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卷七十二 列傳第十
關燈
小
中
大
大名府。
第功,宗弼第一,彀英次之。
攻東平,彀英居最。
拔離速襲宋康王于揚州,彀英為先鋒。
拔離速追宋孟後於江南,彀英前行趨潭州。
宋大兵在常武,彀英以選兵薄其城,敗千餘人。
明日,城中出兵來戰,彀英以五百騎敗之,獲馬二百匹,遂攻常武。
拔離速以諸軍為大陣,居其後,彀英以五百騎為小陣,當前行,即麾兵馳宋軍,宋軍亂,遂大敗之。
拔離速觀其周旋,嘆賞之。
其後河東郡縣多叛,彀英以先鋒攻絳州,克之。
復攻沁州,飛砲擊其右脅,舁歸營中。
諸軍攻沁州,三日不能下,別將骨〈赤皮〉強起彀英指麾士卒,遂克之。
攝河東路都統,從左監軍移剌餘睹招西北諸部。
彀英將騎三千五百,平其九部,獲生口三千,馬牛羊十五萬。
以先鋒破宋吳山軍,再戰再勝,遂衄宋兵于隘,死者不可勝計,宋兵遁去。
宗弼再取和尚原,彀英以本部破宋五萬人,遂奪新叉口,宗弼留兵守之。
是夜,大雪,道路皆冰,和尚原宋兵勢重不可徑取,宗弼用彀英策,入自傍近高山叢薄翳薈間,出其不意,遂取和尚原。
彀英請速入大散關,自以本部為殿,以備伏兵。
宗弼至仙人關,彀英先攻之,宗弼止之,彀英不止,宗弼以刀背擊其兜鍪,使之退,彀英曰:「敵氣巳沮,不乘此而取之,後必悔之。
」已而果然。
宗弼嘆曰:「旣往不咎。
」乃班師。
彀英殿,且戰且卻,遂達秦中。
齊國初廢,元帥右監軍撒離喝馳驛撫治諸郡,至同州,故齊觀察使李世輔出迎,陽墜馬稱折臂,舁歸。
撒離喝入城,世輔詐使通判獻甲,以壯士十人,被甲上廳事,世輔自壁後突出,執撒離喝。
彀英方索馬于外,變起倉卒,不得入。
城門已閉,皆有兵衛,至東門,合荅雅領騎三十餘,與彀英遇,遂斬門者出。
而世輔擁衆自西門出,彀英與合荅雅襲之,一進一退以綴世輔,使不得速。
世輔慮救兵至,乃要撒離喝與之盟,勿使追之。
留撒離喝於道側,彀英識其聲,與騎而歸。
除安遠大將軍,攝太原尹,四境鹹治,兼攝河東南、北兩路兵馬都緫管。
朝廷以河南、陝西與宋,已而復取之,師至耀州。
宋人每旦出城,張旗閱隊,抵暮而還。
道隘,騎不得逞。
彀英請兵五百,薄暮先使五十人趨山巔,令之曰:「旦日視敵出,舉幟指其所向。
」乃以餘兵伏山谷間。
明日,城中人出閱如前,山巔旗舉,伏兵發,宋兵爭馳入城。
彀英麾軍登城,拔宋幟,立金軍旗幟。
宋兵後者望見之不敢入,遂降,城中人亦降。
宋吳玠擁重兵據涇州,涇原以西多應之。
元帥撒離喝欲退守京兆,俟河南、河東軍。
彀英曰:「我退守,吳玠必取鳳翔、京兆、同、華,據潼關,吾屬無類矣。
」撒離喝曰:「計將安出?」彀英曰:「事危矣,不如速戰。
我軍陣涇之南原,宋兵必自西原來。
彀英與斜補出各以選騎五百摧其兩翼,元帥當其中擊之,可以得志。
」監軍拔離速曰:「二子當其左右,拔離速願當其中。
元帥據岡阜,多張旗幟為疑兵,可以得志。
」撒離喝從之。
吳玠兵果自西原來,彀英、斜補出擊其左右,自旦至午,吳玠左右軍少退,拔離速當其前衝擊之,遂敗玠軍,僵屍枕藉,大澗皆滿。
