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看學堂媒翁成大功 借旅館浪子尋好夢

關燈
送還你。

    ”蘇仲武道:“你要什麼?隻要我有的,拿去用就是。

    ”王甫察道:“我近來和一個日本的财産家合資做生意,今日簽字。

    我雖說和他合資,其實我并沒多錢,不過暫時擔任一句。

    他信得過我,我就一文不拿出來,分紅仍是一樣。

    隻是今日去簽字的時候,排場不能不闊綽些兒,免他疑心。

    我的衣服,還可去得,但身邊沒一件表面上值錢的東西,終覺不好。

    想借你的鑽石戒指,光耀幾點鐘。

    午後二時,一定原璧奉趙。

    ”蘇仲武聽說要借他的鑽石戒指,心中本不願意。

    隻因為和王甫察的交情尚淺,面子上不能說不肯。

    又見隻有幾點鐘,料想他不會騙了去,便脫了下來道:“拿去用用沒要緊,不過這戒指是我父親給我的,不可丢了。

    ”王甫察點頭接着,套在指上,匆匆作辭去了。

    蘇仲武回房,自和梅子用早點不提。

     再說王甫察無端來向蘇仲武借戒指做什麼?我知道看官們的心理必以為胡女士歡喜蘇仲武的這戒指,不得到手,特教王甫察來設計騙取的。

    其實不然,待我慢慢将王甫察的生活狀況說出來,看官們自然知道。

     王甫察本來是個浪子,從小兒就淘氣萬分。

    他父親三回五次将他驅逐出來,都是由他哥子求情,收了回去,替他娶了親,生了個女兒。

    他終不能在家中安分,他哥子便為他鑽了一名公費,在前清光緒三十三年八月,到日本東京來留學。

    大凡當浪子的人,其聰明腦力,較普通一般人必為活潑。

    如肯悉心讀書,長進也必容易。

    光緒三十二三年之間,留學生雖也賢愚不等,然各人還存着是到日本留學的心,不敢十分偷懶,怕大家笑話。

     所以王甫察雖是生來的浪子性格,也不能不按捺着性子,跟着大家每日上課。

    聰明人隻要不缺課,便不自習,試驗起來,也不一定落第。

    那時考高等比此刻容易,王甫察在宏文中學校敷衍畢了業,沒幾個月,便考取了淺草的高等工業學校。

    這高等工業是官立的學校,功課比較宏文自是百般的認真。

    王甫察靜極思動,哪耐煩去理會功課?上了課回來,将書包一撂,便尋歡覓樂去了。

    到第二日早起,望望功課表,将昨日的書包打開,換過兩本教科書,勉強又到學校裡去坐幾點鐘。

    有時通宵作樂的玩倦了,次日打不起精神,便懶得去。

    如此日積月累,到期考試驗的時候,想将這一期的功課搬出來練習練習,無奈課本也有弄掉了的,口授的抄本,因時常缺課,也沒抄得完全,又不曾借着同學的抄本謄寫。

    科學這東西是不教難會的。

    一本教科書中間,一連有幾個疑問不得解決,便不能理會下去。

    到不能理會的地方,初時還肯用腦筋思索思索,及至思索幾回無效,腦筋也昏了,神思也倦了。

    又見了這一大疊的課本,先自存了個害怕的心思,心想:橫豎記了這樣忘了那樣,徒自吃苦,倒不如索性不理,到那時去碰機會,問題容易的,随便答他幾個,答得出是運氣,答不出也隻得由他落第。

    誰知運氣真壞,出的問題十九是答不出的。

    心中隻得恨那些出題目的教員,專會趕人家痛腳打。

    其實他并沒有不痛的腳。

    考了幾場,都是如此,不待說發出榜來,是落了第。

    預科落第,本很笑話。

    但王甫察因落了第,功課都得重新學過,有許多自恃以為理會得的,不必上課。

    上課的時間既少,和新班學生不甚見面,倒也不覺得笑話。

    哪曉得官立學校的功課不是真理會得的,終不能僥幸。

     王甫察雖零零星星的補習了一年,仍是不能及第,賭氣懶得再學。

    恰好國内鬧革命風潮,他乘機歸國,充當志士。

    後來革命成功,他哥子當選為衆議院的議員,順便做了一次賣票的生意,提出五千塊錢來,給王甫察去西洋留學。

    王甫察拿了這五千塊錢,因為他會說日本話,跑到上海來,到在虹口的豐陽館居住,等待開往歐洲的船隻。

    在豐陽館住着無聊,手中有錢,少不得征歌買舞。

    那時上海也有三十來個日本藝妓,淫賣婦、酌婦還不計其數。

    他一時玩得痛快,稍不留神,便将出西洋的事忘記了。

    因循下來,兩個多月,五千塊錢花得不存一個,還欠了一百多元的館帳。

    正在無可奈何的時候,恰好江西經理員的缺出了。

    便托人鑽了這條路數,由江西教育司付了一萬元的留學費給他,教他帶到東京頒發,他才得脫身到日本。

    這番曆史,前回書中已略略的提過,現在是入他的正傳,不能不重說一說。

     他當經理員時候的事實,已擇其大者尤者,細細說過。

    于今且自九月十四那日,在中華第一樓遇了胡女士說起。

     那日王甫察和胡女士喝酒,都喝得有八分醉意,攜手同出了中華第一樓,一邊說話,信着步走。

    到東明館門首,進去遊行了一會,胡女士忍不住問道:“你住的地方能去麼?”王甫察心想:若說能去,去了館主女兒必然疑心,生出醋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