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四 志第五
關燈
小
中
大
史。
遼名軍曰博甯,本襄陰村,統和中建。
國初置保甯軍,後廢軍。
(産瑪瑙。
)戶二萬二千二。
縣二、鎮二: 襄陰(倚。
本名永甯,大定七年改。
) 順聖(本安塞軍故地,遼應曆中置,金因之。
)鎮二(陽門,貞祐二年七月升為縣。
大羅。
) 淨州,下,刺史。
大定十八年以天山縣升,為豐州支郡,刺史兼權譏察。
(北至界八十裡)戶五千九百三十八。
縣一: 天山(舊為榷場,大定十八年置,為倚郭。
) 桓州,下,威遠軍節度使。
軍兵隸西北路招讨司。
明昌七年改置刺史。
(北至舊界一裡半。
)戶五百七十八。
縣一:(曷裡浒東川,更名金蓮川,世宗曰:“蓮者連也,取其金枝玉葉相連之義。
”景明宮,避暑宮也,在涼陉,有殿、揚武殿,皆大定二十年命名。
有查沙,有白泺,國言曰勺赤勒。
) 清塞(倚。
明昌四年以罷錄事司置。
) 撫州,下,鎮甯軍節度使。
遼秦國大長公主建為州,章宗昌三年複置刺史,為桓州支郡,治柔遠。
明昌四年置司候司。
承安二年升為節鎮,軍名鎮甯,撥西北路招讨司所管梅堅必剌、王敦必剌、拿憐術花速、宋葛斜忒渾四猛安以隸之。
戶一萬一千三百八十。
縣四:(有旺國崖,大定八年五月更名靜甯山。
有麻達葛山,大定二十九年更名胡土白山。
有冰井。
) 柔遠(倚。
大定十年置于燕子城,隸宣德州,明昌三年來屬,有燕子城,國言曰吉甫魯灣城,北羊城,國言曰火唵榷場,查剌嶺,沔山,大漁泺,行宮有樞光殿。
有雙山,七裡河,石井,蝦蟆山,昂吉泺又名鴛鴦泺,得勝口舊名北望澱,大定二十年更。
) 集甯(明昌三年以春市場置,北至界二百七十裡。
) 豐利(明昌四年以泥泺置。
有蓋裡泊。
) 威甯(承安二年以撫州新城鎮置。
) 德興府,晉新州,遼奉聖州武定軍節度,國初因之。
大安元年升為府,名德興。
戶八萬八百六十八。
縣六、(有漫天埚,泰和二年更名拂雲,平惡崖,更名壘翠岩。
)鎮一: 德興(倚。
舊名永興縣,大安元年更名。
有涿鹿定、東水鎮。
有雞鳴山。
) 妫川(遼可汗州清平軍,本晉妫州,會同元年遼太祖嘗名可汗州,縣舊曰懷戎,更名懷來,明昌六年更今名。
西北有合河龜館石橋,明昌四年建。
) 缙山(遼儒州缙陽軍縣故名,皇統元年廢州來屬,崇慶元年升為鎮州。
)鎮一(永安) 望雲(本望雲川地,遼帝嘗居,号曰禦莊,後更為縣,金因之。
) 礬山(晉故縣,國初隸弘州,明昌三年來屬。
) 龍門(晉縣,國初隸弘州,後來屬。
明昌三年割隸宣德州。
有慶甯宮,行宮也,泰和五年以提舉兼龍門令。
) 昌州,天輔七年降為建昌縣,隸桓州。
明昌七年以狗泺複置,隸撫州,後來屬。
戶一千二百四十一。
縣一: 寶山(有狗泺,國言曰押恩尼要。
其北五百餘裡有日月山,大定二十年更曰抹白山。
國言涅裡塞一山。
) 宣德州,下,刺史。
遼改晉武州為歸化州雄川武軍,大定七年更為宣化州,八年複更為宣德。
戶三萬二千一百四十七。
縣二: 宣德(舊文德縣,大定二十九年更名。
) 宣平(承安二年以大新鎮置,以北邊用兵嘗駐此地也。
) 朔州,中,順義軍節度使。
