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書二十五 列傳一 後妃

關燈
他日,成安人劉叟詣鄴宮見上,稱夫人之父。

    有内臣劉建豐認之,即昔日黃須丈人,後之父也。

    劉氏方與嫡夫人争寵,皆以門族誇尚,劉氏恥為寒家,白莊宗曰:「妾去鄉之時,妾父死于亂兵,是時環屍而哭。

    妾固無父,是何田舍翁詐僞及此!」乃于宮門笞之,其實後即叟之長女也。

    莊宗好俳優,宮中暇日,自負蓍囊藥箧,令繼岌相随,以後父劉叟以醫蔔為業也。

    後方晝眠,及造其卧内,自稱劉衙推訪女,後大恚,笞繼岌。

    然為太後不禮,複以韓夫人居正,無以發明。

    大臣希旨請冊劉氏為皇後,議者以後出于寒賤,好興利聚财,初在鄴都,令人設法稗販,所鬻樵蘇果茹亦以皇後為名。

    正位之後,凡貢奉先入後宮,惟寫佛經施尼師,他無所賜,阙下諸軍困乏,以至妻子饑殍,宰相請出内庫表給,後将出妝具銀盆兩口、皇子滿喜等三人,令鬻以贍軍。

    一旦作亂,亡國滅族,與夫褒姒、妲己無異也。

    先是,莊宗自為俳優,名曰李天下,雜于塗粉優雜之間,時為諸優撲扶掴搭,竟為嚚婦惡伶之傾玷,有國者得不以為前鑒!劉氏以囊盛金合犀帶四,欲于太原造寺為尼,沿路複通皇弟存渥,同箦而寝,明宗聞其穢,即令自殺。

    考《歐陽史》,作裨将袁建豐得後,納之晉宮,而《北夢瑣言》作内臣劉建豐,亦傳聞之異辭也。

     淑妃韓氏,莊宗正室。

    案:《韓淑妃傳》,原本阙佚。

    考《五代會要》雲:同光二年十二月冊,以宰臣豆盧革、韋說為冊使,出應天門,登路車,鹵簿鼓吹前導,至于永福門降車,入右銀台門,至淑妃宮,受冊于内,文武百官立班稱賀。

     德妃伊氏,莊宗次室。

    案:《伊德妃傳》,原本阙佚。

    考《北夢瑣言》雲:莊宗皇帝嫡夫人韓氏,後為淑妃,伊氏為德妃。

    又言夫人夏氏,後嫁李贊華,所謂東丹王,即安巴堅長子,性酷毒,侍婢微過,即以刀刲火灼。

    夏氏少長宮掖,不忍其兇,求離婚,歸河陽節度使夏魯奇家,後為尼也。

    《歐陽史·家人傳》:明宗立,悉放莊宗時宮人。

    虢國夫人夏氏,歸夏魯奇家,後嫁李贊華。

    與《北夢瑣言》微異。

    《遼史》又以夏氏為莊宗皇後,疑誤。

    又案《五代會要》:莊宗朝内職,又有昭儀侯氏封汧國夫人,昭媛白氏封沂國夫人,出使美宣鄧氏封珝國夫人,禦正楚真張氏封涼國夫人,司簿德美周氏封宋國夫人,侍真吳氏封延陵郡夫人,懿才王氏封太原郡夫人,鹹一韓氏封昌黎郡夫人,瑤芳張氏封清河郡夫人,懿德王氏封琅琊郡夫人,宣一馬氏封扶風郡夫人,并同光二年十一月敕。

     明宗昭懿皇後夏氏,生秦王從榮及闵帝。

    同光初,後以疾崩,明宗即位,追封為晉國夫人。

    長興中,明宗以秦、宋二王位望既隆,因思從貴之義,乃下制曰:「故晉國夫人夏氏,素推仁德,信睦宗親,嘗施内助之方,不見中興之盛,予當禦極,子并為王,有鵲巢之高,無翚衣之貴,貞魂永逝,懿範常存,考本朝之文,沿追冊之制,将慰懷于九族,冀葉慶于四星。

    宜追冊為皇後,兼定懿号。

    」既而有司上谥曰昭懿。

     和武顯皇後曹氏。

    案:《曹後傳》,原本阙佚。

    考《五代會要》雲:天成三年正月,冊為淑妃,長興元年五月十四日,冊為皇後;應順元年閏正月,冊為皇太後。

    至清泰三年閏十二月,随末帝崩于後樓。

    晉高祖使人護葬,至天福五年正月二十八日,追冊曰和武顯皇後。

     宣憲皇後魏氏。

    案:《魏後傳》原本阙佚。

    據《通鑒考異》引《唐廢帝實錄》雲:宣憲皇後魏氏,鎮州平山人。

    中和末,明宗徇地山東,留戍平山,得魏後。

    又雲:明宗為裨将,性闊達,不能治生,曹後亦疏于畫略,生計所資,惟宣憲而已。

    《五代會要》雲:初封魯國太夫人,清泰二年二月,中書門下奏:「臣聞漢昭帝承祚禦曆,奉尊谥于雲陽;魏明帝繼體守文,思外家于甄館,而皆追崇微号,祔飨廟庭,克隆敬本之文,式葉愛親之道。

    臣等又覽國史,竊見明皇帝母曰昭成皇後窦氏,代宗皇帝母曰章敬太後吳氏,始嫔硃邸,俄閟幽宮,鴻圖既屬于明君,尊号鹹追于聖母。

    伏以魯國夫人發祥沙麓,贻慶河洲。

    三後最賢,周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