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七 本紀第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罷陝西行省軍中浮費。
八月,移剌蒲阿再複澤、潞。
九月,洮、河、蘭、會元帥顔盞蝦〈蟲麻〉進西馬二疋,诏曰:“卿武藝超絕,此馬可充戰用,朕乘豈能盡其力。
既入進,即尚廄物也,今以賜卿,其悉朕意。
”冬十月,移剌蒲阿東還,令陳和尚率陝西歸順馬軍屯鈞、許。
大元兵駐慶陽界。
诏陝西行省遣使奉羊酒币帛乞緩師請和。
十一月,遣使鈞、許選試陝西歸順人,得軍二千,以藝優者充忠孝軍,次充合裡合軍。
十二月,诏副樞蒲阿、總帥纥石烈牙吾塔、權簽樞密院事完顔訛可救慶陽。
罷附京獵地百裡,聽民耕稼。
七年春正月,副樞蒲阿、總帥牙吾塔、權簽院事訛可解慶陽之圍。
以訛可屯邠州,蒲阿、牙吾塔還京兆。
夏五月,诏釋清口宋敗軍三千人,願留者五百人,以屯許州,餘悉縱遣之。
賜經義詞賦李瑭以下進士第。
秋七月,以平章政事合達權樞密副使。
八月,賜陝西死事孤鹽引及絹,仍量材任使。
大元兵圍武仙于舊衛州。
冬十月,平章合達、副樞蒲阿引兵救衛州。
衛州圍解,上登承天門犒軍,合達、蒲阿并世襲謀克。
移剌蒲阿權參政事,同合達行省事于阌鄉,以備潼關。
八年春正月,大元兵圍鳳翔府。
遣樞密院判官白華、右司郎中夾谷八裡門谕阌鄉行省進兵,合達、蒲阿以未見機會不行。
複遣白華谕合達、蒲達将兵出關以解鳳翔之圍,又不行。
夏四月丁巳朔,赦。
全免京西路軍錢一年。
旱災州縣,差稅從實減貸。
大元兵平鳳翔府。
兩行省棄京兆,遷居民于河南,留慶山奴守之。
五月,李全妻楊妙真以全陷沒于宋,構浮梁楚州北,欲複宋雠。
遣合達、蒲阿屯桃源界滶河口,以備侵轶。
宋八裡莊人拒其主将納合達、蒲阿。
诏改八裡莊為鎮淮府。
秋七月,宋将焚浮梁。
九月丙申,慈聖宮皇太後溫敦氏崩,遣诰園陵制度務從儉約。
大元兵駐河中府。
慶山奴棄京兆東還。
召合達、蒲阿赴汴,議引兵趨河中府,懼不敢行,還陝州,出師至冷水谷而歸。
大元兵攻河中府,合達、蒲阿遣元帥王敢率兵萬人救之。
冬十月,右丞相賽不緻仕。
十一月丁未,大元進兵峣峰關,由金州而東。
省院議以逸侍勞,未可與戰。
上谕之曰:“南渡二十年,所在之民,破田宅,鬻妻子,竭肝腦以養軍。
今兵至不能逆戰,止以自護,京城縱存,何以為國,天下其謂我何?朕思之熟矣,存與亡有天命,惟不負吾民可也。
”乃诏諸将屯軍襄、鄧。
十二月己未,葬明惠皇後。
河中府破,權簽樞密院事草火訛可死之,元帥闆子訛可提敗卒三千走阌鄉。
诏赦将佐以下,杖訛可二百以死。
合達、蒲阿率諸軍入鄧州,楊沃衍、陳和尚、武仙皆引兵來會。
出屯順陽。
戊辰,大元兵渡漢江而北,丙子,畢渡。
合達、蒲阿将兵禦于禹山之前。
大元兵分道趨汴京,京城戒嚴。
是夜二鼓,合達、蒲阿引軍還鄧州。
大元兵蹑其後,盡獲其辎重。
天興元年,(是年本正大九年,正月改元開興,四月又改元天興。
)春正月壬午朔,日有兩珥。
大元兵道唐州,元帥完顔兩婁室與戰襄城之汝墳,敗績。
兩婁室走汴京。
遣完顔麻斤出等部民丁萬人,決河水衛京城。
癸未,置尚書省、樞密院于宮中,以便召問。
起前元帥古裡甲石倫權昌武軍節度使,行元帥府事。
