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明叢說
關燈
小
中
大
清俞蛟
◎白雲觀遇仙記
出西便門八裡,有白雲觀,元時邱真人修道于此,後因其基為廟。
上元之日,為真人生辰。
其前數日,住持道士,即灑掃殿庭,滌除院宇,賣香楮及百貨者鹹集;遊人往來,自朝至暮,無停軌。
道士之狡黠者,衣衲,手棕麈,或門或廊庑間,注目凝視,不言不笑,終日趺坐蒲團,作仙狀;而人亦蟻集叢視,俨若真仙降臨,惟恐失之交臂。
籲!何世人好異而喜于傅會若此也!然古老傳聞,昔年實有真仙溷迹其中,而人莫之識,或施符水治人疾病,或人偶為不善,而猶可勸化者,常現身說法,以儆愚蒙。
康熙初,有士人陳姓名谷者,于上元日,偕友數人,入觀遨遊。
友遇其相識,握手款語。
士人先行,入後殿,見一道士,從殿中出,曰:“待子久矣,來何晏也!”握其臂,啟小扉而入,曲徑纡回。
士人疑觀中向無此徑,轉身欲退,而啟扉處皆岩壁,?以藤蘿。
因大駭,不得已,複随行。
聞水聲潺潺,小溪澄碧,渡以石橋,兩岸喬松,大皆合抱,煙霧冥?,異花芬馥,不複知有塵世矣。
遙見殿閣參差,高出林表;而朱甍碧瓦,畫檻雕欄,真不啻瑤島蓬壺,蕊宮仙阙也。
道人屬立俟,毋動。
俄頃,趨出,複握陳臂,由殿左曆階而上。
見一羽士,星冠鶴氅,須發如銀,坐其上,熟視良久,曰:“可惜可惜!”命道士引之出。
道人又捉其臂欲行,陳谷曰:“頃者何所聞而呼之使來?今何所見而揮之使去?所謂仙人者,舉動必有其道,豈與塵凡下士無端戲嬉乎?”羽士曰:“子言甚善,吾欲語子,非片言可竟。
然子餒矣,西廊具有酒食,盍先飽餐而後畢其說?”時日已暮,道人秉燭引至西廊,則素食菜羹列幾上矣。
道人别去,陳視室宇幽潔,幾楊橫陳。
食頃,見簾内燈影中似有雲鬟高髻者掩映其間。
啟而入,見一女子,坐榻上,谛視之,大驚曰:“卿何以至此?”女曰:“昨與母遊白雲觀,入殿禮拜畢,母不知何往;有老道士,邀餘宿于此耳。
”先是女之父,宦遊告歸,與陳谷為鄰。
女家有高閣,陳之卧室,可望而見也。
女恒挑之以目,陳逾垣就之,朝夕往來,為女家所覺,遂閉女他所,兩情隔絕。
茲忽邂逅琳宮,出人意表,情不可遏,不遑問此為何地,亦不記道士頃者何語,恣情歡洽。
至五鼓,夢中覺寒冽異常,起視星鬥橫斜,屋宇全非,則身卧曠野,去觀裡許。
跄踉而歸,探鄰女,則數日内從無随母出遊之事。
始知昨宵幽會,皆當日一念之差,以緻仙人示幻。
其連呼可惜者,似憐白圭之玷,所以提澌警覺者,至矣盡矣!遂袱被出遊,終身不返,或謂仙去雲。
◎五哥廟記 彰義門外有神祠三楹,俗呼五哥廟。
塑五神,列坐,皆擐甲持兵,即南方之“五通神”也。
好事者,高其?闳,廓其廊宇,以紙作金銀錠,大小數百枚,堆累幾上。
求富者齋戒沐浴,備牲醴而往,計其所求之數,而懷紙錠以歸,謂之“借”。
數月後,複潔牲醴,更制紙錠倍前所借之數,納諸廟中,謂之“還”。
或還或借,趾錯于途,由來久矣。
一日,餘執途中奉紙錠赴廟者而問之曰:“所借得乎?”曰:“未也。
未得,何以還?”曰:“未得而還,神或鑒其誠,可冀他日之得;倘以未得遂吝牲醴之獻,是心存觀望,與神斤斤較有無也,恐終身無所得也。
