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六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禱曰:‘我若有大位,百步之内當獲三鹿。
若止為公相,獲一而已。
’于是不及百步連獲三鹿。
又祝曰:‘若統一海内,當複獲一大鹿。
’于是果獲一大鹿。
此事嘗與蕭裕言之,朕今複至此地,故拜奠焉。
”海陵意欲取江南,故先設禨祥以諷群臣,是以仲轲每先逢其意,導之南伐。
貞元二年正月,宋賀正旦使施巨朝辭,海陵使左宣徽使敬嗣晖問施巨曰:“宋國幾科取士?”對曰:“詩賦、經義、策論兼行。
”又問:“秦桧作何官,年今幾何?”對曰:“桧為尚書左仆射中書門下平章事,年六十五矣。
”複謂之曰:“我聞秦桧賢,故問之。
” 正隆二年,仲轲為左谏議大夫,修起居注,但食谏議俸,不得言事。
三年正月,宋賀正使孫道夫陛辭,海陵使左宣徽使敬嗣晖谕之曰:“歸白爾帝,事我上國多有不誠,今略舉二事:爾民有逃入我境者,邊吏皆即發還,我民有逃叛入爾境者,有司索之往往托辭不發,一也。
爾于沿邊盜買鞍馬,備戰陣,二也。
且馬待人而後可用,如無其人,得馬百萬亦奚以為?我亦豈能無備。
且我不取爾國則已,如欲取之,固非難事。
我聞接納叛亡、盜買鞍馬,皆爾國楊太尉所為,常因俘獲問知其人,無能為者也。
”又曰:“聞秦桧已死,果否?”道夫對曰:“桧實死矣,陪臣亦桧所薦用者。
”又曰:“爾國比來行事,殊不似秦桧時何也?”道夫曰:“容陪臣還國,一一具聞宋帝。
”海陵蓋欲南伐,故先設納叛亡、盜買馬二事,而雜以他辭言之。
海陵召仲轲、右補阙馬欽、校書郎田與信、直長習失入便殿侍坐。
海陵與仲轲論《漢書》,謂仲轲曰:“漢之封疆不過七八千裡,今吾國幅員萬裡,可謂大矣。
”仲轲曰:“本朝疆土雖大,而天下有四主,南有宋,東有高麗,西有夏,若能一之,乃為大耳。
”海陵曰:“彼且何罪而伐之?”仲轲曰:“臣聞宋人買馬修器械,招納山東叛亡,豈得為無罪?”海陵喜曰:“向者梁珫嘗為朕言,宋有劉貴妃者姿質豔美,蜀之華蕊、吳之西施所不及也。
今一舉而兩得之,俗所謂‘因行掉手’也。
江南聞我舉兵,必遠竄耳。
”欽與與信俱對曰:“海島、蠻越,臣等皆知道路,彼将安往?”欽又曰:“臣在宋時,嘗帥軍征蠻,所以知也。
”海陵謂習失曰:“汝敢戰乎?”對曰:“受恩日久,死亦何避。
”海陵曰:“汝料彼敢出兵否,彼若出兵,汝果能死敵乎?”習失良久曰:“臣雖懦弱,亦将與之為敵矣。
”海陵曰:“彼将出兵何地?”曰:“不過淮上耳。
”海陵曰:“然則天與我也。
”既而曰:“朕舉兵滅宋,遠不過二三年,然後讨平高麗、夏國。
一統之後,論功遷秩,分賞将士,彼必忘勞矣。
” 四年三月,仲轲死。
冬至前一夕,海陵夢仲轲求酒,既覺,嗟悼良久,遣使者奠其墓。
李通,以便辟側媚得幸于海陵。
累官右司郎中,遷吏部尚書。
請谒賄賂輻辏其門。
正隆二年正月乙酉,诏左右司禦史中丞以下奏事便殿,海陵曰:“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朕嘗試之矣。
