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本紀第二
關燈
小
中
大
”謂諸将佐曰:“遼人知我将舉兵,集諸路軍備我,我必先發制之,無為人制。
”衆皆曰:“善。
”乃入見宣靖皇後,告以伐遼事。
後曰:“汝嗣父兄立邦家,見可則行。
吾老矣,無贻我憂,汝必不至是也。
”太祖感泣,奉觞為壽。
即奉後率諸将出門,舉觞東向,以遼人荒肆,不歸阿疏,并己用兵之意,禱于皇天後土。
酹畢,後命太祖正坐,與僚屬會酒,号令諸部。
使婆盧火征移懶路迪古乃兵,斡魯古、阿魯撫谕斡忽、急賽兩路系遼籍女直,實不疊往完睹路執遼障鷹官達魯古部副使辭列、甯江州渤海大家奴。
于是達魯古部實裡館來告曰:“聞舉兵伐遼,我部誰從?”太祖曰:“吾兵雖少,舊國也,與汝鄰境,固當從我。
若畏遼人,自往就之。
” 九月,太祖進軍甯江州,次寥晦城。
婆盧火征兵後期,杖之,複遣督軍。
諸路兵皆會于來流水,得二千五百人。
緻遼之罪,申告于天地曰:“世事遼國,恪修職貢,定烏春、窩謀罕之亂,破蕭海裡之衆,有功不省,而侵侮是加。
罪人阿疏,屢請不遣。
今将問罪于遼,天地其鑒佑之。
”遂命諸将傳挺而誓曰:“汝等同心盡力,有功者,奴婢部曲為良,庶人官之,先有官者叙進,輕重視功。
苟違誓言,身死梃下,家屬無赦。
”師次唐括帶斡甲之地,諸軍禳射,介而立,有光如烈火,起于人足及戈矛之上,人以為兵祥。
明日,次紥隻水,光見如初。
将至遼界,先使宗幹督士卒夷塹。
既度遇渤海軍攻我左翼七謀克,衆少卻,敵兵直犯中軍。
斜也出戰,哲垤先驅。
太祖曰:“戰不可易也。
”遣宗幹止之。
宗幹馳出斜也前,控止哲垤馬,斜也遂與俱還。
敵人從之,耶律謝十墜馬,遼人前救。
太祖射救者斃。
并射謝十中之。
有騎突前,又射之,徹紥洞胸。
謝十拔箭走,追射之,中其背,飲矢之半,偾而死,獲所乘馬。
宗幹與數騎陷遼軍中,太祖救之,免胄戰。
或自傍射之,矢拂于颡。
太祖顧見射者,一矢而斃。
謂将士曰:“盡敵而止。
”衆從之,勇氣自倍。
敵大奔,相蹂踐死者十七八。
撒改在别路,不及會戰,使人以戰勝告之,而以謝十馬賜之。
撒改使其子宗翰、完顔希尹來賀,且稱帝,因勸進。
太祖曰:“一戰而勝,遂稱大号,何示人淺也。
”進軍甯江州,諸軍填塹攻城。
甯江人自東門出,溫迪痕、阿徒罕邀擊,盡殪之。
十月朔,克其城,獲防禦使大藥師奴,陰縱之,使招谕遼人。
鐵骊部來送款。
次來流城,以俘獲賜将士。
召渤海梁福、斡答剌使之僞亡去,招谕其鄉人曰:“女直、渤海本同一家,我興師伐罪,不濫及無辜也。
”使完顔婁室招谕系遼籍女直。
師還,谒宣靖皇後,以所獲頒宗室耆老,以實裡館赀産給将士。
初命諸路以三百戶為謀克,十謀克為猛安。
酬斡等撫定讒謀水女直。
鼈古酋長胡蘇魯以城降。
十一月,遼都統蕭糺裡、副都統撻不野将步騎十萬會于鴨子河北。
太祖自将擊之。
未至鴨子河,既夜,太祖方就枕,若有扶其首者三,寤而起,曰:“神明警我也!”即鳴鼓舉燧而行。
