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十二 列傳第五十
關燈
小
中
大
辎重三之一焉。
又相持二三日不得食,乘其卻退當擁之。
”張惠主此議,蒲阿言:“江路已絕,黃河不冰,彼入重地,将安歸乎?何以速為。
”不從。
乙亥,北兵忽不知所在,營火寂無一耗。
兩省及諸将議,四日不見軍,又不見營,鄧州津送及路人不絕,而亦無見者,豈南渡而歸乎?己卯,邏騎乃知北軍在光化對岸棗林中,晝作食,夜不下馬,望林中往來,不五六十步而不聞音響,其有謀可知矣。
初,禹山戰罷,有二騎迷入營,問之,知北兵凡七頭項,大将統之。
複有詐降者十人,弊衣羸馬泣訴艱苦,兩省信之,易以肥馬,飲之酒,及暖衣食而置之陣後,十人者皆鞭馬而去,始悟其為觇騎也。
庚辰,兩省議入鄧就糧,辰巳間到林後,北兵忽來突,兩省軍迎擊,交綏之際,北兵以百騎邀辎重而去,金兵幾不成列,逮夜乃入城,懼軍士迷路,鳴鐘招之。
樊澤屯城西,高英屯城東。
九年正月壬午朔,耀兵于鄧城下。
北兵不與戰,大将使來索酒,兩省與之二十瓶。
癸未,大軍發鄧州,趨京師,騎二萬,步十三萬,騎帥蒲察定住,蒲察答吉蔔,郎将按忒木,忠孝軍總領夾谷愛答、内族達魯歡,總領夾谷移特剌,提控步軍臨淄郡王張惠,殄寇都尉完顔阿排、高英、樊澤,中軍陳和尚,與恒山公武仙、楊沃衍軍合。
是日,次五朵山下,取鴉路,北兵以三千騎尾之,遂駐營待楊武。
楊武至,知申、裕兩州已降。
七日至夜,議北騎明日當複襲我,彼止騎三千,而我示以弱,将為所輕,當與之戰。
乃伏騎五十于鄧州道。
明日軍行,北騎襲之如故,金以萬人擁之而東,伏發,北兵南避。
是日雨,宿竹林中。
庚寅,頓安臯。
辛卯,宿鴉路、魯山。
河西軍已獻申、裕,擁老幼牛羊取鴉路,金軍适值之,奪其牛羊饷軍。
癸巳,望鈞州,至沙河,北騎五千待于河北,金軍奪橋以過,北軍即西首斂避。
金軍縱擊,北軍不戰,複南渡沙河。
金軍欲盤營,北軍複渡河來襲。
金軍不能得食,又不得休息。
合昏,雨作,明旦變雪。
北兵增及萬人,且行且戰,緻黃榆店,望鈞州二十五裡,雨雪不能進,盤營三日。
丙申,一近侍入軍中傳旨,集諸帥聽處分,制旨雲:“兩省軍悉赴京師,我禦門犒軍,換易禦馬,然後出戰未晚。
”複有密旨雲:“近知張家灣透漏二三百騎,已遷衛、孟兩州,兩省當常切防備。
”領旨訖,蒲阿拂袖而起,合達欲再議,蒲阿言:“止此而已,複何所議。
”蓋已奪魄矣。
軍即行。
北軍自北渡者畢集,前後以大樹塞其軍路,沃衍軍奪路,得之。
合達又議陳和尚先擁山上大勢,比再整頓,金軍已接竹林,去鈞州止十餘裡矣。
金軍遂進,北軍果卻三峰之東北、西南。
武、高前鋒擁其西南,楊、樊擁其東北,北兵俱卻,止有三峰之東。
張惠、按得林立山上望北兵二三十萬,約厚二十裡。
按得木與張惠謀曰:“此地不戰,欲何為耶?”乃率騎兵萬餘乘上而下擁之,北兵卻。
須臾雪大作,白霧蔽空,人不相觌。
時雪已三日,戰地多麻田,往往耕四五過,人馬所踐泥淖沒胫。
軍士被甲骨僵立雪中,槍槊結凍如椽,軍士有不食至三日者。
北兵與河北軍合,四外圍之,熾薪燔牛羊肉,更遞休息。
乘金困憊,乃開鈞州路縱之走,而以生軍夾擊之。
金軍遂潰,聲如崩山,忽天氣開霁,日光皎然,金軍無一人得逃者。
武仙率三十騎入竹林中,楊、樊、張三軍争路,北兵圍之數重,及高英殘兵共戰于柿林村南,沃衍、澤、英皆死,惟張惠步持大槍奮戰而殁。
蒲阿走京師,未至,追及,擒之。
七月,械至官山,召問降否,往複數百言,但曰:“我金國大臣,惟當金國境内死耳。
”遂見殺。
贊曰:金自南渡,用兵克捷之功,史不絕書,然而地不加辟,殺傷相當,君子疑之。
異時伐宋,唐州之役,喪師七百,主将訛論匿之,而以捷聞。
禦史納蘭糾之,宣宗獎禦史,而不罪訛論,是君臣相率而為虛聲也。
禹山之捷,兩省為欺,遂緻誤國,豈非宣宗前事有以啟之耶?至于三峰山之敗,不可收拾,上下〈目咢〉眙,而金事已去十九。
天朝取道襄、漢,懸軍深入,機權若神,又獲天助,用能犯兵家之所忌,以建萬世之俊功,合達雖良将,何足以當之。
