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關燈
郎,權清州防禦使,攝河北東路兵馬都總管。

    三年,河間被圍,有劉中者嘗與重福密雲聯事,勸重福出降,重福不聽。

    是時,河間兵少,多羸疾不任戰,欲亡去。

    重福勸其父老率其子弟,強者戰、弱者守,會久雨圍乃解去。

    遷河東北路轉運使,緻仕。

    元光二年,卒。

     武都,字文伯、東勝州人。

    大定二十二年進士,調陽谷主簿,遷商水令。

    縣素多盜,凡奸民嘗縱火行劫、椎埋發冢者,都皆廉得姓名,榜之通衢,約毋再犯,悉奔他境。

    察廉,遷南京路轉運支度判官,累遷中都路都轉運副使。

    以親老,與弟監察禦史郁俱乞侍。

    尋丁憂。

    服除,調太原治中,複為都轉運副使,遷灤州刺史。

    充宣差北京路規措官,都拘括散逸官錢百萬。

    入為戶部郎中,權右司郎中,奏事稱旨。

    被诏由海道漕遼東粟赈山東,都高其價直募人入粟,招海賈船緻之。

    三遷中都、西京按察副使。

    大安三年,充宣差行六部侍郎,以勞遷本路按察使,行西南路六部尚書,佐元帥抹撚盡忠備禦西京,有勞,召為戶部尚書,賞銀二百兩、絹一百匹。

    宣宗即位,議衛紹王降封,語在《衛紹王紀》。

    頃之,中都戒嚴,都知大興府,佩虎符便宜行事,彈壓中外軍民。

    都醉酒以亵衣見诏使,坐是解職。

    起為刑部尚書。

    中都解圍,為河東路宣撫使,俄以參知政事胥鼎代之。

    興定元年,以疾卒。

     纥石烈德,字廣之,真定路山春猛安人。

    明昌二年進士,調南京教授。

    察廉能,遷厭次令,補尚書省令史,除同知泗州防禦事、監察禦史、大名治中、安、曹、裕三州刺史,曆同知臨潢,大興府事。

    貞祐二年,遷肇州防禦使。

    是歲,肇州升為武興軍節度,德為節度使宣撫司署都提控。

    肇州圍急,食且盡,有糧三百船在鴨子河,去州五裡不能至。

    德乃浚濠增陴,築甬道導濠水屬之河。

    鑿陷馬阱,伏甲其傍以拒守,一日兵數接,士殊死戰。

    渠成,船至城下,兵食足,圍乃解。

    改遼東路轉運使,軍民遮道挽留,乘夜乃得去。

    蒲鮮萬奴逼上京,德與部将劉子元戰卻之。

    遷東京留守,曆保靜、武勝軍節度使。

    興定二年,以本官行六部事。

    三年,以節度權元帥右都監,與左都監單州經略使完顔仲元俱行元帥府于宿州。

    四年,遷工部尚書。

    明年,召還中都。

    是歲,卒。

     張特立,字文舉,曹州東明人。

    泰和三年中進士第,調宣德州司候。

    郡多皇族巨室,特立律之以法,阖境肅然。

    調萊州節度判官,不赴,躬耕杞之圉城,以經學自樂。

    正大初,左丞侯摯、參政師安石薦其才,授洛陽令。

    四年,拜監察禦史。

    拜章言:“鎬、厲二宅,久加禁锢,棘圍柝警,如防寇盜。

    近降赦恩。

    謀反大逆,皆蒙湔雪,彼獨何罪,幽囚若是。

    世宗神靈在天,得無傷其心乎!聖嗣未立,未必不由是也。

    ”又言:“方今三面受敵,百姓凋敝,宰執非才,臣恐中興之功未可以歲月期也。

    ”又言:“尚書右丞顔盞世魯遣其奴與小民争田,失大臣體。

    參知政事徒單兀典谄事近習,得居其位。

    皆宜罷之。

    ”當路者忌其直,陰有以擠之。

    因劾省掾高桢輩受請托,飲娼家。

    時平章政事白撒犒軍陝西歸,桢等泣訴于道,以當時同席并有省掾王賓,張為其進士,故不劾。

    白撒以其私且不實,并治特立及賓。

    特立左遷邳州軍事判官,杖五十,賓亦勒停。

    士論皆惜特立之去。

    後卒癸醜歲,年七十五。

     王浩,由吏起身,初辟泾陽令,廉白為關輔第一。

    時西台檄州縣增植棗果,督責嚴急,民甚被擾,浩獨無所問,主司将坐之,浩曰:“是縣所植已滿其數,若欲增植,必盜他人所有,取彼置此,未見其利。

    ”其愛民多此類。

    所在有善政,民絲毫無所犯,秦人為立生祠,歲時思之。

    南遷後,為扶溝令。

    開興元年正月,民錢大亨等執縣官送款于北,大亨以浩有恩于民,不忍加刃,日遣所知勸之降,浩終不聽,于是殺之,無血。

    主簿劉坦、尉宋乙并見害。

    棄屍道路,自春徂夏,獨浩屍俨然如生,目且不瞑,烏犬莫敢近,殆若有神護者。

     初,辟舉法行,縣官甚多得人。

    如鹹甯令張天綱、長安令李獻甫、洛陽令張特立三人有傳。

    餘如興平師夔、臨潼武天祯、氾水黨君玉、偃師王登庸、高陵宋九嘉、登封薛居中、長社李天翼、河津孫鼎臣、郏城李無黨、荥陽李過庭、尉氏張瑜、長葛張子玉、猗氏安德璋、三原蕭邦傑、藍田張德直、葉縣劉從益皆清慎才敏,極一時之選,而能扶持百年将傾之祚者,亦曰吏得其人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