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二 列傳第四十

關燈
控王政、王庭玉讨之。

    宣差提控、太府少監伯德玩率政兵攻安丘,敗焉,提控王顯死之。

    琢奏:“伯德玩本相視山東山堌水寨,未嘗遍行,獨留密州,辄為此舉,乞治其罪。

    ”诏遣官鞫玩,會赦而止。

    既而昌樂縣令術虎桓都、臨朐縣令兀顔吾丁、福山縣令烏林答石家奴、壽光縣巡檢纥石烈醜漢破李全于日照縣,琢承制各遷官一階,進職一等,诏許之。

     三年,沂州注子堌王公喜構宋兵據沂州,防禦使徒單福定徒跣脫走,百姓潰散。

    琢奏:“去歲顧王二嘗據沂州,邳州總領提控納合六哥前為同知沂州防禦事,招集餘衆攻取之,百姓歸心。

    可用六哥取沂州,今方在行省侯摯麾下,乞發還,取便道進讨。

    ”制可。

    既而莒州提控燕甯複沂州,王公喜複保注子堌。

    琢奏:“沂州須知兵者守之。

    徒單福定已衰老,納合六哥善治兵,識沂形勢。

    ”诏福定專治州事,以六哥為沂州總領。

    琢奏:“濰州刺史緻仕獨吉世顯能招集猛安餘衆及義軍,卻李全,保濰州。

    六哥破灰山堌,沂境以安。

    守兖州觀察判官梁昱嘗攝淄州刺史,率軍民力田,征科有度,饋饷不乏,保全淄州,土賊不敢發。

    前猗氏主簿張亞夫嘗權行部官,主饷密州,委曲購得糧二萬斛,兵儲乃足,行至高密,征他州兵拒李全。

    ”诏世顯升職從四品,遙授同知海州事。

    六哥遷一官,升一等,充沂州宣差都提控。

    梁昱遷一官,同知淄州事。

    張亞夫遷兩官,密州觀察判官。

     初,張林本益都府卒,有複立府事之功,遂為治中,而兇險不逞,恥出琢下。

    琢在山東征求過當,頗失衆心,林欲因衆以去琢,未有間也。

    會于海、牟佐據萊州,琢遣林分兵讨之。

    林既得兵,伺琢出,即率衆噪入府中。

    琢倉猝入營,領兵與林戰,不勝,欲就外縣兵,且戰且行。

    至章丘,兵變,求救于鄰道,不時至。

    東平行省蒙古綱以狀聞。

    宣宗度不能制林,而欲馴緻之,乃遣人召琢還。

    行至壽張,疽發背卒。

     完顔弼,本名達吉不,蓋州猛安人。

    充護衛,轉十人長。

    從丞相襄戍邊,功最,除同知德州防禦使事,武衛軍钤轄,轉宿直将軍、深州刺史。

    泰和六年,從左副元帥完顔匡攻襄陽,破雷太尉兵,積功加平南蕩江将軍。

    丁母憂,起複。

    八年,除南京副留守、壽州防禦使。

    大安二年,入為武衛軍副都指揮使。

    三年,以本官領兵駐宣德。

    會河之敗,弼被創,馬中流矢,押軍千戶夾谷王家奴以馬授弼,遂得免。

    遷右副都點檢。

     至甯元年,東京不守,弼為元帥左監軍,捍禦遼東。

    請“自募二萬人為一軍,萬一京師有急,亦可以回戈自救。

    今驅市人以應大敵,往則敗矣。

    ”衛紹王怒曰:“我以東北路為憂,卿言京師有急何邪?就如卿言,我自有策。

    以卿皇後連姻,故相委寄,乃不體朕意也。

    ”弼曰:“陛下勿謂皇後親姻俱可恃也。

    ”時提點近侍局驸馬都尉徒單沒烈侍側,弼意竊譏之。

    衛紹王怒甚,顧謂沒烈曰:“何不叱去?”沒烈乃引起,付有司。

    論以奏對無人臣禮,诏免死,杖一百,責為雲内州防禦使。

     貞祐初,宣宗驿召弼赴中都,是時雲内已受兵,弼善馬槊,與數騎突出,由太原出澤、潞,将從清、滄赴阙。

    會有诏除定武軍節度使,尋為元帥左都監,駐真定。

    弼奏:“賞罰所以勸善懲惡,有功必賞,有罪必罰,而後人可使、兵可強。

    今外兵日增,軍無鬥志。

    亦有逃歸而以戰潰自陳者,有司從而存恤之,見聞習熟,相效成風。

    ”又曰:“村寨城邑,兵退之後,有心力勇敢可使者,乞招用之。

    ”又曰:“河朔郡縣,皆以拘文不相應救,由此殘破。

    乞敕州府,凡有告急征兵,即須赴救,違者坐之。

    ”又曰:“河北軍器,乞權宜弛禁,仍令團結堡寨以備外兵。

    ”又曰:“今雖議和,萬一輕騎複來,則吾民重困矣。

    願速講防禦之策。

    ”及勸遷都南京,阻長淮,拒大河,扼潼關以自固。

     宣宗将遷汴,弼兼河北西路兵馬都總管。

    宣宗次真定,弼言:“皇太子不可留中都,蓋軍少則難守,軍多則難養。

    ”又奏:“将帥以阃外為威,今生殺之權皆從中覆。

    ”又奏:“瑞州軍頗狡,左丞盡忠多疑,乞付他将。

    ”宣宗頗采用其言。

     大名軍變,殺蒲察阿裡,诏弼鎮撫之。

    未幾,改陝西路統軍使、京兆兵馬都總管。

    宣撫副使烏古論兖州置秦州榷場,弼以擅置,移文問之。

    兖州曰:“近日入見,許山外從宜行事,秦州自宋兵焚蕩榷場,幾一年矣,今既安帖,複宜開設,彼此獲利,歲收以十萬計。

    對境天水軍移文來請,如俟報可,實慮後時。

    ”弼奏其事,宰臣以兖州雖擅舉而無違失,苟利于民,專之亦可。

    宣宗曰:“朕固嘗許其從宜也。

    ” 三年,改知東平府事、山東西路宣撫副使。

    是時,劉二祖餘黨孫邦佐、張汝楫保濟南勤子堌,弼遣人招之,得邦佐書雲:“我輩自軍興屢立戰功,主将見忌,陰圖陷害,竄伏山林,以至今日,實畏死耳。

    如蒙湔洗,便當釋險面縛,餘賊未降者保盡招之。

    ”弼奏:“方今多故,此賊果定,亦一事畢也。

    乞明以官賞示之。

    ”诏曰:“孫邦佐果受招,各遷五官職。

    ”于是邦佐、汝楫皆降。

    邦佐遙授濰州刺史,汝楫遙授淄州刺史,皆加明威将軍。

    頃之,弼薦邦佐、汝楫改過用命,招降甚衆,稍收其兵仗,放歸田裡。

    诏邦佐遙授同知益都府事,汝楫遙授同知東平府事,皆加懷遠大将軍。

    梁聚寬遙授泰定軍節度副使,加宣武将軍。

    四年,弼遷宣撫使。

    已而汝楫複謀作亂,邦佐密告弼,弼飨汝楫,伏甲庑下,酒數行,鐘鳴伏發,殺汝楫并其黨與。

    手诏褒谕,封密國公。

    其後邦佐屢立功。

    元光末,累官知東平府事、山東西路兵馬都總管,充宣差招撫使。

     弼上書曰:“山東、河北、河東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