黎明及河,遼兵方壞淩道,選壯士十輩擊走之。
大軍繼進,遂登岸。
甲士三千七百,至者才三之一。
俄與敵遇于出河店,會大風起,塵埃蔽天,乘風勢擊之,遼兵潰。
逐至斡論泺,殺獲首虜及車馬甲兵珍玩不可勝計,遍賜官屬将士,燕犒彌日。
遼人嘗言女直兵若滿萬則不可敵,至是始滿萬雲。
斡魯古敗遼兵,斬其節度使撻不野。
仆虺等攻賓州,拔之。
兀惹雛鹘室來降。
遼将赤狗兒戰于賓州,仆虺、渾黜敗之。
鐵骊王回離保以所部降。
吾睹補、蒲察複敗赤狗兒、蕭乙薛軍于祥州東。
斡忽、急塞兩路降。
斡魯古敗遼軍于鹹州西,斬統軍實婁于陣。
完顔婁室克鹹州。
是月,吳乞買、撒改、辭不失率宮屬諸将勸進,願以新歲元日恭上尊号,太祖不許。
阿離合懑、蒲家奴、宗翰等進曰:“今大功已建,若不稱号,無以系天下心。
”太祖曰:“吾将思之。
” 收國元年正月壬申朔,群臣奉上尊号。
是日,即皇帝位。
上曰:“遼以賓鐵為号,取其堅也。
賓鐵雖堅,終亦變壞,惟金不變不壞。
金之色白,完顔部色尚白。
”于是國号大金,改元收國。
丙子,上自将攻黃龍府,進臨益州。
州人走保黃龍,取其餘民以歸。
遼遣都統耶律訛裡朵、左副統蕭乙薛、右副統耶律張奴、都監蕭謝佛留,騎二十萬、步卒七萬戍邊。
留婁室、銀術可守黃龍,上率兵趨達魯古城,次甯江州西。
遼使僧家奴來議和,國書斥上名,且使為屬國。
庚子,進師,有火光正圓,自空而墜。
上曰:“此祥征,殆天助也!”酹白水而拜,将士莫不喜躍,進逼達魯古城。
上登高望遼兵若連雲灌木狀,顧謂左右曰:“遼兵心貳而情怯。
雖多不足畏!”遂趨高阜為陣。
宗雄以右翼先馳遼左軍,左軍卻。
左翼出其陣後,遼右軍皆力戰。
婁室、銀術可沖其中堅。
凡九陷陣,皆力戰而出。
宗翰請以中軍助之。
上使宗幹往為疑兵。
宗雄已得利,擊遼右軍,遼兵遂敗。
乘勝追蹑,至其營,會日已暮,圍之。
黎明,遼軍潰圍出,逐北至阿婁岡。
遼步卒盡殪,得其耕具數千以給諸軍。
是役也,遼人本欲屯田,且戰且守,故并其耕具獲之。
二月,師還。
三月辛未朔,獵于寥晦城。
四月,遼耶律張奴以國書來。
上以書辭慢侮,留其五人,獨遣張奴回報,書亦如之。
五月庚午朔,避暑于近郊。
甲戌,拜天射柳。
故事,五月五日、七月十五日、九月九日拜天射柳,歲以為常。
六月己亥朔,遼耶律張奴複以國書來,猶斥上名。
上亦斥遼主名以複之,且谕之使降。
七月戊辰,以弟吳乞買為谙班勃極烈,國相撒改為國論勃極烈。
辭不失為阿買勃極烈,弟斜也為國論昊勃極烈,甲戌,遼使辭剌以書來,留之不遣。
九百奚營來降。
八月戊戌,上親征黃龍府。
次混同江,無舟,上使一人道前,乘赭白馬徑涉,曰:“視吾鞭所指而行。
”諸軍随之,水及馬腹。
後使舟人測其渡處,深不得其底。
熙宗天眷二年,以黃龍府為濟州,軍曰利涉,蓋以太祖涉濟故也。
九月,克黃龍府,遣辭剌還,遂班師。
至江,徑渡如前。
丁醜,至自黃龍府。
己卯,黃龍見空中。
癸巳,以國論勃極烈撒改為國論忽魯勃極烈,阿離合懑為國論乙室勃極烈。
十一月,遼主聞取黃龍府,大懼,自将七十萬至駝門。