自此蜀人喪氣,不敢復出,關、陝遂定。
歷行臺吏部工部侍郎,從宗弼巡邊,遷刑部尚書,轉元帥左都監。
天德二年,遷右監軍。
元帥府罷,改山西路統軍使,領西南、西北兩路招討兵馬,坐無功,降臨海軍節度使,歷平陽、太原尹。
正隆末,為中都留守,兼西北面都統,討契丹撒八,駐軍歸化州。
世宗即位於遼陽,使彀英姪阿魯瓦持詔往歸化,命彀英為左副元帥,就遣使召陝西統軍徒單合喜,宣大定改元詔、赦于西南、西北招討司,河東、河北、山東諸路州鎮,調猛安軍屯京畿。
阿魯瓦見彀英,彀英猶豫未決,士卒皆欲歸世宗,彀英不得已,乃受詔。
以元帥令下諸路,亟泥馬槽二萬具,諸路聞之,以為大軍且至,然後遣人宣赦,所至皆聽命。
大定元年十一月,彀英以軍至中都,同知留守璋請至府議事。
彀英疑璋有謀,乃陽許諾,排節仗若將往者,遂率騎從出施仁門,駐兵通州。
見世宗于三河。
詔彀英以便宜規措河南、陝西、山東邊事。
二年正月,至南京,遂復汝、潁、嵩等州縣,授世襲猛安。
入拜平章政事,罷為東京留守,未行,改濟南尹。
初,彀英宿將恃功,在南京頗瀆貨,不恤軍民。
詔使問以邊事,彀英不荅,謂詔使曰:「爾解何事,待我到闕奏陳。
」及召入,竟無一語及邊事者。
在相位多自專,己所欲輒自奏行之。
除留守,輒忿忿不接賔客,雖近臣往亦不見。
上怒,遂改濟南。
上數之曰:「朕念卿父有大功于國,卿舊將亦有功,故改授此職,卿宜知之。
若復不悛,非但不保官爵,身亦不能保也。
」彀英頓首謝。
久之,改平陽尹,緻仕。
起為西京留守,以母憂去官。
尋以本官起復。
第功,宗弼第一,彀英次之。
攻東平,彀英居最。
拔離速襲宋康王于揚州,彀英為先鋒。
拔離速追宋孟後於江南,彀英前行趨潭州。
宋大兵在常武,彀英以選兵薄其城,敗千餘人。
明日,城中出兵來戰,彀英以五百騎敗之,獲馬二百匹,遂攻常武。
拔離速以諸軍為大陣,居其後,彀英以五百騎為小陣,當前行,即麾兵馳宋軍,宋軍亂,遂大敗之。
拔離速觀其周旋,嘆賞之。
其後河東郡縣多叛,彀英以先鋒攻絳州,克之。
復攻沁州,飛砲擊其右脅,舁歸營中。
諸軍攻沁州,三日不能下,別將骨〈赤皮〉強起彀英指麾士卒,遂克之。
攝河東路都統,從左監軍移剌餘睹招西北諸部。
彀英將騎三千五百,平其九部,獲生口三千,馬牛羊十五萬。
以先鋒破宋吳山軍,再戰再勝,遂衄宋兵于隘,死者不可勝計,宋兵遁去。
宗弼再取和尚原,彀英以本部破宋五萬人,遂奪新叉口,宗弼留兵守之。
是夜,大雪,道路皆冰,和尚原宋兵勢重不可徑取,宗弼用彀英策,入自傍近高山叢薄翳薈間,出其不意,遂取和尚原。
彀英請速入大散關,自以本部為殿,以備伏兵。
宗弼至仙人關,彀英先攻之,宗弼止之,彀英不止,宗弼以刀背擊其兜鍪,使之退,彀英曰:「敵氣巳沮,不乘此而取之,後必悔之。
」已而果然。
宗弼嘆曰:「旣往不咎。
」乃班師。
彀英殿,且戰且卻,遂達秦中。
齊國初廢,元帥右監軍撒離喝馳驛撫治諸郡,至同州,故齊觀察使李世輔出迎,陽墜馬稱折臂,舁歸。
撒離喝入城,世輔詐使通判獻甲,以壯士十人,被甲上廳事,世輔自壁後突出,執撒離喝。
