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三十三 列傳第七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汝将兵在東路,前後戰未嘗不敗。
今聞汝收合散亡,以拒我師。
朕已于今月十五日克上京,今将往取遼主矣。
汝若治兵一決勝負,可指地期日相報。
若知不敵,當率衆來降,無贻後悔。
”及太祖班師,阇母等還至遼河,方渡,餘睹來襲,完顔背答、烏塔等殿,力戰卻之,獲甲馬五百匹。
天輔五年,餘睹送款于鹹州路都統,以所部來降,乞援接于桑林渡。
都統司以聞,诏曰:“餘睹到日,使與其官屬偕來,餘衆處之便地。
”無何,餘睹送上所受遼國宣诰,及器甲旗幟等,與将吏韓福奴、阿八、謝老、太師奴、蕭慶、醜和尚、高佛留、蒲答、謝家奴、五哥等來降。
餘睹作書,具言所以降之意,大概以謂:“遼主沉湎荒于遊畋,不恤政事,好佞人,遠忠直,淫刑吝賞,政煩賦重,民不聊生。
”又言:“樞密使得裡底本無材能,但阿谀取容,其子磨哥任以軍事。
”又言:“文妃長子晉王素系人望,宜為儲副,得裡底以元妃諸子己所自出,使晉王出繼文妃。
”又言:“晉王與驸馬乙信謀複其樞密使,來告餘睹共定大計,而所圖不成。
”又言:“己粗更軍事,進策遼主,得裡底蔽之,遼主亦不省察。
”又曰:“大金疆土日辟,餘睹灼知天命,遂自去年春與耶律慎思等定議,約以今夏來降。
近聞得裡底、高十捏等欲發,倉卒之際不及收合四遠,但率傍近部族戶三千、車五千兩、畜産數萬、遼北軍都統以兵追襲,遂棄辎重,轉戰至此。
所有官事職位姓名、人戶畜産之數,遣韓福奴具錄以聞。
”遂與其将吏來見,上撫慰之,遂賜坐,班同宰相,賜宴盡醉而罷。
上命餘睹以舊官領所部。
且谕之曰:“若能為國立功,别當獎用。
”自餘睹降,益知遼人虛實矣。
餘睹在軍中屢乞侍妾及子,太祖疑之,诏鹹州路都統司曰:“餘睹家屬,善監護之。
”複诏曰:“餘睹降時,其民多強率而來者,恐在邊生變,宜徙之内地。
”都統杲取中京,餘睹為鄉導,與希尹等招撫奚部。
奉聖州降,其官吏皆遁去,餘睹舉前監酒李師夔為節度使,進士沈璋為副使,州吏裴赜為觀察判官。
沈璋招集居民還業者三千餘,遷太常少卿。
久之,耶律麻者告餘睹、吳十、劉剌結黨謀叛,及其未發宜先收捕。
上召餘睹等從容謂之曰:“今聞汝謀叛,誠然邪,其各無隐。
若果去,必須鞍馬甲胄器械之屬,當悉付汝,吾不食言。
若再被擒,無祈免死。
欲留事我,則無懷異志,吾不汝疑。
”餘睹等戰慄不能對,乃杖铎剌七十,餘皆不問。
天會三年,大舉伐宋,餘睹為元帥右都監,宋兵四萬救太原,餘睹、屋裡海逆擊于汾河北,擒其帥郝仲連、張關索,統制馬忠,殺萬餘人。
宗翰伐宋,餘睹留西京。
天會十年,餘睹謀反,雲内節度使耶律奴哥等告之。
餘睹亡去,其黨燕京統軍蕭高六伏誅,蔚州節度使蕭特謀自殺。
邊部斬餘睹及其諸子,函其首以獻。
耶律奴哥加守太保兼侍中,趙公鑒、劉儒信、劉君輔等并授遙鎮節度使以賞之。
