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浪迹 餘于道光丙午由浦城挈家過嶺,将薄遊吳、會,問客有誦杜老“近侍即今難 浪迹,此身那得更無家”之句以相質者,餘應之曰:“我以疆臣引退,本與近侍 殊科,現因随地養疴,兒孫侍遊,更非無家可比,惟有家而不能歸,不得已而近 于浪迹。

    ”或買舟,或賃庑,流行坎止,仍無日不與鉛椠相親。

    憶年來有《歸田 瑣記》之刻,同人皆以為可助談資,茲雖地異境遷,而紀時事,述舊聞,間以韻 語張之,亦複逐日有作。

    歲月既積,楮墨遂多,未可仍用《歸田》之名,緻與此 書之例不相應,因自題為《浪迹叢談》。

    “浪迹”存其實,“叢淡”則猶之瑣記 雲爾。

     ◎别北東園詩 僑居浦城四載有餘矣,北東園中草木日長,半畝塘中遊魚亦漸大,甚可閉戶 自娛;而浦中風俗日偷,省中時局亦頓異,所聞所見多非意料所期,兒輩每勸餘 遠遊以避之。

    适浙中許芍友太守書書來招遊西湖,因于仲春之吉,幡然出門, 挈恭兒眷屬過嶺。

    瀕行,成别北東園四律以紀,不知者尚以為西笑也。

    詩雲: “浪迹原非計,懷居豈謂賢。

    本來同寄庑,何事不歸田。

    去住無安土(吳棣華廉 訪舊贈句),窮通總樂天(彭詠莪副憲舊贈句)。

    莫疑雲出岫,漫學地行仙。

    ” “聳身泉嶺上(仙霞嶺即古之泉嶺),洗眼越溪行。

    且快鷗凫性,都忘燕雀聲。

     煙霞三竺麗,花柳六橋明。

    老尚耽遊事,無人會我情。

    ”“婦孺競追随,浮家亦 自宜(時恭兒偕婦攜兩孫往揚州歸甯,餘亦藉訪竹圃親家也)。

    分無羁旅感,真 慰友朋思(浙中許芍友、雲間練笠人太守邗〔原作邦〕上但雲湖都轉,皆渴欲相 見)。

    巳過懸車限,何煩運甓疑(時有謂餘以舟車習勞将為重出計者)。

    煙波憑 所适,那有北山移。

    ”“東園不能住,何況北東園。

    時事難高枕,吾生慣出門。

     栖栖竟忘老,耿耿未酬恩。

    且複添詩料,珍留雪爪痕。

    ” ◎西湖紀遊詩 此番出門以遊西湖為主名,既小住武林,得許芍友連日導遊,遊事亦頗暢, 此平生第一勝踐,佥謂不可無詩,而餘正以遊事之忙,不暇為詩,且老而倦吟, 成詩實亦不易,惟于事後追憶成五古二百四十言,不過有韻之遊記雲爾。

    其詞雲: “西湖我曾到,一别三十年。

    中間屢經過,人事多牽纏。

    今茲挈家來,盡将俗慮 捐。

    佳遊非草草,莫嗤老來颠。

    吾徒許太守,分日排吟箋。

    吾友楊與甘(楊飛泉 太守鶴書、甘小蒼邑侯鴻),供帳随所便。

    張郎善導遊(張仲甫中翰應昌),勝 踐開必先。

    金、王兩尊宿(金亞伯廷尉應麟、王蘭觀察有壬),急急招湖舷。

     南山達北山,往還若飛仙。

    外湖溯裡湖,六橋如梭穿。

    韬光最高頂,目極東海ヂ。

     更矜腰腳健,直蹑丹台巅。

    下山有餘興,齊尋古玉泉。

    纖鱗如不隔,濠上真悠然。

     煌煌表忠觀,屹立長堤邊。

    摩挲碑碣壯,照耀湖山偏。

    凡茲所曆區,恰能補從前。

     況複侪輩惬,少長雜群賢(逢、恭二兒皆侍遊)。

    嶽雲方再興,邂逅萍波圓(鄭 仁圃大守瑞麒适北上過浙,同遊)。

    白頭不期遇,猶記霓裳翩(堤上遇張靜軒同 年鑒,時已七十九歲)。

    山川古來美,時事難巧連。

    自非脫缰鎖,那能恣蹁跹。

     天教遲算身,酬此登眺緣。

    作詩聊紀實,非期後人傳。

    ”按餘之初遊西湖,在乾 隆五十九年,彼時詩膽甚粗,立成五言絕二十首雜紀之。

    至都門,伊墨卿先生知 餘新遊西湖,索觀近作,即錄以應,先生不加批點,還之,且曰:“我生平不敢 輕作紀遊詩,君此後遊事正盛,西湖當不止此一遊,慎勿再作五言絕句也。

    ”餘 為之愧赧者累日。

    此後屢過西湖,遂不敢再拈一字,惟此作藉以記事,本亦不敢 言詩。

    回憶五十年前有道箴規,今老矣,而工夫不加進,曷勝悚然!記得《癸辛 雜識》中載,江西有張秀才者,未始至杭州,胡存齋攜之而來,一日泛湖,問之 曰:“西湖好否?”曰:“甚好。

    ”曰:“何謂好?”曰:“青山四圍,中涵綠 水,金碧樓台相間,全似著色山水,獨東偏無山,乃有鱗鱗萬瓦,此天造地設好 處也。

    ”語雖粗淺,然能道西湖面目形勢,為可喜雲雲。

    今人為詩,少能似此之 質而韻、簡而該者,則轉不如存拙矣。

     ◎錢塘 錢塘令甘小蒼問餘曰:“某以首縣、衙參辄居首坐,而外間率稱仁、錢,京 師之仁錢會館其名亦已久,不知何故?”餘曰:“前明郡縣舊志,并先仁和,次 錢塘,不知當時何所依據。

    伏查我朝《大清會典》及《一統志》、《皇輿表》, 皆以錢塘居首,自應謹遵。

    且考《史記·秦本紀》:三十七年,過丹陽,至錢唐, 臨浙江。

    《越絕書》:秦始皇造通陵道,到由拳;治陵水,到錢唐。

    《鹹淳臨安 志》雲:“秦會稽郡為縣二十六,錢唐居其一。

    唐字本不從土。

    舊志引《詩》 ‘中唐有甓’,釋雲:‘唐,途也。

    ’迨唐時始加土,後遂因之。

    至仁和之為縣, 始于宋太平興國三年,見《元豐九域志》。

    《資治通鑒》注亦雲,宋初始改錢江 曰仁和,其不應列錢塘之前審矣。

    ”憶餘巡撫粵西時,有杭人呈遞履曆者,偶書 錢塘為錢唐,有某太吏斥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