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三 志第四
關燈
小
中
大
八月,大雨震電,有龍起于渾儀鳌趺,台忽中裂而摧。
儀仆于台下。
承安元年五月,自正月不雨,至是月雨。
六月,平晉縣民利通家蠶自成綿段,長七尺一寸五分,闊四尺九寸。
二年,自正月至四月不雨。
六月丙午,雨雹。
四年三月戊午,雨雹。
五月,旱。
五年五月庚辰,地震。
十月庚子,天久陰,是日雲色黃而風霾。
癸卯晨,陰霜附木,至日入亦如之。
泰和二年八月丙申,磁州武安縣鼓山石聖台,有大鳥十集于台上,其羽五色爛然,文多赤黃,赭冠雞項,尾闊而修,狀若鯉魚尾而長,高可逾人,九子差小侍傍,亦高四五尺。
禽鳥萬數形色各異,或飛或蹲,或步或立,皆成行列,首皆正向如朝拱然。
初自東南來,勢如連雲,聲如殷雷,林木震動,牧者驚惶,即驅牛擊物以驚之,殊不為動。
俄有大鳥如雕鹗者怒來搏擊之,民益恐,奔告縣官,皆以為鳳凰也,命工圖上之。
留二日西北去。
按視其處,糞迹數頃,其色各異。
遺禽數千,累日不能去。
所食皆巨鯉,大者丈餘,魚骨蔽地。
章宗以其事告宗廟,诏中外。
三年四月,旱。
十月己亥,大風。
四年正月壬申,陰霧,木冰。
三月丁卯,大風,毀宣陽門鸱尾。
四月,旱。
壬戌,萬甯宮端門災。
十一月丁卯,陰。
木冰凡三日。
五年夏,旱。
八年閏四月甲午,雨雹。
河南路蝗。
六月戊子,飛蝗入京畿。
八月乙酉,有虎至陽春門外,駕出射獲之。
時又有童謠雲:“易水流,汴水流,更年易過又休休。
兩家都好住,前後總成留。
”至貞祐中,舉國遷汴。
衛紹王大安元年,徐、邳界黃河清五百餘裡,幾二年,以其事诏中外。
臨洮人楊珪上書曰:“河性本濁,而今反清,是水失其性也。
正猶天動地靜,使當動者靜,當靜者動,則如之何,其為災異明矣。
且《傳》曰:‘黃河青,聖人生。
’假使聖人生,恐不在今日。
又曰‘黃河清,諸侯為天子。
’正當戒懼,以銷災變,而複誇示四方,臣所未喻。
”宰相以為妖言,議誅之,慮絕言路,即诏大興鎖銷還本管。
十一月丙申,平陽地震,有聲自西北來。
戊戌夜,又震,自此時複震動,浮山縣尤劇,城廨民居圮者十七八,死者凡二三千人。
二年二月乙酉,地大震,有聲殷殷然。
六月、七月至九月晦。
其震不一。
十一月,京師民周修武宅前渠内火出,高二尺,焚其闆橋。
又旬日,大悲閣幡竿下石隙中火出,高二三尺,人近之即滅,凡十餘日。
自是都城連夜燔爇二三十處。
是歲四月,山東、河北大旱,至六月,雨複不止,民間鬥米至千餘錢。
三年二月乙亥夜,大風從西北來,發屋折木,吹清夷門關折。
三月戊午,大悲閣災,延燒萬餘家,火五日不絕。
山東、河北、河東諸路大旱。
是歲,有男子郝贊詣省言:“上即位之後,天變屢見,火焚萬家,風折門關,非小異也,宜退位讓有德。
”有司問:“爾狂疾乎?”贊大言曰:“我不狂疾,但為社稷計,宰相皆非其才。
”每日省前大呼,凡半月。
上怒,誅之隐處。
崇慶元年七月辛未未時,有風從東來,吹帛一段高數十丈,宛轉如龍,墜于拱辰門内。
是歲,河東、陝西、南京諸路旱。
二年二月,放進士榜,有狂僧公言:“殺天子。
”求之不知所在。
是歲,河東、陝西大旱,京兆鬥米至八千錢。
至甯元年,宣宗彰德故園竹開白花,如鹭鸶藤。
紫雲覆城上數日,俄而入繼大統。
七月,以河東、陝西諸處旱,遣工部尚書高朵剌祈雨于岩渎,至是雨足。
時鬥米有至錢萬二千者。
八月癸巳,衛紹王遇弑。
是日,海水不潮,寶坻鹽司懼其虧課,緻禱無應。
九月丙午,宣宗即位乃潮。
初,衛王即位改元大安,四年改曰崇慶,即而又改曰至甯,有人謂曰:“三元大崇至矣。
”俄而有胡沙虎之變。
宣宗貞祐元年八月戊子夜,将曙,大霧蒼黑,跂步無所見,至辰巳間始散。
十二月乙卯,雨,木冰。
時衛州有童謠曰:“團鸑冬,劈半年。
寒食節,沒人煙。
”明年正月,元兵破衛,遂丘墟矣。
二年六月,潮白河溢,漂古北口鐵裹關門至老王谷。
庚申,南京寶鎮閣災。