合達、蒲阿引軍自鄧州赴汴京。
乙酉,以點檢夾谷撒合為總帥,将步騎三萬巡河渡,權近侍局使徒單長樂監其軍。
起近京諸色軍家屬五十萬口入京。
丙戌,大元兵既定河中,由河清縣白坡渡河。
丁亥,長樂、撒合引兵至封丘而還。
戊子,左司郎中斜卯愛實上書請斬長樂、撒合以肅軍政,不從。
都尉烏林答胡土一軍自潼關入援,至偃師,聞大元兵渡河,遂走登封少室山。
壬辰,衛州節度使完顔斜撚阿不棄城走汴。
甲午,修京城樓橹及守禦備。
大元兵薄鄭州,與白坡兵合,屯軍元帥馬伯堅以城降,防禦使烏林答咬住死之。
乙未,大元遊騎至汴城。
丁酉,大雪。
大元兵及兩省軍戰鈞州之三峰山,兩省軍大潰,合達、陳和尚、楊沃衍走鈞州,城破皆死之。
樞密副使蒲阿就執,尋亦死。
武仙走密縣。
自是,兵不複振,己亥,徐州行省完顔慶山奴引兵入援,義勝軍校侯進、杜正、張興率所部北降,慶山奴入睢州。
庚子,禦端門肆赦,改元開興。
辛醜,潼關守将李平以關降大元。
壬寅,扶溝民錢大亨、李鈞叛,殺縣令王浩及其簿尉。
庚戌,許州軍變,殺元帥古裡甲石倫、粘合仝周、蘇椿等,以城降大元。
二月壬子朔,慶山奴謀走歸德,至陽驿店遇大元兵,徐帥完顔兀裡力戰而死,慶山奴被擒,使招京城,不從。
睢州刺史張文壽棄城從慶山奴,皆死之。
甲寅,大元兵徇臨渙,攝縣令張若愚死之。
戊午,次盧氏。
關、陝行省總帥兩軍及秦、藍帥府軍棄潼關而東,與之遇,天又大雪,未戰而潰。
行省徒單兀典、總帥納合合閏敗死,完顔重喜降,斬于馬前。
都尉鄭倜殺都尉苗英亦降。
秦、藍總帥府經曆商衡死之。
大元兵下睢州。
庚申,翰林待制馮延登北來歸。
乙醜,大元兵攻歸德。
庚午,起複右丞相緻仕賽不為左丞相。
括京師民軍二十萬分隸諸帥,人月給粟一
八月,移剌蒲阿再複澤、潞。
九月,洮、河、蘭、會元帥顔盞蝦〈蟲麻〉進西馬二疋,诏曰:“卿武藝超絕,此馬可充戰用,朕乘豈能盡其力。
既入進,即尚廄物也,今以賜卿,其悉朕意。
”冬十月,移剌蒲阿東還,令陳和尚率陝西歸順馬軍屯鈞、許。
大元兵駐慶陽界。
诏陝西行省遣使奉羊酒币帛乞緩師請和。
十一月,遣使鈞、許選試陝西歸順人,得軍二千,以藝優者充忠孝軍,次充合裡合軍。
十二月,诏副樞蒲阿、總帥纥石烈牙吾塔、權簽樞密院事完顔訛可救慶陽。
罷附京獵地百裡,聽民耕稼。
七年春正月,副樞蒲阿、總帥牙吾塔、權簽院事訛可解慶陽之圍。
以訛可屯邠州,蒲阿、牙吾塔還京兆。
夏五月,诏釋清口宋敗軍三千人,願留者五百人,以屯許州,餘悉縱遣之。
賜經義詞賦李瑭以下進士第。
秋七月,以平章政事合達權樞密副使。
八月,賜陝西死事孤鹽引及絹,仍量材任使。
大元兵圍武仙于舊衛州。
冬十月,平章合達、副樞蒲阿引兵救衛州。
衛州圍解,上登承天門犒軍,合達、蒲阿并世襲謀克。
移剌蒲阿權參政事,同合達行省事于阌鄉,以備潼關。
八年春正月,大元兵圍鳳翔府。
遣樞密院判官白華、右司郎中夾谷八裡門谕阌鄉行省進兵,合達、蒲阿以未見機會不行。
複遣白華谕合達、蒲達将兵出關以解鳳翔之圍,又不行。
夏四月丁巳朔,赦。
全免京西路軍錢一年。
旱災州縣,差稅從實減貸。
大元兵平鳳翔府。
兩行省棄京兆,遷居民于河南,留慶山奴守之。
五月,李全妻楊妙真以全陷沒于宋,構浮梁楚州北,欲複宋雠。
遣合達、蒲阿屯桃源界滶河口,以備侵轶。
宋八裡莊人拒其主将納合達、蒲阿。
