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卷七十五 列傳第十三

關燈
奄至城中,已而敗走。

    或疑有內應者,欲根株之,企弓爭之,乃止。

     太祖至居庸關,蕭妃自古北口遁去。

    都監高六等送款于太祖,太祖徑至城下。

    高六等開門待之。

    太祖入城受降,企弓等猶不知。

    太祖駐蹕燕京城南,企弓等奉表降,太祖俾復舊職,皆受金牌。

    企弓守太傅、中書令,仲文樞密使、侍中、秦國公,勇義以舊官守司空,公弼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樞密副使權知院事、簽中書省,封陳國公。

    遼緻仕宰相張琳進上降表,詔曰:「燕京應琳田宅財物並給還之。

    」琳年高,不能入見,止令其子弟來。

     太祖旣定燕,從初約,以與宋人。

    企弓獻詩,略曰:「君王莫聽捐燕議,一寸山河一寸金。

    」太祖不聽。

     是時,置樞密院于廣寧府。

    企弓等將赴廣寧,張覺在平州有異志,太祖欲以兵送之。

    企弓等辭兵曰:「如此,是促之亂也。

    」及過平州,舍于栗林下,張覺使人殺之。

    企弓年七十三,謚恭烈。

    天會七年,贈守太師,遣使緻奠。

    正隆二年,改贈特進、濟國公。

     虞仲文字質夫,武州寧遠人也。

    七歲知作詩,十歲能屬文,日記千言,刻苦學問。

    第進士,累仕州縣,以廉能稱。

    舉賢良方正,對策優等。

    擢起居郎、史館修撰,三遷至太常少卿。

    宰相有左降,仲文獨出餞之。

    或指以為黨,仲文乃求養親。

    久之,召復前職。

    宰相薦文行第一,權知制誥,除中書舍人。

    討平白霫,拜樞密直學士,權翰林學士,為翰林侍講學士。

    年五十五,卒,謚文正。

    天會七年,贈兼中書令。

    正隆二年,改贈特進、濮國公。

     曹勇義,廣寧人。

    第進士,除長春令。

    樞府辟令史。

    上書陳時政,累擢館閣,遷樞密副都承旨,權燕京三司使,加給事中。

    召為樞密副使,加太子少保。

    與大公鼎、虞仲文、龔誼友善。

    與虞仲文同在樞密,群小擠之。

    復出為三司使,加宣政殿大學士。

    卒,謚文莊。

    天會七年,贈守太保。

    正隆二年,改贈特進、定國公。

     康公弼字伯迪,其先應州人。

    曾祖胤,遼保寧間以戰功授誓券,家于燕之宛平。

    公弼好學,年二十三中進士,除著作郎、武州軍事判官。

    辟樞府令史,求外補,出為寧遠令。

    縣中隕霜殺禾稼,漕司督賦急,繫之獄。

    公弼上書,朝廷乃釋之,因免縣中租賦,縣人為立生祠。

    監平州錢帛庫,調役糧于川州。

    大盜侯概陷川州,使護送公弼出境,曰:「良吏也。

    」權乾州節度使。

    卒,謚忠肅。

    天會七年,贈侍中。

    正隆二年,改贈特進、道國公。

     企弓子泌、瀛、淵。

     泌字長源,企弓長子也。

    仕遼,官至棣州刺史。

    太祖平燕,泌從企弓歸朝。

    旣而東遷至平州,企弓為張覺所害,泌復還燕。

    是時,以燕與宋,宣撫司遣至汴,泌以平州仇人在是,乃間道奔還。

    朝廷嘉之,擢西上閤門使。

    從宋王宗望南伐,破真定有功,知祁州,歷刺澤、隰等州。

    貞元初,為濬州防禦使,遷陝西路轉運使,封戴國公。

     泌性夷澹,好讀莊、老,年六十一,即請緻仕。

    親友或以為早,泌嘆曰:「予年三十秉旄鉞,侵尋仕路又三十年,名遂身退,可矣。

    」時人高之。

    卒年七十四。

     淵累官燕京副留守、中京路都轉運使,歷河北東路、中都路都轉運使。

    淵貪鄙,三任漕事,務以錢穀自營。

    在中都凡八年,不求遷。

    與李通、許霖交關賄賂,詭納漕司諸物,規取財利。

    世宗即位,淵使其子貽慶詣東京上表,特賜貽慶任忠傑牓第三甲進士,授從仕郎。

    貽慶還中都,世宗詔淵曰:「凡殿位張設悉依舊,毋增益。

    不得役使一夫,以擾百姓。

    謹宮禁出入而已。

    」大定二年,改沁南軍節度使。

    世宗素知其為人,戒之曰:「卿宰相子,練習朝政,前為漕司,朕甚鄙之。

    毋或刻削百姓,若復敢爾,勿思再用。

    」淵到懷州未幾,坐前為中都轉運嘗盜用官材木,除名。

    子光慶。

     光慶字君錫,幼穎悟,沉厚少言。

    淵嘗謂所親曰:「世吾家者,此子也。

    」以廕,補閤門祗候,遷西上閤門副使。

    丁父憂,起復東上閤門副使,再轉西上、東上閤門使,兼太廟署令。

     光慶好古,讀書識大義,喜為詩,善篆隸,尤工大字。

    世宗行郊禮,受尊號,及受命寶,皆光慶篆。

    凡宮廟牓署經光慶書者,人稱其有法。

    典領原廟、坤厚陵、壽安宮工役,不為苛峻,使勞逸相均。

    身兼數職,勤慎周密,未嘗自伐,世宗獨察之。

     初,禦史大夫璋請製大金受命寶,有司以秦璽文進,上命以「大金受命萬世之寶」為文。

    徑四寸八分,厚一寸四分,蟠龍紐,高厚各四寸六分有半。

    禮部尚書張景仁、少府監張僅言典領工事,詔光慶篆之。

    遷同知宣徽院事,改少府監。

    丁母憂,起復右宣徽使。

    世宗幸上京,光慶往上京治儀仗制度,時人以為得宜。

     二十五年,卒,年五十一。

    上遣使緻祭,賻銀三百兩、重綵十端、絹百匹。

    平時喜為善言,蓄善藥,號「善善道人」。

    晚信浮屠法,自作真贊,語皆任達雲。

     贊曰:左企弓、虞仲文、曹勇義、康公弼四子者,皆有才識之士,其事遼主數有論建。

    及其受爵僭位,委質二君,隕身逆黨,三者胥失之,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