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一千銀币做七日新郎 兩朵荷花享三生豔福
關燈
小
中
大
田家的親戚朋友已來了幾個,都穿着禮服,随淺田迎出來,軍樂隊奏樂相随。
張孝友先到客廳裡休息片刻,用過早點,道賀的朋友都來了,趕午前八點鐘行結婚式,來賓擁張孝友至禮堂,即有幾個年輕女眷,扶着波子從禮堂裡面出來。
張孝友見波子粉頸低垂,輕紗障面,長袖無言,湘裙不動,本是日本新嫁娘的裝束,而兼有些西洋風味。
一時得意之狀,也無可形容。
松下引張孝友面禮壇站着,女眷推波子上前,和張孝友并立。
張孝友看禮壇上,十字交叉的懸着一面五色旗,一面旭日旗。
旗下兩個花圈,一個大磁瓶,插着歲寒三友,安放在禮壇中間。
有個五十多歲的日本人,穿着禮服,從容步上禮壇,吩咐止樂,脫帽行了禮,拿出張祝詞來,高聲宣讀。
宣讀完了後,行了個禮下壇。
張孝友的朋友,也有幾個預備了祝詞的,都一個個的上壇宣讀了。
軍樂複作,新人新婦面壇三鞠躬,複對面各三鞠躬,同立于禮壇東首,向淺田夫婦行禮,向松下行禮。
然後來賓緻賀。
禮數周畢,一同擁入洞房。
來賓大家談笑,并無别樣手續。
婚禮算是完了,已到十二點鐘,張孝友早預備了酒席,來賓都開懷暢飲,直鬧到上燈時分,才漸漸散去。
張孝友雖經做過新郎,但是這番卻另有一般滋味。
雲中霧裡,過了兩日,卻又漸漸愁煩起來。
是個什麼道理呢?原來他哄騙父母得來的一千塊錢,已為這婚事用光了,手中所剩的,不過幾十塊錢。
幾十塊錢在他手中,哪夠幾點鐘的揮霍。
并且一個禮拜後,要去西京蜜月旅行,更是需錢使用。
他平日往來的朋友,都是些張開口向着他的,無可通融。
從來留學生窮苦的多,也無從告貸。
想再打電報去家中催款,實在無詞可措。
他平時沒錢,尚不自在,現正在要充闊大少的時候,沒丁錢,怎得不更加着急?終日心緒如焚的想方設法,又不肯露出焦急的樣子,給淺田家笑話。
看看到了第六日,還是一籌莫展。
想仍将洋服及值錢的器用當一二百塊錢來使,無如都是些面子上的東西,當了不雅相。
并且放在淺田家,無緣無故的搬出來,不好借口。
淺田家哪知道他心中的煩悶,隻一心一意興高采烈的收拾他們一對新夫婦,去西京蜜月旅行。
張孝友見了,急得恨無地縫可入,也不敢望再享這新鮮生活了。
如醉如癡的坐了乘東洋車出來,對淺田家說是去會朋友,跑到小川町原住的地方,将鋪蓋行囊卷好,搬到一家小旅館裡住下,無面目再去淺田家。
放在淺田家的東西,一點也沒有拿出來,連鑲牙手杖、白金眼鏡,都丢在那裡。
在張孝友的意思,想年内有了錢,再和豬八戒一樣,回到高家莊做女婿。
誰知道他家中近年來因他們兄弟花用太大,幾乎破産,開的幾處錢鋪都挨次倒閉。
地方的人說他家幾處錢鋪,完全是兩個小提包提掉了。
什麼道理呢?他們兄弟出門,都有這脾氣:手中少不得個小提包,銀錢票子,都塞在小提包裡面,好順手揮霍。
所以地方的人有這番評論。
閑話少說。
再說張孝友出了淺田家,也無法顧他家中及波子盼望,硬下心住在一家小旅館裡,愁眉不展的過了幾日。
忽然覺得在日本受這種苦,不如回去的好。
好在日本大學畢業的文憑早已到手,回去不愁不得好事。
主意已定,便一溜煙的跑回中國去了。
淺田家的波子無端的失了個丈夫,不知是守是嫁,至今沒有下落,也算是極天下之奇事了。
廣東陳志林和張孝友是花月場中的老友。
張孝友結婚的時候,他也曾去道賀。
他因為在明治大學學商科,和張孝友不同,不能請人代考畢業,所以遲延到現在,還是第二年級的學生。
這也是他命運迍邅,從前沒有進得可以代考畢業的學校,所以永遠無畢業之期。
這日,他因天氣太熱,正在家中吃冰浸荷蘭水。
忽見蘇仲武跑來,即連忙讓座,請同吃荷蘭水。
蘇仲武脫了衣服,用手巾揩着汗,扇着扇子笑道:“你倒安享得很。
我今日才真是奔波勞苦了。
”陳志林笑道:“你不是說今年暑假,要到日光去避暑的嗎?一晌不見你的影兒,以為你已經去了。
”蘇仲武道:“怎麼沒去?剛從日光回的,所以說奔波勞苦呢。
”陳志林道:“你去避暑,為何暑假未過便回了?”蘇仲武正待将大概的情形說給他聽,忽然進來了個二十多歲的男子,穿着白紗和服,青羅外衣(日名羽織),腰間系一條淡青縮緬(日本裁料,略似中國绉綢)的腰帶,一根極粗的金表鍊纏在上面。
腳上穿着白緞襪子,手中提一頂巴拿馬式的草帽。
一眼望去,俨然一個日本的少年紳士。
蘇仲武便将話頭打斷。