貞祐三年七月,嘗割朔州廣武縣隸代州。
(産鐵、荊三棱、枸杞。
)戶四萬四千八百九十二。
縣二: 鄯陽(晉故縣。
有桑乾河、大和嶺、天池、雁門關、霸德山。
) 馬邑(晉故縣,貞祐二年五月升為固州。
有洪濤山、镬水,又曰桑乾河。
) 武州,邊,下,刺史。
大定前仍置宣威軍。
戶一萬三千八百五十一。
縣一: 甯遠(晉故縣。
黃河。
) 應州,下,彰國軍節度使。
戶三萬二千九百七十七。
縣三: 金城(晉故縣。
有黃瓜堆、複宿山、桑乾河、渾河、崞川水、黃花城。
) 山陰(本名河陰,大定七年以興鄭州屬縣同,故更焉。
貞祐二年五月升忠州。
有黃花嶺、桑乾河。
) 渾源(晉縣,貞祐二年五月升為渾源州。
産鹽。
) 蔚州,下,忠順軍節度使。
遼嘗更為武安軍,尋複。
(貢地蕈。
)戶五萬六千六百七十四。
縣五: 靈仙(北有桑乾河、代王城、薄家村。
) 廣靈(亦作“陵”,遼統和三年析靈仙置。
) 靈丘(晉縣,貞祐二年四月升為成州,四年割為代州支郡。
) 定安(晉縣。
有桑乾河。
貞祐二年四月升為定安州。
) 飛狐。
(晉縣。
) 雲内州,下,開遠軍節度使。
天會七年徙奚第一、第三部來戍。
(産青镔鐵。
)戶二萬四千八百六十八。
縣二、鎮一: 柔服(夾山在城北六十裡。
)鎮一:(甯仁,舊縣也,大定後廢為鎮。
) 雲川(本曷董館,後升裕民縣,皇統元年複廢為曷董館,大定二十九年複升,更為今名。
) 甯邊州,下,刺史。
國初置鎮西軍,貞祐三年隸岚州,四年二月升為防禦。
戶六千七十二。
縣一: 甯邊(正隆三年置。
) 東勝州,下,邊,刺史。
國初置武興軍,有古東勝城。
戶三千五百三十一。
縣一、鎮一: 東勝 鎮一(甯化。
) 部族節度使: 烏昆神魯部族節度使,軍兵事屬西北路招讨司,明昌三年罷節度使,以招讨司兼領。
烏古裡部族節度使。
石壘部族節度使。
助魯部族節度使。
孛特本部族節度使。
計魯部族節度使。
唐古部族,承安三年改為部羅火紥石合節度使。
迪烈(又作疊剌。
)女古部族,承安三年改為土魯渾紥石合節度使。
詳穩九處: 咩飐詳穩,貞祐四年六月改為葛也阿鄰猛安。
木典飐詳穩,貞祐四年改為抗葛阿鄰謀克。
骨典飐穩,貞祐四年改為撒合辇必剌謀克。
唐古飐詳穩。
耶剌都飐詳穩。
移典飐穩。
蘇木典飐詳穩,近北京。
胡都飐詳穩。
霞馬飐詳穩。
群牧十二處: 斡獨椀群牧,大定四年改為斡睹隻群牧。
蒲速斡群牧。
(本斡睹隻地,大定七年分置。
) 耶魯椀群牧。
訛裡都群牧。
飐斡群牧。
歐裡本群牧。
烏展群牧。
特滿群牧。
駝駝都群牧。
訛魯都群牧。
忒恩群牧。
(承安四年創置。
) 蒲鮮群牧。
(承安四年創置。
) 中都路,遼會同元年為南京,開泰元年号燕京。
海陵貞元元年定都,以燕乃列國之名,不當為京師号,遂改為中都。
府一,領節鎮三,刺郡九,縣四十九。
(天德三年,始圖上燕城宮室制度,三月,命張浩等增廣燕城。
城門十三,東曰施仁、曰宣曜、曰陽春,南曰影風、曰豐宜、曰端禮,西曰麗澤、曰颢華、曰彰義,北曰會城、曰通玄、曰崇智、曰光泰。
浩等取真定府潭園材木,營建宮室及涼位十六。
應天門十一楹,左右有樓,門内有左、右翔龍門,及日華、月華門,前殿曰大安