彀英方索馬于外,變起倉卒,不得入。
城門已閉,皆有兵衛,至東門,合荅雅領騎三十餘,與彀英遇,遂斬門者出。
而世輔擁衆自西門出,彀英與合荅雅襲之,一進一退以綴世輔,使不得速。
世輔慮救兵至,乃要撒離喝與之盟,勿使追之。
留撒離喝於道側,彀英識其聲,與騎而歸。
除安遠大將軍,攝太原尹,四境鹹治,兼攝河東南、北兩路兵馬都緫管。
朝廷以河南、陝西與宋,已而復取之,師至耀州。
宋人每旦出城,張旗閱隊,抵暮而還。
道隘,騎不得逞。
彀英請兵五百,薄暮先使五十人趨山巔,令之曰:「旦日視敵出,舉幟指其所向。
」乃以餘兵伏山谷間。
明日,城中人出閱如前,山巔旗舉,伏兵發,宋兵爭馳入城。
彀英麾軍登城,拔宋幟,立金軍旗幟。
宋兵後者望見之不敢入,遂降,城中人亦降。
宋吳玠擁重兵據涇州,涇原以西多應之。
元帥撒離喝欲退守京兆,俟河南、河東軍。
彀英曰:「我退守,吳玠必取鳳翔、京兆、同、華,據潼關,吾屬無類矣。
」撒離喝曰:「計將安出?」彀英曰:「事危矣,不如速戰。
我軍陣涇之南原,宋兵必自西原來。
彀英與斜補出各以選騎五百摧其兩翼,元帥當其中擊之,可以得志。
」監軍拔離速曰:「二子當其左右,拔離速願當其中。
元帥據岡阜,多張旗幟為疑兵,可以得志。
」撒離喝從之。
吳玠兵果自西原來,彀英、斜補出擊其左右,自旦至午,吳玠左右軍少退,拔離速當其前衝擊之,遂敗玠軍,僵屍枕藉,大澗皆滿。
自此蜀人喪氣,不敢復出,關、陝遂定。
歷行臺吏部工部侍郎,從宗弼巡邊,遷刑部尚書,轉元帥左都監。
天德二年,遷右監軍。
元帥府罷,改山西路統軍使,領西南、西北兩路招討兵馬,坐無功,降臨海軍節度使,歷平陽、太原尹。
正隆末,為中都留守,兼西北面都統,討契丹撒八,駐軍歸化州。
世宗即位於遼陽,使彀英姪阿魯瓦持詔往歸化,命彀英為左副元帥,就遣使召陝西統軍徒單合喜,宣大定改元詔、赦于西南、西北招討司,河東、河北、山東諸路州鎮,調猛安軍屯京畿。
阿魯瓦見彀英,彀英猶豫未決,士卒皆欲歸世宗,彀英不得已,乃受詔。
以元帥令下諸路,亟泥馬槽二萬具,諸路聞之,以為大軍且至,然後遣人宣赦,所至皆聽命。
大定元年十一月,彀英以軍至中都,同知留守璋請至府議事。
彀英疑璋有謀,乃陽許諾,排節仗若將往者,遂率騎從出施仁門,駐兵通州。
見世宗于三河。
詔彀英以便宜規措河南、陝西、山東邊事。
二年正月,至南京,遂復汝、潁、嵩等州縣,授世襲猛安。
入拜平章政事,罷為東京留守,未行,改濟南尹。
初,彀英宿將恃功,在南京頗瀆貨,不恤軍民。
詔使問以邊事,彀英不荅,謂詔使曰:「爾解何事,待我到闕奏陳。
」及召入,竟無一語及邊事者。
在相位多自專,己所欲輒自奏行之。
除留守,輒忿忿不接賔客,雖近臣往亦不見。
上怒,遂改濟南。
上數之曰:「朕念卿父有大功于國,卿舊將亦有功,故改授此職,卿宜知之。
若復不悛,非但不保官爵,身亦不能保也。
」彀英頓首謝。
久之,改平陽尹,緻仕。
起為西京留守,以母憂去官。
尋以本官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