朕詢及人材,汝等若不舉同類,必舉其相善者。
朕聞女直、契丹之仕進者,必賴刑部尚書烏帶、簽書樞密遙設為之先容,左司員外郎阿裡骨列任其事。
渤海、漢人仕進者,必賴吏部尚書李通、戶部尚書許霖為之先容,左司郎中王蔚任其事。
凡在仕版,朕識者寡,不識者衆,莫非人臣,豈有遠近親疏之異哉。
苟奉職無愆,尚書侍郎節度使便可得,萬一獲罪,必罰無赦。
”頃之,拜參知政事。
海陵恃累世強盛,欲大肆征伐,以一天下,嘗曰:“天下一家,然後可以為正統。
”通揣知其意,遂與張仲轲、馬欽、宦者梁珫近習群小輩,盛談江南富庶,子女玉帛之多,逢其意而先道之。
海陵信其言,以通為謀主,遂議興兵伐江南。
四年二月,海陵谕宰相曰“宋國雖臣服,有誓約而無誠實,比聞沿邊買馬及招納叛亡,不可不備。
”遣使籍諸路猛安部族、及州縣渤海丁莊充軍,仍括諸道民馬。
于是,遣使分往上京、速頻路、胡裡改路、曷懶路、蒲與路、泰州、鹹平府、東京、婆速路、曷蘇館、臨潢府、西南招讨司、西北招讨司、北京、河間府、真定府、益都府、東平府、大名府、西京路,凡年二十以上、五十以下者皆籍之,雖親老丁多,求一子留侍,亦不聽,五年十一月,使益都尹京等三十一人押諸路軍器于軍行要會處安置,俟軍至分給之。
其分給之餘與繕完不及者,皆聚而焚之。
六年正月,海陵使通谕旨宋使徐度等曰:“朕昔從梁王嘗居南京,樂其風土。
帝王巡狩,自古有之。
淮右多隙地,欲校獵其間,從兵不逾萬人。
汝等歸告汝主,令有司宣谕朕意,使淮南之民無懷疑懼。
”二月,通進拜右丞,诏曰:“卿典領繕完兵械,今已畢功,朕嘉卿忠謹,故有是命,俟江南事畢,别當旌賞。
” 四月,簽書樞密院事高景山為賜宋帝生日使,右司員外郎
若止為公相,獲一而已。
’于是不及百步連獲三鹿。
又祝曰:‘若統一海内,當複獲一大鹿。
’于是果獲一大鹿。
此事嘗與蕭裕言之,朕今複至此地,故拜奠焉。
”海陵意欲取江南,故先設禨祥以諷群臣,是以仲轲每先逢其意,導之南伐。
貞元二年正月,宋賀正旦使施巨朝辭,海陵使左宣徽使敬嗣晖問施巨曰:“宋國幾科取士?”對曰:“詩賦、經義、策論兼行。
”又問:“秦桧作何官,年今幾何?”對曰:“桧為尚書左仆射中書門下平章事,年六十五矣。
”複謂之曰:“我聞秦桧賢,故問之。
” 正隆二年,仲轲為左谏議大夫,修起居注,但食谏議俸,不得言事。
三年正月,宋賀正使孫道夫陛辭,海陵使左宣徽使敬嗣晖谕之曰:“歸白爾帝,事我上國多有不誠,今略舉二事:爾民有逃入我境者,邊吏皆即發還,我民有逃叛入爾境者,有司索之往往托辭不發,一也。
爾于沿邊盜買鞍馬,備戰陣,二也。
且馬待人而後可用,如無其人,得馬百萬亦奚以為?我亦豈能無備。
且我不取爾國則已,如欲取之,固非難事。
我聞接納叛亡、盜買鞍馬,皆爾國楊太尉所為,常因俘獲問知其人,無能為者也。
”又曰:“聞秦桧已死,果否?”道夫對曰:“桧實死矣,陪臣亦桧所薦用者。
”又曰:“爾國比來行事,殊不似秦桧時何也?”道夫曰:“容陪臣還國,一一具聞宋帝。
”海陵蓋欲南伐,故先設納叛亡、盜買馬二事,而雜以他辭言之。
海陵召仲轲、右補阙馬欽、校書郎田與信、直長習失入便殿侍坐。
海陵與仲轲論《漢書》,謂仲轲曰:“漢之封疆不過七八千裡,今吾國幅員萬裡,可謂大矣。