”餘笑曰:“子之說誠然,而子之心苦矣!”有陳姓者,屢禱于神,經歲無所得,而誠不殺。
夜夢五哥語之曰:“求富之誠,遍京國莫子若矣!倘不為子謀,人将疑予之無靈,且笑子之愚也。
子試于某日赴廟,必遂所欲。
”如期而往,徘徊顧盼。
至日中,有群婦入廟,拜畢,墜钗于地。
陳曰:“此神之贶我也!”私拾而歸,售之,核一年禱祝之費,微有羨焉。
嗟乎!舉世孰不願圖利以緻富?倘盡禱于神,而可得,則天下皆豐衣足食,無啼饑号寒者矣!《語》曰:“富貴在天。
”五哥何神,而能主之乎?乘人之遺,使拾之以塞責,伎倆亦可知矣。
而鹿鹿終年,一無所拾者何限,又将何以為情耶?餘羨五哥享無功之祀,而又憫世人求富之愚也。
故記之。
◎丫髻山神異記 京師,出東便門,百四十裡,有山巍然高百餘仞,兩峰插天際,如丫髻,因以名山。
上碧霞玄君廟,四月十八日,為神設?之辰,焚楮帛獻牲醴者,自春入夏,合齊魯趙魏秦晉之鄉,男婦擔簦杖策,竭丹誠而叩祝者,毂相擊,趾相錯也。
而神之靈異,亦最著。
有度支吏袁某,購妓為妾,攜之登山。
山路險且隘,登者皆伛偻罄折,猶虞颠蹶。
袁有莫逆交張姓者,素聞其妾之美,欲一睹而不可得。
适于是日,亦攜妻偕往,聞袁妾登山,屬妻徐行于後,而己岔息疾登,尾之;至山徑極隘處,以手自下探入其裙,撚其股。
袁妾蓦然大叫,聲未絕,而張某已于數百丈崖間颠仆而下。
适其妻拾級而登,有少年僧随其後,為張撞擊,俱牽聯而墜。
妻與僧皆昏絕,抱持不可解,觀者如堵。
噫!豔他人之妾,敢公然于千萬人屬目之地,頓萌淫念;小人無忌憚,何至于此?乃神既降罰于其身,複令其妻作此醜态,風流薄譴,為現身說法,神之靈爽,何如哉! ◎林曉光傳 林旭字曉光,宛平儒家子,幼有神童之目,弱冠舉孝廉。
每大言曰:“以餘之慧業,掇巍科而登台輔,如操券耳。
”公車戰北,辄詈主司冬烘。
然屢試屢踬,而年逾三十矣。
惑于缁流邪說,謂東方聖人之徒,其富貴勳業,主于西方聖人。
由是究心禅理,虔誦梵呗,引詩書六藝之文,為《金剛楞嚴》諸經咒作注解,以“密谛”“真如”之說,诋“格緻”“誠正”為迂誕。
不甯惟是;且倩畫師繪瞿昙合掌瞑目于上,孔子旁坐于下;讠孛謬狂妄,難更仆數。
一日,詣寺焚香,忽大呼:“仲由夫子擊我!”狂奔而出,失足墜野廁中,腦裂而斃。
此李子少白所目擊,而述于餘者也。
昔子輿氏謂:“士當幼學壯行。
”幼學者,焚膏繼晷,執經請業之事也;壯行者,釋褐登朝,緻君澤民之業也。
今人初試童子科,便思徼幸纡青拖紫,為戚黨争光寵;而于若何緻君,若何澤民,漫焉不講。
夫如是,是以一失意,便躁競紛如;凡可以遂我欲者,雖背理義而不顧。
試思今日之握管行文,洋洋灑灑,得心應手而出者,非由疇昔讀書識字而能之乎?奈何忘其本源,不思為聖賢羽翼經傳,立言垂後,反為釋氏闡揚虛無寂滅之教,信因果輪回,妄求多福;若而人,與臣子反顔事仇以滅君親,亻兼仆開門揖盜劫主者何異?宜乎行行如之季路擊之于溷廁也。
雖然,吾夫子量侔天地,光同日月,人自忘其夜氣之梏,欲逃于異類,亦聽之而已。
其大呼墜溷也,乃談空說鬼之餘,幻由心生耳,豈真足煩季路之一擊哉? ◎胡禾言傳 胡禾言字自心,世居山陰張?村。
