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卷三 本紀第三 太宗

關燈
宋張浚軍于富平。

    耀州降。

    乙醜,鳳翔府降。

     十月乙亥,上至自東京。

    齊帝劉豫遣使謝封冊。

    甲申,天清節,齊、高麗、夏遣使來賀。

    以鐵驪突離剌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詔遼、宋官上本國誥命,等第換授。

     十一月甲辰,宗輔下涇州。

    丁未,渭州降。

    敗宋劉倪軍于瓦亭。

    戊申,原州降。

    宋涇原路統制張中孚、知鎮戎軍李彥琦以衆降。

    馬五等擊宋吳玠軍于隴州。

    庚戌,以遙鎮節度使烏克壽等為齊劉豫生日使。

    癸亥,宗輔以陝西事狀聞,詔獎諭之。

     十二月丁醜,完顏婁室薨。

    乙酉,宗輔敗宋劉維輔軍。

    壬辰,熈州降。

     九年正月己亥朔,齊、高麗、夏遣使來賀。

    戊申,命以徒門水以西,渾疃、星顯、僝蠢三水以北閑田,給曷懶路諸謀克。

    辛亥,蒲察鶻拔魯、完顏忒裡討張萬敵于白馬湖,陷于敵。

    癸醜,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時立愛為侍中,知樞密院張忠嗣為宣政殿大學士、知三司使事。

    宗弼、阿盧補撫定鞏、洮、河、樂、西寧、蘭、廓、積石等州。

    涇原、熈河兩路皆平。

     四月己卯,詔「新徙戍邊戶,匱于衣食,有典質其親屬奴婢者,官為贖之。

    戶計其口而有二三者,以官奴婢益之,使戶為四口。

    又乏耕牛者,給以官牛,別委官勸督田作。

    戍戶及邊軍資糧不繼,糴粟于民而與賑卹。

    其續遷戍戶在中路者,姑止之,即其地種藝,俟畢穫而行,及來春農時,以至戍所」。

     五月丙午,分遣使者諸路勸農。

     六月壬辰,賜昏德公、重昏侯時服各兩襲。

     八月辛巳,回鶻隈欲遣使來貢。

     九月己酉,和州回鶻執耶律大石之黨撒八、迪裡、突疊來獻。

     十月戊寅,天清節,齊、高麗、夏遣使來賀。

    撒離喝攻下慶陽。

    慕洧以環州降。

    宗弼與宋吳玠戰于和尚原,敗績。

     十一月己未,遷趙氏踈屬于上京。

    以陝西地賜齊。

     十年正月癸巳朔,齊、高麗、夏遣使來賀。

    己酉,齊表謝賜地。

    壬子,詔曰:「昔遼人分士庶之族,賦役皆有等差,其悉均之。

    」 二月庚午,賑上京路戍邊猛安民。

     四月丁卯,詔「諸良人知情嫁奴者,聽如故為妻;其不知而嫁者,去住悉從所欲」。

    移賚勃極烈、左副元帥宗翰朝京師。

    庚午,以太祖孫亶為諳班勃極烈,皇子宗磐為國論忽魯勃極烈,國論勃極烈宗幹為國論左勃極烈,移賚勃極烈、左副元帥宗翰為國論右勃極烈兼都元帥,右副元帥宗輔為左副元帥。

    庚寅,聞鴨淥、混同江暴漲,命賑徙戍邊戶在混同江者。

     閏月辛卯,詔分遣鶻沙虎等十三人閱諸路丁壯,調赴軍。

     七月甲午,賑泰州路戍邊戶。

    上如中京。

     九月,元帥右都監耶律餘睹謀反,出奔。

    其黨燕京統軍使蕭高六伏誅,蔚州節度使蕭特謀葛自殺。

     十月壬寅,天清節,大赦。

    齊、高麗、夏遣使來賀。

    上如興中府。

    齊使使來告母喪。

     十一月癸亥,以武良謨為齊弔祭使。

    癸未,撒離喝請取劍外十三州,從之。

    部族節度使土古冢捕斬餘睹及其諸子,函其首來獻。

     十二月庚子,撒離喝克金州。

    上至自興中府。

     十一年正月丁巳朔,齊、高麗、夏遣使來賀。

    丁卯,撒離喝敗吳玠于饒峰關。

    戊辰,取洋州。

    甲戌,入興元府。

     二月己亥,元帥府言:「承詔賑軍士,臣恐有司錢幣將不繼,請自元帥以下有祿者出錢助給之。

    」詔曰:「官有府庫而取於臣下,此何理耶。

    其悉從官給。

    」 八月甲申,黃龍府置錢帛司。

    戊子,趙〈木咢〉誣告其父昏德公謀反,〈木咢〉及其婿劉文彥伏誅。

    戊戌,詔曰:「比以軍旅未定,嘗命帥府自擇人授官,今並從朝廷選注。

    」 十月丙申,天清節,齊、高麗、夏遣使來賀。

     十一月丙寅,賑移懶路。

    宗弼克和尚原。

     十二月癸未,賑曷懶路。

     十二年正月辛亥朔,齊、高麗、夏遣使來賀。

    甲子,初改定制度,詔中外。

    丙寅,如東京。

     二月丁酉,撒離喝敗宋吳玠軍于固鎮。

     四月,至自東京。

     六月甲午,以阿盧補為元帥右都監。

     十月庚寅,天清節,齊、高麗、夏遣使來賀。

     十三年正月丙午朔,日有食之。

    己巳,上崩于明德宮,年六十一。

    庚午,諳班勃極烈即皇帝位于柩前。

    三月庚辰,上尊謚曰文烈皇帝,廟號太宗。

    乙酉,葬和陵。

    皇統四年,改號恭陵。

    五年,增上尊謚曰體元應運世德昭功哲惠仁聖文烈皇帝。

    貞元三年十一月戊申,改葬于大房山,仍號恭陵。

     贊曰:天輔草創,未遑禮樂之事。

    太宗以斜也、宗幹知國政,以宗翰、宗望緫戎事。

    旣滅遼舉宋,即議禮制度,治曆明時,纘以武功,述以文事,經國規摹,至是始定。

    在位十三年,宮室苑籞無所增益。

    末,聽大臣計,傳位熈宗,使太祖世嗣不失正緒,可謂行其所甚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