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書二 太祖紀二
關燈
小
中
大
光化元年正月,帝遣葛從周統諸将略地于山東,遂次于邢、洺。
三月,昭宗以帝兼領天平軍節度使,餘如故。
四月,滄州節度使盧廷彥為燕軍所攻,棄城奔于魏,魏人送于汴。
是月,帝以大軍至钜鹿,屯于城下,敗晉軍萬餘衆于青山口,俘馬千餘匹。
丁卯,遣從周分兵攻洺州,斬刺史邢善益,擒将五十餘人。
五月己巳,邢州刺史馬師素棄城遁去。
辛未,磁州刺史袁奉滔自刭而死。
五日之内,連下三州。
因以葛從周兼邢州昭義軍節度使留後,帝遂班師。
是時,襄州節度使趙匡凝聞帝軍有清口之敗,密附于淮夷。
七月,帝遣氏叔琮率師伐之。
未幾,泌州刺史趙璠越墉來降;随州刺史趙匡琳臨陣就擒。
二年正月,淮南楊行密舉全吳之衆,精甲五萬,以伐徐州,帝領大軍禦之。
行密聞帝親征,乃收軍而退。
時幽州節度使劉仁恭大舉蕃漢兵号十萬以伐魏,遂攻陷貝州,州民萬餘戶,無少長悉屠之。
進攻魏州,魏人來乞師,帝遣朱友倫、張存敬、李思安等先屯于内黃,帝遂親征。
三月,與燕軍戰于内黃北,燕軍大敗,殺二萬餘衆,奪馬二千餘匹,擒都将單無敵已下七十餘人。
《通鑒》:單可及,幽州骁将,号單無敵。
是月,葛從周自山東領其部衆,馳以救魏。
翼日,乘勝,諸将張存敬以下連破八寨,遂逐燕軍,北至于臨清,壅其殘寇于禦河,溺死者甚衆。
仁恭奔于滄州。
六月,帝表丁會為潞州節度使,以李罕之疾亟故也。
又遣葛從周由固鎮路入于潞州,以援丁會。
七月壬辰朔,海州陳漢賓擁所部三千奔于淮南。
戊戌,晉人陷澤州。
帝遣召葛從周于潞,留賀德倫以守之。
未幾,德倫為晉人所逼,遂棄潞而歸,由是潞州複為晉人所有。
十一月,陝州都将朱簡殺留後李璠,自稱留後,送款于帝。
三年四月,遣葛從周以兗、郓、滑、魏之師伐滄州。
五月庚寅,攻德州,拔之,枭刺史傅公和于城上。
己亥,進攻浮陽。
六月,燕帥劉仁恭大舉來援,從周與諸将逆戰于乾甯軍老鴉堤,大破之,殺萬餘衆,俘其将佐馬慎交已下百餘人。
既而以連雨,遂班師。
八月,河東遣李進通襲陷洺州,執刺史朱紹宗。
帝遣葛從周自鄴縣渡漳水,屯于黃龍鎮,親領中軍涉洺而寨;晉人懼而宵遁,洺州複平。
九月,帝以仁恭、進通之入寇也,皆由鎮、定為其囊橐,即以葛從周為上将以伐鎮州,遂攻下臨城,渡滹沱以環其城。
帝親領軍繼至,鎮帥王熔俱,納質請盟,仍獻文缯二十萬以犒戎士,帝許之。
十月,晉人以帝宿兵于趙,遂南下太行,急攻河陽,留後侯言與都将閻寶力戰固守,僅而獲全。
十一月,以張存敬為上将,自甘陵發軍,北侵幽、薊,連拔瀛、莫二郡,遂移軍以攻中山。
定帥王郜以精甲二萬戰于懷德亭,盡殪之。
郜懼,奔于太原。
遲明,大軍集于城下,郜季父處直持印鑰乞降,亦以缯帛三十萬為獻,帝即以處直代郜領其鎮焉。
是月,燕人劉守光赴援中山,寨于易水之上,繼為康懷英、張存敬等所敗,斬獲甚衆。
由是河朔知懼,皆弭伏焉。
是歲,唐左軍中尉劉季述幽昭宗于東宮内,立皇子德王裕為帝,仍遣其養子希度來言,願以唐之神器輸于帝。
帝時方在河朔,聞之,遽還于汴,大計未決。
會李振自長安使回,因言于帝曰:“夫豎刁、伊戾之亂,所以資霸者之事也。
