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十六 列傳第五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徒單兀典石盞女魯歡蒲察官奴内族承立(一名慶山奴)
徒單兀典,不知其所始,累官為武勝軍節度使,駐鄧州。
尋遷中京留守,知金昌府事,駐洛陽。
鄧及洛陽兀典皆城之,且招亡命千人,号“熊虎軍”,以剽掠南鄙為事。
宋人亦時時報複,邊民為之搔動。
兀典資性深刻,而以大自居,好設耳目,凡諸将官屬下及民家細事,令親昵日報之,務為不可欺。
正大間,以兵部尚書權參知政事,行省事于徐州。
自恃得君,論議之際,不少假貸。
同列皆畏之。
天興元年正月,朝廷聞大兵入饒風,移兀典行省阌鄉,以備潼關。
徒單百家為關陝總帥,便宜行事。
百家馳入陝,榜州民雲:“淮南透漏軍馬,慮其道由潼關,勢不能守,縣鎮遷入大城,糧斛辎重聚之陝州,近山者入山寨避兵。
”會阿裡合傳旨召兀典入援,兀典遂與潼關總帥納合合閏、秦藍總帥都點檢完顔重喜、安平都尉苗秀、蕩寇都尉術甲某、振武都尉張翼及虎威、鷹揚、葭州劉趙二帥,軍十有一萬、騎五千,盡撒秦藍諸隘之備。
從虢入陝。
同、華、阌鄉一帶軍糧數十萬斛,備關船二百餘艘,皆順流東下。
俄聞大兵近,糧皆不及載,船悉空下。
複盡起州民,連靈寶、硖石倉粟,遊騎至,殺掠不勝計。
又遣陝州觀察副使兼規措轉運副使抹撚速也以船八十往運潼關、阌鄉糧,行及靈寶北河夾灘。
義軍張信、侯三集壯士三百餘,保老幼,立水栅。
北将忽魯罕隻乘淺攻之不能克,遇速也船至即降,大兵得此船遂破侯、張,殺戮殆盡。
是時陝州同知内族探春願從行省征進,兀典授以帥職,聽招在城民充軍。
探春厚拟官賞。
數日無一人,乃以兀典命招之,得壯士八百。
宣差趙三三名偉,亦依探春招募,偉人所知識,不二日得軍八百餘,号“破敵軍”。
兀典忌偉得衆,欲挾詐坑之。
完顔素蘭時為同華安撫使,力谏乃止。
尋以偉權興寶軍節度使,兼行元帥府事,領軍三百,屯金雞堡。
大兵即知潼關焚棄,長驅至陝。
賀都喜不待命出城迎戰,馬蹶幾為所獲,兀典易以一馬,遂下令不複令一人出,大兵亦去。
自此潼關諸渡船筏俱盡,偉亦無船可渡矣。
初,兀典發阌鄉,拜天,賞軍,人白金三兩,将校有差。
州之庫藏,軍資器械,為之一空。
期日進發,已而不行,日造銀器及兵幕牌印,陝州及鹽司牌亦奪取之。
又欲卻州民财物以資軍,素蘭谏之而止。
二月戊午,乃行。
有李先生者谏曰:“方今大兵俱在河南,河北空虛,相公可先取衛州,出其不意。
彼知我軍在北,必分兵北渡,京師即得少寬,相公入援亦易為矣。
”兀典大怒,以為洩軍機,斬之于市,遂行。
軍士各以老幼自随。
州中亦有關中、河中遷避商賈老幼,亦倚兵力從行,婦女皆嫁士卒,軍中亦有強娶奪者。
是日,軍出兩東門及南門,不遵洛陽路,乃由州西南徑入大山冰雪中。
葭州劉、趙兩帥即日叛去,大兵以數百騎遙蹑其後。
明日,張翼軍叛往朱陽,入鹿盧關,大兵追及降之。
山路積雪,晝日凍釋,泥淖及胫,随軍婦女棄擲幼稚,哀号盈路。
軍至鐵嶺,大兵潛召洛陽大軍從西三縣過盧氏,所至燒官民廬舍積聚,慮為金軍所據,又反守鐵嶺,以斷歸路。
金兵知必死,皆有鬥志,然已數日不食,行二百裡許,困憊不支,頗亦散走。
于是完顔重喜先降,大軍斬于馬前。
鄭倜劫苗英降,英不從,殺之,攜其首以降,于是士卒大潰。
兀典、合閏提數十騎走山間,追騎禽得,皆殺之。
先是,兀典嘗為鄧州節度使,世襲謀克黃掴三合時為宣差都總領,與兀典親厚,故決計入鄧。
是役也,安平、蕩寇、鷹揚、振威諸都尉,及西安、金雞等軍,脫走者百才一二。
二月,素蘭竄歸,有報徒單百家言“行省至”,百家欲出迎,父老遮馬前哀訴雲:“行省複來,吾州碎矣,願無出迎。
”百家曉之曰:“前日兀典,欲劫此州,為素蘭力勸而止,此行省非兀典,乃素蘭也。
”父老乃聽百家出城。
陝州自軍出。
日有逃還者,百家皆撫納之,所得及萬人。
百家又募收所棄甲仗。
若獲二副,即以一與之,其一官出直買之,由是軍稍振。
五月,總帥副點檢顔盞領軍複立商州總帥。
華州人王某立虢州,權刺史。
七月,制旨召百家入援,以權西安軍節度使、行元帥事阿不罕奴十剌為金安軍節度使、關陝總帥。
