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卷十六 本紀第十六 宣宗下

關燈
役,客戶販鬻坐獲厚利,官無所斂,亦宜稍及客戶,以寬土民。

    行院帥府幕職,雖無部衆,亦嘗贊畫戎功,而推賞止進官一階,宜聽主將保奏,第功行賞。

    」上皆從其請。

    戊午,遣親軍討河南群盜。

    辛酉,大元兵攻綏德州。

    壬戌,夏人復侵龕谷。

    甲子,勑監察所彈事,同列不可預聞,著為令。

    丁卯,夏人犯定西、積石之境。

    戊寅,分京畿戍卒萬二千,河中民兵八千,以許州元帥紇石烈鶴壽將之,屯潼關西。

     十一月癸未,陝西東路行省報安塞堡敗夏人之捷。

    甲申,諭太府減損食品。

    庚寅,募民興南陽水田。

    壬辰,太子、親王、百官表賀安塞堡之捷,卻之。

    乙未,夏人攻龕谷。

    宋人攻蘄縣。

    紅襖賊掠宿州。

    辛醜,詔蠲徐、邳、宿、泗等州逋租,官民有能墾闢閒田,除來年科徵。

    歸德、亳、壽、潁停閣逋戶租外,仍蠲三之一。

    逋戶田廬有司募民承業,禁其毀損,以俟來復。

    蒲城縣民李文秀等謀反,伏誅。

    壬寅,宋人焚潁州,執防禦判官而去。

    是日,相國寺火。

    大元兵攻延安。

     十二月辛亥朔,以大元兵下潼關、京兆,詔省院議之。

    壬子,罷辟舉縣令法。

    丁巳,禮部侍郎烏古孫仲端,翰林待制安庭珍使北還,各遷一階。

    庚申,罷河南義軍。

    丁卯,詔罷新簽民軍,減樞密院掌兵官及京城戍兵,仍諭行院帥府,毋擅增設補簽。

    辛未,罷行緫管府及招討統軍檢察等司。

    定宋人來歸賞格及詐誘征防軍人逃亡罪法。

    癸酉,元帥合達、買住及其將士以延安功特賞賚之,仍下詔獎諭。

     閏月辛巳朔,大元兵徇鄜州,保大軍節度使完顏六斤、權元帥左都監紇石烈鶴壽、右都監蒲察婁室、遙授金安軍節度使女奚烈資祿皆死之。

    乙酉,提控朮甲咬住破沈丘賊于陳瓦。

    丙戌,頒詔撫諭河南土寇。

    戊子,熒惑犯軒轅。

    己醜,孫瑀及捕盜官吾古出招降泰和縣賊二千人,詔斬其首惡,餘皆釋之。

    同知保靜軍節度使郭澍以徵糧失期,誣殺平民,坐誅。

    辛卯,官軍復葭州。

    癸巳,通遠軍節度使孛朮魯合住削官。

    甲午,月犯熒惑。

    丙申,紅襖賊夜入蒙城縣,縣官失其符印,軍民死者甚衆,賊大掠而去。

    戊戌,鎮星晝見于軫。

    己亥,發兵捕京東盜。

    太白晝見于室。

    壬寅,發上林署粟賑貧民。

    陳、亳等州,鹿邑、城父諸縣,盜蜂起,趣樞府遣官討之。

    捕盜軍所過殘民,遣禦史一人按視。

    軍所獲牛,有司以官錢收贖。

    戊申,詔定招捕土寇官賞格。

    己酉,更造「興定寶泉」,每一貫當「通寶」四百貫。

     元光元年春正月庚戌朔,免朝。

    辛亥,世宗忌辰,謁奠于啟慶宮。

    元帥惟弼破紅襖賊于張鶱店。

    壬子,遣官墾種京東、西、南三路水田。

    甲寅,禁非邊關急速事無馳傳,即濫乘者州縣徑白省部,四方館從禦史臺,外路從分按禦史治之。

    詔陝西西路行省徙京兆者,兵退還治平敘。

    坊州刺史把移失剌以棄城,伏誅。

    鄭州防禦使裴滿羊哥,同知防禦使古裡甲石倫除名。

    平西節度使把古咬住奪官一階。

    丁卯,詔撫諭京東百姓。

     二月壬午,詔徙中京、唐、鄧、商、虢、許、陝等州屯軍及諸軍家屬赴京兆、同、華就糧屯。

    乙酉,陝西西路行省請以厚賞募河西諸蕃部族寺僧,圖復大通城,命行省樞密院籌之。

    癸巳,上諭宰臣,宋人以重兵攻平輿、褒信,我師力戰卻之,又偵知其事狀之詳。

    若俟帥府上功推賞,豈急於勸獎之道。

    其遣清望官,齎空名宣勑,覈實給之。

    乙未,詔諭河南、陝西。

    大元兵屯葭州。

    壬寅,權定行省、樞府、元帥府輒杖左右司、經歷司官罪法。

    甲辰,上念鄜延被兵,又延安受圍,嘗發民粟給軍。

    詔除延安、鄜、坊、丹、葭、綏德稅租,仍令有司償其粟直,不足者許補官。

    戊申,恒州軍變,萬戶呼延棫等千餘人殺掠城中,焚廬舍而去。

    己酉,遣元帥左監軍訛可行元帥府事,節制三路軍馬伐宋,同簽樞密院事時全行院事,副之。

     三月辛酉,宋人掠確山縣之劉村。

    丙寅,歲星犯太微左執法。

    戊辰,樞密院委差官賈天安上書言利害。

    壬申,尚書右丞徒單思忠以病馬輸官,冒取高價,禦史劾之,有司以監主自盜論死,上顧惜大體,降授陳州防禦使。

    癸酉,提控李師林敗夏人于永木嶺。

    郭文振表,近得俘者言,南北合兵將攻河南、陝西。

    詔樞密備禦。

     夏四月辛巳,以金吾衛上將軍、勸農使訛可簽樞密院事。

    置大司農司,設大司農卿、少卿、丞,京東、西、南三路置行司,並兼採訪事。

    壬午,大元兵攻陵川縣。

    丁酉,林懷路行元帥府事惟良削官兩階,罷之。

    更定辟舉縣令之法,而復行之。

    戊戌,籍丁憂待闕、追殿等官,備防秋。

    丁未,行樞密院報淮南之捷。

     五月戊申朔,大元兵屯隰、吉、翼等州。

    壬戌,訛可、時全軍大敗。

    甲子,訛可以敗績當死,上面數而責之,勉其後效命,朘官兩階。

    丁卯,召緻政胥鼎等赴省議利害。

    壬申,時全伏誅。

     六月戊寅朔,造舟運陝西糧,由大慶關渡抵湖城。

    癸未,大赦。

    陳州防禦使呂子羽坐乏軍興,自盡。

    制諸監官及八品以下職事,丁憂、待闕、任滿、遙授者,試補侍衛親軍。

    命各路司農司設捕盜方略。

    丁酉,紅襖賊掠柳子鎮,驅百姓及驛馬而去,提控張瑀追擊,奪所掠還。

    偽監軍王二據黎陽縣,提控王泉討之,復其城。

     秋七月庚戌,大元將按察兒以其衆屯晉安、冀州之境。

    丙辰,上黨公完顏開復澤州。

    己未,歸德行樞密院王庭玉報曹州破紅襖賊之捷。

    庚申,定監當官選法。

    河北群盜犯封丘、開封界,令樞密院禦捕。

    甲子,京東緫帥紇石烈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