”仲轲曰:“本朝疆土雖大,而天下有四主,南有宋,東有高麗,西有夏,若能一之,乃為大耳。
”海陵曰:“彼且何罪而伐之?”仲轲曰:“臣聞宋人買馬修器械,招納山東叛亡,豈得為無罪?”海陵喜曰:“向者梁珫嘗為朕言,宋有劉貴妃者姿質豔美,蜀之華蕊、吳之西施所不及也。
今一舉而兩得之,俗所謂‘因行掉手’也。
江南聞我舉兵,必遠竄耳。
”欽與與信俱對曰:“海島、蠻越,臣等皆知道路,彼将安往?”欽又曰:“臣在宋時,嘗帥軍征蠻,所以知也。
”海陵謂習失曰:“汝敢戰乎?”對曰:“受恩日久,死亦何避。
”海陵曰:“汝料彼敢出兵否,彼若出兵,汝果能死敵乎?”習失良久曰:“臣雖懦弱,亦将與之為敵矣。
”海陵曰:“彼将出兵何地?”曰:“不過淮上耳。
”海陵曰:“然則天與我也。
”既而曰:“朕舉兵滅宋,遠不過二三年,然後讨平高麗、夏國。
一統之後,論功遷秩,分賞将士,彼必忘勞矣。
” 四年三月,仲轲死。
冬至前一夕,海陵夢仲轲求酒,既覺,嗟悼良久,遣使者奠其墓。
李通,以便辟側媚得幸于海陵。
累官右司郎中,遷吏部尚書。
請谒賄賂輻辏其門。
正隆二年正月乙酉,诏左右司禦史中丞以下奏事便殿,海陵曰:“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朕嘗試之矣。
朕詢及人材,汝等若不舉同類,必舉其相善者。
朕聞女直、契丹之仕進者,必賴刑部尚書烏帶、簽書樞密遙設為之先容,左司員外郎阿裡骨列任其事。
渤海、漢人仕進者,必賴吏部尚書李通、戶部尚書許霖為之先容,左司郎中王蔚任其事。
凡在仕版,朕識者寡,不識者衆,莫非人臣,豈有遠近親疏之異哉。
苟奉職無愆,尚書侍郎節度使便可得,萬一獲罪,必罰無赦。
”頃之,拜參知政事。
海陵恃累世強盛,欲大肆征伐,以一天下,嘗曰:“天下一家,然後可以為正統。
”通揣知其意,遂與張仲轲、馬欽、宦者梁珫近習群小輩,盛談江南富庶,子女玉帛之多,逢其意而先道之。
海陵信其言,以通為謀主,遂議興兵伐江南。
四年二月,海陵谕宰相曰“宋國雖臣服,有誓約而無誠實,比聞沿邊買馬及招納叛亡,不可不備。
”遣使籍諸路猛安部族、及州縣渤海丁莊充軍,仍括諸道民馬。
于是,遣使分往上京、速頻路、胡裡改路、曷懶路、蒲與路、泰州、鹹平府、東京、婆速路、曷蘇館、臨潢府、西南招讨司、西北招讨司、北京、河間府、真定府、益都府、東平府、大名府、西京路,凡年二十以上、五十以下者皆籍之,雖親老丁多,求一子留侍,亦不聽,五年十一月,使益都尹京等三十一人押諸路軍器于軍行要會處安置,俟軍至分給之。
其分給之餘與繕完不及者,皆聚而焚之。
六年正月,海陵使通谕旨宋使徐度等曰:“朕昔從梁王嘗居南京,樂其風土。
帝王巡狩,自古有之。
淮右多隙地,欲校獵其間,從兵不逾萬人。
汝等歸告汝主,令有司宣谕朕意,使淮南之民無懷疑懼。
”二月,通進拜右丞,诏曰:“卿典領繕完兵械,今已畢功,朕嘉卿忠謹,故有是命,俟江南事畢,别當旌賞。
” 四月,簽書樞密院事高景山為賜宋帝生日使,右司員外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