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六 志第七
關燈
小
中
大
◎地理下
○大名府路河東北路河東南路京兆府路鳳翔路鄜延路慶原路臨洮路
大名府路,宋北京魏郡。
府一,領刺郡三,縣二十,鎮二十二。
貞祐二年十月置行尚書省。
大名府,上,天雄軍。
舊為散府,先置統軍司,天德二年罷,以其所轄民戶分隸旁近總管府。
正隆二年升為總管府,附近十二猛安皆隸焉,兼漕河事。
(産皺、谷、絹、梨肉、櫻桃、煎木耳、硝。
)戶三十萬八千五百一十一。
縣十、鎮十三:(舊有柳林、侯固二鎮。
) 元城(有惬山、漕運禦河、屯氏河。
)鎮二(安定、安賢。
) 大名(倚。
)鎮一 魏縣 冠氏(有弇山、水沙河。
)鎮四(普通、清水、博甯、桑橋。
) 南樂鎮一(南樂。
) 館陶(有漕運禦河。
)鎮一(館陶。
) 夏津(有屯氏河、潤溝河。
)鎮一(孫生。
) 朝城鎮一(韓張。
) 清平(有新渠金堤。
)鎮一(清平。
) 莘鎮一(馬橋。
) 恩州,中,刺史。
宋清河郡軍事,治清河,今治曆亭。
戶九萬九千一百一十九。
縣四、鎮六: 曆亭(倚。
有永濟渠,置河倉。
)鎮四(漳南、新安樂、舊安樂、王杲。
) 武城(有永濟渠、沙河。
)鎮一(武城。
) 清河(有永濟渠、漳渠。
) 臨清(有河倉。
)鎮一(曹仁。
) 濮州,下,刺史。
宋濮陽郡。
戶五萬二千九百四十八。
縣二、鎮三: 鄄城(倚。
有旄丘、陶丘、金堤。
)鎮二(臨濮、雷澤、皆舊縣、貞元二年為鎮。
) 範 鎮一(定安。
) 開州,中,刺史。
宋開德府澶淵郡鎮甯軍節度,降為澶州,皇統四年複更今名。
戶三萬三千八百三十六。
縣四、鎮一: 濮陽(倚。
有衛陽山、鲋鳎山、黃河、淇河、瓠子口。
) 清豐(有廣陽山、黃河。
) 觀城(有泉源河。
)鎮一(武鄉。
) 長垣(本隸南京,泰和八年以限河不便。
來屬。
) 河東北路。
宋河東路,天會六年析河東為南、北路,各置兵馬都總管。
府一,領節鎮三,刺郡九,縣三十九,鎮四十,堡十,寨八。
太原府,上,武勇軍。
宋太原郡河東軍節度,國初依舊為次府,複名并州太原郡河東軍總管府,置轉運司。
(有造墨場,煉銀洞、瑪瑙石。
藥産松脂、白膠香、五靈脂。
大黃、白玉石。
)戶一十六萬五千八百六十二。
縣十一、鎮八: 陽曲(倚。
有罕山、蒙山、汾水。
)鎮五(陽曲、百井、赤塘關、天門關、陵井驿。
) 太谷(有太谷山、蔣水。
) 平晉(貞祐四年七月廢,興定元年複置。
有龍山、晉水。
)鎮二(晉甯、晉祠。
) 清源(有清源水、汾水。
) 徐溝(本清源縣之徐溝鎮,大定二十九年升。
) 榆次(有麓台山、塗水。
) 祁(有帻山、太谷水)鎮一(團柏。
) 文水(有隐泉山、汾水、文水。
) 交城(有少楊山、狐突山、汾水。
) 盂(興定中升為州,聽绛州元帥府節制,置刺史,尋複。
有白馬山、原仇山、滹沱水。
) 壽陽(興定二年九月嘗割隸平定州,有方山、洞過水。
) 晉州。
(興定四年正月以壽陽縣西張寨置。
) 忻州,下,刺史。
舊定襄郡軍。
戶三萬二千三百四十一。
縣二、鎮四: 秀容(有程候山、雲母山、忻水、滹沱水。
)鎮四(忻口、雲内、徒合、石嶺。
) 定襄 平定州,中,刺史。
本宋平定軍,大定二年升為州。
興定二年為防禦,十一月複降為刺郡。
戶一萬八千二百九十六。
縣二、鎮三: 平定(倚。
有浮山、浮泺水。
)鎮二(承天、東百井。
) 樂平(興定四年正月升為臯州。
有樂平山、清漳水。
)鎮一(淨陽。
) 汾州,上。
宋西河郡軍事,天會六年置汾陽軍節度使,後又置河東、南、北路提刑司。
