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卷六 本紀第六 世宗上
關燈
小
中
大
請求有所饋獻及受之者,具狀奏裁」。
庚戌,百官請上尊號,不允。
詔「中都、平州及饑荒地并經契丹剽掠,有質賣妻子者,官為收贖」。
壬子,尚書左丞翟永固罷。
癸醜,罷貢金線段疋。
甲寅,以尚書右丞紇石烈良弼為左丞,吏部尚書石琚為參知政事。
十二月丁醜,臘,獵于近郊,以所獲薦山陵,自是歲以為常。
詔流民未復業,增限招誘。
己卯,參知政事蘇保衡至自軍,辛巳,以為尚書右丞。
四年正月丁亥朔,高麗、夏遣使來賀。
戊子,罷路府州元日及萬春節貢獻。
上謂侍臣曰:「秦王宗翰有功於國,何乃無嗣?」皆未知所對。
上曰:「朕嘗聞宗翰在西京坑殺匄者千人,得非其報耶。
」癸巳,百官復請上尊號,不允。
丁酉,如安州春水。
壬寅,至安州。
大雪。
詔扈從人舍民家者,人日支錢一百與其主。
甲辰,元帥府言「宋遣審議官胡昉緻尚書右僕射書,來議和好。
以其言失信,拘昉軍中,以書荅之」。
及以書進,上覽之曰:「宋之失信,行人何罪,當即遣還。
邊事令元帥府從宜措畫。
」乙巳,尚書省奏「徐州民曹珪討賊江志,而子弼亦在賊中,并殺之。
法當補二官,敘雜班」。
上以所奏未當,進一官,正班用之。
辛亥,獲頭鵝,遣使薦山陵,自是歲以為常。
二月丁巳,免安州今年賦役,及保塞縣禦城邊吳二村凡扈從人嘗止其家者,亦復一年。
辛酉,獵于高陽之北。
庚午,還都。
庚辰,以北京粟價踴貴,詔免今年課甲。
三月丙戌朔,萬春節,高麗、夏遣使來賀。
詔免北京歲課段匹一年。
庚子,京師地震。
壬寅,百官復請上尊號,不允。
四月丁巳,平章政事完顏元宜罷。
甲戌,出宮女二十一人。
五月,旱。
癸卯,勑有司審冤獄,禁宮中音樂,放毬場役夫。
乙巳,詔禮部尚書王競禱雨于北嶽。
己酉,命參知政事石琚等於北郊望祭禱雨。
壬子,雨。
窩斡餘黨蒲速越伏誅。
六月甲寅朔,日有食之。
壬戌,尚書左丞紇石烈良弼至自征南元帥府。
甲子,以雨足,命有司祭謝嶽鎮海瀆于北郊。
己巳,幸東宮,視皇太子疾。
庚午,初定祭五嶽四瀆禮。
辛未,觀稼于近郊。
庚辰,詔諭元帥府曰:「所請伐宋軍萬五千,今以騎三千、步四千赴之。
」詔陝西元帥府議入蜀利害以聞。
七月壬辰,故衛王襄妃及其子和尚以妖妄伏誅。
庚子,以尚書左丞紇石烈良弼為平章政事。
辛醜,大風雷雨,拔木。
八月甲寅朔,詔征南元帥府曰:「前所請收復舊疆,乞候秋涼進發,今已秋涼,復俟何時。
」戊午,以參知政事完顏守道為尚書左丞,大興尹唐括安禮為參知政事。
壬申,上謂宰臣曰:「卿每奏皆常事,凡治國安民及朝政不便於民者,未嘗及也。
如此,則宰相之任誰不能之。
」己卯,如大房山。
辛巳,緻祭于山陵。
九月癸未朔,還都。
乙酉、上謂宰臣曰:「形勢之家,親識訴訟,請屬道達,官吏往往屈法徇情,宜一切禁止。
」己醜,上謂宰臣曰:「北京、懿州、臨潢等路嘗經契丹寇掠,平、薊二州近復蝗旱,百姓艱食,父母兄弟不能相保,多冒鬻為奴,朕甚閔之。