來人進門點了點頭,将草帽挂在壁上。
陳志林笑道:“老王,你近來玩
張孝友先到客廳裡休息片刻,用過早點,道賀的朋友都來了,趕午前八點鐘行結婚式,來賓擁張孝友至禮堂,即有幾個年輕女眷,扶着波子從禮堂裡面出來。
張孝友見波子粉頸低垂,輕紗障面,長袖無言,湘裙不動,本是日本新嫁娘的裝束,而兼有些西洋風味。
一時得意之狀,也無可形容。
松下引張孝友面禮壇站着,女眷推波子上前,和張孝友并立。
張孝友看禮壇上,十字交叉的懸着一面五色旗,一面旭日旗。
旗下兩個花圈,一個大磁瓶,插着歲寒三友,安放在禮壇中間。
有個五十多歲的日本人,穿着禮服,從容步上禮壇,吩咐止樂,脫帽行了禮,拿出張祝詞來,高聲宣讀。
宣讀完了後,行了個禮下壇。
張孝友的朋友,也有幾個預備了祝詞的,都一個個的上壇宣讀了。
軍樂複作,新人新婦面壇三鞠躬,複對面各三鞠躬,同立于禮壇東首,向淺田夫婦行禮,向松下行禮。
然後來賓緻賀。
禮數周畢,一同擁入洞房。
來賓大家談笑,并無别樣手續。
婚禮算是完了,已到十二點鐘,張孝友早預備了酒席,來賓都開懷暢飲,直鬧到上燈時分,才漸漸散去。
張孝友雖經做過新郎,但是這番卻另有一般滋味。
雲中霧裡,過了兩日,卻又漸漸愁煩起來。
是個什麼道理呢?原來他哄騙父母得來的一千塊錢,已為這婚事用光了,手中所剩的,不過幾十塊錢。
幾十塊錢在他手中,哪夠幾點鐘的揮霍。
并且一個禮拜後,要去西京蜜月旅行,更是需錢使用。
他平日往來的朋友,都是些張開口向着他的,無可通融。
從來留學生窮苦的多,也無從告貸。
想再打電報去家中催款,實在無詞可措。
他平時沒錢,尚不自在,現正在要充闊大少的時候,沒丁錢,怎得不更加着急?終日心緒如焚的想方設法,又不肯露出焦急的樣子,給淺田家笑話。
看看到了第六日,還是一籌莫展。
想仍将洋服及值錢的器用當一二百塊錢來使,無如都是些面子上的東西,當了不雅相。
并且放在淺田家,無緣無故的搬出來,不好借口。
淺田家哪知道他心中的煩悶,隻一心一意興高采烈的收拾他們一對新夫婦,去西京蜜月旅行。
張孝友見了,急得恨無地縫可入,也不敢望再享這新鮮生活了。
如醉如癡的坐了乘東洋車出來,對淺田家說是去會朋友,跑到小川町原住的地方,将鋪蓋行囊卷好,搬到一家小旅館裡住下,無面目再去淺田家。
放在淺田家的東西,一點也沒有拿出來,連鑲牙手杖、白金眼鏡,都丢在那裡。
在張孝友的意思,想年内有了錢,再和豬八戒一樣,回到高家莊做女婿。
誰知道他家中近年來因他們兄弟花用太大,幾乎破産,開的幾處錢鋪都挨次倒閉。
地方的人說他家幾處錢鋪,完全是兩個小提包提掉了。
什麼道理呢?他們兄弟出門,都有這脾氣:手中少不得個小提包,銀錢票子,都塞在小提包裡面,好順手揮霍。
所以地方的人有這番評論。
閑話少說。
再說張孝友出了淺田家,也無法顧他家中及波子盼望,硬下心住在一家小旅館裡,愁眉不展的過了幾日。
忽然覺得在日本受這種苦,不如回去的好。
好在日本大學畢業的文憑早已到手,回去不愁不得好事。
主意已定,便一溜煙的跑回中國去了。
淺田家的波子無端的失了個丈夫,不知是守是嫁,至今沒有下落,也算是極天下之奇事了。
廣東陳志林和張孝友是花月場中的老友。
張孝友結婚的時候,他也曾去道賀。
他因為在明治大學學商科,和張孝友不同,不能請人代考畢業,所以遲延到現在,還是第二年級的學生。
這也是他命運迍邅,從前沒有進得可以代考畢業的學校,所以永遠無畢業之期。
這日,他因天氣太熱,正在家中吃冰浸荷蘭水。
忽見蘇仲武跑來,即連忙讓座,請同吃荷蘭水。
蘇仲武脫了衣服,用手巾揩着汗,扇着扇子笑道:“你倒安享得很。
我今日才真是奔波勞苦了。
”陳志林笑道:“你不是說今年暑假,要到日光去避暑的嗎?一晌不見你的影兒,以為你已經去了。
”蘇仲武道:“怎麼沒去?剛從日光回的,所以說奔波勞苦呢。
”陳志林道:“你去避暑,為何暑假未過便回了?”蘇仲武正待将大概的情形說給他聽,忽然進來了個二十多歲的男子,穿着白紗和服,青羅外衣(日名羽織),腰間系一條淡青縮緬(日本裁料,略似中國绉綢)的腰帶,一根極粗的金表鍊纏在上面。
腳上穿着白緞襪子,手中提一頂巴拿馬式的草帽。
一眼望去,俨然一個日本的少年紳士。
蘇仲武便将話頭打斷。
來人進門點了點頭,将草帽挂在壁上。
陳志林笑道:“老王,你近來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