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本紀第一

關燈
民,又命斡帶及偏裨悉平二涅囊虎、二蠢出等路寇盜而還。

     七年庚辰,劾者尚守阿疏城,毛睹祿來降。

    阿疏猶在遼,遼使使來罷兵。

    未到,穆宗使烏林答石魯往佐劾者,戒之曰:“遼使來罷兵,但換我軍衣服旗幟與阿疏城中無辨,勿令遼使知之。

    ”因戒劾者曰:“遼使可以計卻,勿聽其言遽罷兵也。

    ”遼使果來罷兵,穆宗使蒲察部胡魯勃堇、邈遜孛堇與俱至阿疏城。

    劾者見遼使,詭謂胡魯、邈遜曰:“我部族自相攻擊,幹汝等何事?誰識汝之太師?”乃援創刺殺胡魯、邈遜所乘馬。

    遼使驚駭遽走,不敢回顧,徑歸。

    居數日,破其城。

    狄故保還自遼。

    在城中,執而殺之。

    阿疏複訴于遼。

    遼遣奚節度使乙烈來。

    穆宗至來流水興和村,見乙烈。

    問阿疏城事,命穆宗曰:“凡攻城所獲,存者複與之,不存者備償。

    ”且征馬數百匹。

    穆宗與僚佐謀曰:“若償阿疏,則諸部不複可号令任使也。

    ”乃令主隈、秃答兩水之民陽為阻絕鷹路,複使鼈故德部節度使言于遼曰:“欲開鷹路,非生女直節度使不可。

    ”遼不知其為穆宗謀也,信之,命穆宗讨阻絕鷹路者,而阿疏城事遂止。

    穆宗聲言平鷹路,畋于土溫水而歸。

    是歲,留可來降。

    八年辛巳,遼使使持賜物來賞平鷹路之有功者。

     九年壬午,使蒲家奴以遼賜,給主隈、秃答之民,且修鷹路而歸。

    冬,蕭海裡叛,入于系案女直阿典部,遣其族人斡達剌來給結和,曰:“願與太師為友,同往伐遼。

    ”穆宗執斡達剌。

    會遼命穆宗捕讨海裡,穆宗送斡達剌于遼,募軍得甲千餘。

    女直甲兵之數,始見于此,蓋未嘗滿千也。

    軍次混同水,蕭海裡再使人來,複執之。

    既而與海裡遇。

    海裡遙問曰:“我使者安在?”對曰:“與後人偕來。

    ”海裡不信。

    是時,遼追海裡兵數千人,攻之不能克。

    穆宗謂遼将曰:“退爾軍,我當獨取海裡。

    ”遼将許之。

    太祖策馬突戰,流矢中海裡首,海裡堕馬下,執而殺之,大破其軍。

    使阿離合懑獻馘于遼。

    金人自此知遼兵之易與也。

    是役也,康宗最先登,于是以先登并有功者為前行,次以諸軍護俘獲歸所部。

    穆宗朝遼主于漁所,大被嘉賞,授以使相,錫予加等。

     十年癸未二月,穆宗還。

    遼使使授從破海裡者官賞。

    高麗始來通好。

    十月二十九日,穆宗卒,年五十有一。

    初,諸部各有信牌,穆宗用太祖議,擅置牌号者置于法,自是号令乃一,民聽不疑矣。

    自景祖以來,兩世四主,志業相因,卒定離析,一切治以本部法令,東南至于乙離骨、曷懶、耶懶、土骨論,東北至于五國、主隈、秃答,金蓋盛于此。

    天會十五年,追谥孝平皇帝,廟号穆宗。

    皇統四年,号其藏曰獻陵。

    五年,增谥章順孝平皇帝。

     兄子康宗,諱烏雅束,字毛路完,世祖長子也。

    遼清甯七年辛醜歲生。

    乾統三年癸未,襲節度使,年四十三。

    穆宗末年,阿疏使達紀誘扇邊民,曷懶甸人執送之。

    穆宗使石适歡撫納曷懶甸,未行,穆宗卒,至是遣焉。

    先是,高麗通好,既而頗有隙,高麗使來請議事,使者至高麗,拒而不納。

    五水之民附于高麗,執團練使十四人。

    語在《高麗傳》中。

    二年甲申,高麗再來伐,石适歡再破之。

    高麗複請和,前所執團練十四人皆遣歸,石适歡撫定邊民而還。

    蘇濱水民不聽命,使斡帶至活羅海川,召諸官僚告谕之。

    含國部蘇濱水居斡豁勃堇不至。

    斡準部、職德部既至,複亡去。

    塢塔遇二部于馬紀嶺,執之而來,遂伐斡豁,克之。

    斡帶進至北琴海,攻拔泓忒城,乃還。

    四年丙戌,高麗遣黑歡方石來賀襲位,遣杯魯報之。

    高麗約還諸亡在彼者,乃使阿聒、勝昆往受之。

    高麗背約,殺二使,築九城于曷懶甸,以兵數萬來攻。

    斡賽敗之。

    斡魯亦築九城,與高麗九城相對。

    高麗複來攻,斡賽複敗之。

    高麗約以還逋逃之人,退九城之軍。

    複所侵故地。

    九月,乃罷兵。

    七年己醜,歲不登,減盜賊征償,振貧乏者。

    十一年癸巳,康宗卒,年五十三。

    天會十五年,追谥恭簡皇帝。

    皇統四年,号其藏曰喬陵。

    五年,增谥康宗獻敏恭簡皇帝。

     贊曰:金之厥初,兄弟三人,亦微矣。

    熙宗追帝祖宗,定著始祖、景祖、世祖廟,世世不祧。

    始祖娶六十之婦而生二男一女,豈非天耶?景祖不受遼籍遼印,取雅達國相以與其子。

    世祖既破桓赧、散達,遼政日衰,而以太祖屬之穆宗,其思慮豈不深遠矣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