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 阿嬌

關燈
屢欲自盡,誓非君不嫁。

    家主不得已,假托嬌姑暴卒以告林,而遣老身送歸于君,以從其志。

    但林某需次省垣,耳目昭彰,恐有不便,惟遠徙他邑始妥。

    ”于曰:“仆有舊戚,世籍即墨,但路途遙遠,吾力不及。

    ”媪曰:“車中資斧足用。

    ”于清貧,身外長物無多,即刻收拾,請母升車,連夜馳去。

    抵即墨,始行合卺禮。

    于視女,玉貌猶昔而媚若次之,終不意其僞為。

     越三年,會母壽辰,敬設酒酌。

    母馔既撤,于與女私室對飲,女曰:“假如妾至今未事君,今始欲事之,應嫌齒長,棄妾如敝屣也?”于曰:“卿即年逾卅馀,仆仍以及笄視之。

    ”女不語。

    于曰:“謂予不信,有如皦日。

    ”女曰:“惟然,妾非阿嬌。

    ”于愕然問故,女曰:“阿嬌聞于歸有日,遂自經。

    妾救之醒而謂之曰:子勿死,愛子者終待子,始願終遂也。

    嗣林丁父憂,及服滿,而林複病故。

    今張尹以海寇故罷職,閑居于豐,将為阿嬌議婚異姓。

    可速往,遲則無及。

    ”于曰:“卿為誰?”女曰:“妾實狐。

    慕君二人笃于情,故曲曲玉成之。

    君如往,妾願從之去。

    ”于曰:“得無有違礙乎?”狐曰:“妾雖往,不令他人見。

    ”于從之,急命駕往。

    投刺谒張,退即遣媒求親。

    張喜,請異日複命。

    蓋林某卒後,有為阿嬌提親者,張與女商之,女曰:“林某亦非吾夫,況他人乎?”母問之,女直言“非于郎不嫁”。

    張曰:“于郎知汝字林姓,于今三年,想已早有伉俪。

    ”女曰:“若然,則願為女終身。

    ”母怒曰:“我不養汝一生。

    ”女曰:“畜我不卒,則削發為尼,今生決不負于郎。

    ”言已,零涕不已。

    張不得已,遣人如省探之,知于三年前遠徙,不知去向。

    女聞之,不時哭泣。

    張于媒去後,即喚女來,見女有淚痕,曰:“勿悲,于郎來矣。

    今且煩人求親。

    ”女俯首不語。

    既回繡閣,因自思:“甫聞于郎遠徙,即有冰人提媒,顯系僞罔。

    前傳于郎之言不可食也。

    ”及夜複自缢。

    于方與狐燈下談宴,狐忽大驚曰:“君可意人又自缢。

    ”于曰:“且為奈何?”狐曰:“渠不曾以香囊為贈乎?可速取來,非此不足取信也。

    ”狐執香囊乘風而去。

    嬌始缢,釋之即蘇,見狐曰:“姊姊救吾二次,願聞仙氏,以便異日焚香報複。

    ”狐曰:“吾亦非局外人。

    ”遂以香囊授女。

    女愕然,問囊之由來。

    狐曰:“汝以是物贈誰,誰給吾。

    于郎固在此,祈勿疑。

    ”女始反悲為喜,急問其詳。

    狐曰:“其話甚長,異日面詢于郎。

    ”言已而杳。

    于媒定而後,擇吉奠雁。

    及花燭之夕,狐忽不見。

    合卺後,于與女眉目傳情,各遂素願。

    及晚,于推女于床,為代解襟緩帶,忽有人笑曰:“阿嬌不害羞耶?”女急推于起,四顧,室無他人,大疑。

    于曰:“此仆狐妻,即二次救卿之恩人。

    ”女聞之,再拜展謝,敬求現身,以共談笑。

    言之再四,寂無應聲。

    既而夫婦歡寝,狐在暗中嗤嗤笑之,女羞慚無以自容。

    次夜,患其複擾,而連宵寂然,始知狐遠去。

    于得狐助,已成巨富,因出資為張尹捐複。

    産業在墨,遂家焉。

     虛白道人曰:笃于情者,每害于義;害于義則其情雖笃無足取也已。

    若于生愛色而不囿于色,于勸張氏勿誤終身可見也;張氏重節而不改其節,于婚異姓二次自經可知也。

    其情不惟人慕之,狐亦慕之,狐且慕之尤勝于人慕之。

     寫情真處即是寫義笃處,“周詩”、“楚些”皆當作如是觀之。

    馬竹吾 緊處忽松,合處忽離,筆法絕妙。

    何子英 漢之阿嬌,始貯金屋,終廢長門,何不幸也!若于生者可謂義笃矣。

    上元李瑜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