年弱冠,負笈遊京師,與同裡朱右禺陳良舌同堂肄業,均冒宛平籍,為諸生。
自心自言曾遇呂祖,授吐納之術,其字亦呂祖命也。
因謂右禺良舌曰:“餘三人前身皆隸仙籍,今谪降塵凡,複得聚首,洵非偶然。
幸各自努力,不昧前因;倘戀戀于紛華靡麗,汨沒至性,則堕入輪回,嗟何及矣!”朱陳皆敬信之,不敢忽。
無何,三人相繼登賢書。
人謂前因之說,或不誣也。
餘因右禺,得晤自心。
時自心設帳授徒,堂中有小榻,不盈三尺,衾枕帏帳稱之。
怪而緻诘,自心曰:“餘絕夫婦人道八年于茲,此餘卧榻也。
”餘曰:“獨不為子嗣計乎?”曰:“凡夫婦居室,伐性促年,以圖嗣續者,皆妄也。
古來羽化之士,如安期、羨門、洪崖、浮邱,固未嘗有子。
彭祖謂:‘上士異床,中士異被,服藥百裹,不如獨卧。
’竊服膺斯言。
”餘笑颔之。
他日,遇諸途,接談之頃,适顯者驅車過,年可二十許,衣冠甚偉,仆從乘駿馬如龍,塵土障天日。
自心太息曰:“此纨绔子,大夢何時覺乎?”餘曰:“何謂也?”曰:“世之溺于富貴而不厭者,猶犬豕之食糞垢,人以為穢,而犬豕方搖尾咀齧,津津有味。
夫珍羞何如素食,華組何如組袍;此中至理,可與知者道耳。
”餘亦首肯之。
自心既落落無所遇,日貧乏,徒亦稍稍散去。
乃遍告其交遊曰:“呂祖以餘志道笃,命避世入山,将從此逝矣。
顧無布長金者,贈買山錢耳。
”于是右禺良舌鹹奔走勸募,金錯紛投。
自心因得與室人結廬房山之麓,泉石煙霞,萊妻鴻案,高風足千古矣。
逾年,右禺除河南某縣宰,抵任數月,自心挈其室人,衤豆褐錐髻,擔簦蹑趼而往,謂右禺曰:“呂祖以君初绾墨绶,虞多隕越,命餘夫婦助理。
”凡錢谷出納,及一切酬應,内外皆總持之。
右禺之姻娅昆弟,不得過而問焉。
庚子賓興,值公車大挑之期,自心逐隊入都,裘馬翩翩,仆從林立,而雙腕之燦然耀目者金钏也。
時餘猶客都下;途次相值,幾忘其為當日志道入山之胡自心矣。
揀選得甘肅,乞假還鄉,過吳門,以金千镒,購雙媵。
或诘其故,曰:“呂祖命餘為嗣續計,不獲已耳。
”此右禺之弟陸田述于餘,并及其入豫情狀,緻富買妾,鹹奉呂祖之命雲。
嗟乎!以自心學術,倘生于元鼎宣和間,便如文成五利、王仔靈素輩,重裀列鼎,金印懸肘後,豈特區區縣令哉?餘又深為自心惜矣。
◎楚伶傳 王桂,湖北沔陽人也。
娟好若女子,入萃慶部,清歌妙舞,名冠梨園。
嘗學畫蘭于餘秋室太史,都人士得其片紙為幸。
餘見所繪便面,雖不甚佳,亦楚楚有緻。
因題《祝英台近》一阕雲:“貯黃磁滋九畹,幽谷素香軟;修楔良辰,采向竹籬畔。
輸他子固多情,芸窗移對時,付與寫生斑管。
楚天遠,偏來湘浦雛伶;濡毫運柔腕,雨葉煙叢,知有墨花浣。
但教枕上輕揮,餘芬微度,也赢得夢魂清婉。
”施學廉侍禦,與有斷袖之好,寝食必俱。
以其楚産,字之曰湘雲。
大興諸生,方惟翰者,作《湘雲賦》,倩人持贈之。
桂裝潢錦軸,懸之室中。
方時屢踬場屋,抑郁無聊賴,喟然歎曰:“主司不賞餘文,棘圍可以絕望;優人能讀餘賦,梨園轉有知音。
夫人生最難遇而最可感者,惟知音耳!優人與主司,貴賤雖殊,其為知音則一也!烏可以優人而忽之?”乃執贽踵門,如弟子禮。
都人鹹笑其妄,而不知其有托以諷世也。