今閹豎幽辱天子,王不能讨,無以令諸侯。
”帝悟,因請振複使于長安,與時宰潛謀反正。
天複元年正月乙酉朔,唐宰相崔允潛使人以帝密旨告于侍衛軍将孫德昭已下,令誅左右中尉劉季述、王仲先等,即時迎昭宗于東内,禦樓反正。
癸巳,降制進封帝為梁王,酬反正之功也。
昭宗之廢也,汴之邸吏程岩牽昭宗衣下殿。
帝聞之,召岩至汴,折其足,送于長安,杖殺之。
是時,河中節度使王珂結援于太原,帝怒,遣大将張存敬率将涉河,由含山路鼓行而進。
戊申,攻下绛州。
壬子,晉州刺史張漢瑜舉郡來降,帝即以大将侯言權領晉州,何絪權領绛州,晉、绛平。
己未,大軍至河中,存敬命缭其垣而攻之。
壬戌,蒲人飏素幡以請降。
庚午,帝至河中,以張存敬權領河中軍府事,河中平,帝乃東還。
是月,李克用遣牙将張特來聘,請尋舊好,帝亦遣使報命。
三月癸未朔,帝歸自河中。
是月,遣大将賀德倫、氏叔琮領大軍以伐太原,叔琮等自太行路入,魏博都将張文恭自磁州新口入,葛從周以兗、郓之衆自土門路入,洺州刺史張歸厚以本軍自馬嶺入,定州刺史王處直以本軍自飛狐入,晉州侯言自陰地入。
澤州刺史李存璋棄郡奔歸太原。
叔琮引軍逼潞州,節度使孟遷乞降。
河東屯将李審建、王周領步軍一萬、騎二千詣叔琮歸命,乃進軍趨太原。
四月乙卯,大軍出石會關,營于洞渦驿。
都将白奉國自井陉入,收承天軍。
張歸厚引兵至遼州,刺史張鄂迎降。
氏叔琮即日與諸軍至晉陽城下,城中雖時出精騎來戰,然危蹙已甚,将謀遁矣。
會叔琮以刍糧不給,遂班師。
五月癸卯,昭宗以帝兼領護國軍節度使、河中尹。
六月庚申,帝發自大梁。
丁卯,視事于河中,以素服出郊,拜故節度使王重榮墓。
尋辟其子瓚為節度判官,請故相張浚
三月,昭宗以帝兼領天平軍節度使,餘如故。
四月,滄州節度使盧廷彥為燕軍所攻,棄城奔于魏,魏人送于汴。
是月,帝以大軍至钜鹿,屯于城下,敗晉軍萬餘衆于青山口,俘馬千餘匹。
丁卯,遣從周分兵攻洺州,斬刺史邢善益,擒将五十餘人。
五月己巳,邢州刺史馬師素棄城遁去。
辛未,磁州刺史袁奉滔自刭而死。
五日之内,連下三州。
因以葛從周兼邢州昭義軍節度使留後,帝遂班師。
是時,襄州節度使趙匡凝聞帝軍有清口之敗,密附于淮夷。
七月,帝遣氏叔琮率師伐之。
未幾,泌州刺史趙璠越墉來降;随州刺史趙匡琳臨陣就擒。
二年正月,淮南楊行密舉全吳之衆,精甲五萬,以伐徐州,帝領大軍禦之。
行密聞帝親征,乃收軍而退。
時幽州節度使劉仁恭大舉蕃漢兵号十萬以伐魏,遂攻陷貝州,州民萬餘戶,無少長悉屠之。
進攻魏州,魏人來乞師,帝遣朱友倫、張存敬、李思安等先屯于内黃,帝遂親征。
三月,與燕軍戰于内黃北,燕軍大敗,殺二萬餘衆,奪馬二千餘匹,擒都将單無敵已下七十餘人。
《通鑒》:單可及,幽州骁将,号單無敵。
是月,葛從周自山東領其部衆,馳以救魏。
翼日,乘勝,諸将張存敬以下連破八寨,遂逐燕軍,北至于臨清,壅其殘寇于禦河,溺死者甚衆。
仁恭奔于滄州。
六月,帝表丁會為潞州節度使,以李罕之疾亟故也。
又遣葛從周由固鎮路入于潞州,以援丁會。
七月壬辰朔,海州陳漢賓擁所部三千奔于淮南。
戊戌,晉人陷澤州。
帝遣召葛從周于潞,留賀德倫以守之。