可速遣使閱實其數,出內庫物贖之。
」乙未,幸鷹房,主者以鷹隼置內省堂上,上怒曰:「此宰相聽事,豈置鷹隼處耶。
」痛責其人,俾置他所。
己亥,以宿直將軍烏裡雅為夏國生日使。
辛亥,以太子少詹事烏古論三合為高麗生日使。
十月癸醜朔,獵于密雲縣。
丙寅,還都。
己卯,命泰寧軍節度使張弘信等二十四人分路通檢諸路物力。
十一月乙酉,征南都統徒單克寧敗宋兵,取楚州。
己醜,封子永功為鄭王。
辛卯,冬獵。
乙未,詔進師伐宋。
戊戌,次河間府。
辛醜,尚書省火。
甲辰,次清州。
閏月壬子朔,還都。
十二月丁亥,尚書省奏都統高景山取商州。
己醜,臘,獵于近郊。
辛卯,太白晝見,經天。
是歲,大有年。
斷死罪十有七人。
五年正月辛亥朔,高麗、夏遣使來賀。
乙卯,詔泰州、臨潢接境設邊堡七十,駐兵萬三千。
己未,宋通問使魏杞等以國書來。
書不稱「大」,稱「姪宋皇帝」,稱名,「再拜奉書于叔大金皇帝」。
歲幣二十萬。
辛未,詔中外。
復命有司,旱、蝗、水溢之處,與免租賦。
癸酉,命元帥府諸新舊軍以六萬人留戍,餘並放還。
以宋國歲幣悉賞諸軍。
二月壬午,以左副都點檢完顏仲等為宋報問使。
壬寅,罷納粟補官令。
戊申,萬春節,宋、高麗、夏遣使來賀。
三月壬申,群臣奉上尊號曰應天興祚仁德聖孝皇帝,詔中外。
四月癸卯,西京留守壽王京謀反,獄成,特免死,杖之,除名,嵐州安置。
乙巳,右副元帥完顏思敬罷。
丁未,右丞相、都元帥僕散忠義還自軍。
五月壬子,左副元帥紇石烈志寧以召入見。
丁巳,以僕散忠義為尚書左丞相,紇石烈志寧為平章政事,還軍。
乙醜,以平章政事宗憲為尚書右丞相。
癸酉,罷山東路都統府,以其軍各隸緫管府。
六月甲辰,芝產大安殿柱。
丙午,京師地震,雨毛。
七月戊申朔,京師地復震。
罷陝西都統府,復置統軍司京兆,徙陝西元帥府河中。
八月己卯,前宿州防禦使烏林荅剌撒以與宋李世輔交通,伏誅。
癸巳,宋、夏遣使賀尊號。
九月丁未朔,以吏部尚書高衎等為賀宋生日使。
戊申,秋獵。
庚戌,以宿直將軍朮虎蒲查為夏國生日使。
甲戌,還都。
十月丁醜朔,地震。
辛巳,以大宗正丞璋為高麗生日使。
乙未,冬獵。
辛醜,還都。
十一月丙午朔,上謂宰臣曰:「朕在位日淺,未能遍識臣下賢否,全賴卿等盡公舉薦。
今六品以下殊乏人材,何以副朕求賢之意。
」癸醜,幸東宮。
戊午,以右副都點檢烏古論粘沒曷為賀宋正旦使。
癸亥,立諸路通檢地土等第稅法。
癸酉,大霧,晝晦。
十二月己醜,獵于近郊。
高麗遣使賀尊號。
六年正月丙午朔,宋、高麗、夏遣使來賀。
庚午,勑有司,宮中張設毋以塗金為飾。
二月丁亥,尚書左丞相兼都元帥沂國公僕散忠義薨。
壬寅,萬春節,宋、高麗、夏遣使來賀。
三月甲寅,上如西京。
庚申,次歸化州,西京留守唐括德溫上謁。
戊辰,至西京。
庚午,朝謁太祖廟。
壬申,擊毬,百姓縱觀。
四月甲戌朔,詔月朔禁屠宰。