雖然,欲抒一時之憤,而不顧身名之污,亦無謂甚矣! ◎謝少山傳 甲辰初夏,餘與章子次山遊豐台,有客披褐低徊花塍間,揮手招次山去。
語移時,次山返,謂餘曰:“此君同裡狂生謝少山也。
相與皆酒徒,醉辄狂吟,或謾罵,不可近。
”餘亦遂以狂生置之。
日暮返寓,忽聞剝啄聲甚急,啟之,則少山醉顔欲酡,口中烏烏吟不辍。
既謂餘曰:“微章子,幾與君不獲識面。
以此知友朋遇合,其遲速亦如富貴利達之有數定,豈漫然哉!”餘因叩其所學,極淹貫偉麗;于書無所不窺。
蓋少山之困場屋也,久矣。
家貧親老,迫于祿養,會朝廷開四庫館,應募繕書,得以丞倅需次铨曹;懷才不遇,此其所以放情曲蘖,悲歌慷慚,良有以也。
昔馬周遊汴,新豐主人目為酒徒,不之顧。
夫新豐主人亦屠沽者流,其不識馬周也固宜。
次山頗知讀書,宜有聲氣之孚,乃亦以狂生目少山也,餘因之竊有感焉。
凡士厄于時命,偃蹇失志,僅知兢業自守者,則舉世往往笑為豎儒。
其中多抱負,時或宣露為不平之鳴,則又目為狂,而避之惟恐不速。
然則士不幸而厄于時命,偃蹇失志,其亦何術以求免世人之白眼哉!少山昔嘗以詩酒遊公卿間,高談雄辨,驚座上客,而尤器重于諸城劉石庵先生。
先生時官吏部尚書,公正持衡,門無雜賓;凡都下之逐聲氣、藉夤緣者,皆嚴拒之。
而獨于少山,授餐适館,劇飲聯吟,庾公之斯取友必端,則少山人品從可知也。
未幾,除江右崇仁丞,瀕行,謂餘曰:“子亦知古人贈言之義乎?”餘諷以勿豪飲,而戒狂吟。
少山艴然曰:“若此則丞不負餘,而餘負斯丞矣!”叱馭登車,不顧而去。
◎人骨箸記 出永定門裡許,有地藏庵,主僧陳姓,本刑部吏胥,作奸被
上元之日,為真人生辰。
其前數日,住持道士,即灑掃殿庭,滌除院宇,賣香楮及百貨者鹹集;遊人往來,自朝至暮,無停軌。
道士之狡黠者,衣衲,手棕麈,或門或廊庑間,注目凝視,不言不笑,終日趺坐蒲團,作仙狀;而人亦蟻集叢視,俨若真仙降臨,惟恐失之交臂。
籲!何世人好異而喜于傅會若此也!然古老傳聞,昔年實有真仙溷迹其中,而人莫之識,或施符水治人疾病,或人偶為不善,而猶可勸化者,常現身說法,以儆愚蒙。
康熙初,有士人陳姓名谷者,于上元日,偕友數人,入觀遨遊。
友遇其相識,握手款語。
士人先行,入後殿,見一道士,從殿中出,曰:“待子久矣,來何晏也!”握其臂,啟小扉而入,曲徑纡回。
士人疑觀中向無此徑,轉身欲退,而啟扉處皆岩壁,?以藤蘿。
因大駭,不得已,複随行。
聞水聲潺潺,小溪澄碧,渡以石橋,兩岸喬松,大皆合抱,煙霧冥?,異花芬馥,不複知有塵世矣。
遙見殿閣參差,高出林表;而朱甍碧瓦,畫檻雕欄,真不啻瑤島蓬壺,蕊宮仙阙也。
道人屬立俟,毋動。
俄頃,趨出,複握陳臂,由殿左曆階而上。
見一羽士,星冠鶴氅,須發如銀,坐其上,熟視良久,曰:“可惜可惜!”命道士引之出。
道人又捉其臂欲行,陳谷曰:“頃者何所聞而呼之使來?今何所見而揮之使去?所謂仙人者,舉動必有其道,豈與塵凡下士無端戲嬉乎?”羽士曰:“子言甚善,吾欲語子,非片言可竟。
然子餒矣,西廊具有酒食,盍先飽餐而後畢其說?”時日已暮,道人秉燭引至西廊,則素食菜羹列幾上矣。
道人别去,陳視室宇幽潔,幾楊橫陳。