附馬蕭特末、林牙蕭查剌等騎
”衆皆曰:“善。
”乃入見宣靖皇後,告以伐遼事。
後曰:“汝嗣父兄立邦家,見可則行。
吾老矣,無贻我憂,汝必不至是也。
”太祖感泣,奉觞為壽。
即奉後率諸将出門,舉觞東向,以遼人荒肆,不歸阿疏,并己用兵之意,禱于皇天後土。
酹畢,後命太祖正坐,與僚屬會酒,号令諸部。
使婆盧火征移懶路迪古乃兵,斡魯古、阿魯撫谕斡忽、急賽兩路系遼籍女直,實不疊往完睹路執遼障鷹官達魯古部副使辭列、甯江州渤海大家奴。
于是達魯古部實裡館來告曰:“聞舉兵伐遼,我部誰從?”太祖曰:“吾兵雖少,舊國也,與汝鄰境,固當從我。
若畏遼人,自往就之。
” 九月,太祖進軍甯江州,次寥晦城。
婆盧火征兵後期,杖之,複遣督軍。
諸路兵皆會于來流水,得二千五百人。
緻遼之罪,申告于天地曰:“世事遼國,恪修職貢,定烏春、窩謀罕之亂,破蕭海裡之衆,有功不省,而侵侮是加。
罪人阿疏,屢請不遣。
今将問罪于遼,天地其鑒佑之。
”遂命諸将傳挺而誓曰:“汝等同心盡力,有功者,奴婢部曲為良,庶人官之,先有官者叙進,輕重視功。
苟違誓言,身死梃下,家屬無赦。
”師次唐括帶斡甲之地,諸軍禳射,介而立,有光如烈火,起于人足及戈矛之上,人以為兵祥。
明日,次紥隻水,光見如初。
将至遼界,先使宗幹督士卒夷塹。
既度遇渤海軍攻我左翼七謀克,衆少卻,敵兵直犯中軍。
斜也出戰,哲垤先驅。
太祖曰:“戰不可易也。
”遣宗幹止之。
宗幹馳出斜也前,控止哲垤馬,斜也遂與俱還。
敵人從之,耶律謝十墜馬,遼人前救。
太祖射救者斃。
并射謝十中之。
有騎突前,又射之,徹紥洞胸。
謝十拔箭走,追射之,中其背,飲矢之半,偾而死,獲所乘馬。
宗幹與數騎陷遼軍中,太祖救之,免胄戰。
或自傍射之,矢拂于颡。
太祖顧見射者,一矢而斃。
謂将士曰:“盡敵而止。
”衆從之,勇氣自倍。
敵大奔,相蹂踐死者十七八。
撒改在别路,不及會戰,使人以戰勝告之,而以謝十馬賜之。
撒改使其子宗翰、完顔希尹來賀,且稱帝,因勸進。
太祖曰:“一戰而勝,遂稱大号,何示人淺也。
”進軍甯江州,諸軍填塹攻城。
甯江人自東門出,溫迪痕、阿徒罕邀擊,盡殪之。
十月朔,克其城,獲防禦使大藥師奴,陰縱之,使招谕遼人。
鐵骊部來送款。
次來流城,以俘獲賜将士。
召渤海梁福、斡答剌使之僞亡去,招谕其鄉人曰:“女直、渤海本同一家,我興師伐罪,不濫及無辜也。
”使完顔婁室招谕系遼籍女直。
師還,谒宣靖皇後,以所獲頒宗室耆老,以實裡館赀産給将士。
初命諸路以三百戶為謀克,十謀克為猛安。
酬斡等撫定讒謀水女直。
鼈古酋長胡蘇魯以城降。
十一月,遼都統蕭糺裡、副都統撻不野将步騎十萬會于鴨子河北。
太祖自将擊之。
未至鴨子河,既夜,太祖方就枕,若有扶其首者三,寤而起,曰:“神明警我也!”即鳴鼓舉燧而行。
黎明及河,遼兵方壞淩道,選壯士十輩擊走之。
大軍繼進,遂登岸。
甲士三千七百,至者才三之一。
俄與敵遇于出河店,會大風起,塵埃蔽天,乘風勢擊之,遼兵潰。