遼名軍曰博甯,本襄陰村,統和中建。
國初置保甯軍,後廢軍。
(産瑪瑙。
)戶二萬二千二。
縣二、鎮二: 襄陰(倚。
本名永甯,大定七年改。
) 順聖(本安塞軍故地,遼應曆中置,金因之。
)鎮二(陽門,貞祐二年七月升為縣。
大羅。
) 淨州,下,刺史。
大定十八年以天山縣升,為豐州支郡,刺史兼權譏察。
(北至界八十裡)戶五千九百三十八。
縣一: 天山(舊為榷場,大定十八年置,為倚郭。
) 桓州,下,威遠軍節度使。
軍兵隸西北路招讨司。
明昌七年改置刺史。
(北至舊界一裡半。
)戶五百七十八。
縣一:(曷裡浒東川,更名金蓮川,世宗曰:“蓮者連也,取其金枝玉葉相連之義。
”景明宮,避暑宮也,在涼陉,有殿、揚武殿,皆大定二十年命名。
有查沙,有白泺,國言曰勺赤勒。
) 清塞(倚。
明昌四年以罷錄事司置。
) 撫州,下,鎮甯軍節度使。
遼秦國大長公主建為州,章宗昌三年複置刺史,為桓州支郡,治柔遠。
明昌四年置司候司。
承安二年升為節鎮,軍名鎮甯,撥西北路招讨司所管梅堅必剌、王敦必剌、拿憐術花速、宋葛斜忒渾四猛安以隸之。
戶一萬一千三百八十。
縣四:(有旺國崖,大定八年五月更名靜甯山。
有麻達葛山,大定二十九年更名胡土白山。
有冰井。
) 柔遠(倚。
大定十年置于燕子城,隸宣德州,明昌三年來屬,有燕子城,國言曰吉甫魯灣城,北羊城,國言曰火唵榷場,查剌嶺,沔山,大漁泺,行宮有樞光殿。
有雙山,七裡河,石井,蝦蟆山,昂吉泺又名鴛鴦泺,得勝口舊名北望澱,大定二十年更。
) 集甯(明昌三年以春市場置,北至界二百七十裡。
) 豐利(明昌四年以泥泺置。
有蓋裡泊。
) 威甯(承安二年以撫州新城鎮置。
) 德興府,晉新州,遼奉聖州武定軍節度,國初因之。
大安元年升為府,名德興。
戶八萬八百六十八。
縣六、(有漫天埚,泰和二年更名拂雲,平惡崖,更名壘翠岩。
)鎮一: 德興(倚。
舊名永興縣,大安元年更名。
有涿鹿定、東水鎮。
有雞鳴山。
) 妫川(遼可汗州清平軍,本晉妫州,會同元年遼太祖嘗名可汗州,縣舊曰懷戎,更名懷來,明昌六年更今名。
西北有合河龜館石橋,明昌四年建。
) 缙山(遼儒州缙陽軍縣故名,皇統元年廢州來屬,崇慶元年升為鎮州。
)鎮一(永安) 望雲(本望雲川地,遼帝嘗居,号曰禦莊,後更為縣,金因之。
) 礬山(晉故縣,國初隸弘州,明昌三年來屬。
) 龍門(晉縣,國初隸弘州,後來屬。
明昌三年割隸宣德州。
有慶甯宮,行宮也,泰和五年以提舉兼龍門令。
) 昌州,天輔七年降為建昌縣,隸桓州。
明昌七年以狗泺複置,隸撫州,後來屬。
戶一千二百四十一。
縣一: 寶山(有狗泺,國言曰押恩尼要。
其北五百餘裡有日月山,大定二十年更曰抹白山。
國言涅裡塞一山。
) 宣德州,下,刺史。
遼改晉武州為歸化州雄川武軍,大定七年更為宣化州,八年複更為宣德。
戶三萬二千一百四十七。
縣二: 宣德(舊文德縣,大定二十九年更名。
) 宣平(承安二年以大新鎮置,以北邊用兵嘗駐此地也。
) 朔州,中,順義軍節度使。
貞祐三年七月,嘗割朔州廣武縣隸代州。
(産鐵、荊三棱、枸杞。
)戶四萬四千八百九十二。
縣二: 鄯陽(晉故縣。