移剌窩斡,西北路契丹部族。
先從撒八為亂,受其僞署,後殺撒八,遂有其衆。
撒八者,初為招讨司譯史。
正隆五年,海陵征諸道兵伐宋,使牌印燥合、楊葛盡征西北路契丹丁壯,契丹人曰:“西北路接近鄰國,世世征伐,相為仇怨。
若男丁盡從軍,彼以兵來,則老弱必盡系累矣。
幸使者入朝言之。
”燥合畏罪不敢言,楊葛深念後西北有事得罪,遂以憂死。
燥合複與牌印耶律娜、尚書省令史沒答涅合督起西北路兵。
契丹聞男丁當盡起,于是撒八、孛特補與部衆殺招讨使完顔沃側及燥合,而執耶律娜、沒答涅合,取招讨司貯甲三千,遂反。
議立豫王延禧子孫,衆推都監老和尚為招讨使,山後四群牧、山前諸群牧皆應之。
迪斡群牧使徒單賽裡、耶魯瓦群牧使鶴壽等皆遇害,語在《鶴壽傳》中。
五院司部人老和尚那也亦殺節度使術甲兀者以應撒八。
會甯八猛安牧馬于山後,至迪謀魯,賊盡奪其馬。
辟沙河千戶十哥等與前招讨使完顔麻潑殺烏古迪列招讨使烏林答蒲盧虎,以所部趨西北路。
室魯部節度使阿厮列追擊敗之,十哥與數騎遁去,合于撒八。
鹹平府謀克括裡,與所部自山後逃歸,鹹平少尹完顔餘裡野欲收捕括裡家屬,括裡與其黨招誘富家奴隸,數日得衆二千,遂攻陷韓州及柳河縣,遂趨鹹平。
餘裡野發兵迎擊之,兵敗,賊遂據鹹平,于是繕完器甲,出府庫财物以募兵,賊勢益張。
權曹家山猛安綽質,集兵千餘,扼幹夜河,賊不得東。
綽質兵敗,括裡遂犯濟州。
會宿直将軍孛術魯吳括剌征兵于速頻路,遇括裡于信州,與猛安烏延查剌兵二千,擊敗括裡。
括裡收餘衆趨東京,是時世宗為東京留守,以兵四百人拒之。
賊至常安縣,聞
今聞汝收合散亡,以拒我師。
朕已于今月十五日克上京,今将往取遼主矣。
汝若治兵一決勝負,可指地期日相報。
若知不敵,當率衆來降,無贻後悔。
”及太祖班師,阇母等還至遼河,方渡,餘睹來襲,完顔背答、烏塔等殿,力戰卻之,獲甲馬五百匹。
天輔五年,餘睹送款于鹹州路都統,以所部來降,乞援接于桑林渡。
都統司以聞,诏曰:“餘睹到日,使與其官屬偕來,餘衆處之便地。
”無何,餘睹送上所受遼國宣诰,及器甲旗幟等,與将吏韓福奴、阿八、謝老、太師奴、蕭慶、醜和尚、高佛留、蒲答、謝家奴、五哥等來降。
餘睹作書,具言所以降之意,大概以謂:“遼主沉湎荒于遊畋,不恤政事,好佞人,遠忠直,淫刑吝賞,政煩賦重,民不聊生。
”又言:“樞密使得裡底本無材能,但阿谀取容,其子磨哥任以軍事。
”又言:“文妃長子晉王素系人望,宜為儲副,得裡底以元妃諸子己所自出,使晉王出繼文妃。
”又言:“晉王與驸馬乙信謀複其樞密使,來告餘睹共定大計,而所圖不成。
”又言:“己粗更軍事,進策遼主,得裡底蔽之,遼主亦不省察。
”又曰:“大金疆土日辟,餘睹灼知天命,遂自去年春與耶律慎思等定議,約以今夏來降。
近聞得裡底、高十捏等欲發,倉卒之際不及收合四遠,但率傍近部族戶三千、車五千兩、畜産數萬、遼北軍都統以兵追襲,遂棄辎重,轉戰至此。
所有官事職位姓名、人戶畜産之數,遣韓福奴具錄以聞。
