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本紀第六

關燈
,太和、厚德殿火。

    乙未,尚書兵部侍郎溫敦術突剌等與窩斡戰,敗于勝州。

     三月癸亥,參知政事獨吉義罷。

    元帥左都監徒單合嘉敗宋将吳璘于德順州。

    甲辰,追削李通官職。

    乙巳,免南京正隆丁夫貸役錢。

    辛亥,以廉平誡谕中外官吏。

    癸亥,诏河南、陝西、山東,昨因捕賊,良民被虜為賊者,厘正之。

     四月己巳,右副元帥完顔謀衍等敗窩斡于長泺。

    辛未,降廢帝亮為海陵郡王。

    乙亥,诏減禦膳及宮中食物之半。

    夏國遣使來賀即位,及進方物,及賀萬春節。

    右副元帥完顔謀衍複敗窩斡于霿{雨松}河。

    辛巳,宴夏使貞元殿。

    故事,外國使三節人從皆坐庑下賜食。

    上察其食不精腆,曰:“何以服遠人之心。

    ”掌食官皆杖六十。

    癸未,夏使朝辭,乞互市,從之。

    己醜,以左丞相晏為太尉。

    壬辰,诏征契丹部将士曰:“應契丹與大軍未戰而降者,不得殺傷,仍安撫之。

    後招誘來降者,除奴婢以已虜為定,其親屬使各還其家,仍官為贖之。

    ” 五月丁酉朔,以曷速館節度使白彥敬為禦史大夫。

    戊戌,遣元帥左監軍高忠建會北征将帥讨契丹。

    己亥,以臨海軍節度使纥石烈志甯為元帥右監軍。

    右副元帥完顔謀衍、元帥右監軍完顔福壽坐逗遛,召還京師,皆罷之。

    壬寅,立楚王允迪為皇太子,诏中外。

    丁巳,押軍萬戶裴滿按剌、猛安移剌沙裡剌敗宋兵于華州。

     六月戊辰,命禦史大夫白彥敬西北路市馬。

    庚午,以尚書右丞仆散忠義為平章政事兼右副元帥,經略契丹。

    诏出内府金銀給征契丹軍用。

    戊寅,诏居庸關、古北口譏察契丹奸細,捕獲者加官賞。

    己卯,诏守禦古北口及石門關。

    庚辰,宋遣使賀即位。

    壬午,右副元帥仆散忠義與窩斡戰于花道。

    戊子,以南京留守纥石烈良弼為尚書右丞。

    庚寅,右副元帥仆散忠義大敗窩斡于袅嶺西陷泉。

    獲其弟袅。

    壬辰,以西南路招讨使完顔思敬為元帥右都監。

     七月丁酉,複取原州。

    丙午,宋主傅位于子甗。

    甲寅,诏谕契丹。

    丁巳,速頻軍士術裡古等誣完顔謀衍子斜哥寄書其父謀反,并以其書上之。

    上覽書曰:“此誣也,止訊告者。

    ”訊之,果誣也。

    術裡古伏誅。

    庚申,太尉、尚書左丞相晏緻仕。

    壬戌,诏發濟州會甯府軍在京師者,以五千人赴北京都統府。

    陝西都統璋敗宋将吳璘于張義堡。

     八月乙醜朔,奚抹白謀克徐列等降。

    左監軍高忠建破奚于栲栳山,及招降旁近奚六營,有不降者,攻破之。

    盡殺其男子,以其婦女童孺分給諸軍。

    丁卯,永興縣進嘉禾。

    壬申,萬戶溫迪罕阿魯帶與奚戰于古北口,敗焉,诏同判大宗正事完顔謀衍等禦之。

    癸酉,上謂宰臣曰:“百姓上書陳時政,其言猶有所補。

    卿等位居機要,略無獻替,可乎?夫聽斷獄訟,簿書期會,何人不能?唐、虞之聖,猶務兼覽博照,乃能成治。

    正隆專任獨見,故取敗亡。

    朕早夜孜孜,冀聞谠論,卿等宜體朕意。

    ”诏:“百司官吏,凡上書言事或為有司所抑,許進表以聞,朕将親覽,以觀人材優劣。

    ”夏國遣使賀尊号。

    丁醜,免齊國妃、韓王亨、樞密忽土、留守赜等家親屬在宮籍者。

    诏元帥右都監完顔思敬以所部軍與大軍會讨窩斡。

    乙酉,诏左谏議大夫石琚、監察禦史馮仲廉察河北東路。

    丁亥,诏禦史台曰:“卿等所劾,惟諸局行移稽緩,及緩于赴局者耳,此細事也。

    自三公以下,官僚善惡邪正,當審察之。

    若止理細務而略其大者,将治卿等罪矣!”契丹老和尚降。

    辛卯,罷諸關征稅。

     九月甲午朔,完顔謀衍擒奚猛安合住。

    元帥左都監徒單合喜大敗宋将吳璘于德順州。

    乙未,诏尚書右丞纥石烈良弼以便宜招撫奚、契丹之叛者。

    庚子,元帥右都監完顔思敬獲契丹窩斡,餘衆悉平。

    以尚書左司員外郎完顔正臣為夏國生日使。

    壬寅,獵于近郊。

    乙巳,以移剌窩斡平,诏中外。

    庚戌,改葬睿宗皇帝。

    壬子,以元帥右都監完顔思敬為右副元帥。

    戊午,诏思敬經略南邊。

    辛酉,奉遷睿宗皇帝梓宮于磐甯宮。

    癸亥,元帥左監軍徒單合喜等敗宋兵于德順州。