诏改八裡莊為鎮淮府。
秋七月,宋将焚浮梁。
九月丙申,慈聖宮皇太後溫敦氏崩,遣诰園陵制度務從儉約。
大元兵駐河中府。
慶山奴棄京兆東還。
召合達、蒲阿赴汴,議引兵趨河中府,懼不敢行,還陝州,出師至冷水谷而歸。
大元兵攻河中府,合達、蒲阿遣元帥王敢率兵萬人救之。
冬十月,右丞相賽不緻仕。
十一月丁未,大元進兵峣峰關,由金州而東。
省院議以逸侍勞,未可與戰。
上谕之曰:“南渡二十年,所在之民,破田宅,鬻妻子,竭肝腦以養軍。
今兵至不能逆戰,止以自護,京城縱存,何以為國,天下其謂我何?朕思之熟矣,存與亡有天命,惟不負吾民可也。
”乃诏諸将屯軍襄、鄧。
十二月己未,葬明惠皇後。
河中府破,權簽樞密院事草火訛可死之,元帥闆子訛可提敗卒三千走阌鄉。
诏赦将佐以下,杖訛可二百以死。
合達、蒲阿率諸軍入鄧州,楊沃衍、陳和尚、武仙皆引兵來會。
出屯順陽。
戊辰,大元兵渡漢江而北,丙子,畢渡。
合達、蒲阿将兵禦于禹山之前。
大元兵分道趨汴京,京城戒嚴。
是夜二鼓,合達、蒲阿引軍還鄧州。
大元兵蹑其後,盡獲其辎重。
天興元年,(是年本正大九年,正月改元開興,四月又改元天興。
)春正月壬午朔,日有兩珥。
大元兵道唐州,元帥完顔兩婁室與戰襄城之汝墳,敗績。
兩婁室走汴京。
遣完顔麻斤出等部民丁萬人,決河水衛京城。
癸未,置尚書省、樞密院于宮中,以便召問。
起前元帥古裡甲石倫權昌武軍節度使,行元帥府事。
合達、蒲阿引軍自鄧州赴汴京。
乙酉,以點檢夾谷撒合為總帥,将步騎三萬巡河渡,權近侍局使徒單長樂監其軍。
起近京諸色軍家屬五十萬口入京。
丙戌,大元兵既定河中,由河清縣白坡渡河。
丁亥,長樂、撒合引兵至封丘而還。
戊子,左司郎中斜卯愛實上書請斬長樂、撒合以肅軍政,不從。
都尉烏林答胡土一軍自潼關入援,至偃師,聞大元兵渡河,遂走登封少室山。
壬辰,衛州節度使完顔斜撚阿不棄城走汴。
甲午,修京城樓橹及守禦備。
大元兵薄鄭州,與白坡兵合,屯軍元帥馬伯堅以城降,防禦使烏林答咬住死之。
乙未,大元遊騎至汴城。
丁酉,大雪。
大元兵及兩省軍戰鈞州之三峰山,兩省軍大潰,合達、陳和尚、楊沃衍走鈞州,城破皆死之。
樞密副使蒲阿就執,尋亦死。
武仙走密縣。
自是,兵不複振,己亥,徐州行省完顔慶山奴引兵入援,義勝軍校侯進、杜正、張興率所部北降,慶山奴入睢州。
庚子,禦端門肆赦,改元開興。
辛醜,潼關守将李平以關降大元。
壬寅,扶溝民錢大亨、李鈞叛,殺縣令王浩及其簿尉。
庚戌,許州軍變,殺元帥古裡甲石倫、粘合仝周、蘇椿等,以城降大元。
二月壬子朔,慶山奴謀走歸德,至陽驿店遇大元兵,徐帥完顔兀裡力戰而死,慶山奴被擒,使招京城,不從。
睢州刺史張文壽棄城從慶山奴,皆死之。
甲寅,大元兵徇臨渙,攝縣令張若愚死之。
戊午,次盧氏。
關、陝行省總帥兩軍及秦、藍帥府軍棄潼關而東,與之遇,天又大雪,未戰而潰。
行省徒單兀典、總帥納合合閏敗死,完顔重喜降,斬于馬前。
都尉鄭倜殺都尉苗英亦降。
秦、藍總帥府經曆商衡死之。
大元兵下睢州。
庚申,翰林待制馮延登北來歸。
乙醜,大元兵攻歸德。
庚午,起複右丞相緻仕賽不為左丞相。
括京師民軍二十萬分隸諸帥,人月給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