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經理員丸和館召妓 登徒子上野驿迎親

關燈
來也罷了。

    我因為前日在王先生跟前,不便細看,想叫來細玩細玩,看到底和王先生說的差不差,并沒有想嫖她的心思。

    其實我并不是為她來的。

    ”因望着時子笑道:“王先生要我照顧你,你又待我親切,我為何平白的又去照顧别人哩?”婦人笑得拍手道:“蘇先生這話才不錯呢。

    時子因為你答應照顧她,歡喜得什麼似的。

     你若要去照顧别人,可不要把她氣死了嗎?“蘇仲武笑道:”慢着,你這話太說早了。

    王先生不是說等時子當了藝妓的時候,才要我照顧的嗎?此刻并沒當藝妓,叫我照顧什麼?“時子笑道:”我和藝妓哪一些兒不同?藝妓不過會唱、會彈三弦,我此刻唱也學會了,三弦也學會了,哪一點不如藝妓?“蘇仲武道:”雖是如此,心理上總覺得有些分别似的。

    這也不必說了,且去熱酒,弄幾樣菜來。

    “婦人答應着,向隔壁房裡拿了張菜單來。

    蘇仲武問時子歡喜吃什麼,時子笑道:”你吃菜,問我歡喜做什麼?“蘇仲武道:”大家吃,須得大家歡喜才好。

    “ 時子不肯說,蘇仲武道:“日本料理,我也不知道哪樣好吃,随便揀好的弄幾樣來罷了。

    ”婦人笑着點頭道:“知道,知道,揀好的弄來便了。

    ”說着下樓去了。

     時子陪着蘇仲武扯東拉西的胡說,無非想引動蘇仲武的愛情。

    男女之間,另有一種不可思議的結合力。

    蘇仲武起初原不愛時子,因時子甜言蜜語的說得快刀都割不斷,不由得也發生了一點兒臨時的愛情。

    開上酒菜,兩個便共桌而食。

    吃得高興,連婦人也拉作一塊兒吃。

    直吃到十點多鐘,蘇仲武便實行照顧了時子一夜。

    次日早起,已到十一點鐘。

    吃了早飯,清了帳,已是一點鐘了。

    慢條斯理的歸到家中,隻見門口停着一乘馬車,心想:房主人哪裡忽然跑出坐馬車的客來?心中想着,走到自己的房裡,隻見黃文漢正伏在桌上,提着筆寫字。

    聽得腳步聲響,回過頭來見了蘇仲武,拔地跳起來恨道:“你這東西,到哪裡收魂去了?人家為你的事忙個不了,你倒逍遙自在的和沒事人一樣!臨别的時候囑咐你幾次,教你今日不要出去。

    你沒能力做事罷了,難道教你坐在家裡等候也做不到嗎?替你這種人做事,倒沒得把人氣死了屍蘇仲武見黃文漢并沒有逃跑,心中很自愧錯疑了他,由他忿罵了一頓,隻是笑着賠不是。

    黃文漢跺腳道:”誰希罕你賠不是!還不快換衣服同去。

    你知道此刻是什麼時候了?“蘇仲武低頭看着自己道:”我身上的衣服不行嗎?“黃文漢道:”你有衣服,揀好的換了就是,不要啰啰唣唣的耽擱事!“蘇仲武不敢再說别話,匆匆忙忙的翻箱倒箧,拿了一套極漂亮的洋服。

    黃文漢幫着穿好了,教他多帶錢在身上,自己拿出表來看,嚷道:”快走,快走,隻怕她們已經到了。

    “說着拉了蘇仲武出來,跳上馬車,揚着手叫快走。

     馬夫知道是往上野停車場,舉起鞭子,揚了幾下,那馬揚頭鼓鬣的奔向上野去了。

     轉瞬之間,到了停車場。

    黃文漢問車站上的人,由奧羽線來的火車到了沒有,車站上的人道:“一刻兒就到了。

    ”黃文漢寸放了心,同蘇仲武坐在待合室等候。

    坐了一會,忽然向蘇仲武道:“一樁最要緊的事,幾乎忘記囑咐你。

    我在日光的時候,假作日本人,名字叫中村助藏。

    你以後當着她們母女,叫我中村先生便了,切記萬不可和我說中國話,露出馬腳來。

    她若問你什麼話,你隻随便揀不關緊要的答答,我自替你代說。

     你有不明白的事情,背後問我便了,不可當着她們,現出疑難的樣子。

    “蘇仲武點頭道:”理會得,你放心就是。

    “黃文漢道:”理會自是容易,不過要處處留心。

    你這種老實人,恐怕難得做到。

    好在她是個鄉村裡的婦人,騙她是要比較的容易點兒。

    “蘇仲武不知道黃文漢葫蘆裡賣的什麼藥,因黃文漢的脾氣不好,又不敢問,隻得點頭唯唯的答應。

    聽得汽笛一聲,二人走出待合室,向月台上去望。

    隻見遠遠的一條火車,如長蛇一般蜿蜒而至。

    一大群接客的,都擁在出口的地方,一個個伸着頸,望着火車。

    瞬息之間,汽笛又叫了幾聲,火車漸漸近了車站,慢慢的停了。

    坐火車的人,和螞蟻出洞的一般走了出來。

     黃文漢教蘇仲武留心看一二等車裡出來的人。

    一二等車在後面,隔月台遠了,看不大清楚。

    黃文漢忽然見春子母女從三等車裡走了出來,一個赤帽兒馱着幾件行李,跟在後面走。

    黃文漢扯了蘇仲武一把道:“有了,是坐三等車來的。

    ”蘇仲武也看見了。

    黃文漢用兩膀往人群中一插,輕輕的向兩邊分開,擠了上去,蘇仲武緊緊的跟着。

    黃文漢見春子母女過了出口,交了票,隻管低着頭走,便揚着帽子,喚了幾聲,春子擡頭看見了,登時如小兒見了親人一般。

     不知後事如何,且俟下章再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