰:“卿果玉箫再世否?此即卿之前身也。
”女恍然若有所悟,歎曰:“人世光陰,真不可恃。
君自後當作出塵想,勿徒為一縷情絲所束縛也。
”生曰:“善哉卿言。
”由是入山修道,不知所終。
嫁後方知少年姓梁,字鶴,新登賢書,乍浦世家子也。
惟中饋已自有人,亦名族女,結已三載矣,尚無所出。
女知之,亦願自居于小星之列。
生備述妻美而賢,必不相妒。
彌月後,偕女往嘉善,合葬其父母之■。
女夙慕西湖山水之勝,因與往遊,小駐福隐山莊,岸則乘軒,水則蕩槳,名勝之地,遊曆殆遍。
女随生歸家,侍威姑,事大婦,無不循禮,上下雍睦,鹹得歡心。
旋生公交車北上,射策不中。
既歸,忽患寒疾,藥石無靈,群醫束手。
女晨夕奉侍,衣不解帶,眼不交睫。
見生危笃,涕泣不食,焚香告天,願以身代,潛自臂肉,和湯以進。
顧病卒不瘳。
生當彌留時,執女手曰:“吾負汝矣!吾死,汝可仍歸故鄉。
房中所有,悉以付汝;當請于我母,再畀汝五百金。
汝其善事後人,勿以吾為念。
”女聞言,涕泣不可仰,但曰:“妾願相從地下耳!”顧已哽不成聲矣。
及夕,生竟氣絕。
生母生妻,搶地呼天,哀痛之情可知也。
擾攘中,衆亦不暇顧女。
夜半,生忽自蘇,呻吟有聲。
左右進以參苓,神氣略定。
歎曰:“吾今而後得重生矣。
”即詢女所在。
婢媪覓諸其房,則已懸梁自缢,作步虛仙子矣。
解下灌救,已不可及。
舉其袖,有血水滴出,褫視其臂,刀痕俨然,因知為割股療病。
衆共歎女賢且貞烈,近今所希。
然不敢驟告生,但曰痛倦已極,才入睡鄉耳。
生聞欷■,搖首弗信,曰:“此女吾知其已死矣。
适已至陰司,黑風砭肌,黃沙瞇目,方貿貿向前行,突有乘馬至者,曰:‘某生可釋還陽,已有貞姬代死,帝鑒其誠,延壽四紀,且賜生再續後緣,生其勿忘。
’其人言訖,以鞭笞予背,如夢初覺,今背際隐有餘痛也。
” 生後捷南宮,由進士出宰山東,屢任劇邑。
一日,獲盜得贓,中有玉桃一枚,乃女常時所玩弄,死後納于棺中者也。
生反複審視不謬,謂盜必發冢開棺所得。
盜堅不承,謂劫自吳江陸家第三女房中,箧得之,并有連理玉藕一片,已付長生質庫。
生命取至,則亦女殉葬物也。
疑不能明。
即令信任之家人赴吳訊訪陸氏蹤迹。
乃知陸翁亦浙籍而遷于吳者,年垂六十,始生第三女,生而能言,靈敏異常;臧獲往瘗胎衣,掘地得二玉器,女見之,把玩不忍釋手,稍長,恒佩于身。
常問翁:“瀕海之區可有地名乍浦否?”答以距此不遠。
則屢求翁挈之往遊。
自恨生閨閣中,不能遠出,常為憾事。
幼聞人歌,傾耳聆之,恍如夙習,一二遍後,即能辨其音聲,正其節奏。
群曰:“此女善才也。
”今其年始屆破瓜。
聞有問名者,辄嘤嘤啜泣,竟日不食。
詢其生之歲,即女死之年也,月日皆符。
家人返命。
生怃然有間,曰:“騎者之言,今将驗矣。
” 生新喪偶,正謀續弦,乃陸翁素識之友為冰上人。
生居官清正,頗為上遊所器重,阖邑口碑,俱曰好官。
陸翁固耳生名,微以年齒為嫌。
女聞有乍浦梁姓求婚者,即曰:“非鶴,我弗嫁也。
”翁奇之,曰:“此殆前緣也。
”竟許之,送女至任成婚。
卻扇之夕,女見生如舊相識。
惟女貌殊異于前,秋菊春蘭,并稱佳妙,環肥燕瘦,各擅風流。
生眷愛特甚。
案牍之暇,辄教以讀書識字,數月後即能吟詠,謝家詠絮才不足多也。
生官至監司,始緻仕裡居。
清明日攜女上冢,指石碣謂女曰:“卿果玉箫再世否?此即卿之前身也。
”女恍然若有所悟,歎曰:“人世光陰,真不可恃。
君自後當作出塵想,勿徒為一縷情絲所束縛也。
”生曰:“善哉卿言。
”由是入山修道,不知所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