未幾,德倫為晉人所逼,遂棄潞而歸,由是潞州複為晉人所有。
十一月,陝州都将朱簡殺留後李璠,自稱留後,送款于帝。
三年四月,遣葛從周以兗、郓、滑、魏之師伐滄州。
五月庚寅,攻德州,拔之,枭刺史傅公和于城上。
己亥,進攻浮陽。
六月,燕帥劉仁恭大舉來援,從周與諸将逆戰于乾甯軍老鴉堤,大破之,殺萬餘衆,俘其将佐馬慎交已下百餘人。
既而以連雨,遂班師。
八月,河東遣李進通襲陷洺州,執刺史朱紹宗。
帝遣葛從周自鄴縣渡漳水,屯于黃龍鎮,親領中軍涉洺而寨;晉人懼而宵遁,洺州複平。
九月,帝以仁恭、進通之入寇也,皆由鎮、定為其囊橐,即以葛從周為上将以伐鎮州,遂攻下臨城,渡滹沱以環其城。
帝親領軍繼至,鎮帥王熔俱,納質請盟,仍獻文缯二十萬以犒戎士,帝許之。
十月,晉人以帝宿兵于趙,遂南下太行,急攻河陽,留後侯言與都将閻寶力戰固守,僅而獲全。
十一月,以張存敬為上将,自甘陵發軍,北侵幽、薊,連拔瀛、莫二郡,遂移軍以攻中山。
定帥王郜以精甲二萬戰于懷德亭,盡殪之。
郜懼,奔于太原。
遲明,大軍集于城下,郜季父處直持印鑰乞降,亦以缯帛三十萬為獻,帝即以處直代郜領其鎮焉。
是月,燕人劉守光赴援中山,寨于易水之上,繼為康懷英、張存敬等所敗,斬獲甚衆。
由是河朔知懼,皆弭伏焉。
是歲,唐左軍中尉劉季述幽昭宗于東宮内,立皇子德王裕為帝,仍遣其養子希度來言,願以唐之神器輸于帝。
帝時方在河朔,聞之,遽還于汴,大計未決。
會李振自長安使回,因言于帝曰:“夫豎刁、伊戾之亂,所以資霸者之事也。
今閹豎幽辱天子,王不能讨,無以令諸侯。
”帝悟,因請振複使于長安,與時宰潛謀反正。
天複元年正月乙酉朔,唐宰相崔允潛使人以帝密旨告于侍衛軍将孫德昭已下,令誅左右中尉劉季述、王仲先等,即時迎昭宗于東内,禦樓反正。
癸巳,降制進封帝為梁王,酬反正之功也。
昭宗之廢也,汴之邸吏程岩牽昭宗衣下殿。
帝聞之,召岩至汴,折其足,送于長安,杖殺之。
是時,河中節度使王珂結援于太原,帝怒,遣大将張存敬率将涉河,由含山路鼓行而進。
戊申,攻下绛州。
壬子,晉州刺史張漢瑜舉郡來降,帝即以大将侯言權領晉州,何絪權領绛州,晉、绛平。
己未,大軍至河中,存敬命缭其垣而攻之。
壬戌,蒲人飏素幡以請降。
庚午,帝至河中,以張存敬權領河中軍府事,河中平,帝乃東還。
是月,李克用遣牙将張特來聘,請尋舊好,帝亦遣使報命。
三月癸未朔,帝歸自河中。
是月,遣大将賀德倫、氏叔琮領大軍以伐太原,叔琮等自太行路入,魏博都将張文恭自磁州新口入,葛從周以兗、郓之衆自土門路入,洺州刺史張歸厚以本軍自馬嶺入,定州刺史王處直以本軍自飛狐入,晉州侯言自陰地入。
澤州刺史李存璋棄郡奔歸太原。
叔琮引軍逼潞州,節度使孟遷乞降。
河東屯将李審建、王周領步軍一萬、騎二千詣叔琮歸命,乃進軍趨太原。
四月乙卯,大軍出石會關,營于洞渦驿。
都将白奉國自井陉入,收承天軍。
張歸厚引兵至遼州,刺史張鄂迎降。
氏叔琮即日與諸軍至晉陽城下,城中雖時出精騎來戰,然危蹙已甚,将謀遁矣。
會叔琮以刍糧不給,遂班師。
五月癸卯,昭宗以帝兼領護國軍節度使、河中尹。
六月庚申,帝發自大梁。
丁卯,視事于河中,以素服出郊,拜故節度使王重榮墓。
尋辟其子瓚為節度判官,請故相張浚