食頃,見簾内燈影中似有雲鬟高髻者掩映其間。
啟而入,見一女子,坐榻上,谛視之,大驚曰:“卿何以至此?”女曰:“昨與母遊白雲觀,入殿禮拜畢,母不知何往;有老道士,邀餘宿于此耳。
”先是女之父,宦遊告歸,與陳谷為鄰。
女家有高閣,陳之卧室,可望而見也。
女恒挑之以目,陳逾垣就之,朝夕往來,為女家所覺,遂閉女他所,兩情隔絕。
茲忽邂逅琳宮,出人意表,情不可遏,不遑問此為何地,亦不記道士頃者何語,恣情歡洽。
至五鼓,夢中覺寒冽異常,起視星鬥橫斜,屋宇全非,則身卧曠野,去觀裡許。
跄踉而歸,探鄰女,則數日内從無随母出遊之事。
始知昨宵幽會,皆當日一念之差,以緻仙人示幻。
其連呼可惜者,似憐白圭之玷,所以提澌警覺者,至矣盡矣!遂袱被出遊,終身不返,或謂仙去雲。
◎五哥廟記 彰義門外有神祠三楹,俗呼五哥廟。
塑五神,列坐,皆擐甲持兵,即南方之“五通神”也。
好事者,高其?闳,廓其廊宇,以紙作金銀錠,大小數百枚,堆累幾上。
求富者齋戒沐浴,備牲醴而往,計其所求之數,而懷紙錠以歸,謂之“借”。
數月後,複潔牲醴,更制紙錠倍前所借之數,納諸廟中,謂之“還”。
或還或借,趾錯于途,由來久矣。
一日,餘執途中奉紙錠赴廟者而問之曰:“所借得乎?”曰:“未也。
未得,何以還?”曰:“未得而還,神或鑒其誠,可冀他日之得;倘以未得遂吝牲醴之獻,是心存觀望,與神斤斤較有無也,恐終身無所得也。
”餘笑曰:“子之說誠然,而子之心苦矣!”有陳姓者,屢禱于神,經歲無所得,而誠不殺。
夜夢五哥語之曰:“求富之誠,遍京國莫子若矣!倘不為子謀,人将疑予之無靈,且笑子之愚也。
子試于某日赴廟,必遂所欲。
”如期而往,徘徊顧盼。
至日中,有群婦入廟,拜畢,墜钗于地。
陳曰:“此神之贶我也!”私拾而歸,售之,核一年禱祝之費,微有羨焉。
嗟乎!舉世孰不願圖利以緻富?倘盡禱于神,而可得,則天下皆豐衣足食,無啼饑号寒者矣!《語》曰:“富貴在天。
”五哥何神,而能主之乎?乘人之遺,使拾之以塞責,伎倆亦可知矣。
而鹿鹿終年,一無所拾者何限,又将何以為情耶?餘羨五哥享無功之祀,而又憫世人求富之愚也。
故記之。
◎丫髻山神異記 京師,出東便門,百四十裡,有山巍然高百餘仞,兩峰插天際,如丫髻,因以名山。
上碧霞玄君廟,四月十八日,為神設?之辰,焚楮帛獻牲醴者,自春入夏,合齊魯趙魏秦晉之鄉,男婦擔簦杖策,竭丹誠而叩祝者,毂相擊,趾相錯也。
而神之靈異,亦最著。
有度支吏袁某,購妓為妾,攜之登山。
山路險且隘,登者皆伛偻罄折,猶虞颠蹶。
袁有莫逆交張姓者,素聞其妾之美,欲一睹而不可得。
适于是日,亦攜妻偕往,聞袁妾登山,屬妻徐行于後,而己岔息疾登,尾之;至山徑極隘處,以手自下探入其裙,撚其股。
袁妾蓦然大叫,聲未絕,而張某已于數百丈崖間颠仆而下。
适其妻拾級而登,有少年僧随其後,為張撞擊,俱牽聯而墜。
妻與僧皆昏絕,抱持不可解,觀者如堵。
噫!豔他人之妾,敢公然于千萬人屬目之地,頓萌淫念;小人無忌憚,何至于此?乃神既降罰于其身,複令其妻作此醜态,風流薄譴,為現身說法,神之靈爽,何如哉! ◎林曉光傳 林旭字曉光,宛平儒家子,幼有神童之目,弱冠舉孝廉。
