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卷七十 列傳第八
關燈
小
中
大
撒改 宗憲本名阿懶 習不失 宗亨本名撻不也 宗賢本名賽裡 石土門 忠本名迪古乃 習室 思敬本名撒改
撒改者,景祖孫,韓國公劾者之長子,世祖之兄子也。
劾者於次最長。
景祖方計定諸部,愛世祖膽勇材略。
及諸子長,國俗當異宮居,而命劾者與世祖同邸,劾者專治家務,世祖主外事。
世祖襲節度使,越劾孫而傳肅宗、穆宗,皆景祖志也。
穆宗初襲位,念劾者長兄不得立,遂命撒改為國相。
穆宗履藉父兄趾業,鋤除強梗不服己者,使撒改取馬紀嶺道攻阿踈,穆宗自將,期阿踈城下會軍。
撒改行次阿不塞水,烏延部斜勒勃菫來謁,謂撒改曰:「聞國相將與太師會軍阿踈城下,此為深入必取之策,宜先撫定潺蠢、星顯之路,落其黨附,奪其民人,然後合軍未晚也。
」撒改從之,攻鈍恩城,請濟師,穆宗與之,撒改遂攻下鈍恩城,而與穆宗來會阿踈城下。
鈍恩在南,阿踈在北,穆宗初遣撒改分道,即會攻阿踈。
聞其用斜勒計,先取鈍恩城,與初議不合,頗不然之。
及遼使來止勿攻阿踈,然後深以先取鈍恩城為功也。
及以國相都統討留可、詐都、塢塔等軍,而阿踈亡入于遼,終不敢歸,留可、詐都、塢塔、鈍恩皆降。
康宗沒,太祖稱都勃極烈,與撒改分治諸部,匹脫水以北太祖統之,來流水人民撒改統之。
明年甲午,嗣節度命方至。
遼主荒于遊畋,政事怠廢,太祖知遼可伐,遂起兵。
九月,與遼人戰于界上,獲謝十,太祖使告克于撒改,賜以所獲謝十乘馬,撒改及將士皆歡呼曰:「義兵始至遼界,一戰而勝,滅遼必自此始矣。
」遣子宗翰及完顏希尹來賀捷,因勸進,太祖未之從也。
十月,師克寧江州,破遼師十萬于鴨子河,師還。
十二月,太宗及撒改、辭不失率諸將復勸進。
收國元年正月朔,太祖即位,撒改行國相如故。
伐遼之計決於迪古迺,贊成大計實自撒改啟之。
撒改自以宗室近屬,且長房,繼肅宗為國相,旣貴且重,故身任大計,贊成如此,諸人莫之或先也。
太祖即位後,群臣奏事,撒改等前跪,上起,泣止之曰:「今日成功,皆諸君協輔之力,吾雖處大位,未易改舊俗也。
」撒改等感激,再拜謝。
凡臣下宴集,太祖嘗赴之,主人拜,上亦荅拜。
天輔後,始正君臣之禮焉。
七月,太宗為諳版勃極烈,撒改國論勃極烈,辭不失阿買勃極烈,杲國論〈吳,口改日〉勃極烈。
勃極烈,女直之尊官也。
太祖自正位號,凡半歲,未聞有封拜。
太宗介弟優禮絕等,杲母弟之最幼者,撒改、辭不失以宗室,同封拜。
九月,加國論胡魯勃極烈。
天輔五年,薨。
太祖往弔,乘白馬,剺額哭之慟。
及葬,復親臨之,賵以所禦馬。
撒改為人,敦厚多智,長于用人,家居純儉,好稼穡。
自始為國相,能馴服諸部,訟獄得其情,當時有言:「不見國相,事何從決。
」及舉兵伐遼,撒改每以宗臣為內外倚重,不以戰多為其功也。
天會十五年,追封燕國王。
正隆降封陳國公。
大定三年,改贈金源郡王,配饗太祖廟廷,謚忠毅。
十五年,詔圖像于衍慶宮。
子宗翰、宗憲。
宗翰別有傳。
