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六十八 列女

關燈
」已而,攻城益急,於是劉氏與二女相繼自盡。

    有司以聞于朝,四年五月,追封劉氏為郡君,謚曰「貞潔」,其長女謚曰「定姜」,次「肅姜」,以其事付史館。

     馮妙真,刑部尚書延登之女也。

    生十有八年,適進士張慥。

    興定五年,慥為洛川主簿。

    大元兵破葭州、綏德,遂入鄜延。

    鄜人震恐具守備,守臣以西路輸芻粟不時至,檄慥詣平涼督之。

    時延登為平涼行省員外郎,慥欲偕妙真以往,妙真辭曰:「舅姑老矣,雖有叔姒,妾能安乎。

    子行,妾留奉養。

    」十一月,洛川破,妙真從舅姑匿窟室,兵索得之。

    妙真泣與舅姑訣曰:「婦生不辰,不得終執箕帚,義不從辱。

    」即攜三子赴井死。

    縣人從而死者數十人。

    明年春,慥發井得屍,殯于縣之東郭外。

    死時年二十四。

     蒲察氏字明秀,鄜州帥訥申之女,完顏長樂之妻也。

    哀宗遷歸德,以長樂為緫領,將兵扈從。

    將行,屬蒲察氏曰:「無他言,夫人慎毋辱此身。

    」明秀曰:「君第緻身事上,無以妾為念。

    妾必不辱。

    」長樂一子在幼,出妻柴氏所生也,明秀撫育如己出。

    崔立之變,驅從官妻子于省中,人自閱之。

    蒲察氏聞,以幼子付婢僕,且與之金幣,親具衣棺祭物,與家人訣曰:「崔立不道,強人妻女,兵在城下,吾何所逃,惟一死不負吾夫耳。

    汝等惟善養幼子。

    」遂自縊而死,欣然若不以死為難者。

    時年二十七。

     烏古論氏,伯祥之妹,臨洮緫管陀滿胡土門之妻也。

    伯祥朝貴中聲譽藉甚,胡土門死王事。

    崔立之變,衣冠家婦女多為所汙,烏古論氏謂家人曰:「吾夫不辱朝廷,我敢辱吾兄及吾夫乎。

    」即自縊。

    一婢從死。

     參政完顏素蘭妻,亡其姓氏。

    當崔立之變,謂所親曰:「吾夫有天下重名,吾豈肯隨衆陷身以辱吾夫乎。

    今日一死固當,但不可無名而死,亦不可離吾家而死。

    」即自縊于室。

     溫特罕氏,夫完顏忙哥,五朶山宣差提控回裡不之子也,系出蕭王。

    忙哥叔父益都,節度秦州,為大元兵所攻,適病不能軍,忙哥為提控,獨當一面。

    兵退而益都死,忙哥以城守功世襲謀克,收充奉禦。

    及崔立之變,忙哥義不受辱,與其妻訣。

    妻曰:「君能為國家死,我不能為君死乎。

    」一婢曰:「主死,婢將安歸。

    」是日,夫婦以一繩同縊,婢從之。

     尹氏,完顏豬兒之妻也。

    豬兒系出蕭王,天興二年正月從哀宗為南面元帥,戰死黃陵岡。

    其妻金源郡夫人聞豬兒死,聚家資焚之,遂自縊,年三十一。

    豬兒贈官,弟長住即日詔補護衛。

     白氏,蘇嗣之之母,許州人,宋尚書右丞子由五世孫婦也。

    初,東坡、潁濵、叔黨俱葬郟城之小峨嵋山,故五世皆居許昌。

    白氏年二十餘即寡居,服除,外家迎歸,兄嫂竊議改醮。

    白氏微聞之,牽車徑歸,曰:「我為蘇學士家婦,又有子,乃欲使我失身乎。

    」自是,外家非有大故不往也。

    嘗於宅東北為祭室,畫兩先生像,圖黃州、龍川故事壁間,香火嚴潔,躬自灑掃,士大夫求瞻拜者往往過其家奠之。

    天興元年正月庚戌,許州被兵,嗣之為汴京廂官,白拜辭兩先生前曰:「兒子往京師,老婦死無恨矣,敢以告。

    」即自縊於室側。

    家人并屋焚之。

    年七十餘。

    嗣之本名宗之,避諱改焉。

     聶孝女字舜英,尚書左右司員外郎天驥之長女也。

    年二十三,適進士張伯豪。

    伯豪卒,歸父母家。

    及哀宗遷歸德,天驥留汴。

    崔立劫殺宰相,天驥被創甚,日夜悲泣,恨不即死。

    舜英謁醫救療百方,至刲其股雜他肉以進,而天驥竟死。

     時京城圍久食盡,閭巷間有嫁妻易一飽者,重以崔立之變,剽奪暴淩,無復人理。

    舜英頗讀書知義理,自以年尚少艾,夫旣亡,父又死非命,比為兵所汙,何若從吾父于地下乎。

    葬其父之明日,絕脰而死。

    一時士女賢之,有為泣下者。

    其家以舜英合葬張伯豪之墓。

     完顏仲德妻,不知其族氏。

    崔立之變,妻自毀其容服,攜妾及二子紿以采蔬,自汴走蔡。

    蔡被圍,丁男皆乘城拒守,謂仲德曰:「事勢若此,丈夫能為國出力,婦人獨不能耶。

    」率諸命婦自作一軍,親運矢石於城下,城中婦女爭出繼之。

    城破自盡。

     哀宗寶符李氏,國亡從後妃北遷,至宣德州,居摩訶院,日夕寢處佛殿中,作幡旆。

    會當赴龍庭,將發,即於佛像前自縊死,且自書門紙曰:「寶符禦侍此處身故。

    」後人至其處,見其遺迹,憐而哀之。

     天興元年,北兵攻城,矢石之際忽見一女子呼於城下曰:「我倡女張鳳奴也,許州破被俘至此。

    彼軍不日去矣,諸君努力為國堅守,無為所欺也。

    」言竟,投濠而死。

    朝廷遣使馳祭于西門。

     正大、天興之際,婦人節義可知者特數人耳。

    鳳奴之事別史錄之,蓋亦有所激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