每大言曰:“以餘之慧業,掇巍科而登台輔,如操券耳。
”公車戰北,辄詈主司冬烘。
然屢試屢踬,而年逾三十矣。
惑于缁流邪說,謂東方聖人之徒,其富貴勳業,主于西方聖人。
由是究心禅理,虔誦梵呗,引詩書六藝之文,為《金剛楞嚴》諸經咒作注解,以“密谛”“真如”之說,诋“格緻”“誠正”為迂誕。
不甯惟是;且倩畫師繪瞿昙合掌瞑目于上,孔子旁坐于下;讠孛謬狂妄,難更仆數。
一日,詣寺焚香,忽大呼:“仲由夫子擊我!”狂奔而出,失足墜野廁中,腦裂而斃。
此李子少白所目擊,而述于餘者也。
昔子輿氏謂:“士當幼學壯行。
”幼學者,焚膏繼晷,執經請業之事也;壯行者,釋褐登朝,緻君澤民之業也。
今人初試童子科,便思徼幸纡青拖紫,為戚黨争光寵;而于若何緻君,若何澤民,漫焉不講。
夫如是,是以一失意,便躁競紛如;凡可以遂我欲者,雖背理義而不顧。
試思今日之握管行文,洋洋灑灑,得心應手而出者,非由疇昔讀書識字而能之乎?奈何忘其本源,不思為聖賢羽翼經傳,立言垂後,反為釋氏闡揚虛無寂滅之教,信因果輪回,妄求多福;若而人,與臣子反顔事仇以滅君親,亻兼仆開門揖盜劫主者何異?宜乎行行如之季路擊之于溷廁也。
雖然,吾夫子量侔天地,光同日月,人自忘其夜氣之梏,欲逃于異類,亦聽之而已。
其大呼墜溷也,乃談空說鬼之餘,幻由心生耳,豈真足煩季路之一擊哉? ◎胡禾言傳 胡禾言字自心,世居山陰張?村。
年弱冠,負笈遊京師,與同裡朱右禺陳良舌同堂肄業,均冒宛平籍,為諸生。
自心自言曾遇呂祖,授吐納之術,其字亦呂祖命也。
因謂右禺良舌曰:“餘三人前身皆隸仙籍,今谪降塵凡,複得聚首,洵非偶然。
幸各自努力,不昧前因;倘戀戀于紛華靡麗,汨沒至性,則堕入輪回,嗟何及矣!”朱陳皆敬信之,不敢忽。
無何,三人相繼登賢書。
人謂前因之說,或不誣也。
餘因右禺,得晤自心。
時自心設帳授徒,堂中有小榻,不盈三尺,衾枕帏帳稱之。
怪而緻诘,自心曰:“餘絕夫婦人道八年于茲,此餘卧榻也。
”餘曰:“獨不為子嗣計乎?”曰:“凡夫婦居室,伐性促年,以圖嗣續者,皆妄也。
古來羽化之士,如安期、羨門、洪崖、浮邱,固未嘗有子。
彭祖謂:‘上士異床,中士異被,服藥百裹,不如獨卧。
’竊服膺斯言。
”餘笑颔之。
他日,遇諸途,接談之頃,适顯者驅車過,年可二十許,衣冠甚偉,仆從乘駿馬如龍,塵土障天日。
自心太息曰:“此纨绔子,大夢何時覺乎?”餘曰:“何謂也?”曰:“世之溺于富貴而不厭者,猶犬豕之食糞垢,人以為穢,而犬豕方搖尾咀齧,津津有味。
夫珍羞何如素食,華組何如組袍;此中至理,可與知者道耳。
”餘亦首肯之。
自心既落落無所遇,日貧乏,徒亦稍稍散去。
乃遍告其交遊曰:“呂祖以餘志道笃,命避世入山,将從此逝矣。
顧無布長金者,贈買山錢耳。
”于是右禺良舌鹹奔走勸募,金錯紛投。
自心因得與室人結廬房山之麓,泉石煙霞,萊妻鴻案,高風足千古矣。
逾年,右禺除河南某縣宰,抵任數月,自心挈其室人,衤豆褐錐髻,擔簦蹑趼而往,謂右禺曰:“呂祖以君初绾墨绶,虞多隕越,命餘夫婦助理。
”凡錢谷出納,及一切酬應,内外皆總持之。
右禺之姻娅昆弟,不得過而問焉。