九月,鞏昌知府元帥完顔忽斜虎入陝州,诏拜參知政事,行尚書省事。
以河中總帥府經曆李獻能充左右司員外郎。
獻能字
尋遷中京留守,知金昌府事,駐洛陽。
鄧及洛陽兀典皆城之,且招亡命千人,号“熊虎軍”,以剽掠南鄙為事。
宋人亦時時報複,邊民為之搔動。
兀典資性深刻,而以大自居,好設耳目,凡諸将官屬下及民家細事,令親昵日報之,務為不可欺。
正大間,以兵部尚書權參知政事,行省事于徐州。
自恃得君,論議之際,不少假貸。
同列皆畏之。
天興元年正月,朝廷聞大兵入饒風,移兀典行省阌鄉,以備潼關。
徒單百家為關陝總帥,便宜行事。
百家馳入陝,榜州民雲:“淮南透漏軍馬,慮其道由潼關,勢不能守,縣鎮遷入大城,糧斛辎重聚之陝州,近山者入山寨避兵。
”會阿裡合傳旨召兀典入援,兀典遂與潼關總帥納合合閏、秦藍總帥都點檢完顔重喜、安平都尉苗秀、蕩寇都尉術甲某、振武都尉張翼及虎威、鷹揚、葭州劉趙二帥,軍十有一萬、騎五千,盡撒秦藍諸隘之備。
從虢入陝。
同、華、阌鄉一帶軍糧數十萬斛,備關船二百餘艘,皆順流東下。
俄聞大兵近,糧皆不及載,船悉空下。
複盡起州民,連靈寶、硖石倉粟,遊騎至,殺掠不勝計。
又遣陝州觀察副使兼規措轉運副使抹撚速也以船八十往運潼關、阌鄉糧,行及靈寶北河夾灘。
義軍張信、侯三集壯士三百餘,保老幼,立水栅。
北将忽魯罕隻乘淺攻之不能克,遇速也船至即降,大兵得此船遂破侯、張,殺戮殆盡。
是時陝州同知内族探春願從行省征進,兀典授以帥職,聽招在城民充軍。
探春厚拟官賞。
數日無一人,乃以兀典命招之,得壯士八百。
宣差趙三三名偉,亦依探春招募,偉人所知識,不二日得軍八百餘,号“破敵軍”。
兀典忌偉得衆,欲挾詐坑之。
完顔素蘭時為同華安撫使,力谏乃止。
尋以偉權興寶軍節度使,兼行元帥府事,領軍三百,屯金雞堡。
大兵即知潼關焚棄,長驅至陝。
賀都喜不待命出城迎戰,馬蹶幾為所獲,兀典易以一馬,遂下令不複令一人出,大兵亦去。
自此潼關諸渡船筏俱盡,偉亦無船可渡矣。
初,兀典發阌鄉,拜天,賞軍,人白金三兩,将校有差。
州之庫藏,軍資器械,為之一空。
期日進發,已而不行,日造銀器及兵幕牌印,陝州及鹽司牌亦奪取之。
又欲卻州民财物以資軍,素蘭谏之而止。
二月戊午,乃行。
有李先生者谏曰:“方今大兵俱在河南,河北空虛,相公可先取衛州,出其不意。
彼知我軍在北,必分兵北渡,京師即得少寬,相公入援亦易為矣。
”兀典大怒,以為洩軍機,斬之于市,遂行。
軍士各以老幼自随。
州中亦有關中、河中遷避商賈老幼,亦倚兵力從行,婦女皆嫁士卒,軍中亦有強娶奪者。
是日,軍出兩東門及南門,不遵洛陽路,乃由州西南徑入大山冰雪中。
葭州劉、趙兩帥即日叛去,大兵以數百騎遙蹑其後。
明日,張翼軍叛往朱陽,入鹿盧關,大兵追及降之。
山路積雪,晝日凍釋,泥淖及胫,随軍婦女棄擲幼稚,哀号盈路。
軍至鐵嶺,大兵潛召洛陽大軍從西三縣過盧氏,所至燒官民廬舍積聚,慮為金軍所據,又反守鐵嶺,以斷歸路。
金兵知必死,皆有鬥志,然已數日不食,行二百裡許,困憊不支,頗亦散走。
于是完顔重喜先降,大軍斬于馬前。
鄭倜劫苗英降,英不從,殺之,攜其首以降,于是士卒大潰。
兀典、合閏提數十騎走山間,追騎禽得,皆殺之。
先是,兀典嘗為鄧州節度使,世襲謀克黃掴三合時為宣差都總領,與兀典親厚,故決計入鄧。
是役也,安平、蕩寇、鷹揚、振威諸都尉,及西安、金雞等軍,脫走者百才一二。
二月,素蘭竄歸,有報徒單百家言“行省至”,百家欲出迎,父老遮馬前哀訴雲:“行省複來,吾州碎矣,願無出迎。
”百家曉之曰:“前日兀典,欲劫此州,為素蘭力勸而止,此行省非兀典,乃素蘭也。
”父老乃聽百家出城。
陝州自軍出。
日有逃還者,百家皆撫納之,所得及萬人。
百家又募收所棄甲仗。
若獲二副,即以一與之,其一官出直買之,由是軍稍振。
五月,總帥副點檢顔盞領軍複立商州總帥。
華州人王某立虢州,權刺史。
七月,制旨召百家入援,以權西安軍節度使、行元帥事阿不罕奴十剌為金安軍節度使、關陝總帥。
九月,鞏昌知府元帥完顔忽斜虎入陝州,诏拜參知政事,行尚書省事。
以河中總帥府經曆李獻能充左右司員外郎。
獻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