戊戌,以尚書右司郎中移剌道為橫賜高麗使,宿直將軍斜卯摑剌為橫賜夏國使。
辛醜,太白晝見。
五月戊申,幸華嚴寺,觀故遼諸帝銅像,詔主僧謹視之。
壬子,詔雲中大同縣及警巡院給復一年。
壬戌,詔將幸銀山,諸扈從軍士賜錢五萬貫,有敢損苗稼者,並償之。
六月辛巳,太白晝見,經天。
丙戌,發自西京。
庚子,獵于銀山。
七月辛酉,次三叉口。
八月辛未朔,次涼陘。
庚辰,獵于望雲之南山。
九月辛醜朔,至自西京。
丁未,以戶部尚書魏子平為賀宋生日使。
辛亥,以翰林待制移剌熈載為夏國生日使。
澤州刺史劉德裕等以盜用官錢伏誅。
壬子,太白晝見。
癸醜,尚書右丞相宗憲薨。
丙辰,太白晝見,經天。
十月己卯,以尚書兵部侍郎移剌按荅為高麗生日使。
甲申,朝享于太廟。
詔免雄、莫等州今年租。
壬辰,太白晝見,經天。
丁酉,如安肅州。
冬獵。
十一月丙午,還都。
癸醜,以右副都點檢烏古論元忠為賀宋正旦使。
上謂宰臣曰:「朝官當慎選其人,庶可激勵其餘。
若不當,則啟覬覦之心。
卿等必知人才優劣,舉實才用之。
」庚申,太白晝見,經天。
丁卯,參知政事石琚以母憂罷。
十二月甲戌,詔有司,每月朔望及上七日毋奏刑名。
戊子,太白晝見,經天。
甲午,泰州民合住謀反,伏誅。
丙申,以平章政事紇石烈良弼為尚書右丞相,紇石烈志寧為樞密使。
七年正月庚子朔,宋、高麗、夏遣使來賀。
辛亥,石琚起復參知政事。
壬子,上服袞冕,禦大安殿,受尊號冊寶禮。
癸醜,大赦。
庚申,以元帥左監軍徒單合喜為樞密副使。
二月庚寅,尚書右丞蘇保衡薨。
丙
庚戌,百官請上尊號,不允。
詔「中都、平州及饑荒地并經契丹剽掠,有質賣妻子者,官為收贖」。
壬子,尚書左丞翟永固罷。
癸醜,罷貢金線段疋。
甲寅,以尚書右丞紇石烈良弼為左丞,吏部尚書石琚為參知政事。
十二月丁醜,臘,獵于近郊,以所獲薦山陵,自是歲以為常。
詔流民未復業,增限招誘。
己卯,參知政事蘇保衡至自軍,辛巳,以為尚書右丞。
四年正月丁亥朔,高麗、夏遣使來賀。
戊子,罷路府州元日及萬春節貢獻。
上謂侍臣曰:「秦王宗翰有功於國,何乃無嗣?」皆未知所對。
上曰:「朕嘗聞宗翰在西京坑殺匄者千人,得非其報耶。
」癸巳,百官復請上尊號,不允。
丁酉,如安州春水。
壬寅,至安州。
大雪。
詔扈從人舍民家者,人日支錢一百與其主。
甲辰,元帥府言「宋遣審議官胡昉緻尚書右僕射書,來議和好。
以其言失信,拘昉軍中,以書荅之」。
及以書進,上覽之曰:「宋之失信,行人何罪,當即遣還。
邊事令元帥府從宜措畫。
」乙巳,尚書省奏「徐州民曹珪討賊江志,而子弼亦在賊中,并殺之。
法當補二官,敘雜班」。
上以所奏未當,進一官,正班用之。
辛亥,獲頭鵝,遣使薦山陵,自是歲以為常。
二月丁巳,免安州今年賦役,及保塞縣禦城邊吳二村凡扈從人嘗止其家者,亦復一年。
辛酉,獵于高陽之北。
庚午,還都。
庚辰,以北京粟價踴貴,詔免今年課甲。
三月丙戌朔,萬春節,高麗、夏遣使來賀。
詔免北京歲課段匹一年。
庚子,京師地震。