庚子賓興,值公車大挑之期,自心逐隊入都,裘馬翩翩,仆從林立,而雙腕之燦然耀目者金钏也。
時餘猶客都下;途次相值,幾忘其為當日志道入山之胡自心矣。
揀選得甘肅,乞假還鄉,過吳門,以金千镒,購雙媵。
或诘其故,曰:“呂祖命餘為嗣續計,不獲已耳。
”此右禺之弟陸田述于餘,并及其入豫情狀,緻富買妾,鹹奉呂祖之命雲。
嗟乎!以自心學術,倘生于元鼎宣和間,便如文成五利、王仔靈素輩,重裀列鼎,金印懸肘後,豈特區區縣令哉?餘又深為自心惜矣。
◎楚伶傳 王桂,湖北沔陽人也。
娟好若女子,入萃慶部,清歌妙舞,名冠梨園。
嘗學畫蘭于餘秋室太史,都人士得其片紙為幸。
餘見所繪便面,雖不甚佳,亦楚楚有緻。
因題《祝英台近》一阕雲:“貯黃磁滋九畹,幽谷素香軟;修楔良辰,采向竹籬畔。
輸他子固多情,芸窗移對時,付與寫生斑管。
楚天遠,偏來湘浦雛伶;濡毫運柔腕,雨葉煙叢,知有墨花浣。
但教枕上輕揮,餘芬微度,也赢得夢魂清婉。
”施學廉侍禦,與有斷袖之好,寝食必俱。
以其楚産,字之曰湘雲。
大興諸生,方惟翰者,作《湘雲賦》,倩人持贈之。
桂裝潢錦軸,懸之室中。
方時屢踬場屋,抑郁無聊賴,喟然歎曰:“主司不賞餘文,棘圍可以絕望;優人能讀餘賦,梨園轉有知音。
夫人生最難遇而最可感者,惟知音耳!優人與主司,貴賤雖殊,其為知音則一也!烏可以優人而忽之?”乃執贽踵門,如弟子禮。
都人鹹笑其妄,而不知其有托以諷世也。
雖然,欲抒一時之憤,而不顧身名之污,亦無謂甚矣! ◎謝少山傳 甲辰初夏,餘與章子次山遊豐台,有客披褐低徊花塍間,揮手招次山去。
語移時,次山返,謂餘曰:“此君同裡狂生謝少山也。
相與皆酒徒,醉辄狂吟,或謾罵,不可近。
”餘亦遂以狂生置之。
日暮返寓,忽聞剝啄聲甚急,啟之,則少山醉顔欲酡,口中烏烏吟不辍。
既謂餘曰:“微章子,幾與君不獲識面。
以此知友朋遇合,其遲速亦如富貴利達之有數定,豈漫然哉!”餘因叩其所學,極淹貫偉麗;于書無所不窺。
蓋少山之困場屋也,久矣。
家貧親老,迫于祿養,會朝廷開四庫館,應募繕書,得以丞倅需次铨曹;懷才不遇,此其所以放情曲蘖,悲歌慷慚,良有以也。
昔馬周遊汴,新豐主人目為酒徒,不之顧。
夫新豐主人亦屠沽者流,其不識馬周也固宜。
次山頗知讀書,宜有聲氣之孚,乃亦以狂生目少山也,餘因之竊有感焉。
凡士厄于時命,偃蹇失志,僅知兢業自守者,則舉世往往笑為豎儒。
其中多抱負,時或宣露為不平之鳴,則又目為狂,而避之惟恐不速。
然則士不幸而厄于時命,偃蹇失志,其亦何術以求免世人之白眼哉!少山昔嘗以詩酒遊公卿間,高談雄辨,驚座上客,而尤器重于諸城劉石庵先生。
先生時官吏部尚書,公正持衡,門無雜賓;凡都下之逐聲氣、藉夤緣者,皆嚴拒之。
而獨于少山,授餐适館,劇飲聯吟,庾公之斯取友必端,則少山人品從可知也。
未幾,除江右崇仁丞,瀕行,謂餘曰:“子亦知古人贈言之義乎?”餘諷以勿豪飲,而戒狂吟。
少山艴然曰:“若此則丞不負餘,而餘負斯丞矣!”叱馭登車,不顧而去。
◎人骨箸記 出永定門裡許,有地藏庵,主僧陳姓,本刑部吏胥,作奸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