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
曰、以其半詣宣撫司投牒。
其半買舟置某所以待我。
安宅既通訴宣撫。
下軍吏逮王生。
會王出獵。
婦攜已所有直數千婚。
與妪及女赴安宅舟。
順流而下。
王生家赀巨萬。
一錢不取也。
王晚歸。
不見其妻。
而追牒又至。
視室中之藏皆在。
喟然曰。
素聞渠為晁家婦。
今往從其夫。
理之常也。
了不以介意。
晁氏夫婦離而複合如初。
婦人不忘故夫。
于丐中。
求之。
古烈女可也。
惜逸其姓氏。
王雖武夫。
蓋亦知義理可喜者。
犬齧張三首 唐州方城縣典吏張三之妻。
本倡也。
兇暴殘虐。
婢使小過。
辄以錢缒其發。
使相觸有聲。
稍怠則杖之。
或以針韱爪使爬土。
或置諸布囊。
以錐刺之。
凡殺數妾。
夫畏之不敢言。
後殺其子婦。
婦家詣縣訴。
縣檄尉檢屍。
小婢出呼曰。
床下又有死者。
可并驗也。
獄具。
以倡非正堂。
與平人相殺等。
屍于唐州市。
張自是亦病。
左支皆廢。
涕淚出不禁。
以首就桉。
始得食。
三年而死。
既葬。
為野犬齧墓。
揭棺銜首。
擲之縣門外而去。
三事皆妻叔張宗一貫道說。
蛇王三 方城民王三。
善捕蛇。
每至人門。
則能知其家地多少。
見在某處。
有為害者取食之。
人目為蛇王三。
方城令得一蛇。
召之使食。
為爪所傷。
抉二齒。
近村民苦毒蟒出沒為害。
醵金十萬。
命王作法以捕。
王畫地為三溝。
語人曰。
若是常蛇。
越一溝即死。
極不過二。
如能曆三溝。
則我反為所噬矣。
既而蛇徑前無所畏。
欲就王。
王甚窘。
亟脫袴中裂之。
蛇分為兩死焉。
嘗适麥陂村。
謂富室曰。
君家有巨黑蛇。
方旺财不宜取。
富室欲驗其言。
強使取之。
王書片紙。
命其人投于廚後牆左角水穴。
呼曰。
蛇王三喚汝。
即急走。
勿反顧。
恐傷汝。
其人不信。
投紙畢。
少留觀之。
則巨黑蛇已出。
其人驚仆。
蛇從旁徑出至王所。
王袖之而行。
其家自是果破。
予婦家居麥陂。
數呼之至。
建炎盜起。
不知所終。
或以為蛇精雲。
應聲蟲 永州通判廳軍員毛景、得奇疾。
每語喉中辄有物作聲相應。
有道人教令學誦本草藥名。
至藍而默然。
遂取藍捩汁飲之。
少頃。
嘔出肉塊長二寸餘。
人形悉具。
劉襄子思為永倅。
景正被疾逾年。
親見其愈。
予記前書載應聲蟲。
因服雷丸而止。
與此相類。
辛中丞 辛企李次膺紹興八年。
自右正言出為湖南提刑。
舟到武昌。
大将嶽飛來江亭通谒。
辛以道上不見賓客為解。
嶽不肯去。
良久不獲已見之。
即欲以明日具食。
意殊懇切。
不得辭。
既宴。
酒三行。
延辛入小合。
盡出平生所被宸翰。
凡數百紙。
具言眷遇之渥。
執辛手曰。
前夕夢為棘寺逮對獄。
獄吏曰。
辛中丞被旨推勘。
驚寤。
遍體流汗。
方疑懼。
不敢以告人。
而津吏報公至。
公自谏官補外。
他日必為獨坐。
飛或不幸下獄。
願公救護之。
辛悚然不知所對。
才罷酒。
即解維。
後數年。
飛罷副樞奉朝請。
故部将王貴迎時相意。
告其謀叛。
系大理獄。
命新除禦史中丞何伯壽鑄治其事。
方悟昨夢乃新中丞也。
何公後辭避不就。
乃以付萬俟丞相雲。
二事劉襄子思說。
豬精 紹興十年春。
樂平人馬元益。
赴大理寺監門。
與婢意奴俱行。
至上饒道中。
同谒一神祠丐福。
是歲六月。
婢夢與馬至所谒祠下。
有親事官數輩傳呼曰。
大卿請。
指前高樓雲。
大卿在彼宰豬。
為慶會召寮屬。
明日、馬以語寺卿周三畏。
意建亥之月。
當有遷陟。
明年冬。
寺中作制院鞫嶽飛。
遇夜周卿往往間行至鞫所。
一夕月微明。
見古木下一物。
似豕而角。
周疑駭卻步。
此物徐行。
往獄旁小祠而隐。
經數夕複往。
月甚明。
又見前怪。
首上有片紙書發字。
周謂獄成當有恩渥。
既而聞嶽之門僧惠清。
言嶽微時居相台。
為市遊徼。
有舒翁者。
善相人。
見嶽必烹茶設馔。
嘗密謂之曰。
君乃豬精也。
精靈在人間。
必有異事。
它日當為朝廷握十萬之師。
建功立業。
位至三公。
然豬之為物。
未有善終。
必為人屠宰。
君如得志。
宜早退步也。