有桑乾河、大和嶺、天池、雁門關、霸德山。
) 馬邑(晉故縣,貞祐二年五月升為固州。
有洪濤山、镬水,又曰桑乾河。
) 武州,邊,下,刺史。
大定前仍置宣威軍。
戶一萬三千八百五十一。
縣一: 甯遠(晉故縣。
黃河。
) 應州,下,彰國軍節度使。
戶三萬二千九百七十七。
縣三: 金城(晉故縣。
有黃瓜堆、複宿山、桑乾河、渾河、崞川水、黃花城。
) 山陰(本名河陰,大定七年以興鄭州屬縣同,故更焉。
貞祐二年五月升忠州。
有黃花嶺、桑乾河。
) 渾源(晉縣,貞祐二年五月升為渾源州。
産鹽。
) 蔚州,下,忠順軍節度使。
遼嘗更為武安軍,尋複。
(貢地蕈。
)戶五萬六千六百七十四。
縣五: 靈仙(北有桑乾河、代王城、薄家村。
) 廣靈(亦作“陵”,遼統和三年析靈仙置。
) 靈丘(晉縣,貞祐二年四月升為成州,四年割為代州支郡。
) 定安(晉縣。
有桑乾河。
貞祐二年四月升為定安州。
) 飛狐。
(晉縣。
) 雲内州,下,開遠軍節度使。
天會七年徙奚第一、第三部來戍。
(産青镔鐵。
)戶二萬四千八百六十八。
縣二、鎮一: 柔服(夾山在城北六十裡。
)鎮一:(甯仁,舊縣也,大定後廢為鎮。
) 雲川(本曷董館,後升裕民縣,皇統元年複廢為曷董館,大定二十九年複升,更為今名。
) 甯邊州,下,刺史。
國初置鎮西軍,貞祐三年隸岚州,四年二月升為防禦。
戶六千七十二。
縣一: 甯邊(正隆三年置。
) 東勝州,下,邊,刺史。
國初置武興軍,有古東勝城。
戶三千五百三十一。
縣一、鎮一: 東勝 鎮一(甯化。
) 部族節度使: 烏昆神魯部族節度使,軍兵事屬西北路招讨司,明昌三年罷節度使,以招讨司兼領。
烏古裡部族節度使。
石壘部族節度使。
助魯部族節度使。
孛特本部族節度使。
計魯部族節度使。
唐古部族,承安三年改為部羅火紥石合節度使。
迪烈(又作疊剌。
)女古部族,承安三年改為土魯渾紥石合節度使。
詳穩九處: 咩飐詳穩,貞祐四年六月改為葛也阿鄰猛安。
木典飐詳穩,貞祐四年改為抗葛阿鄰謀克。
骨典飐穩,貞祐四年改為撒合辇必剌謀克。
唐古飐詳穩。
耶剌都飐詳穩。
移典飐穩。
蘇木典飐詳穩,近北京。
胡都飐詳穩。
霞馬飐詳穩。
群牧十二處: 斡獨椀群牧,大定四年改為斡睹隻群牧。
蒲速斡群牧。
(本斡睹隻地,大定七年分置。
) 耶魯椀群牧。
訛裡都群牧。
飐斡群牧。
歐裡本群牧。
烏展群牧。
特滿群牧。
駝駝都群牧。
訛魯都群牧。
忒恩群牧。
(承安四年創置。
) 蒲鮮群牧。
(承安四年創置。
) 中都路,遼會同元年為南京,開泰元年号燕京。
海陵貞元元年定都,以燕乃列國之名,不當為京師号,遂改為中都。
府一,領節鎮三,刺郡九,縣四十九。
(天德三年,始圖上燕城宮室制度,三月,命張浩等增廣燕城。
城門十三,東曰施仁、曰宣曜、曰陽春,南曰影風、曰豐宜、曰端禮,西曰麗澤、曰颢華、曰彰義,北曰會城、曰通玄、曰崇智、曰光泰。
浩等取真定府潭園材木,營建宮室及涼位十六。
應天門十一楹,左右有樓,門内有左、右翔龍門,及日華、月華門,前殿曰大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