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 本紀第十五

關燈
為官軍所敗,诏谕國内軍士,使知宋人渝盟之故,仍命大臣議其事。

    乙卯,集賢院谘議官朱蓋上書陳禦敵三策。

    壬戌,海州經略使阿不罕奴失剌敗宋人于其境。

    提控李元與宋人戰,屢捷,多所俘獲。

    徙欄通渡經略司于黃陵崗。

    乙醜,制增定擒捕逃軍賞格及居停人罪。

    丙寅,左司谏仆散毅夫乞更開封府号,賜美名,以尉氏縣為刺郡,睢州為防禦使,與鄭、延二州左右前後輔京師。

    上曰:“山陵在中都,朕豈樂久居此乎?”遂止。

    癸酉,太祖忌日,谒奠于啟慶宮。

    甲戌,元帥左都監承裔遣其部将納蘭記僧等,合葩俄族都管尼旁古,以兵掩襲瓜黎餘族諸蕃帳,屢破之,斬馘士卒,禽其首領,俘獲人畜甚多,是日捷至。

     九月丁醜,更定監察禦史失察法。

    以元帥左監軍必蘭阿魯帶權參知政事,行省于益都。

    戊寅,夏人犯綏德之克戎寨,都統羅世晖逆擊,卻之。

    己卯,蔡州帥府偵宋人将窺息州,以輕兵誘其進,别以銳師邀擊之,虜其将沈俊。

    壬午,以改元興定,赦國内。

    甲申,罷規運所,設行六部。

    辛卯,大元兵徇隰州及汾西縣,癸巳,攻沁州。

    遼東行省完顔阿裡不孫為叛人伯德胡土所殺。

    月犯東井西扇北第二星。

    乙未,大元兵攻太原簸箕掌寨。

    丁酉,薄太原城,攻交城、清源。

    癸卯,立沿河冰牆鹿角。

     冬十月丁未,以霖雨,诏寬農民輸稅之限。

    庚戌,以将有事于宋,诏帥臣整厲師徒。

    辛亥,遣官括市民馬,紅賞格以示勸。

    甲寅,命高汝砺、張行簡同修《章宗實錄》。

    息州帥府獻破宋人于中渡之捷。

    乙卯,大元兵徇中山府及新樂縣。

    丙辰,丹州進嘉禾,異畝同穎。

    辛酉,制定州府司縣官失覺奸細罪。

    壬戌,右司谏兼侍禦史許古上疏,請先遣使與宋議和。

    乙醜,大元兵下磁州。

    丙寅,定職官不求仕及規避不赴任法。

    高汝砺上疏言,和議先發于我,恐自示弱,非便。

    戊辰,上命許古草通宋議和牒,既進以示宰臣,宰臣以其言有祈哀之意,徒示微弱,無足取者,議遂寝。

    辛未,罷流泉務。

    大元兵收鄒平、長山及淄州。

    壬申,改郇國号為管,避上嫌名。

    高汝砺表緻仕,不允。

     十一月壬午,從宜移剌買奴言:“五朵山賊魚張二等,若悉誅之,屢诏免罪,恐乖恩信。

    且其親屬淪落宋境,近在均州,或相構亂。

    乞貸其死,徙之歸德、睢、陳、鈞、許間為便。

    ”诏許之。

    癸未,月暈木、火二星,木在胃,火在昴。

    丙戌,太白晝見,遣翰林侍講學士楊雲翼鋋之。

    大元兵收山東濱、棣、博三州,己醜,下淄州。

    庚寅,下沂州。

    甲午,河西掬納、篯納等族千餘戶來歸。

    丁酉,诏唐、鄧、蔡州行元帥府舉兵伐宋。

    戊戌,大元兵攻太原府。

    庚子,上謂宰臣曰:“朕聞百姓流亡,逋賦皆配見戶,人何以堪?又添征軍須錢太多,亡者讵肯複業,其并讓除之。

    ”宰臣請命行部官閱實蠲貸,已代納者以恩例,或除他役,或減本戶雜征四之一。

    上曰:“朕于此事未嘗去懷,其亟行之。

    ” 十二月甲辰朔,大元兵攻潞州,都統馬甫死之。

    戊申,即墨移風砦于大舶中得日本國太宰府民七十二人,因籴遇風,飄至中國。

    有司覆驗無他,诏給以糧,俾還本國。

    庚戌,元帥左監軍蒲察五斤進右副元帥,權參知政事,充遼東行省。