壬戌,上次宜村,有黃龍見于西北。
冬,黃河自陝州界至衛州
儀仆于台下。
承安元年五月,自正月不雨,至是月雨。
六月,平晉縣民利通家蠶自成綿段,長七尺一寸五分,闊四尺九寸。
二年,自正月至四月不雨。
六月丙午,雨雹。
四年三月戊午,雨雹。
五月,旱。
五年五月庚辰,地震。
十月庚子,天久陰,是日雲色黃而風霾。
癸卯晨,陰霜附木,至日入亦如之。
泰和二年八月丙申,磁州武安縣鼓山石聖台,有大鳥十集于台上,其羽五色爛然,文多赤黃,赭冠雞項,尾闊而修,狀若鯉魚尾而長,高可逾人,九子差小侍傍,亦高四五尺。
禽鳥萬數形色各異,或飛或蹲,或步或立,皆成行列,首皆正向如朝拱然。
初自東南來,勢如連雲,聲如殷雷,林木震動,牧者驚惶,即驅牛擊物以驚之,殊不為動。
俄有大鳥如雕鹗者怒來搏擊之,民益恐,奔告縣官,皆以為鳳凰也,命工圖上之。
留二日西北去。
按視其處,糞迹數頃,其色各異。
遺禽數千,累日不能去。
所食皆巨鯉,大者丈餘,魚骨蔽地。
章宗以其事告宗廟,诏中外。
三年四月,旱。
十月己亥,大風。
四年正月壬申,陰霧,木冰。
三月丁卯,大風,毀宣陽門鸱尾。
四月,旱。
壬戌,萬甯宮端門災。
十一月丁卯,陰。
木冰凡三日。
五年夏,旱。
八年閏四月甲午,雨雹。
河南路蝗。
六月戊子,飛蝗入京畿。
八月乙酉,有虎至陽春門外,駕出射獲之。
時又有童謠雲:“易水流,汴水流,更年易過又休休。
兩家都好住,前後總成留。
”至貞祐中,舉國遷汴。
衛紹王大安元年,徐、邳界黃河清五百餘裡,幾二年,以其事诏中外。
臨洮人楊珪上書曰:“河性本濁,而今反清,是水失其性也。
正猶天動地靜,使當動者靜,當靜者動,則如之何,其為災異明矣。
且《傳》曰:‘黃河青,聖人生。
’假使聖人生,恐不在今日。
又曰‘黃河清,諸侯為天子。
’正當戒懼,以銷災變,而複誇示四方,臣所未喻。
”宰相以為妖言,議誅之,慮絕言路,即诏大興鎖銷還本管。
十一月丙申,平陽地震,有聲自西北來。
戊戌夜,又震,自此時複震動,浮山縣尤劇,城廨民居圮者十七八,死者凡二三千人。
二年二月乙酉,地大震,有聲殷殷然。
六月、七月至九月晦。
其震不一。
十一月,京師民周修武宅前渠内火出,高二尺,焚其闆橋。
又旬日,大悲閣幡竿下石隙中火出,高二三尺,人近之即滅,凡十餘日。
自是都城連夜燔爇二三十處。
是歲四月,山東、河北大旱,至六月,雨複不止,民間鬥米至千餘錢。
三年二月乙亥夜,大風從西北來,發屋折木,吹清夷門關折。
三月戊午,大悲閣災,延燒萬餘家,火五日不絕。
山東、河北、河東諸路大旱。
是歲,有男子郝贊詣省言:“上即位之後,天變屢見,火焚萬家,風折門關,非小異也,宜退位讓有德。
”有司問:“爾狂疾乎?”贊大言曰:“我不狂疾,但為社稷計,宰相皆非其才。
”每日省前大呼,凡半月。
上怒,誅之隐處。
崇慶元年七月辛未未時,有風從東來,吹帛一段高數十丈,宛轉如龍,墜于拱辰門内。
是歲,河東、陝西、南京諸路旱。
二年二月,放進士榜,有狂僧公言:“殺天子。
”求之不知所在。
是歲,河東、陝西大旱,京兆鬥米至八千錢。
至甯元年,宣宗彰德故園竹開白花,如鹭鸶藤。
紫雲覆城上數日,俄而入繼大統。
七月,以河東、陝西諸處旱,遣工部尚書高朵剌祈雨于岩渎,至是雨足。
時鬥米有至錢萬二千者。
八月癸巳,衛紹王遇弑。
是日,海水不潮,寶坻鹽司懼其虧課,緻禱無應。
九月丙午,宣宗即位乃潮。
初,衛王即位改元大安,四年改曰崇慶,即而又改曰至甯,有人謂曰:“三元大崇至矣。
”俄而有胡沙虎之變。
宣宗貞祐元年八月戊子夜,将曙,大霧蒼黑,跂步無所見,至辰巳間始散。
十二月乙卯,雨,木冰。
時衛州有童謠曰:“團鸑冬,劈半年。
寒食節,沒人煙。
”明年正月,元兵破衛,遂丘墟矣。
二年六月,潮白河溢,漂古北口鐵裹關門至老王谷。
庚申,南京寶鎮閣災。
壬戌,上次宜村,有黃龍見于西北。
冬,黃河自陝州界至衛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