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卷十四 本紀第十四 宣宗上

關燈
譏察官有要求民財始聽民渡河者,避兵民至或餓死、自溺,特命禦史臺體訪之。

    又禁隨朝職官敓民碾磑以自營利。

    詔河間孤城,移其軍民就粟清州,括民間騾付諸軍,與馬參用。

    辛酉,議括官田及牧馬地以贍河北軍戶之徙河南者,巳為民佃者俟穫畢日付之。

    群臣疊言其不便,遂寢。

    癸亥,詔河北郡縣軍須並減河南之半。

    定尚書所造諸符:樞密院鹿,宣撫司魚,統軍司虎。

    丙寅,遣參知政事高汝礪往河南,便宜措置糧儲。

    制品官納弓箭之令,丁憂緻仕者免。

    甲戌,借平陽民租一年。

    詔職官更兵亡失告身,見任者保識即重給之,妄冒者從詐偽法。

    丙子,尚書省奏給皇太孫歲賜錢。

    上不從,曰:「襁褓兒安所用之。

    」詔緻仕官俸給比南征時減其半。

    丁醜,肅宗神主至自中都,奉安于明俊殿。

    戊寅,月入畢宿中,戊夜犯畢大星。

    己卯,明德皇後神主至自中都。

    裁損宮中歲給有差。

    甲申,詔尚書省,行六部太多,其令各路運司兼之。

    改交鈔名「貞祐寶券」。

     八月戊子朔,以陝西統軍使完顏合打簽樞密院事。

    己醜,制軍府庶事樞密院官須與經歷官裁決,經歷議是而院官不從,許直以聞。

    癸巳,詔遣官體究京西路新遷軍戶。

    丙申,諭尚書省,職官犯罪,大者即施行之,小者籍之,事定始論其罪。

    諭樞密院,撒合輦所簽軍有具戒僧人,可罷遣之。

    己亥,詔武舉官非見任及已從軍者,隨處調赴京師,別為一軍,以備用。

    被薦未授官者,量才任之。

    庚子,上慮平陽城大,兵食不足,議棄之,宰臣持不可。

    賞前冀州教授粘割忒鄰,集義兵,出方略,遏土寇,兵後攝州,復立州治,積芻糧,招徠民戶至五萬,特遷三官,升正五品職。

    置山東西路緫管府于歸德府及徐、亳二州。

    以太常卿侯摯為參知政事,行尚書省于河北東、西兩路。

    太祖禦容至自西京,奉安于啟慶宮。

    甲辰,置行樞密院于徐州、歸德府。

    詔諸職官不拘何從出身,其才可大用者尚書省具以聞。

    丙午,山東西路宣撫使完顏弼表:「遙授同知東平府事張汝楫將謀復叛,密遣人招同知益都府事孫邦佐。

    邦佐斬其人,馳報弼,弼殺汝楫及其黨萬餘。

    承制升邦佐德州防禦使,餘立功者賞有差。

    」上嘉弼功,加崇進,封密國公,詔獎諭之。

    丁未,詔近臣舉良將,加孫邦佐昭毅大將軍、泰定軍節度使,仍官其子。

    戊申,東平、益都、太原、潞州置元帥府。

    大赦。

    己酉,監察禦史許古獻恢復中都之策。

    紅襖賊掠成武,宣撫副使顏盞天澤討走之,斬首數百級。

    進天澤一官,將校有功者命就遷賞。

    命侯摯招邢州賊程邦傑以官,不從則誘其黨圖之。

    減戶部幹辦官四員及委差官有差。

    壬子,置行省于陝西。

    乙卯,增沿河闌糴之法,十取其八,以抑販粟之弊,仍嚴禁私渡。

    增步軍萬人,戍京以西,四萬人戍京以東。

    選陝西騎兵二千,增京畿之衛。

    諭陝西,堅守延安、臨洮、環、慶、蘭、會、保安、綏德、平涼、德順、鎮戎、涇原、鄜、坊、邠、寧、乾、耀等處要害。

    分渭南州郡步兵屯平涼,令宣撫使治邠州,副使治同州之澄城以統之。