壬寅,百官復請上尊號,不允。
四月丁巳,平章政事完顏元宜罷。
甲戌,出宮女二十一人。
五月,旱。
癸卯,勑有司審冤獄,禁宮中音樂,放毬場役夫。
乙巳,詔禮部尚書王競禱雨于北嶽。
己酉,命參知政事石琚等於北郊望祭禱雨。
壬子,雨。
窩斡餘黨蒲速越伏誅。
六月甲寅朔,日有食之。
壬戌,尚書左丞紇石烈良弼至自征南元帥府。
甲子,以雨足,命有司祭謝嶽鎮海瀆于北郊。
己巳,幸東宮,視皇太子疾。
庚午,初定祭五嶽四瀆禮。
辛未,觀稼于近郊。
庚辰,詔諭元帥府曰:「所請伐宋軍萬五千,今以騎三千、步四千赴之。
」詔陝西元帥府議入蜀利害以聞。
七月壬辰,故衛王襄妃及其子和尚以妖妄伏誅。
庚子,以尚書左丞紇石烈良弼為平章政事。
辛醜,大風雷雨,拔木。
八月甲寅朔,詔征南元帥府曰:「前所請收復舊疆,乞候秋涼進發,今已秋涼,復俟何時。
」戊午,以參知政事完顏守道為尚書左丞,大興尹唐括安禮為參知政事。
壬申,上謂宰臣曰:「卿每奏皆常事,凡治國安民及朝政不便於民者,未嘗及也。
如此,則宰相之任誰不能之。
」己卯,如大房山。
辛巳,緻祭于山陵。
九月癸未朔,還都。
乙酉、上謂宰臣曰:「形勢之家,親識訴訟,請屬道達,官吏往往屈法徇情,宜一切禁止。
」己醜,上謂宰臣曰:「北京、懿州、臨潢等路嘗經契丹寇掠,平、薊二州近復蝗旱,百姓艱食,父母兄弟不能相保,多冒鬻為奴,朕甚閔之。
可速遣使閱實其數,出內庫物贖之。
」乙未,幸鷹房,主者以鷹隼置內省堂上,上怒曰:「此宰相聽事,豈置鷹隼處耶。
」痛責其人,俾置他所。
己亥,以宿直將軍烏裡雅為夏國生日使。
辛亥,以太子少詹事烏古論三合為高麗生日使。
十月癸醜朔,獵于密雲縣。
丙寅,還都。
己卯,命泰寧軍節度使張弘信等二十四人分路通檢諸路物力。
十一月乙酉,征南都統徒單克寧敗宋兵,取楚州。
己醜,封子永功為鄭王。
辛卯,冬獵。
乙未,詔進師伐宋。
戊戌,次河間府。
辛醜,尚書省火。
甲辰,次清州。
閏月壬子朔,還都。
十二月丁亥,尚書省奏都統高景山取商州。
己醜,臘,獵于近郊。
辛卯,太白晝見,經天。
是歲,大有年。
斷死罪十有七人。
五年正月辛亥朔,高麗、夏遣使來賀。
乙卯,詔泰州、臨潢接境設邊堡七十,駐兵萬三千。
己未,宋通問使魏杞等以國書來。
書不稱「大」,稱「姪宋皇帝」,稱名,「再拜奉書于叔大金皇帝」。
歲幣二十萬。
辛未,詔中外。
復命有司,旱、蝗、水溢之處,與免租賦。
癸酉,命元帥府諸新舊軍以六萬人留戍,餘並放還。
以宋國歲幣悉賞諸軍。
二月壬午,以左副都點檢完顏仲等為宋報問使。
壬寅,罷納粟補官令。
戊申,萬春節,宋、高麗、夏遣使來賀。
三月壬申,群臣奉上尊號曰應天興祚仁德聖孝皇帝,詔中外。
四月癸卯,西京留守壽王京謀反,獄成,特免死,杖之,除名,嵐州安置。
乙巳,右副元帥完顏思敬罷。
丁未,右丞相、都元帥僕散忠義還自軍。
五月壬子,左副元帥紇石烈志寧以召入見。
丁巳,以僕散忠義為尚書左丞相,紇石烈志寧為平章政事,還軍。