戶八萬七千一百二十七。
縣五、鎮二: 西河(有谒泉山、比幹山、文水、汾水。
)鎮一(郭栅。
) 孝義(有勝水。
) 介休(有介山、汾水。
)鎮一(洪山。
) 平遙(有鹿台山、汾水。
) 靈石(貞祐三年割霍州,四年五月後來屬。
有靜岩山、汾水。
) 石州,上,刺史。
舊昌化軍。
興定五年複隸晉陽,從郭振之請也。
戶三萬六千五百二十八。
縣六、鎮四: 離石(倚。
有胡公山、離石水。
)鎮一(石窟。
) 方山(貞祐四年徙治于積翠山。
有方山、赤洪水。
) 孟門(舊名定胡,明昌六年更。
宋隸晉甯軍。
有黃河、甯鄉水。
)鎮二(吳保、天澤。
) 溫泉(貞祐四年五月改隸汾州。
有遠望山、溫泉。
) 臨泉(宋隸晉甯軍。
有黃河、臨泉水。
)鎮一(克胡。
) 甯鄉(舊名平夷,明昌六年更。
) 葭州,下,刺史。
本晉甯軍,貞元元年隸汾州,大定二十二年升為晉甯州,二十四年更今名。
在黃河西,興定二年五月以河東殘破,改隸延安府。
戶八千八百六十四。
寨八、堡九:(神泉寨、永祚堡、烏龍寨、康定堡、甯河寨、甯河堡、太和寨、神木寨、通津堡、彌川寨、護川堡、強川堡、清川堡、通秦寨、通秦堡、晉安堡、吳堡寨。
已上皆在黃河西,臨西夏界。
) 代州,中。
宋雁門郡防禦,天會六年置震武軍節度使。
貞祐二年四月僑置西經略司,八月罷。
戶五萬七千六百九十。
縣五、鎮十三: 雁門(倚。
有夏屋山、雁門山、滹沱水。
)鎮三(雁門、西陉、胡谷。
) 崞(倚。
有崞山、石鼓山、滹沱河、沙河。
)鎮一(樓闆。
) 五台(貞祐四年三月升為台州。
有五台山、蠙慮水。
)鎮二(興善、石觜。
) 廣武(貞祐三年七月來屬。
) 繁畤(貞祐三年九月升為堅州。
)鎮七(茹越、大石、義興、麻谷、瓶形、梅乃、寶興。
) 庾州,下。
中宋舊火山軍,大定二十二年升為火山州
府一,領刺郡三,縣二十,鎮二十二。
貞祐二年十月置行尚書省。
大名府,上,天雄軍。
舊為散府,先置統軍司,天德二年罷,以其所轄民戶分隸旁近總管府。
正隆二年升為總管府,附近十二猛安皆隸焉,兼漕河事。
(産皺、谷、絹、梨肉、櫻桃、煎木耳、硝。
)戶三十萬八千五百一十一。
縣十、鎮十三:(舊有柳林、侯固二鎮。
) 元城(有惬山、漕運禦河、屯氏河。
)鎮二(安定、安賢。
) 大名(倚。
)鎮一 魏縣 冠氏(有弇山、水沙河。
)鎮四(普通、清水、博甯、桑橋。
) 南樂鎮一(南樂。
) 館陶(有漕運禦河。
)鎮一(館陶。
) 夏津(有屯氏河、潤溝河。
)鎮一(孫生。
) 朝城鎮一(韓張。
) 清平(有新渠金堤。
)鎮一(清平。
) 莘鎮一(馬橋。
) 恩州,中,刺史。
宋清河郡軍事,治清河,今治曆亭。
戶九萬九千一百一十九。
縣四、鎮六: 曆亭(倚。
有永濟渠,置河倉。
)鎮四(漳南、新安樂、舊安樂、王杲。
) 武城(有永濟渠、沙河。
)鎮一(武城。
) 清河(有永濟渠、漳渠。
) 臨清(有河倉。
)鎮一(曹仁。
) 濮州,下,刺史。
宋濮陽郡。
戶五萬二千九百四十八。
縣二、鎮三: 鄄城(倚。
有旄丘、陶丘、金堤。
)鎮二(臨濮、雷澤、皆舊縣、貞元二年為鎮。
) 範 鎮一(定安。
) 開州,中,刺史。
宋開德府澶淵郡鎮甯軍節度,降為澶州,皇統四年複更今名。
戶三萬三千八百三十六。
縣四、鎮一: 濮陽(倚。
有衛陽山、鲋鳎山、黃河、淇河、瓠子口。
) 清豐(有廣陽山、黃河。
) 觀城(有泉源河。
)鎮一(武鄉。
) 長垣(本隸南京,泰和八年以限河不便。
來屬。
) 河東北路。
宋河東路,天會六年析河東為南、北路,各置兵馬都總管。