蒲阿無謀,獨以一死無愧,猶足取焉爾。
又相持二三日不得食,乘其卻退當擁之。
”張惠主此議,蒲阿言:“江路已絕,黃河不冰,彼入重地,将安歸乎?何以速為。
”不從。
乙亥,北兵忽不知所在,營火寂無一耗。
兩省及諸将議,四日不見軍,又不見營,鄧州津送及路人不絕,而亦無見者,豈南渡而歸乎?己卯,邏騎乃知北軍在光化對岸棗林中,晝作食,夜不下馬,望林中往來,不五六十步而不聞音響,其有謀可知矣。
初,禹山戰罷,有二騎迷入營,問之,知北兵凡七頭項,大将統之。
複有詐降者十人,弊衣羸馬泣訴艱苦,兩省信之,易以肥馬,飲之酒,及暖衣食而置之陣後,十人者皆鞭馬而去,始悟其為觇騎也。
庚辰,兩省議入鄧就糧,辰巳間到林後,北兵忽來突,兩省軍迎擊,交綏之際,北兵以百騎邀辎重而去,金兵幾不成列,逮夜乃入城,懼軍士迷路,鳴鐘招之。
樊澤屯城西,高英屯城東。
九年正月壬午朔,耀兵于鄧城下。
北兵不與戰,大将使來索酒,兩省與之二十瓶。
癸未,大軍發鄧州,趨京師,騎二萬,步十三萬,騎帥蒲察定住,蒲察答吉蔔,郎将按忒木,忠孝軍總領夾谷愛答、内族達魯歡,總領夾谷移特剌,提控步軍臨淄郡王張惠,殄寇都尉完顔阿排、高英、樊澤,中軍陳和尚,與恒山公武仙、楊沃衍軍合。
是日,次五朵山下,取鴉路,北兵以三千騎尾之,遂駐營待楊武。
楊武至,知申、裕兩州已降。
七日至夜,議北騎明日當複襲我,彼止騎三千,而我示以弱,将為所輕,當與之戰。
乃伏騎五十于鄧州道。
明日軍行,北騎襲之如故,金以萬人擁之而東,伏發,北兵南避。
是日雨,宿竹林中。
庚寅,頓安臯。
辛卯,宿鴉路、魯山。
河西軍已獻申、裕,擁老幼牛羊取鴉路,金軍适值之,奪其牛羊饷軍。
癸巳,望鈞州,至沙河,北騎五千待于河北,金軍奪橋以過,北軍即西首斂避。
金軍縱擊,北軍不戰,複南渡沙河。
金軍欲盤營,北軍複渡河來襲。
金軍不能得食,又不得休息。
合昏,雨作,明旦變雪。
北兵增及萬人,且行且戰,緻黃榆店,望鈞州二十五裡,雨雪不能進,盤營三日。
丙申,一近侍入軍中傳旨,集諸帥聽處分,制旨雲:“兩省軍悉赴京師,我禦門犒軍,換易禦馬,然後出戰未晚。
”複有密旨雲:“近知張家灣透漏二三百騎,已遷衛、孟兩州,兩省當常切防備。
”領旨訖,蒲阿拂袖而起,合達欲再議,蒲阿言:“止此而已,複何所議。
”蓋已奪魄矣。
軍即行。
北軍自北渡者畢集,前後以大樹塞其軍路,沃衍軍奪路,得之。
合達又議陳和尚先擁山上大勢,比再整頓,金軍已接竹林,去鈞州止十餘裡矣。
金軍遂進,北軍果卻三峰之東北、西南。
武、高前鋒擁其西南,楊、樊擁其東北,北兵俱卻,止有三峰之東。
張惠、按得林立山上望北兵二三十萬,約厚二十裡。
按得木與張惠謀曰:“此地不戰,欲何為耶?”乃率騎兵萬餘乘上而下擁之,北兵卻。
須臾雪大作,白霧蔽空,人不相觌。
時雪已三日,戰地多麻田,往往耕四五過,人馬所踐泥淖沒胫。
軍士被甲骨僵立雪中,槍槊結凍如椽,軍士有不食至三日者。
北兵與河北軍合,四外圍之,熾薪燔牛羊肉,更遞休息。
乘金困憊,乃開鈞州路縱之走,而以生軍夾擊之。
金軍遂潰,聲如崩山,忽天氣開霁,日光皎然,金軍無一人得逃者。
武仙率三十騎入竹林中,楊、樊、張三軍争路,北兵圍之數重,及高英殘兵共戰于柿林村南,沃衍、澤、英皆死,惟張惠步持大槍奮戰而殁。
蒲阿走京師,未至,追及,擒之。
七月,械至官山,召問降否,往複數百言,但曰:“我金國大臣,惟當金國境内死耳。
”遂見殺。
贊曰:金自南渡,用兵克捷之功,史不絕書,然而地不加辟,殺傷相當,君子疑之。
異時伐宋,唐州之役,喪師七百,主将訛論匿之,而以捷聞。
禦史納蘭糾之,宣宗獎禦史,而不罪訛論,是君臣相率而為虛聲也。
禹山之捷,兩省為欺,遂緻誤國,豈非宣宗前事有以啟之耶?至于三峰山之敗,不可收拾,上下〈目咢〉眙,而金事已去十九。
天朝取道襄、漢,懸軍深入,機權若神,又獲天助,用能犯兵家之所忌,以建萬世之俊功,合達雖良将,何足以當之。
蒲阿無謀,獨以一死無愧,猶足取焉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