乙醜,以平章政事宗憲為尚書右丞相。
癸酉,罷山東路都統府,以其軍各隸緫管府。
六月甲辰,芝產大安殿柱。
丙午,京師地震,雨毛。
七月戊申朔,京師地復震。
罷陝西都統府,復置統軍司京兆,徙陝西元帥府河中。
八月己卯,前宿州防禦使烏林荅剌撒以與宋李世輔交通,伏誅。
癸巳,宋、夏遣使賀尊號。
九月丁未朔,以吏部尚書高衎等為賀宋生日使。
戊申,秋獵。
庚戌,以宿直將軍朮虎蒲查為夏國生日使。
甲戌,還都。
十月丁醜朔,地震。
辛巳,以大宗正丞璋為高麗生日使。
乙未,冬獵。
辛醜,還都。
十一月丙午朔,上謂宰臣曰:「朕在位日淺,未能遍識臣下賢否,全賴卿等盡公舉薦。
今六品以下殊乏人材,何以副朕求賢之意。
」癸醜,幸東宮。
戊午,以右副都點檢烏古論粘沒曷為賀宋正旦使。
癸亥,立諸路通檢地土等第稅法。
癸酉,大霧,晝晦。
十二月己醜,獵于近郊。
高麗遣使賀尊號。
六年正月丙午朔,宋、高麗、夏遣使來賀。
庚午,勑有司,宮中張設毋以塗金為飾。
二月丁亥,尚書左丞相兼都元帥沂國公僕散忠義薨。
壬寅,萬春節,宋、高麗、夏遣使來賀。
三月甲寅,上如西京。
庚申,次歸化州,西京留守唐括德溫上謁。
戊辰,至西京。
庚午,朝謁太祖廟。
壬申,擊毬,百姓縱觀。
四月甲戌朔,詔月朔禁屠宰。
戊戌,以尚書右司郎中移剌道為橫賜高麗使,宿直將軍斜卯摑剌為橫賜夏國使。
辛醜,太白晝見。
五月戊申,幸華嚴寺,觀故遼諸帝銅像,詔主僧謹視之。
壬子,詔雲中大同縣及警巡院給復一年。
壬戌,詔將幸銀山,諸扈從軍士賜錢五萬貫,有敢損苗稼者,並償之。
六月辛巳,太白晝見,經天。
丙戌,發自西京。
庚子,獵于銀山。
七月辛酉,次三叉口。
八月辛未朔,次涼陘。
庚辰,獵于望雲之南山。
九月辛醜朔,至自西京。
丁未,以戶部尚書魏子平為賀宋生日使。
辛亥,以翰林待制移剌熈載為夏國生日使。
澤州刺史劉德裕等以盜用官錢伏誅。
壬子,太白晝見。
癸醜,尚書右丞相宗憲薨。
丙辰,太白晝見,經天。
十月己卯,以尚書兵部侍郎移剌按荅為高麗生日使。
甲申,朝享于太廟。
詔免雄、莫等州今年租。
壬辰,太白晝見,經天。
丁酉,如安肅州。
冬獵。
十一月丙午,還都。
癸醜,以右副都點檢烏古論元忠為賀宋正旦使。
上謂宰臣曰:「朝官當慎選其人,庶可激勵其餘。
若不當,則啟覬覦之心。
卿等必知人才優劣,舉實才用之。
」庚申,太白晝見,經天。
丁卯,參知政事石琚以母憂罷。
十二月甲戌,詔有司,每月朔望及上七日毋奏刑名。
戊子,太白晝見,經天。
甲午,泰州民合住謀反,伏誅。
丙申,以平章政事紇石烈良弼為尚書右丞相,紇石烈志寧為樞密使。
七年正月庚子朔,宋、高麗、夏遣使來賀。
辛亥,石琚起復參知政事。
壬子,上服袞冕,禦大安殿,受尊號冊寶禮。
癸醜,大赦。
庚申,以元帥左監軍徒單合喜為樞密副使。
二月庚寅,尚書右丞蘇保衡薨。
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