宗憲本名阿懶。
頒行女直字書,年十六,選入學。
太宗幸學,宗憲與諸生俱謁,宗憲進止恂雅,太宗召至前,令誦所習,語音清亮,善應對。
侍臣奏曰:「此左副元帥宗翰弟也。
」上嗟賞久之。
兼通契丹、漢字。
未冠,從宗翰伐宋,汴京破,衆人爭趨府庫取財物,宗憲獨載圖書以歸。
朝廷議制度禮樂,往往因仍遼舊,宗憲曰:「方今奄有遼、宋,當遠引前古,因時制宜,成一代之法,何乃近取遼人制度哉。
」希尹曰:「而意甚與我合。
」由是器重之。
撻懶、宗雋唱議以齊地與宋,宗憲廷爭折之,當時不用其言,其後宗弼復取河南、陝西地,如宗憲策。
以捕宗磐、宗雋功,授昭武大將軍。
修國史,累官尚書左丞。
熈宗從容謂之曰:「嚮以河南、陝西地與宋人,卿以為不當與,今復取之,是猶用卿言也。
卿識慮深遠,自今以往,其盡言無隱。
」宗憲拜謝,遂攝門下侍郎。
初,熈宗以疑似殺左丞相希尹,久之,察其無罪,深閔惜之,謂宗憲曰:「希尹有大功于國,無罪而死,朕將錄用其孫,如之何?」宗憲對曰:「階下深念希尹,錄用其孫,幸甚。
若不先明死者無罪,生者何由得仕。
」上曰:「卿言是也。
」即日復希尹官爵,用其孫守道為應奉翰林文字。
皇統五年,將肆赦,議覃恩止及女直人,宗憲奏曰:「莫非王臣,慶幸豈可有間邪。
」遂改其文,使均被焉。
轉行臺平章政事。
天德初,為中京留守、安武軍節度使。
封河內郡王。
改太原尹,進封鉅鹿郡王。
正隆例奪王爵,再遷震武、武定軍節度使。
世宗即位,遣使召之,詔曰:「叔若能來,宜速至此,若為紇石烈志寧、白彥敬所遏,亦不煩叔憂。
」宗憲聞世宗即位,先已棄官來歸,與使者遇於中都,遂見上于小遼口,除中
劾者於次最長。
景祖方計定諸部,愛世祖膽勇材略。
及諸子長,國俗當異宮居,而命劾者與世祖同邸,劾者專治家務,世祖主外事。
世祖襲節度使,越劾孫而傳肅宗、穆宗,皆景祖志也。
穆宗初襲位,念劾者長兄不得立,遂命撒改為國相。
穆宗履藉父兄趾業,鋤除強梗不服己者,使撒改取馬紀嶺道攻阿踈,穆宗自將,期阿踈城下會軍。
撒改行次阿不塞水,烏延部斜勒勃菫來謁,謂撒改曰:「聞國相將與太師會軍阿踈城下,此為深入必取之策,宜先撫定潺蠢、星顯之路,落其黨附,奪其民人,然後合軍未晚也。
」撒改從之,攻鈍恩城,請濟師,穆宗與之,撒改遂攻下鈍恩城,而與穆宗來會阿踈城下。
鈍恩在南,阿踈在北,穆宗初遣撒改分道,即會攻阿踈。
聞其用斜勒計,先取鈍恩城,與初議不合,頗不然之。
及遼使來止勿攻阿踈,然後深以先取鈍恩城為功也。
及以國相都統討留可、詐都、塢塔等軍,而阿踈亡入于遼,終不敢歸,留可、詐都、塢塔、鈍恩皆降。
康宗沒,太祖稱都勃極烈,與撒改分治諸部,匹脫水以北太祖統之,來流水人民撒改統之。
明年甲午,嗣節度命方至。
遼主荒于遊畋,政事怠廢,太祖知遼可伐,遂起兵。
九月,與遼人戰于界上,獲謝十,太祖使告克于撒改,賜以所獲謝十乘馬,撒改及將士皆歡呼曰:「義兵始至遼界,一戰而勝,滅遼必自此始矣。
」遣子宗翰及完顏希尹來賀捷,因勸進,太祖未之從也。
十月,師克寧江州,破遼師十萬于鴨子河,師還。