嶽笑
曰、以其半詣宣撫司投牒。
其半買舟置某所以待我。
安宅既通訴宣撫。
下軍吏逮王生。
會王出獵。
婦攜已所有直數千婚。
與妪及女赴安宅舟。
順流而下。
王生家赀巨萬。
一錢不取也。
王晚歸。
不見其妻。
而追牒又至。
視室中之藏皆在。
喟然曰。
素聞渠為晁家婦。
今往從其夫。
理之常也。
了不以介意。
晁氏夫婦離而複合如初。
婦人不忘故夫。
于丐中。
求之。
古烈女可也。
惜逸其姓氏。
王雖武夫。
蓋亦知義理可喜者。
犬齧張三首 唐州方城縣典吏張三之妻。
本倡也。
兇暴殘虐。
婢使小過。
辄以錢缒其發。
使相觸有聲。
稍怠則杖之。
或以針韱爪使爬土。
或置諸布囊。
以錐刺之。
凡殺數妾。
夫畏之不敢言。
後殺其子婦。
婦家詣縣訴。
縣檄尉檢屍。
小婢出呼曰。
床下又有死者。
可并驗也。
獄具。
以倡非正堂。
與平人相殺等。
屍于唐州市。
張自是亦病。
左支皆廢。
涕淚出不禁。
以首就桉。
始得食。
三年而死。
既葬。
為野犬齧墓。
揭棺銜首。
擲之縣門外而去。
三事皆妻叔張宗一貫道說。
蛇王三 方城民王三。
善捕蛇。
每至人門。
則能知其家地多少。
見在某處。
有為害者取食之。
人目為蛇王三。
方城令得一蛇。
召之使食。
為爪所傷。
抉二齒。
近村民苦毒蟒出沒為害。
醵金十萬。
命王作法以捕。
王畫地為三溝。
語人曰。
若是常蛇。
越一溝即死。
極不過二。
如能曆三溝。
則我反為所噬矣。
既而蛇徑前無所畏。
欲就王。
王甚窘。
亟脫袴中裂之。
蛇分為兩死焉。
嘗适麥陂村。
謂富室曰。
君家有巨黑蛇。
方旺财不宜取。
富室欲驗其言。
強使取之。
王書片紙。
命其人投于廚後牆左角水穴。
呼曰。
蛇王三喚汝。
即急走。
勿反顧。
恐傷汝。
其人不信。
投紙畢。
少留觀之。
則巨黑蛇已出。
其人驚仆。
蛇從旁徑出至王所。
王袖之而行。
其家自是果破。
予婦家居麥陂。
數呼之至。
建炎盜起。
不知所終。
或以為蛇精雲。
應聲蟲 永州通判廳軍員毛景、得奇疾。
每語喉中辄有物作聲相應。
有道人教令學誦本草藥名。
至藍而默然。
遂取藍捩汁飲之。
少頃。
嘔出肉塊長二寸餘。
人形悉具。
劉襄子思為永倅。
景正被疾逾年。
親見其愈。
予記前書載應聲蟲。
因服雷丸而止。
與此相類。
辛中丞 辛企李次膺紹興八年。
自右正言出為湖南提刑。
舟到武昌。
大将嶽飛來江亭通谒。
辛以道上不見賓客為解。
嶽不肯去。
良久不獲已見之。
即欲以明日具食。
意殊懇切。
不得辭。
既宴。
酒三行。
延辛入小合。
盡出平生所被宸翰。
凡數百紙。
具言眷遇之渥。
執辛手曰。
前夕夢為棘寺逮對獄。
獄吏曰。
辛中丞被旨推勘。
驚寤。
遍體流汗。
方疑懼。
不敢以告人。
而津吏報公至。
公自谏官補外。
他日必為獨坐。
飛或不幸下獄。
願公救護之。
辛悚然不知所對。
才罷酒。
即解維。
後數年。
飛罷副樞奉朝請。
故部将王貴迎時相意。
告其謀叛。
系大理獄。
命新除禦史中丞何伯壽鑄治其事。
方悟昨夢乃新中丞也。
何公後辭避不就。
乃以付萬俟丞相雲。
二事劉襄子思說。
豬精 紹興十年春。
樂平人馬元益。
赴大理寺監門。
與婢意奴俱行。
至上饒道中。
同谒一神祠丐福。
是歲六月。
婢夢與馬至所谒祠下。
有親事官數輩傳呼曰。
大卿請。
指前高樓雲。
大卿在彼宰豬。
為慶會召寮屬。
明日、馬以語寺卿周三畏。
意建亥之月。
當有遷陟。
明年冬。
寺中作制院鞫嶽飛。
遇夜周卿往往間行至鞫所。
一夕月微明。
見古木下一物。
似豕而角。
周疑駭卻步。
此物徐行。
往獄旁小祠而隐。
經數夕複往。
月甚明。
又見前怪。
首上有片紙書發字。
周謂獄成當有恩渥。
既而聞嶽之門僧惠清。
言嶽微時居相台。
為市遊徼。
有舒翁者。
善相人。
見嶽必烹茶設馔。
嘗密謂之曰。
君乃豬精也。
精靈在人間。
必有異事。
它日當為朝廷握十萬之師。
建功立業。
位至三公。
然豬之為物。
未有善終。
必為人屠宰。
君如得志。
宜早退步也。
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