府一,領節鎮三,刺郡九,縣三十九,鎮四十,堡十,寨八。
太原府,上,武勇軍。
宋太原郡河東軍節度,國初依舊為次府,複名并州太原郡河東軍總管府,置轉運司。
(有造墨場,煉銀洞、瑪瑙石。
藥産松脂、白膠香、五靈脂。
大黃、白玉石。
)戶一十六萬五千八百六十二。
縣十一、鎮八: 陽曲(倚。
有罕山、蒙山、汾水。
)鎮五(陽曲、百井、赤塘關、天門關、陵井驿。
) 太谷(有太谷山、蔣水。
) 平晉(貞祐四年七月廢,興定元年複置。
有龍山、晉水。
)鎮二(晉甯、晉祠。
) 清源(有清源水、汾水。
) 徐溝(本清源縣之徐溝鎮,大定二十九年升。
) 榆次(有麓台山、塗水。
) 祁(有帻山、太谷水)鎮一(團柏。
) 文水(有隐泉山、汾水、文水。
) 交城(有少楊山、狐突山、汾水。
) 盂(興定中升為州,聽绛州元帥府節制,置刺史,尋複。
有白馬山、原仇山、滹沱水。
) 壽陽(興定二年九月嘗割隸平定州,有方山、洞過水。
) 晉州。
(興定四年正月以壽陽縣西張寨置。
) 忻州,下,刺史。
舊定襄郡軍。
戶三萬二千三百四十一。
縣二、鎮四: 秀容(有程候山、雲母山、忻水、滹沱水。
)鎮四(忻口、雲内、徒合、石嶺。
) 定襄 平定州,中,刺史。
本宋平定軍,大定二年升為州。
興定二年為防禦,十一月複降為刺郡。
戶一萬八千二百九十六。
縣二、鎮三: 平定(倚。
有浮山、浮泺水。
)鎮二(承天、東百井。
) 樂平(興定四年正月升為臯州。
有樂平山、清漳水。
)鎮一(淨陽。
) 汾州,上。
宋西河郡軍事,天會六年置汾陽軍節度使,後又置河東、南、北路提刑司。
戶八萬七千一百二十七。
縣五、鎮二: 西河(有谒泉山、比幹山、文水、汾水。
)鎮一(郭栅。
) 孝義(有勝水。
) 介休(有介山、汾水。
)鎮一(洪山。
) 平遙(有鹿台山、汾水。
) 靈石(貞祐三年割霍州,四年五月後來屬。
有靜岩山、汾水。
) 石州,上,刺史。
舊昌化軍。
興定五年複隸晉陽,從郭振之請也。
戶三萬六千五百二十八。
縣六、鎮四: 離石(倚。
有胡公山、離石水。
)鎮一(石窟。
) 方山(貞祐四年徙治于積翠山。
有方山、赤洪水。
) 孟門(舊名定胡,明昌六年更。
宋隸晉甯軍。
有黃河、甯鄉水。
)鎮二(吳保、天澤。
) 溫泉(貞祐四年五月改隸汾州。
有遠望山、溫泉。
) 臨泉(宋隸晉甯軍。
有黃河、臨泉水。
)鎮一(克胡。
) 甯鄉(舊名平夷,明昌六年更。
) 葭州,下,刺史。
本晉甯軍,貞元元年隸汾州,大定二十二年升為晉甯州,二十四年更今名。
在黃河西,興定二年五月以河東殘破,改隸延安府。
戶八千八百六十四。
寨八、堡九:(神泉寨、永祚堡、烏龍寨、康定堡、甯河寨、甯河堡、太和寨、神木寨、通津堡、彌川寨、護川堡、強川堡、清川堡、通秦寨、通秦堡、晉安堡、吳堡寨。
已上皆在黃河西,臨西夏界。
) 代州,中。
宋雁門郡防禦,天會六年置震武軍節度使。
貞祐二年四月僑置西經略司,八月罷。
戶五萬七千六百九十。
縣五、鎮十三: 雁門(倚。
有夏屋山、雁門山、滹沱水。
)鎮三(雁門、西陉、胡谷。
) 崞(倚。
有崞山、石鼓山、滹沱河、沙河。
)鎮一(樓闆。
) 五台(貞祐四年三月升為台州。
有五台山、蠙慮水。
)鎮二(興善、石觜。
) 廣武(貞祐三年七月來屬。
) 繁畤(貞祐三年九月升為堅州。
)鎮七(茹越、大石、義興、麻谷、瓶形、梅乃、寶興。
) 庾州,下。
中宋舊火山軍,大定二十二年升為火山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