”遂與其将吏來見,上撫慰之,遂賜坐,班同宰相,賜宴盡醉而罷。
上命餘睹以舊官領所部。
且谕之曰:“若能為國立功,别當獎用。
”自餘睹降,益知遼人虛實矣。
餘睹在軍中屢乞侍妾及子,太祖疑之,诏鹹州路都統司曰:“餘睹家屬,善監護之。
”複诏曰:“餘睹降時,其民多強率而來者,恐在邊生變,宜徙之内地。
”都統杲取中京,餘睹為鄉導,與希尹等招撫奚部。
奉聖州降,其官吏皆遁去,餘睹舉前監酒李師夔為節度使,進士沈璋為副使,州吏裴赜為觀察判官。
沈璋招集居民還業者三千餘,遷太常少卿。
久之,耶律麻者告餘睹、吳十、劉剌結黨謀叛,及其未發宜先收捕。
上召餘睹等從容謂之曰:“今聞汝謀叛,誠然邪,其各無隐。
若果去,必須鞍馬甲胄器械之屬,當悉付汝,吾不食言。
若再被擒,無祈免死。
欲留事我,則無懷異志,吾不汝疑。
”餘睹等戰慄不能對,乃杖铎剌七十,餘皆不問。
天會三年,大舉伐宋,餘睹為元帥右都監,宋兵四萬救太原,餘睹、屋裡海逆擊于汾河北,擒其帥郝仲連、張關索,統制馬忠,殺萬餘人。
宗翰伐宋,餘睹留西京。
天會十年,餘睹謀反,雲内節度使耶律奴哥等告之。
餘睹亡去,其黨燕京統軍蕭高六伏誅,蔚州節度使蕭特謀自殺。
邊部斬餘睹及其諸子,函其首以獻。
耶律奴哥加守太保兼侍中,趙公鑒、劉儒信、劉君輔等并授遙鎮節度使以賞之。
移剌窩斡,西北路契丹部族。
先從撒八為亂,受其僞署,後殺撒八,遂有其衆。
撒八者,初為招讨司譯史。
正隆五年,海陵征諸道兵伐宋,使牌印燥合、楊葛盡征西北路契丹丁壯,契丹人曰:“西北路接近鄰國,世世征伐,相為仇怨。
若男丁盡從軍,彼以兵來,則老弱必盡系累矣。
幸使者入朝言之。
”燥合畏罪不敢言,楊葛深念後西北有事得罪,遂以憂死。
燥合複與牌印耶律娜、尚書省令史沒答涅合督起西北路兵。
契丹聞男丁當盡起,于是撒八、孛特補與部衆殺招讨使完顔沃側及燥合,而執耶律娜、沒答涅合,取招讨司貯甲三千,遂反。
議立豫王延禧子孫,衆推都監老和尚為招讨使,山後四群牧、山前諸群牧皆應之。
迪斡群牧使徒單賽裡、耶魯瓦群牧使鶴壽等皆遇害,語在《鶴壽傳》中。
五院司部人老和尚那也亦殺節度使術甲兀者以應撒八。
會甯八猛安牧馬于山後,至迪謀魯,賊盡奪其馬。
辟沙河千戶十哥等與前招讨使完顔麻潑殺烏古迪列招讨使烏林答蒲盧虎,以所部趨西北路。
室魯部節度使阿厮列追擊敗之,十哥與數騎遁去,合于撒八。
鹹平府謀克括裡,與所部自山後逃歸,鹹平少尹完顔餘裡野欲收捕括裡家屬,括裡與其黨招誘富家奴隸,數日得衆二千,遂攻陷韓州及柳河縣,遂趨鹹平。
餘裡野發兵迎擊之,兵敗,賊遂據鹹平,于是繕完器甲,出府庫财物以募兵,賊勢益張。
權曹家山猛安綽質,集兵千餘,扼幹夜河,賊不得東。
綽質兵敗,括裡遂犯濟州。
會宿直将軍孛術魯吳括剌征兵于速頻路,遇括裡于信州,與猛安烏延查剌兵二千,擊敗括裡。
括裡收餘衆趨東京,是時世宗為東京留守,以兵四百人拒之。
賊至常安縣,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