十二月,太宗及撒改、辭不失率諸將復勸進。
收國元年正月朔,太祖即位,撒改行國相如故。
伐遼之計決於迪古迺,贊成大計實自撒改啟之。
撒改自以宗室近屬,且長房,繼肅宗為國相,旣貴且重,故身任大計,贊成如此,諸人莫之或先也。
太祖即位後,群臣奏事,撒改等前跪,上起,泣止之曰:「今日成功,皆諸君協輔之力,吾雖處大位,未易改舊俗也。
」撒改等感激,再拜謝。
凡臣下宴集,太祖嘗赴之,主人拜,上亦荅拜。
天輔後,始正君臣之禮焉。
七月,太宗為諳版勃極烈,撒改國論勃極烈,辭不失阿買勃極烈,杲國論〈吳,口改日〉勃極烈。
勃極烈,女直之尊官也。
太祖自正位號,凡半歲,未聞有封拜。
太宗介弟優禮絕等,杲母弟之最幼者,撒改、辭不失以宗室,同封拜。
九月,加國論胡魯勃極烈。
天輔五年,薨。
太祖往弔,乘白馬,剺額哭之慟。
及葬,復親臨之,賵以所禦馬。
撒改為人,敦厚多智,長于用人,家居純儉,好稼穡。
自始為國相,能馴服諸部,訟獄得其情,當時有言:「不見國相,事何從決。
」及舉兵伐遼,撒改每以宗臣為內外倚重,不以戰多為其功也。
天會十五年,追封燕國王。
正隆降封陳國公。
大定三年,改贈金源郡王,配饗太祖廟廷,謚忠毅。
十五年,詔圖像于衍慶宮。
子宗翰、宗憲。
宗翰別有傳。
宗憲本名阿懶。
頒行女直字書,年十六,選入學。
太宗幸學,宗憲與諸生俱謁,宗憲進止恂雅,太宗召至前,令誦所習,語音清亮,善應對。
侍臣奏曰:「此左副元帥宗翰弟也。
」上嗟賞久之。
兼通契丹、漢字。
未冠,從宗翰伐宋,汴京破,衆人爭趨府庫取財物,宗憲獨載圖書以歸。
朝廷議制度禮樂,往往因仍遼舊,宗憲曰:「方今奄有遼、宋,當遠引前古,因時制宜,成一代之法,何乃近取遼人制度哉。
」希尹曰:「而意甚與我合。
」由是器重之。
撻懶、宗雋唱議以齊地與宋,宗憲廷爭折之,當時不用其言,其後宗弼復取河南、陝西地,如宗憲策。
以捕宗磐、宗雋功,授昭武大將軍。
修國史,累官尚書左丞。
熈宗從容謂之曰:「嚮以河南、陝西地與宋人,卿以為不當與,今復取之,是猶用卿言也。
卿識慮深遠,自今以往,其盡言無隱。
」宗憲拜謝,遂攝門下侍郎。
初,熈宗以疑似殺左丞相希尹,久之,察其無罪,深閔惜之,謂宗憲曰:「希尹有大功于國,無罪而死,朕將錄用其孫,如之何?」宗憲對曰:「階下深念希尹,錄用其孫,幸甚。
若不先明死者無罪,生者何由得仕。
」上曰:「卿言是也。
」即日復希尹官爵,用其孫守道為應奉翰林文字。
皇統五年,將肆赦,議覃恩止及女直人,宗憲奏曰:「莫非王臣,慶幸豈可有間邪。
」遂改其文,使均被焉。
轉行臺平章政事。
天德初,為中京留守、安武軍節度使。
封河內郡王。
改太原尹,進封鉅鹿郡王。
正隆例奪王爵,再遷震武、武定軍節度使。
世宗即位,遣使召之,詔曰:「叔若能來,宜速至此,若為紇石烈志寧、白彥敬所遏,亦不煩叔憂。
」宗憲聞世宗即位,先已棄官來歸,與使者遇於中都,遂見上于小遼口,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