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卷十七 本紀第十七 哀宗上

關燈


    括京師民軍二十萬分隸諸帥,人月給粟一石有五鬥。

     三月丁亥,大元軍平中京,留守撒合輦投水死。

    甲午,命平章政事白撒宿上清宮,樞密副使合喜宿大佛寺,以備緩急。

    大元遣使自鄭州來諭降,使者立出國書以授譯史,譯史以授宰相,宰相跪進,上起立受之,以付有司。

    書索翰林學士趙秉文、衍聖公孔元措等二十七家,及歸順人家屬,蒲阿妻子,繡女、弓匠、鷹人又數十人。

    庚子,封荊王子訛可為曹王,議以為質。

    密國公璹以曹王幼,請代行,上慰遣之,不聽其代。

    壬寅,尚書左丞李蹊送曹王出質,諫議大夫裴滿阿虎帶、太府監國世榮為講和使。

    戶部侍郎楊慥權參知政事。

    分軍防守四城。

    大元兵攻汴城,上出承天門撫西面將士。

    千戶劉壽語不遜,詔釋勿問。

    癸卯,上復出撫東面將士,親傅戰傷者藥于南薰門下,仍賜卮酒。

    出內府金帛器皿以賞戰士。

    乙巳,鳳翔府砲軍萬戶王阿驢、樊喬來歸。

    己酉,造革車三千兩,已而不用。

    置局養無家俘民。

     夏四月癸醜,兵士李新有功,擢四方館使。

    元帥劉益叱其子戰死。

    丁巳,遣戶部侍郎楊居仁奉金帛詣大元兵乞和。

    戊午,又以珍異往謝許和。

    癸亥,明惠皇後陵被發,失柩所在,遣中官往視之,至是始得。

    以兵護宮女十人出迎朔門奉柩至城下,設禦幄安置,是夜復葬之。

    戮鄭倜妻子。

    甲子,禦端門肆赦,改元天興。

    詔內外,官民能完復州郡者功賞有差。

    出金帛酒炙犒飫軍士。

    減禦膳,罷冗員,放宮女。

    上書不得稱聖,改聖旨為制旨。

    釋鎬厲王、衛紹王二族禁錮,聽自便。

    乙醜,百官初起居于隆德殿前。

    丙寅,以尚書省兼樞密院事。

    丁卯,放宮女,聽以衣裝自隨,金珠留犒士卒。

    汴京解嚴,步軍始出封丘門采薪蔬。

    己巳,建威都尉完顏兀論同大元使沒忒入城。

    庚午,見使臣於隆德殿。

    放宮女如前。

    辛未,開鄭門聽百姓男子出入。

    甲戌,禦承天門大饗將士,聞有聲屈者乃還宮。

    乙亥,有詔止奏事。

    許州進櫻桃。

     五月辛巳,遷民告出城者以萬數,賽不、白撒不聽。

    乙酉,以南陽郡王子思烈行尚書省于鄧州,召援兵。

    丙戌,拜天於大慶殿。

    詔白撒緻仕。

    放京城四面軍,李辛不奉詔。

    丁亥,鑿洧川漕渠,尋罷之。

    馮延登以奉使有勞,授禮部侍郎。

    戊子,裕州鎮防軍將領賀都喜率西軍二千人入援。

    放遷民出京。

    辛卯,大寒如冬。

    密國公璹薨。

    汴京大疫,凡五十日,諸門出死者九十餘萬人,貧不能葬者不在是數。

    癸巳,楊春入據亳州,觀察判官劉均死之。

    辛醜,上禦香閤,面責宰相。

    乙巳,將相受保城爵賞。

     六月庚戌朔,詔百官舉大將,衆舉劉益,不能用。

    癸醜,飛虎軍二百人奪封丘門出奔。

    甲寅,以出師錮門禁。

    乙卯,白撒開渠於私第東。

    丙辰,閱官馬,擇瘠者殺以食。

    丁巳,封仙據徐州,徒單益都走宿州,推張興行省事。

    庚申,塞京城四門,以便守禦。

    壬戌,國安用入徐州,殺張興,推封仙為元帥,以主州事。

    己巳,詔贈禦侮中郎將完顏陳和尚鎮南軍節度使。

    立褒忠廟碑。

    權參知政事楊慥罷。

    辛未,復修汴城。

    以疫後,園戶、僧道、醫師、鬻棺者擅厚利,命有司倍征之,以助其用。

    甲戌,宿州鎮防千戶高臘哥、李宣殺節度使紇石烈阿虎父子,請行省徒單益都主帥事,益都不從,率其將吏西走,至穀熟遇大元軍,死之。

    乙亥,左丞李蹊送曹王與其子仝俱還。

    丁醜,恒山公武仙殺士人李汾。

     七月庚辰朔,兵刃有火。

    辛巳,軍士撾登聞鼓乞將劉益。

    癸未,尚書右丞顏盞世魯罷。

    吏部尚書完顏奴申為參知政事。

    甲申,飛虎軍士申福、蔡元擅殺北使唐慶等三十餘人于館,詔貰其罪,和議遂絕。

    乙酉,都人揚言欲殺白撒,密詔遣衛士護其家。

    丙戌,軍士毀白撒別墅。

    斜撚阿不妄殺市人之過其門者,以靖亂。

    丁亥,拜天于承天門下,出內府及兩宮物賜軍士。

    戊子,下令招軍。

    辛卯,簽民為兵。

    鞏昌民百二十人赴援。

    乙未,宿州帥衆僧奴稱國安用降,遣近侍直長因世英等持詔封安用為兗王,行京東等路尚書省事,賜姓完顏,改名用安。

    新軍有撾登聞鼓者,杖殺之。

    乙巳,金、木、火、太陰會于軫、翼。

    丙午,參知政事完顏思烈、恒山公武仙、鞏昌緫帥完顏忽斜虎率諸將兵自汝州入援,以合喜為樞密使,將兵一萬應之,命左丞李蹊勸諭出師,乃行。

     八月己酉朔,合喜屯杏花營,又益兵五千人,始進屯中牟故城。

    庚戌,發丁壯五千人運糧,餉合喜軍。

    辛亥,完顏思烈遇大元兵于京水,遂潰,武仙退保留山,思烈走禦寨,中京元帥左監軍任守貞死之。

    合喜棄輜重奔至鄭門,聚兵乃入。

    甲寅,免合喜為庶人,籍其家以賜軍士。

    降監軍長樂為符寶郎。

    丁巳,釋奠孔子。

    戊午,括民間粟。

    己未,籍徒單兀典、完顏重喜、納合合閏家貲。

    前儀封令魏璠上言,鞏昌帥完顏仲德沉毅有遠謀,臣請奉命往召。

    不報。

    戊辰,免府試。

    起復前大司農侯摯為平章政事,進封蕭國公,行京東路尚書省事。

    己巳,摯帥兵行至封丘,將士將潰,摯止之,乃與衆還汴。

    壬申,聽無軍家口戍京。

    甲戌,金木星交。

    乙亥,賣官,及許買進士第。

    丙子,詔罷括粟,復以進獻取之。

    丁醜,京城民楊興入貲,授延州刺史。

    戊寅,劉仲溫入貲,授許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