逐至斡論泺,殺獲首虜及車馬甲兵珍玩不可勝計,遍賜官屬将士,燕犒彌日。
遼人嘗言女直兵若滿萬則不可敵,至是始滿萬雲。
斡魯古敗遼兵,斬其節度使撻不野。
仆虺等攻賓州,拔之。
兀惹雛鹘室來降。
遼将赤狗兒戰于賓州,仆虺、渾黜敗之。
鐵骊王回離保以所部降。
吾睹補、蒲察複敗赤狗兒、蕭乙薛軍于祥州東。
斡忽、急塞兩路降。
斡魯古敗遼軍于鹹州西,斬統軍實婁于陣。
完顔婁室克鹹州。
是月,吳乞買、撒改、辭不失率宮屬諸将勸進,願以新歲元日恭上尊号,太祖不許。
阿離合懑、蒲家奴、宗翰等進曰:“今大功已建,若不稱号,無以系天下心。
”太祖曰:“吾将思之。
” 收國元年正月壬申朔,群臣奉上尊号。
是日,即皇帝位。
上曰:“遼以賓鐵為号,取其堅也。
賓鐵雖堅,終亦變壞,惟金不變不壞。
金之色白,完顔部色尚白。
”于是國号大金,改元收國。
丙子,上自将攻黃龍府,進臨益州。
州人走保黃龍,取其餘民以歸。
遼遣都統耶律訛裡朵、左副統蕭乙薛、右副統耶律張奴、都監蕭謝佛留,騎二十萬、步卒七萬戍邊。
留婁室、銀術可守黃龍,上率兵趨達魯古城,次甯江州西。
遼使僧家奴來議和,國書斥上名,且使為屬國。
庚子,進師,有火光正圓,自空而墜。
上曰:“此祥征,殆天助也!”酹白水而拜,将士莫不喜躍,進逼達魯古城。
上登高望遼兵若連雲灌木狀,顧謂左右曰:“遼兵心貳而情怯。
雖多不足畏!”遂趨高阜為陣。
宗雄以右翼先馳遼左軍,左軍卻。
左翼出其陣後,遼右軍皆力戰。
婁室、銀術可沖其中堅。
凡九陷陣,皆力戰而出。
宗翰請以中軍助之。
上使宗幹往為疑兵。
宗雄已得利,擊遼右軍,遼兵遂敗。
乘勝追蹑,至其營,會日已暮,圍之。
黎明,遼軍潰圍出,逐北至阿婁岡。
遼步卒盡殪,得其耕具數千以給諸軍。
是役也,遼人本欲屯田,且戰且守,故并其耕具獲之。
二月,師還。
三月辛未朔,獵于寥晦城。
四月,遼耶律張奴以國書來。
上以書辭慢侮,留其五人,獨遣張奴回報,書亦如之。
五月庚午朔,避暑于近郊。
甲戌,拜天射柳。
故事,五月五日、七月十五日、九月九日拜天射柳,歲以為常。
六月己亥朔,遼耶律張奴複以國書來,猶斥上名。
上亦斥遼主名以複之,且谕之使降。
七月戊辰,以弟吳乞買為谙班勃極烈,國相撒改為國論勃極烈。
辭不失為阿買勃極烈,弟斜也為國論昊勃極烈,甲戌,遼使辭剌以書來,留之不遣。
九百奚營來降。
八月戊戌,上親征黃龍府。
次混同江,無舟,上使一人道前,乘赭白馬徑涉,曰:“視吾鞭所指而行。
”諸軍随之,水及馬腹。
後使舟人測其渡處,深不得其底。
熙宗天眷二年,以黃龍府為濟州,軍曰利涉,蓋以太祖涉濟故也。
九月,克黃龍府,遣辭剌還,遂班師。
至江,徑渡如前。
丁醜,至自黃龍府。
己卯,黃龍見空中。
癸巳,以國論勃極烈撒改為國論忽魯勃極烈,阿離合懑為國論乙室勃極烈。
十一月,遼主聞取黃龍府,大懼,自将七十萬至駝門。
附馬蕭特末、林牙蕭查剌等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