    是日,大元兵平益都府。

    辛亥,陝西行省胥鼎谏伐宋,不報。

    甲寅,海州經略使報提控韓璧敗宋人于鹽倉。

    己未,大元兵複攻沂州,官民棄城遁。

    辛酉,下密州,節度使完顔宇死之。

    壬戌,侯摯兼三司使。

    庚午,免逃戶複業者差賦。

     二年春正月乙亥,诏議赈恤。

    辛巳,敕南征将帥所至毋縱殺掠。

    壬午,宋人攻淮北,唐州元帥府擊敗之,獲統領李雄韬、陳臯以歸。

    癸未,近侍局副使訛可遣使報南師之捷。

    乙酉,陝西行省獲歸國人,言大元兵圍夏王城,李遵顼命其子居守而出走西涼。

    诏谕諸帥府明斥候,嚴守備。

    戊子,唐、鄧元帥完顔賽不報連破宋人之捷。

    宋人攻泗州,又戰卻之。

     二月癸卯,宋人侵青口,行樞密院遣兵敗之。

    甲辰,免中京、嵩、汝等州逋租。

    谕胥鼎,克宋散關,可保則保,不可保則焚毀而還。

    定奴婢救主法。

    丙午,訛可敗宋人于防山。

    纥石烈桓端亦遣使來上光州、信陽之捷。

    庚戌,海州經略敗宋兵于朐山,表請繼其軍儲,督東平帥府發兵護送資糧以應之。

    許州長社縣何冕等謀反,伏誅。

    辛亥,張行信出為彰化軍節度使兼泾州管内觀察使。

    壬子,禦史以北兵退,請汰各處行樞密院、元帥府冗官。

    尚書以為非便,上從尚書言,仍舊制。

    完顔賽不報棗陽之捷。

    癸醜,完顔阿鄰報皂郊堡之捷。

    丁巳,壽州行樞密院破宋人高柳橋水砦,夷其砦而還。

    壬戌,訛可遣兵拔宋栅棋盤嶺,又破其衆于裴家莊、寒山嶺、龍門關等處,得粟二千餘石。

    乙醜,谕樞密曰:“中京商、虢諸州軍人願耕屯田,比括地授之。

    聞徐、宿軍獨不願受,意謂予田必絕其廪給也。

    朕肯爾耶?其以朕意曉之。

    ”丙寅,谕尚書省曰:“聞中都納粟官多為吏部繳駁,殊不思方阙乏時,利害為如何。

    又立功戰陣人,必責保官,若輩皆義軍白丁,豈識職官,苟文牒可信,即當與之。

    至若在都時,規運薪炭入城者,朕嘗植恩授以官。

    此豈容僞,而間亦為所沮格。

    其悉谕之,勿複若是。

    ”纥石烈牙吾塔破宋人盱眙軍,上俘獲之數。

    己巳,以侯摯行省河北,兼行三司安撫司事。

     三月庚辰,尚書集文資官雜議進士之選,诏依泰和例行之。

    癸未,訛可敗宋人于光化軍。

    甲申,長春節。

    戊子,谕宰臣曰:“舊制,廷試進士日晡後出宮。

    近欲複舊,恐能文而思遲者,不得盡其才,其令日沒乃出。

    ”以禦史中丞把胡魯為參知政事。

    陝西行六部尚書楊貞削五官,累杖一百七十,解職。

    訛可表言,官軍自桐柏入宋境,所向多克捷。

    癸巳,宋人争皂郊堡,擊官軍,軍潰,主将完顔阿鄰戰沒。

    丙申,更定京城捕告強盜官賞制。

    辛醜,上京行省蒲察五斤表,左監軍哥不霭誣坊州宣撫副使纥石烈按敦将叛而殺之。

    事下尚書省,宰臣以為按敦之死徐議恤典,哥不霭亦姑牢籠使之,上勉從其言。

     夏四月壬寅朔,蒲察五斤表,遼東便宜阿裡不孫貸糧高麗不應,辄以兵掠其境。

    上命五斤遣人以诏往谕高麗,使知興兵非上國意。

    乙巳,诏河南路行總管府節鎮以上官,充宣差捕盜使,以防禦刺史以上長貳官,及世襲猛安之才武者為之副,又命濮王府尉完顔毛良虎為宣差提控以巡督之。

    是日,曲赦遼東等路。

    以戶部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