    河南統軍使宗尹複取汝州。

     十月丁卯,以左副元帥完顔彀英為平章政事。

    戊辰,如山陵,谒睿宗皇帝梓宮,哭盡哀。

    平章政事、右副元帥仆散忠義等還自軍,上谒。

    丙戌,以仆散忠義為尚書右丞相、元帥左監軍纥石烈志甯為左副元帥。

    戊子,葬睿宗皇帝于景陵,大赦。

    己醜,诏左副元帥纥石烈志甯經略南邊。

    壬辰,華州防禦使蒲察世傑、丹州刺史赤盞胡速魯改敗宋兵于德順州。

     十一月癸巳朔,诏右丞相仆散忠義伐宋。

    丁酉,第職官,廉能、污濫、不職各為三等而黜陟之。

     十二月乙酉,遣尚書刑部侍郎劉仲淵等廉察宣谕東京、北京等路。

     三年正月壬辰朔,高麗、夏遣使來賀。

    庚子,太白晝見。

    壬子,遣客省使烏居仁賞勞河南軍士。

    癸醜,複取德順州。

     二月甲子,诏太子少詹事楊伯雄等廉問山西路。

    庚午,上謂宰相曰:“灣州饑民,流散逐食,甚可矜恤。

    移于山西,富民贍濟,仍于道路計口給食。

    ”壬申,诏撫谕陝西。

    庚辰,太保、都元帥奔睹薨。

    丙戌,趙景元等以亂言伏誅。

    庚寅,高麗、夏遣使來賀萬春節。

    高麗遣使賀即位。

    東京僧法通以妖術亂衆,都統府讨平之。

     三月丙申,中都以南八路蝗,诏尚書省遣官捕之。

    壬寅,诏戶部侍郎魏子平等九人,分詣諸路猛安謀克,勸農及廉問。

    诏臨潢漢民遂食于會甯府濟、信等州。

    庚戌,诏免去年租稅。

     四月辛酉朔,右副元帥完顔思敬罷。

    丁卯,平章政事完顔彀英、禦史大夫白彥敬罷。

    以參知政事李石為禦史大夫。

    丁醜,诏吏犯贓罪,雖會赦不叙。

    己卯,以引進使韓綱為橫賜高麗使。

    乙酉,赈山西路猛安謀克貧民,給六十日糧。

    是月,取商、虢、環州,宋所侵一十六州至是皆複。

     五月辛卯朔,右丞相仆散忠義朝京師。

    乙未,以重五,幸廣樂園射柳,命皇太子、親王、百官皆射,勝者賜物有差。

    上複禦常武殿,賜宴擊球。

    自是歲以為常。

    丙申,宋人攻破靈璧、虹縣。

    己亥,罷河南、山東、陝西統軍司,置都統、副統。

    以太子詹事完顔守道從皇太子,上召谕守道曰:“卿任執政,所責非輕,自今毋從行。

    ”辛醜,以右丞相仆散忠義兼都元帥。

    癸卯,仆散忠義還軍。

    河南路都統奚撻不也叛入于宋。

    丙午,宋人攻破宿州。

    辛亥,更定出征軍逃亡法。

    尚書省請籍天德間被誅大臣諸奴隸及從窩斡亂者為軍,上以四方甫定,民意稍蘇,而複簽軍,非長策,不聽。

    癸醜,诏谕契丹餘黨蒲速越等,如能自新,并釋其罪。

    若執蒲速越父子以來者,仍官賞之。

    左副元帥纥石烈志甯複取宿州,河南副統孛術魯定方死于陣。

    乙卯,以北京留守完顔思敬複為右副元帥。

    中都蝗。

    诏參知政事完顔守道按問大興府捕蝗官。

     六月庚申朔,日有食之。

    以刑部尚書蘇保衡為參知政事。

    丙子,诏曰:“正隆之末,濟州路逃回軍士為中都軍所邀殺者,官為收葬。

    ”己卯,觀稼于近郊。

    甲申,太師、尚書令張浩罷。

    以宿直将軍阿勒根和衍為橫賜夏國使。

     七月庚戌,太白晝見。

    以太子太師宗憲為平章政事。

    以孔總為襲封衍聖公。

     八月丙寅,太白經天。

    庚午,诏曰:“祖宗時有勞效未曾遷賞者,五品以上奏聞,六品以下及無職事者尚書省約量升除。

    ”甲戌,诏參知政事完顔守道招撫契丹餘黨。

    戊寅,诏罷契丹猛安謀克,其戶分隸女直猛安謀克。

    命諸官員年老者,許存馬一二匹,餘并括買入官。

    敕殿前都點檢唐括德溫:“重九出獵,國朝舊俗。

    今扈從軍二千,能無擾民?可嚴為約束,仍以錢萬貫分賜之。

    ”乙酉,如大房山。

    丁亥,薦享于睿陵。

    戊子,還宮。

     九月癸巳,以宿直将軍仆散習尼列為夏國生日使。

    丁酉,秋獵。

    以重九,拜天于北郊。

    丙午,诏翰林待制劉仲誨等廉問車駕所經州縣。

    乙卯,還宮。

     十月甲子,大享于太廟。

    丙寅,以許王府長史移剌天佛留為高麗生日使。

    癸酉,冬獵。

     十一月庚寅,太白晝見,經天。

    壬辰,還都。

    戊申,诏:“求仕官辄入權要之門,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