    更以步騎守沿渭諸津。

    丙辰,元帥左監軍兼知真定府事永錫坐援中都失律,削官爵,杖之八十。

     九月丁巳朔,戶部侍郎奧屯阿虎言:「國家多故,職官往往不仕。

    乞限以兩季,違者勿復任用。

    」上嫌其太重,命違限者止奪三官,降職三等,仍永不升注。

    辛酉,除名永錫特遷信武將軍、息州刺史。

    甲子,諭宰臣,沿淮塘路以南地曏授民業,今為豪勢據奪者,其令有司察之。

    丙寅,樞密院言:「陝西、河東世襲蕃部巡檢,昨與世襲猛安謀克例罷其俸。

    今邊事方急,宜仍給之,庶獲其用。

    又西邊弓箭手有才武出衆,獲功未推賞者,令宣撫司覈實以聞。

    」從之。

    丁卯,以秋稼未穫,禁軍官圍獵。

    詔授隱士王澮太中大夫、右諫議大夫,充遼東宣撫司參謀官。

    戊辰,遙授武寧軍節度副使徒單吾典告平章政事抹撚盡忠逆謀,詔有司鞫之。

    設潼關提控緫領軍馬等官。

    辛未,置河北東路行緫管府於原武、陽武、封丘、陳留、延津、通許、杞諸縣,以治所徙軍戶。

    命司屬令和尚等護治鞏國公按辰第。

    上謂宰臣曰:「按辰所為不慎,或至犯法。

    舍之則理所不容,治之則失親親之道,但當設官以防之耳。

    」按辰尋以不法,謫博州防禦使。

    黜衛紹王母李氏光獻皇後尊謚,神主在太廟,畫像在啟慶宮,並遷出之。

    陳州鎮防軍段仲連進羊三百,詔遷三官。

    命右丞汝礪詣陳州規畫糧儲。

    壬申,以蘇門縣為輝州。

    癸酉,朝謁世祖、太祖禦容于啟慶宮,行獻享禮,始用樂。

    賜東永昌姓為溫敦氏,包世顯、包疙疸為烏古論氏,睹令孤為和速嘉氏,何定為必蘭氏,馬福德、馬柏壽為夾谷氏,各遷一官。

    甲戌,朝謁太宗、熈宗、睿宗禦容,行獻享禮。

    詔開、滑、濬、濟、曹、滕諸州置連珠寨,如衛州。

    乙亥,詔河北、山東等路及平涼、慶陽、臨洮府,涇、邠、秦、鞏、德順諸州經兵,四品以下職事官並以二十月為滿。

    募隨處主帥及官軍、義軍將校,有能率衆復取中都者封王,遷一品階,授二品職。

    能戰卻敵、善誘降人、取附都州縣者,予本處長官、散官,隨職遷授,餘州縣遞減二等。

     紅襖賊周元兒陷深、祁州、束鹿、安平、無極等縣,真定帥府以計破之,斬元兒及殺其黨五百餘人。

    丁醜,詔司、縣官能募民進糧五千石以上,減一資考,萬石以上,遷一官,減二資考,二萬石以上遷一官,升一等,注見闕。

    諸色人以功賜國姓者,能以千人敗敵三千人,賜及緦麻以上親,二千人以上,賜及大功以上親,千人以上,賜止其家。

    庚辰,陝西宣撫司來上第五將城萬戶楊再興擊走夏人之捷。

    壬午,以空名宣勑付陝西宣撫司,凡夏人入寇,有能臨陣立功者,五品以下並聽遷授。

    乙酉,置大名府行緫管府于柘城縣,以治所徙軍戶。

     冬十月丙戌朔,翰林侍讀學士、權參知政事烏古論德升出為集慶軍節度使兼亳州管內觀察使。

    丁亥,尚書右丞汝礪言:「河北軍戶之徙河南者,宜以係官閒田及牧馬草地之可耕者賜之,使自耕以食,而罷其月糧。

    」上從其請。

    命右司諫馮開隨處按視,人給三十畝。

    夏人入保安,都統完顏國家奴破之;攻延安,戍將又敗之。

    是日,捷至。

    戊子,以禦史中丞徒單思忠為參知政事。

    己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